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要取消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和刚性兑付?

670339245


根据2018年9月份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应当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向投资者充分披露信息和揭示风险,不得宣传或承诺保本保收益。

但并不是说取消银行的保本理财产品。现在有一项保本理财产品叫做结构性存款,它是可以实现完全保本。它是嵌入了外汇汇率、指数等机制,实现收益扩大化。它的收益是浮动的,但是可以实现保本。

至于银行打破刚性兑付,是要向投资者传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念。

原先的保本理财,实际上是一锅煮了。通过限制最高收益,将亏损的部分用其他高收益的补贴上。有的则是通过其他机构进行担保,总之,是通过降低收益的方式获取保本、风险分担的可能。可以说钱是被银行和中间这些机构赚走了很大一部分。当然银行和这些机构在赚钱的时候也要承担责任。不过就往往搅和到一起,造成银行承担很多连带责任,实现不了卖者尽其责的责任要求。我们要打造专业化的金融机构,提升他们的效率和专业化能力,不能继续由着他们这样发展下去。会长歪了的。

其实打破刚性兑付和取消保本理财宣传,对于广大民众投资者是一件好事情。


暖心人社


坤鹏论的一个朋友在某个银行系统工作,记得前些年他跟我说过,在农村某个支行出台一款理财产品,三年期,年收益可达到5%以上。

当地许多村民都将钱购买了这个理财产品。结果到期后没有兑现,甚至连本都没有保住,于是村民联合起来去闹,后来本金支付给村民了,但收益却少于银行的利息。



钱可以生钱,存入银行可以拿到利息,而理财是为了拿到更高的收益,老百姓的想法是收益越高越好,哪怕存入银行一万,想回来两万,但头脑中并没有风险意识,想不到钱放在银行会亏,最底线是钱放在银行没得到高收益,也得拿到相当于同等时间定期的利息,这是老百姓根本想法。

事实上理财产品本身就有风险性,而银行为了可以积累更多的资金,经常会夸大理财产品的优点而弱化理财产品的风险性,拿老百姓的话,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银行的员工介绍产品的时候,有忽悠的成分在里。

举个例子:某老头去购买理财产品时,银行员工跟老头说:大爷,你这两万元钱购买这个理财产品,一年后有可能变成两万一,但也有可能变成一万八。这时你再看老头买不买?



其实理财产品就是有风险的,否则与银行存款就没有区别了,所以取消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和刚性兑付很正常,而且扩大宣传力度,给百姓更多的知情权,及时提示投资者产品的风险。


坤鹏论


朋友们好,银行保本理财产品,既“保本”又能赚取高收益,深受咱老百姓的喜爱,但是现在却被取消了!我们不仅要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会取消?谁从中获益呢?

下面就依据一些重要的事实和因素,就以上两个问题做一个解答:

首先来看,为什么取消了保本理财产品?

所谓的保本理财产品,通俗讲就是,象存款储蓄一样提供本金的保障!又像理财产品一样高收益!真的会这样两全其美吗?事实上,这种保障并非国家,社会,和规律层面的,是由产品的发行人来承诺的!

理财产品的发行人,如银行,信托,基金,保险公司等,投资时,也会出现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失误!而且是不可避免!因此,对理财产品进行保本,等于是自掏腰包进行补贴!但企业实力是有限的!一旦发生大的亏损,很难做到承诺!因此,对理财产品承诺保本,不符合经济规律,也不现实!

另一面,世上有许多风险是属于不可抗拒的。如一些自然性的灾害等,往往无法预知,无法规避。

再者,理财产品往往有一个时间周期,例如,两个月三个月,三年五年的。大家知道,任何事物都是在运动发展的。无法完全预见未来将会出现何种变化!结果!这也是风险所在!

由此看,取消保本理财产品,是面对现实,被迫的选择!

再来看一下谁受益?

从本质上讲,取消保本理财,是对投资规律的尊重!从发行人的角度,例如银行来看,取消保本产品,是面对现实,对投资者的最大真诚和尊重!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尊重投资规律,树立风险意识,是最终结果!当然,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从社会的发展来看,尊重规律,有利于整个社会形成理性投资的的氛围,提高整个社会投资的回报!优化资金的配置!

