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亲王奕訢因何宁遭严谴也要反对修复圆明园?

羽评郡主


圆明园曾经驰名中外。这是一处中西合璧精美绝伦的园林艺术杰作,清朝统治者在它身上陆续经营了100多年,耗费白银近2亿两。

当年园中陈列奇珍异宝无计其数,池馆楼台,半水半陆,亭阁轩榭,兼南兼北,的确是个游览避暑的人间仙境。但是,到了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强盗野蛮地杀进园中,把里边的珍宝劫掠一空,又恨那些绝美的建筑搬不走,干脆一把火烧光。于是,绝代名园,就只剩下一片惨不忍睹的废前些年间,好像曾经有人鼓噪应该投入巨资重修圆明园但也有人主张。

即使国家有足够的财力,圆明园也不宜重修,留着那一片废墟作个历史的见证,好让中华民族的子孙世世代代记住这个国耻,记住当年的祖国就是因为贫弱才受尽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欺凌,从而使他们爱国立志,奋斗自强,倒是更为重要的。当初圆明园遭毁之后,围绕着重建还是不重建,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也曾经进行过激烈的论争,中间还有过一段并不轻松的小插曲,不妨数述在下面,与读者朋友重温。

这圆明园,原本是明朝时候一个外名叫李伟(一说徐伟)的别墅的旧址。清朝康熙年间开始在这里经营兴建,取名畅春园,其中也建有皇四子胤禎主要用来读书的“藩邸”当时由康熙爷赐名“圆明”。后来的圆明园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到了胤禎继位为雍正皇帝之后,圆明园的名儿就叫开了,畅春园的名儿也就逐渐废弃了。每年的春天,雍正爷都在这里住上阵子。

清朝皇帝北巡,也往往是从这里启跸出发。谁想到,碧眼金发的洋鬼子一把火就把这处名园整个儿化成了灰烬。清朝统治者自然是痛断肝肠,却又无可奈何。同治初期,曾经有满洲官员出面建议朝廷修复圆明园,遭到了严旨斥责,讨了个没趣儿。这事儿就先放下了。过了几年,太平天国被荡平了,挖军也被喇灭了,大清国南南北北好像重见一派升平景象了渐渐地,十几岁的同治小皇帝也就变了一种心情,开始琢磨自己和两宫太后于临朝听政之外,春去秋来也该有个地方玩玩乐乐轻松轻松呵。

正巧在这个时候,也就是同治十ー年,广东有个平民叫李光照的,此人大概是那种常见的做梦都想发财的主儿,他向清廷内务府递了个呈子,建议朝廷重修圆明园,并且还毛遂自荐,愿为工程承担木料供应。虽说他人微言轻,但所说重建名园一事,却正中清穆宗同治小爷的下怀,当即准其所请,就要在朝廷中启动这件事情。一时之间,重建名园的呼声就成了朝议的一项主题了,随声附和的大有人在,反正自个儿也不搭上什么。

这当中却有一位侍御(官名,也就是御史)沈淮上书力谏,反对重建之议,结果惹得同治帝震怒,把他召进御前训斥一通。还有一位游侍御,袖里掖着奏折,在殿堂上振振有词地演说一番,极力阐明不宜重建的道理,据说“声振屋瓦”。同治帝听了,虽然没有公开认输,但己暫时收了立马就动土开工的念头。话分两头,再说那个广东李光照,原来并不是什么正路人而是一个不名一文的混混儿。他打的如意算盘是借着“饮派采办木材”的旗号去周游川鄂江浙等木材产区,以便趁机诈勒素,发一笔无本万利的横财。

遗憾的是,他的好梦还没有做圆,就被朝廷识破了。所以这家伙偷鸡不成反丢了米,被捉进官衙去吃官司。而在阻止重建圆明园一事上更为出力的当推皇室成员恭亲王突诉,他为此惹恼了小皇帝载淳,差点儿被任子削掉了脑袋正当建园的议论沸沸扬扬的浪头上,恭亲王去谒见皇上。同治帝一猜就知道他的来意,就问道:“你也是来阻止建园的吧?告诉你,朕的主意早就定了,园子一定要重修,况且,你又何必扫太后的兴呢?再说了,园子修复了,朕住在里边跟你们块儿商讨国家大事,那不是很好吗?”

