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枸杞產業現狀及發展建議

甘肅省枸杞產業現狀及發展建議

甘肅省枸杞產業現狀及發展建議

枸杞是我國藥食兩用中藥材的重要品種,是甘肅省“十大隴藥”之一,為甘肅省傳統道地藥材。歷史上自唐代至清代所著的《千金翼方》、《本草約言》、《本草綱目》、《本草崇原》等醫藥著作皆以甘州枸杞為佳,並以甘州枸杞為道地。近年來,依託區位優勢和適宜的自然環境,我國枸杞產業發展迅速,產量和種植面積均快速增長,主要產區分佈在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內蒙、河北等省區。

由於國際國內兩大市場需求旺盛,枸杞銷售價格持續上漲並維持高位運行,受此影響,甘肅省枸杞種植面積和產量逐年增加,現已發展為國內枸杞主要主產區。枸杞適應性強,很適合在鹽鹼地和退耕還林地種植,近幾年在優惠和扶持政策的推動下,枸杞成為甘肅省鹽鹼地改良開發和節水特色林果業的先鋒樹種,部分鄉鎮甚至通過種植枸杞而致富。甘肅省的靖遠縣、瓜州縣、玉門市、金塔縣所產枸杞質量優良,已成為我國枸杞出口的主力產品。當前,甘肅各產地枸杞專業合作社蓬勃發展,使甘肅省的枸杞市場產銷兩旺,國內外影響力持續提升。但在枸杞產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如加工能力不足、苗木繁育滯後、銷售渠道不暢等。

一、發展現狀

1、優勢產區初步形成

近年來,甘肅省枸杞產業發展迅速。據調查(表1),2015 年甘肅全省枸杞種植面積約 4.79 萬 hm2, 產量約 8.3 萬 t,總產值約 27.98 億元。枸杞育苗面積約 294.25 hm2,其中有黑果枸杞約 16.47 hm2(表2)。全省有枸杞種植合作社 430 多家。白銀、酒泉、武威、金昌、蘭州、張掖等市已經形成枸杞優勢區,其中靖遠、瓜州、玉門、金塔等地枸杞質佳品優,是我國枸杞出口首選產地之一。在種植品種方面,甘肅省以種植傳統枸杞品種寧杞1 號、寧杞 2 號為主,此外還引進品種寧杞 4 號、寧杞 5 號、寧杞 7 號、寧杞 9 號等,現已具有一定規模。

表 1甘肅省枸杞主要種植縣(市、區)枸杞生產及分佈

縣 面積 / hm2 產量 / t 分佈鄉鎮

(市、

區)