从个人心里来讲,人人都希望有一个保本的承诺!也正因为如此,给了许多不合规,不正规产品以可乘之机,这些产品往往打着保本的幌子欺骗投资者。最后,使投资人遭受了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由上可知,取消保本理财,是对客观规律的,尊重,是对投资者的尊重!会有力的促进社会的理性投资。促进社会资金更理性的选择投资产品!相信会有更多更好的投资理财产品涌现,使人们有更多的选择!在风险之余,获得更高的收益…

怎么存款储蓄投资,高利息又安全!是我们老百姓关心的话题。如果您对此有什么疑问,欢迎留言!会及时的答复!欢迎关注转发,让更多的朋友看到受益!


理财迦


你好我是昇财经,12年银行工作的老腊肉,谈谈我的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为什么要取消保本理财和刚性兑付

我想是为了和存款区分开来,清除“灰色地带”。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大部分银行在处理理财产品业务时,确实是采取“刚性兑付”的方式,营销时也把“保本保息”作为宣传重点来吸引客户,但实际上这是不对的。

因为从产品性质来看,日常个人理财产品市场,除了国债和银行存款,并没有保本保息的产品,但是在老百姓的理解,理财也是存款,因为都是保证本金和利息的安全,利率还高,为什么不买理财呢(除了不能提前支取)?从监管角度,这就是一片“灰色地带”,一旦某银行理财产品出现风险不能兑付,银行为了声誉,往往也是自掏腰包垫付,更让老百姓分不清存款和理财的区别,心想反正银行都给钱,那我就放心买买买,一旦遇到不愿垫付的银行,就容易发生纠纷。

为了纠正理财产品销售中这种乱象,让广大消费者正确认知理财产品风险,正确区分各产品之间的区别,监管部门陆续下发文件,取消保本理财和刚性兑付,不允许商业银行再研发和销售宣传保本理财产品,使责任划分更加明晰。

对谁有利?

这个我还真不好说,因为感觉没有对谁特别有利。

对理财客户来说,虽然产品性质没发生太大的变化,但总觉得怕怕的,有不少人会问,取消刚性兑付,银行是不是就不给钱了,这个还真不是,有风险不代表一定会发生风险。

对于银行来说,要多作解释工作,似乎也没什么好处。

综上所述,取消保本理财和刚性兑付是对理财市场乱象的治理,个人认为会使理财市场更加透明、有序。


鑫财经


打破刚兑,简单的说,就是金融机构不再为自己所发行的理财、资管产品采取兜底行为。在没有这个说法之前,银行理财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既享受理财的“高收益”又享受存款的“无风险”,有银行刚性兑付的加持,往往老百姓就不考虑风险,“哪里高把钱转到哪里”。这让银行间的竞争更加白热化,投资也越来越多元化,不仅有传统的固收品种,还包括了股票、利率、汇率及股指期货等衍生品。可是银行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在这样恶性竞争下去,不断推高收益,除了银行自身把自己的利益割让出去之外,不免在投资方向上越来越激进。所以,打破刚兑,是给日后可能爆发的金融风险泄洪。

但是,不能将打破刚兑简单的和银行理财会赔钱划等号。只是说未来的银行理财,不会设定预期收益率,按照净值申购、赎回,不再对投资收益作保证。当然,在这种环境下,银行会更加坚守自己的投资底线,也更加考量银行的监管水平。

打破刚兑之后,投资者该怎么做?

投资者首先要了解自己。投资者对自己的了解,不仅限于自己的基本情况、投资历史、经验、资产状况、投资预期,还要充分考虑到自己的风险底线,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所能承受的最大亏损程度。

其次要了解产品,包括产品的投资标的、投资期限、投资收益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低风险的理财,建议多考虑一下产品的流动性。即如果中途急需要用钱,这项产品能不能退出?退出后会不会有损失?

最后要选择专业的理财经理做产品匹配。

同时,用资产配置做多元化的投资,达到分散风险、资产保值的目的,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clover郑倩茹


近两年,随着支付宝余额宝,微信零钱通等理财产品异军突起,唤醒了人们理财意识,纷纷将钱投入理财。


而银行及金融机构也跟风效仿,纷纷推出自家特色理财产品,不但赠送礼物,甚至还承诺保本保息,以此吸引新投资者留住老用户,在这种情况下,理财市场日益庞大。

在2018年4月27日,经国务院同意,《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以下简称《意见》),这份《意见》中明确规定资产管理不得承诺保本保息,并对刚性兑付作了相关处罚规定。从中我们能看到,以后银行承诺的保本保息和刚性兑付已经离我们远去。

那么为什么要取消保本保息和刚性兑付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保本保息,从字面上我们就很好了解,就是保证本金和利息。当银行和金融机构向客户推荐理财产品时,为了让客户打消疑虑,往往会承诺不论发生任何事情,都会保证到期客户能拿到全部本金和相应利息。


