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云溪出了哪些名人?

永恆的追求23


王敖 清朝人,出生於臨湘云溪(今岳陽市云溪區)文家衝。曾任浙江台州知府。後任臺灣兵備道。他到職後,首察積案,明理斷事,救民倒懸。被群眾譽為“劉青天”。他駐守臺灣雖不足三年,但以其勤政愛民,矢志報國的高大形象,贏得臺灣人民的信任和愛戴。特別是在抵禦外來侵略,捍衛祖國海疆的過程中,表現出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崇高氣節,尤為後人敬仰。


臺灣出版的《臺灣通史》等多種書籍,競相為劉敖立傳。《民族精神與禦侮史實特輯》一書對劉敖的評價是“前清時代統治臺灣歷二百二十年之久,其間在臺從政之士,毅然抗禦外來侵略者,舍劉敖外,尚鮮其人!”郭嵩燾 清朝人出生於湘陰縣城的一個富庶家庭。因家庭影響,郭嵩燾自少即不滿清王朝一貫實行的重農抑商政策,主張“商賈與士大夫並重”,先後曾任兩淮鹽運使和廣東巡撫等職。


參與了抗英衛國戰爭。他認識到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是國家的大患,於是潛心鑽研數學、機械、造船等方面的書籍,努力瞭解西方國情,以尋求富國強兵之道。郭嵩燾在英任職期間,不僅注意瞭解歐洲的技術文明,更關心整個社會的經濟生活,並試圖從國家制度、經濟理論等方面探索英國繁榮興盛的根本原因。


範源濂 出生於湘陰縣城東郊愛坪,著名教育家。出任北京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正監督(即校長),年僅24歲。他革故鼎新,選賢人能,整肅學風,頗有建樹。 範源濂發起組織了尚志學會,同時在北京開辦尚志政法講習所,親自講課,學員靦收學費,先後畢業數百人。1912年,民國臨時政府成立,範源濂出任教育總長。軍閥混戰期間,辭職赴美國考察教育。回國後,於1920年第三次出任教育總長。


在任兩年中,公佈了招生資格和採集委員會章程;著手漢文字改革,公佈了同音字母。 範源濂從青年到晚年,始終不渝地為發展我國教育事業嘔心瀝血,他生活儉樸,為官清廉,待人誠懇,事親至孝,其高風亮節,深受世人崇敬。李六如 平江縣人,溪中國共產黨誕生以前熱忱向西方尋求真理的先驅人物,也是我國現代知識分子中,由愛國主義者轉變為共產主義者的先進典型。始終站在革命鬥爭宣傳的前沿陣地。


1955年,李六如不顧體弱多病,以驚人的毅力, 開始創作革命歷史長篇小說《六十年的變遷》。全書分為三卷,第一卷,從清末變法維新前後寫到辛亥革命失敗;第二卷從北洋軍閥統治寫到大革命失敗;第三卷從十年內戰寫到全國解放。全書解釋了這六十年來中國政治、社會變革中的各種矛盾,反映了從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鬥爭過程,出版後,受到廣大讀者的高度譽,再版七次,印數達31萬冊,並譯成英、俄、日文等幾個版本,在國外發行。


蘇振華 出生於平江縣三鄉戴家鋪的一個僱農家庭.1926年工農革命運動在湖南興起,蘇振華積極投入當地的革命鬥爭,為中國的革命事業作出了不朽功勳.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並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1973年,在召開的中共十屆一中全會上,蘇振華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77年8月,在黨的十一屆一中全會上,蘇振華 被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1979年2月7日,蘇振華突然心肌梗塞北京逝世,享年67歲。鍾期光 出生於平江縣三市鄉肥田村。解放戰爭時期,鍾期光任新四軍華中野戰軍政治部主任。參加了萊蕪站役、孟良崮戰役、魯西南戰役、豫東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的組織指揮工作。上海站以後,鍾期光參與上海市軍管會政工部領導,為貫徹落實黨的城市政策,整頓城市秩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60年12月,鍾期光調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副政委,併兼任戰士研究部部長。在葉劍英主持下,他和其他院領導,將科學發展成1100多人的宏大隊伍,完成了各時期戰史近百本。編輯了2500萬字的《史料選編》,編寫了《戰役學》14個課題的初稿以及其他專題研究和譯著。1979年出任軍事科學院顧問。