靖遠縣

13 066.7

23 657.3

靖安鄉、五合鄉、北灘鎮、東昇鄉

景泰縣

2 600.0

5 731.5

草窩灘鎮、漫水灘鄉、一條山鎮、上沙沃鎮

永登縣

800.0

6 000.0

上川鎮

涼州區

1 600.0

3 600.0

豐樂鎮、下雙鎮、吳家井鄉、長城鄉

民勤縣

6 800.0

25 000.0

西渠鎮、東湖鎮、紅沙梁鄉、蔡旗鄉

古浪縣

4 800.0

2 511.9

大靖鎮、直灘鄉、裴家營鎮、海子灘鎮、西靖鎮、民權鄉

瓜州縣

6 800.0

6 717.4

雙塔鄉、沙河鄉、腰站子鄉、布隆吉鄉丶七墩鄉

金塔縣

2 000.0

750.0

航天鎮、西壩鄉

玉門市

8 153.3

8 558.0

花海鎮、下西號鄉、獨山子鄉、小金灣鄉丶大暢河

永昌縣

866.7

850.0

朱王堡鎮

其他

390.7

11.0

表 2 甘肅省枸杞主要育苗區育苗調查

縣(市、區) 品種 面積 / hm2 分佈鄉鎮靖遠縣

寧杞 7 號

8.0

東灣鎮、五合鄉、靖安鄉

景泰縣

寧杞 1 號

3.3

草窩灘鎮

寧杞 7 號

4.0

上沙沃鎮

民勤縣

寧杞 7 號

200.0

林業站區域站

高臺縣

寧杞 7 號

13.3

南華鎮

黑果枸杞

1.5

駱駝城鎮、合黎鎮、巷道鎮

瓜州縣

寧杞 1 號

34.0

梁湖鄉、三道溝鎮、沙河鄉

寧杞 5 號、寧杞 7 號

8.7

南岔鎮、布隆吉鄉、腰站子鄉

金塔縣

黑果枸杞

8.0

羊井子灣鄉、西壩鄉等

玉門市

寧杞 7 號

3.3

花海鎮、下西號鄉、柳河鄉

寧杞 5 號

2.1

花海鎮、下西號鄉、柳河鄉

金川區、永昌縣

黑果枸杞

6.7

中牌村、古城村

寧杞 5 號

0.3

朱王堡鎮

其他

0.9

2、加工體系初步建立,形成系列產品

近年來枸杞種植面積快速增加,對產地的枸杞初加工能力形成了壓力,各地開始大規模發展枸杞晾曬場、烘乾棚(烘乾道)等設施,使產地對枸杞的初加工能力逐漸加強。甘肅省枸杞初加工以清洗、乾製為主,加工設施以晾曬場、烘乾棚(烘乾道)為主,年加工能力 5 萬 t 左右。全省現有枸杞省級加工銷售龍頭企業 2 家,市級加工龍頭企業 16 家,市級銷售龍頭企業 21 家,有枸杞分級、包裝專業合作社 190 多家。已開發出枸杞幹(鮮)果、枸杞茶葉、枸杞咖啡、枸杞花蜜等系列產品。

3、營銷渠道初步拓展,品牌效應初顯

隨著甘肅省枸杞產量的增加,市場佔有率逐步提高,部分企業的產品已打入歐盟市場。如瓜州縣天元農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有機枸杞 550 項農藥殘留指標均未檢出,符合歐盟標準,已向歐盟出口乾果 5 t,實現銷售收入 40 萬元,開創了瓜州農副產品向歐盟出口創匯的先河。

近年來,隨著枸杞產業的壯大,甘肅省產枸杞質量優、賣相好、耐貯存的名氣已逐漸打響, 在此基礎上,為鞏固和拓展本省枸杞銷售渠道, 各產區紛紛建立品牌,“瓜州枸杞”、“靖遠枸杞”、“景泰枸杞”先後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稱號。靖遠、景泰、民勤、瓜州、金塔、玉門、永昌等縣市枸杞產地通過了國家綠色、無公害生產基地認證。“東霸兔”、“隴上紅”、“戈壁寶杞”、“高原宏” 等品牌,產品暢銷國內 20 多個省市,遠銷港澳臺、東南亞以及德國、法國、波蘭等地。2015 年7 月 21 日,首屆“靖遠枸杞”愛心採摘節在“國家枸杞栽培綜合標準化示範區”成功舉辦,進一步擴大了甘肅省的枸杞品牌效應。

4、增收效果顯著

近年來,枸杞價格逐年上漲,枸杞乾果 (統貨) 價格從 2013 年的 20 元/kg 上漲至 2015 年的49 元/kg 左右,枸杞產值大幅增加。2015 年枸杞種植平均純收入達 9.0 萬元/hm2 左右,靖遠產區可達到 10.5 萬元/hm2 以上,與 2014 年相比,枸杞種植平均純收入增加 1.5 萬元/hm2 左右,種植枸杞的收入是種植小麥、玉米的 8~10 倍。枸杞產業的發展也讓產地非種植戶農民增加了收入,如白銀市全市 1.1 萬 hm2 枸杞,在枸杞採摘季節可吸納約14 萬人從事枸杞採摘,共創造採摘收入 4.62 億元,合每人 40 d 創收 3 300 元。

表 3 甘肅省枸杞認證情況

原產地標誌認證 綠色、無公害認證

縣 品種

(市、

區)

認證時間 /年 認證基

地所在鄉鎮

品種認證時間/年 認證基

地所在鄉鎮

靖遠縣

寧杞1號

2013

靖安鄉、五合鄉、北灘鎮、東昇鄉、劉川鎮、大蘆鄉、永新鄉、興隆鄉、雙龍鄉

寧杞 1 號、寧

杞 7 號

2014

靖安鄉、五合鄉、北灘鎮、東昇鄉、劉川鄉

景泰縣

寧杞1號、寧杞7號

2013

草窩灘鎮

寧杞 1 號、寧

杞 7 號

2013

草窩灘鎮

民勤縣

寧杞 1 號

2012、2013

西渠鎮、紅沙梁鄉、東湖鎮

瓜州縣

寧杞1號

2013

雙塔鄉、布隆吉鄉、腰站子鄉等

寧杞 1 號

2010

瓜州縣13個農業鄉(鎮)