其次,所谓刚性兑付就是信托产品到期后,信托公司需要分配给投资者本金和部分利益,如果信托公司因投资失利,或其它原因不能兑付时,往往自掏腰包,为投资者兜底,以上保本保息和刚性兑付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处。



而金融监管部门之所以要取消保本保息和刚性兑付,为的就是:规范金融市场,引导市场正常健康发展,银行及金融机构理财产品乱象丛生,风险不透明,存在许多潜在风险,一旦出问题,会给国家金融体系造成动荡。其次,稳定不断增长的高杠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让投资者能对金融理财产品的风险有更清楚的认识。


落叶随风520敏


201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外汇管理局正式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文件中要求:

“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

银行垫资就叫做刚性兑付,估计不少人看到这里都很疑惑,咱们普通人,好不容易有个稳定的理财渠道,为何国家要打破这个刚性兑付呢?这不是堵住了百姓的投资渠道吗?

其实打破刚性兑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我们都知道,投资有风险的,高收益代表着高风险,而理财产品本身就是一种投资,如果银行保持刚性兑付,那么我们购买理财就不叫投资了,直接叫做存款(反正没风险),既然这样,那还不如直接提高银行的存款利率就好了,为何还要搞出一个理财产品来?

以往银行为何愿意刚性兑付?

按理来说,我们自己投资就要承担相应的风险,那以往为什么银行愿意替我们承担投资的损失呢?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理财亏损的概率极低:银行理财基本都是低风险理财,可以说99%以上都可以按时兑付,因此发生亏损的只是极少部分,这部分亏损银行承担的起;


(2)声誉原因:我国银行业机构高达几千家,各家银行竞争极其激烈,如果说一家银行有爆出过理财亏损的案例情况,那么无疑它的声誉及竞争力会受到打击,如果频繁出现几次,那么它基本失去了与其他银行竞争的能力了,所以对于亏损的情况,银行都宁愿自担垫资,维护声誉。

为什么要打破?

银行的这种行为明显是违背市场规律的,故而国家才要打破这种制度,这并不是银行要打破,那么打破这种制度有何依据呢?

(1)从法的角度说

银行理财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本质上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合同双方是委托与被委托的法律关系,这就决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金融机构接受投资者委托,对受托的投资者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为委托人利益履行勤勉尽责义务并收取相应的管理费用,委托人自担投资风险并获得收益。

如果金融机构(例如银行)对资产管理业务作出保本保收益的承诺,那么,这笔业务的性质以及合同双方的关系就发生了改变,从理财变成了存款。以理财之名,行存款之实,是一种典型的监管套利,就不能再按照表外理财业务来认定,而应遵循存款业务的规则,包括缴纳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基金等。 

(2)从理的角度说

打破刚性兑付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它会扰乱市场纪律,加剧道德风险,抬高无风险利率。资产管理业务处于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之外,无需缴纳存款准备金,常常脱离监管视线,而刚性兑付却使金融机构背负了偿付义务,从而为系统性风险埋下隐患。

金融业的基本原则是风险与收益成正比,但在刚性兑付条件下,高收益的理财产品由于保本承诺,同样达到低风险,这就使收益与风险出现背离,抬高无风险收益率,者无形中增加了整个社会的资金成本,也就减少了实业发展的资金可获得性,这相当于变相增加了实业的融资成本。 


总结

打破刚性兑付是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肯定会采取的措施,因为它阻扰了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其实打没打破刚性兑付,对于我们广大的投资者来说,影响并不大,保本理财也只是一个称呼而已,我国一直以来商业银行发行的主力均非保本理财,但是大家听说过的亏损案例又有几个?(飞单及虚假理财不算)。


鲤行者


4月27日,从去年11月出台的《资管新规意见稿》正式文件开始实施,除了对金融从业者的影响之外,对普通百姓的影响也非常大,首要的一点,就是银行保本理财和刚性兑付被打破。很多普通理财投资者一时无法接受,但打破刚性兑付不一定就是坏事。

为什么要出台资管新规?

首先取决于人民币并没有国际化,国内资产仍然处于一个封闭状态。百姓们将手中的钱借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将资产炒高之后再卖给百姓。虽然刚性兑付和保本保息保障了收益,但百姓在赚钱中不知不觉分担了资产的巨额债务。在这样的财富分配中,如果国民财富无法持续增长,那么危机就会出现。

本次出台的资管新规,实际上就是为了化解这样的风险。

打破刚兑,已经不是第一次

所谓的刚性兑付,就是指当信托产品到期之后,信托公司必须将投资本金与收益分配给投资者,如果信托计划不能如期兑付,信托公司则需要对此计划进行兜底处理。而其实此前并没有要求信托产品一定要刚性兑付的相关法规,只是在执行中成为潜移默化成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不能保本和刚性兑付,就一定是坏事吗?