恭亲王磕过头回道:“皇上说的是。不过,依奴才看来,当今国内祸乱虽已平息,可外患却是一天比一天严重,洋人如狼似虎,贪得无厌。眼下我朝国库存银已经是微乎其微,不足日用。圆明园是当年宪纯两庙(指雍正、乾隆二帝,雍正帝称“先皇帝”,乾隆帝称“纯皇帝”,所以称宪纯两庙一一笔者)修建的,当时的财力远非今日可比。何况,纯庙早有谕旨,后世子孙不得再行奢华之举。如今建园,要是弄得寒酸简陋,没法儿接纳圣驾之临幸;要是恢复从前的规模,国库又没有那么多银子。所以,奴才以为,这重建圆明园的事儿,还是往后放一放吧。”

同治小皇帝听了恭亲王这套实话,默不作声了,躺在了床幅上这么僵持了好半会儿,恭亲王打破沉寂的气氛,又说了通大清祖制不可丧失,祖宗节俭之德应当秉承不弃之类的话,还举了列祖列宗如何节俭持国的例子。对于这些,小皇帝并不完全买账,他平时总爱穿黑衣服,而按照清朝祖制,清宫里不穿当然也就不制做黑衣服。这时他忽然“噌”地一下子坐起来,两眼斜盯着恭亲王问道:“你既然熟悉祖制,那么,你说说朕可有不合祖制的地方么?”

到了这份儿上,恭亲王知道再也没法儿回避了,就索性直言不讳地说:“请皇上恕奴才直言,皇上穿的这黑衣服就不合我朝祖制。”可是同治小爷却说:“朕穿的这黑衣服跟你儿子载澄穿的是一样颜色。哼,你不管他,却到这儿来管朕!你先回去,等着朕的谕旨吧。”恭亲王一走,同治帝就在正殿里召见了大学士文祥,吩咐他说:“朕有谕旨在这里,你先不要打开看,拿到军机处去,到那儿你们一块儿看了,就给我立马照办!快去。”文祥知道小皇帝正在发怒,出来偷偷打开谕旨一看,吓了大跳,原来这是下令杀掉恭亲王的谕旨呵!他赶紧返回殿里,再三磕头为恭亲王求饶,可小皇帝始终阴沉着脸不说话。

文祥没办法,只好退下来,一溜烟儿再跑到慈禧太后的的宫中去哭诉求情。西太后沉吟了一会儿,对文祥说:“这事儿你别声张,谕旨就放在我这儿,你下去吧。”到此,由重修圆明园引起的同治帝要杀恭亲王的一场闹剧才算落幕。


幸福大男人24419009


奕訢谏止修园是顾全大局,因为当时的清朝内忧外患严重,作为执政大臣深知内情。慈禧虽算得上政治家,政治手腕高,但总摆脱不了女人本性,况且女主临朝本就遭忌,故此强烈要求修园,一为享受,二为彰显,三为试探,可收一石三鸟之效。

享受好理解。彰显亦可理解为压制。试探何解?

奕訢在辛酉政变中助力慈禧太多,叔嫂共谋击败了肃顺八臣,然后各取所需,慈禧与慈安取得无上权力,奕訢也得以享有议政亲王之实。然而修园时,慈安已病逝,奕訢又锋芒毕露,与慈禧之矛盾再无慈安转圜。参照两人性格,貌合神离已久必有一战。最终发生1884年的甲申之变,奕訢为首的军机重臣全部退出。接下来的十年是接替者七王爷俯首帖耳的十年,也是鬼子六奕訢沉默寡言的十年。

总的来说吧,即便没有修园一事,叔嫂矛盾也会大爆发,修园只是个契机而已。另外,奕訢政治敏锐性差点,也没有考虑到修园会产生如此未曾预料之后果。由此可说,楼主的问题有点因果倒置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