金塔縣

寧枸 1 號

2013

航天鎮

玉門市

寧杞 1 號

2010

花海鎮

永昌縣

瓴杞王

2010

朱王堡鎮、喇叭泉林場

寧杞 4 號、寧

杞 5 號

2014

朱王堡鎮、喇叭泉林場

二、存在的問題

1、苗木繁育和品種選育落後

一是隨著枸杞種植面積的增加,枸杞苗木的需求量大增,但甘肅省枸杞苗木繁育量尚不能滿足本省需要,大量的枸杞苗木從寧夏等產地引進, 成本高,質量不能保證,常發生假苗坑農事件。同時一些枸杞病蟲害也隨引進苗木在甘肅省產區傳播,對全省枸杞產業的健康發展造成威脅。二是甘肅省有關枸杞育種的研究起步較晚,目前還沒有規模化推廣的自有品種,幾乎所有品種都要從寧夏引進,引進時難以保證品種純度,常出現引進苗木品種混雜,樹形、豐產性和抗病性差異大等現象,對枸杞園管理和枸杞銷售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三是全省以寧杞 1 號為主要引進栽植品種,該品種果粒大小適中。但當前大果枸杞因易採摘,且市場上也以果粒大、色正紅者價高, 形成大果粒枸杞品種更受種植戶和市場青睞的趨勢,因此還需加快枸杞新品種的更新換代步伐。四是隨著甘肅省枸杞產業的發展,在枸杞病蟲害防治、果園管理、整形修剪等方面技術服務力量不足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

2、季節性勞動力短缺,採摘成本高

當前農村青壯年勞動力不足,而枸杞採摘期又比較集中,造成各枸杞產地均存在季節性勞動力短缺的現象。在枸杞採摘季節,各產地往往大量引進外來務工人員,但仍不能滿足枸杞採摘的需要。白銀地區一般採摘工價為 1~2 元/kg,在河西地區達到 2~3 元/kg。同時引進外來務工人員後, 外來務工人員的交通安全、合法權益保護和食品安全等方面也存在安全隱患,在簽訂勞務合同方面急需規範。此外,目前尚無枸杞採摘機械可用, 只能人工採摘,採摘效率低、成本高。枸杞採摘勞動力不足和採摘成本高的問題,極大地制約了枸杞產業的發展。

3、精深加工不足,產品附加值低

目前除大部分枸杞生產企業或種植大戶利用烘乾房、烘乾棚集中進行枸杞烘乾外,絕大多數農戶和少數企業仍以自然晾曬為主,衛生條件難以控制,對降水、大風揚塵等不利環境無法控制,損失很大。枸杞採收時間集中在 40~50 d,隨著枸杞收穫量的增加,晾曬場不足的問題已經出現, 急需增加枸杞乾製和鮮果冷藏設施的建設數量。此外,枸杞加工層次較低也制約了枸杞產品增值。甘肅省枸杞加工尚處於初級階段,現有加工企業規模小、生產模式單一,專利產品少,多是對乾果進行篩選和簡單的包裝,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資源優勢未能轉化為產業優勢。由於缺少帶動力強的產業化龍頭企業,枸杞精深加工、高端產品開發鏈條沒有形成,如枸杞速食品、以枸杞為主料或配料的保健食品、枸杞飲料及枸杞酒等產品還很少見。龍頭企業少,產業鏈條短, 是枸杞產業發展的瓶頸。

4、營銷手段傳統,品牌宣傳不力

甘肅省枸杞產業發展較晚,還未形成銷售主渠道,也沒有大型銷售市場,當前枸杞市場的銷售渠道被外省佔領,枸杞多被寧夏收購商收購, 價格參照寧夏枸杞,自主定價權弱,價格難以體現枸杞價值。且枸杞被外省客商收購後,多以外省品牌包裝銷售,使本省枸杞市場競爭力難以提高。當前甘肅省枸杞生產銷售企業申請的品牌眾多,但沒有形成合力,弱化了品牌效應。此外, 甘肅枸杞的電商平臺還沒形成規模,網絡營銷平臺發展滯後,很少見到甘肅省枸杞在國家和省級媒體和網絡宣傳。全省枸杞在品質、價格、產量等方面的口碑優勢等還小範圍傳播,沒有完全轉化成品牌效應。