就如前文说道,金融业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承诺保本保息以及刚性兑付并不以为着投资完全没有风险,而是将风险积累在金融体系本身,如果风险慢慢累积,会给整个大金融环境安全造成极大隐患。

面对银行理财不再保本,投资者应该怎么办?

1.短期不必惊慌,该买什么买什么

资管新规虽然自公布之日起即刻生效,但央行仍旧提供给银行两年左右的过渡期,以便银行慢慢调整业务,所以在过渡期内,不少封闭式的预期理财产品仍旧会发售,投资者仍然可以购买。

2.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

再没有一定不赔钱的银行理财产品了,投资者应对风险应提高防范意识,多多提高自己的理财水平。

3.净值化理财可以尽享收益

所有理财产品净值化管理之后,其资产的收益与风险会及时得到披露,而相关管理人只能收取产品的管理费用,其余的收益全部归投资者所有。

4.挑选理财产品避免踩雷区

可以通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银行、信托、公募等公司官网,中国信托登记中心以及中国理财网等相关网站进行查询,确认购买的理财产品是否真实存在,投资前确定管理方资质以及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确定风控措施,没有清晰的抵押、质押、担保以及止损线,千万不要购买。

对打破保本理财与刚性兑付需要辩证来看,虽然投资者需要承担投资理财的风险,但是长远上来讲,维持了金融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才是对投资者的最好保障。


度小满金融


这个问题很简单,如果银行一直坚持保本理财和刚兑。理财就失去了意义……就成了无风险产品了……说白了,刚兑的理财就是存款。

实际上,理财需要体现风险和收益等价,如果收益很好无任何风险,这种就是存款。

如果所有的银行都把贷款包装成理财,这种行为就会使得银行经营风险失真。表面上看全部是理财业务,是中间业务没有风险…实际上全部是银行托底,风险巨大。……这种不管理,可能导致金融系统风险。

打破刚兑有几种好处。

1,真正有一定风险的项目可以发理财…如果一直是刚兑,有一定风险的项目就没办法发理财。

2,银行的风险小,责任小了。银行理财只是起到中间业务作用,不是自己承担全部风险,有利于银行谨慎经营的原则。

3,教育投资者,风险意识。获得较高收益同时承担一定风险。

实际上,银行理财还是可靠的,要是都不能兑付,或者经常不能兑付,这样的理财根本不会有人买。

买理财就用手机银行(防止被人忽悠)买五万起的屌丝级别理财,风险最小。

注意…本人银行信贷员20年,炒股韭菜20年。将发布两种内容…1,脑洞新闻…快乐生活。2,成功学内容……如有兴趣,请关注


飞刀47号


取消保本理财产品和刚性兑付,是国家金融的政策,总整而言是对银行有好利。

取消保本和刚性兑付,当然也就意味着老百姓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是有风险的,根据不同等级的理财产品,风险也不同,有可能损失本金。而银行因不在设保本和刚性兑付,即使老百姓购买了理财产品受到了损失,因购买前的须知和金融政策,银行也不必为止承担责任和承担损失。

取消保本理财和刚性兑付,是国家需要调控金融风险,降低银行产品的风险损失,也避免理财产品无法达到预期时,一些非理性购买理财人的“无理取闹”。

取消保本理财和刚性兑付即有利也有弊。银行降低了理财风险,但随着网络的兴起,P2P理财随着爆发式增长,很多平台打着保本或有担保、国企控股等进行吸引客户,又没有银行5万的门槛,因此吸收很多用户盲目的投入。这中间很多P2P平台都是虚假的,只是为了骗钱而生,就2017年9月,爆雷平台就多达120多家,全国上当受骗的何止几十万人以上,坑害了老百姓的血汗钱又何止几十亿。

国家金融的政策是正确的,让人们在投资时要认识到风险,但又给了那些心术不正之人可乘之机。

希望我们伟大的国家能在出台好政策的同时,也能及时的整治和严控金融平台,不给那些心术不正的人机会,保证大众投资环境的清洁。毕竟国以民为本,不能让那些没诚信,贪私利,心术不正的人坏了国家的好政策。在此也提醒下大众理财的人们,理财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