五胡乱华对华夏文化伤害到底有多大?隋朝的建立对华夏民族的发展有多大的影响?

醉墨笙箫zmsx


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五胡乱华是中国历史的必然,中国从公元前二百年到公元后二百多年的和平发展,是中国农耕文明成熟的标志。任何事物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或者是凝固了,不是内部矛盾斗争推动时代变革就是外部势力推动变革,虽然东汉瓦解,三国纷争,最后统一为西晋王朝,然而,西晋王朝只是短暂的统一,王朝在政治经济方面没有任何改革,最后王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爆发,导致中原又陷入混乱状态,西晋王朝的统治基础是豪强门阀阶级,在汉朝时期,官员都是举孝廉,任贤能,论战功,封王侯。然而,到了西晋王朝,从朝庭到各地官僚都被门阀阶级垄断了,甚至士大夫阶层都没有进入统治阶级,而是隐身山林了。八王之乱不过是内部矛盾爆发的导火索,西晋王朝貌似强大,其实内部虚弱不堪,从三国到曹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大量涌入长城以南,先是南匈奴进入晋北一带游牧,接着是羌人已经进入黄土高原一带,甚至越过黄河到了晋南中条山一带游牧,被称呼为氐羌。氐羌与洛阳只是一河之隔,羌族大部分在陇西一带游牧,对关中虎视眈眈。当漠北匈奴人西遁之后,漠北草原又一次被鲜卑部落占领了,这些鲜卑部落虽然是分散的,但是因为分布广泛,人口众多,从辽河流域向西到了河套地区,因此,当中原陷入混乱后,这些游牧民族趁机涌入黄河中下游的农耕地带,因为这些游牧民族大部分还是原始部落或者奴隶社会状态,烧杀抢掠在所难免,西晋王朝对突如其来的外敌入侵,没有任何抵抗力,任由蛮族横行,破坏力最大的是羯族和氐羌人,因为他们是西晋王朝的奴隶,因此他们为了报复,对中原汉人嗜杀成性,造成黄河下游一带十室九空,土地荒芜,哀鸿遍野。这些游牧民族占领华北后,先后建立了很多政权,这些政权在时间上都很短暂,有的只存在几天时间,所谓城头变幻大王旗。黄河中下游的混乱局面一直持续到南北朝时期,逐渐稳定下来,到了北魏时期,鲜卑人统一了黄河流域,鲜卑人因为是从部落时代过来的,因此没有文字,官方语言是汉语,在政治方面北魏皇帝推行汉化政策,在经济方面还是实行中原的农耕生产,这样,到了公元六世纪初,华北平原逐渐恢复秩序。

虽然五胡乱华持续了三百年之久,但是,从汉朝到西晋王朝的五百年时间,华夏文明已经根深蒂固,儒家思想深入人心。历朝历代的文物典籍并没用消失,而是在北魏王庭和民间传播。那时候的黄河流域是胡汉混杂,到了北周时期,汉文化已经复苏,加上南朝的汉民族影响,隋朝取代北魏是中国历史的必然趋势。隋朝建立后,作为汉人的隋文帝杨坚,在汲取西晋王朝覆灭教训的同时,为了恢复华夏典章制度,创立了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打破了门阀阶级垄断官僚机构,使基层平民百姓都可以进入国家管理机构,这一制度是当时世界上最进步的制度,所以就持续到近代。如果说秦始皇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行政管理国家,那么隋文帝则发明科举取士,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这就是中国封建王朝之所以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原因。


太兴真人liuyu


五胡乱华对华夏文化伤害确实很大。首先,五胡乱华持续时间长,生活在北方的汉人基本上死了很多。



虽说五胡十六国,可实际上各种政权交替,上演你方唱罢我登场,前前后后建立的政权不下一百个,而且其中很多匈奴、鲜卑建立的政权对华夏文化破坏很深,华夏文化在这种情况下得不到有效的传承。



过度频繁的战乱给华夏人民和文化都带来致命的打击,但是对于促进多民族的融合有很大的帮助。后来的南北朝又持续了160-170年,随着隋朝的建立,分裂三百多年的局面终于结束了。

隋文帝时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开皇之治”,政治上确立“三省六部”,加强中央集权,对于华夏文化的复兴很有作用。


鸾枭并栖


对文化的伤害无非两种,一种是实物的。如文献、文物等,一种是非实物的,如手艺、习俗等。

五胡乱华对着两方面的伤害都是巨大的。永嘉之乱,使得文化政治中心的洛阳被焚。重镇长安也成了只剩下百十户人家的小村落。这样的大动荡下,对实物来说是灭顶之灾。北方的汉人十亡八九,那些口口相传,言传身教的东西,又怎么可能保存下来?

可以说,五胡乱华对华夏文化的伤害是灭顶之灾。

隋朝的统一,南北实现了统一,带来了和平,带来了南北交流。这是文化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可惜隋朝时间太短,真正大发展还是得到了唐。


东东历史


五胡乱华导致北方汉人几近灭绝,衣冠南渡又客观上促进了长江以南地区的开发。隋朝的建立结束了汉人的悲惨命运,对于中华民族的人文传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御临老叟


有利有弊,对当时的人民确实伤害很深,从另一方面促进了民族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