三、產業發展建議

1、大力支持集約化生產基地建設

在枸杞苗木繁育基地建設方面,立足核心產區,依託枸杞種植合作社和協會,扶持培育枸杞苗木專業生產企業,建設統一苗木、統一技術、統一管理的枸杞種苗繁育基地,以滿足甘肅省市場對枸杞苗木的需要。在枸杞標準化基地建設方面,在白銀、武威、酒泉、金昌、張掖、蘭州等市依託大中型枸杞加工企業,高標準建設集中連片化綠色有機枸杞生產基地,確保枸杞品質優良,藥源基地穩定。鼓勵建立藥材種植合作社和發展“ 企業+農戶”的訂單生產方式,通過土地流轉和企業訂單,把分散的農戶集中起來,提高全省枸杞的規模化和集約化生產水平,從而保證農民收益,提高其防範市場風險的能力。在引進和培育枸杞苗木時,合理佈局,以大果粒枸杞品種寧杞 7 號、寧杞 9 號為主,促進枸杞更新換代。

2、規範採摘務工,大力發展機械化

出臺優惠政策,大力推動農村勞務市場和勞務中介機構建設, 組織周邊農村富餘勞動力從事枸杞採摘,並通過簽訂勞務合同、提供法律援助等措施,保障僱傭雙方的合法權益。同時枸杞主產區可通過往返接送,改善飲食、住宿條件,完善防暑措施等方式,吸引外來務工人員加入採摘隊伍,以解決採摘工不足的難題。從長期來看,仍需要大力支持機械化採摘設備的研發、引進與推廣應用,迅速提高枸杞生產的機械化水平,不斷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3、強化科技培訓,提倡科研創新

政府應增加對枸杞科技服務人員的培訓投入,充分發揮現有科研和教學培訓平臺的優勢, 把枸杞全產業鏈勞動力培訓和素質提升作為根本措施來抓。通過聘請專家講課、定期集中培訓等方式,提高基層科技服務人員的數量和科技服務水平。同時, 採取專家現場教學、發放科普材料、科技服務人員入戶指導等方式,指導枸杞種植戶從選種、育苗、栽植、修剪、田間管理、採收各環節進行規範化管理,提高枸杞標準化生產水平。各產區應主動聯合科研院校及技術推广部門,實施科技攻關,解決生產中存在的瓶頸問題。

4、提高枸杞存貯及精深加工能力

通過扶持獎勵,支持企業更新清洗、脫蠟、烘乾、包裝設備,提高產地初加工能力和水平。可通過獎補政策,鼓勵建立枸杞鮮果倉儲冷庫, 延長鮮果加工週期,解決枸杞集中採收期晾曬場地不足的問題。同時,依託主產區枸杞加工(制幹)企業(合作社),加大小型烘房的建設力度, 建議將小型烘房(庫容量3 t以上)建造納入政府補貼範圍,按 30%的農機補貼標準,對建成烘房統一補助,大幅度提高枸杞制幹能力。通過扶大、扶優、扶強大型龍頭企業,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建立枸杞精深加工生產線,以枸杞幹(鮮)果、枸杞咖啡、枸杞醋等為基礎,進行工藝改進、技術改造,提高加工檔次,並鼓勵研發高端產品,增加產品附加值,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

5、加大宣傳力度,強化品牌效應,拓展銷售渠道

藉助現代信息技術,加強電子交易平臺建設, 擴大交易規模,提升交易效率,提高服務水平。成立枸杞產業協會,以甘肅現有“ 黃河石林”、“景沙紅”、“景世紅”、“贏瑞枸杞”、“高原紅”、“隴上紅”等為品牌基礎,培育綠色、有機特色優勢品牌產品。加大對企業知識產權、馳名商標、著名商標的保護力度,同時,充分利用節會、展覽、電視、廣播、網絡、報紙等載體和傳媒,擴大對外宣傳交流,提高甘肅枸杞產業的影響力。引導產地銷售商與河北安國和安徽亳州藥材市場直接對接,提高自主定價議價能力。鼓勵 GSP、GMP 認證和枸杞原產地保護、有機認證、綠色認證, 以及歐盟出口等認證,拓展國內外市場,拓寬枸杞銷售渠道。

6、整合發展資金,實施產業扶持

應設立專項資金支持枸杞產業發展。從政府層面實行以獎代補,對良種繁育、規模種植、新技術推廣、市場建設、產品加工、品牌打造等關鍵環節進行扶持,形成全產業鏈長效發展的良性機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