1988年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譽章。不肖生 系當代著名武俠銷小說家向愷然的筆名。出生於湘潭縣城油巷(現歸岳陽),他生星喜愛文學於武術,對所學專業毫無興趣,幾乎每天都和日本的柔道、劍術家、射箭師生活在一起。加之他精通史書。很快掌握了中國武術各流派的淵源、發展及其相互之間的關係,為他日後寫作武俠義小說奠定了深厚的基礎。著有《江湖奇俠傳》、《近代俠義英雄傳》、《江湖小俠傳》、《江湖異人傳》和《江湖怪異傳》等武俠小說。


其中以《江湖奇俠傳》得影響最大。他生平三次穿起戎裝。1949年7月隨程潛起義,後曾任省文管會委員和省政協委員,撰寫了《革命野史》。1958年著手編著《中國武術史》一書時,因病逝世。享年67歲。楊沫 當代著名女作家,祖籍湘陰縣(今汨羅市)。她從20歲起開始文學創作,先後著有中篇小說《葦塘紀事》等。


楊沫的代表作《青春之歌》面世後,立即在國內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這是我國當代文學史上第一部反映革命知識分子鬥爭生活的優秀長篇小說。這部作品以青年知識分子林道靜在黨組織的培養教育下,逐漸成長為無產階級先鋒戰士為線索,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優秀共產黨員的高大形象,洋溢著強烈的時代氣息。在楊沫的影響下,她的胞妹白楊從小酷愛文學,16歲主演了故事片《十字街頭》。


後來有參拍攝了《一江春水向東流》等影片。白楊主演了《團結到明天》、《為了和平》、《祝福》、《金玉姬》、《春滿人間》、《冬梅》等六部故事片,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不同時代、不同性格的婦女形象。任弼時 出生於湘陰縣塾塘鄉堂家橋新屋(現屬汨羅市),1921年春,十七歲的任弼時和肖勁光一行數人,被派赴莫斯科東方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學習。


1925年他當選為團中央委員,任團中央組織部長,後代理團中央書記。後來,紅六軍在任弼時、賀龍、管相應等人的領導下,以二、六軍為力量,創建了湘鄂川黔根據地,並發動了湘西攻勢,先後牽制住30萬敵軍,有力地配合紅軍的轉移。


總之,任弼時早期三十年的革命生涯中,絕大部分時間戰鬥在最艱苦、最危險的前沿陣地上。為了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的徹底勝利,他不計個人安危得失,長期帶病堅持工作,沒有休息,沒有享受,肩負沉重的擔子,走著漫長的道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不愧是我黨的“駱駝”,中國人民的“駱駝”!


翡翠貓貓


云溪隸屬於岳陽市,位於湖南東北部,云溪富饒美麗,盛產糧、棉、油、茶、菜、竹、木、果等農副產品,自古就有“魚米之鄉”美譽,主要旅遊景點有陸城古鎮和坪田“樂善好施”牌坊。樂善好施牌坊是云溪最早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古建築。


云溪自古人傑地靈,古往今來湧現出無數優秀人才,他們為家鄉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可能因為某些緣故,有些大家可能有點陌生,在這裡就隨便推薦一兩個名人,供大家熟悉一二。

來夫人,清朝,女,今云溪人。她樂於濟貧賑困,視人子若己子,光緒皇帝下旨為她建“樂善好施坊”,並誥封旌獎至今保存在云溪坪田的牌坊就是她的紀念碑。

方廷玉,字致美,明代云溪人。永樂年間進士,曾參與修建北京皇城的工作。

敖明權,字祝三,云溪人,民國少將,黃埔軍校第六期畢業生。


邵陽


敖明權 (1908~1989)字祝三,臨湘縣陸城鎮(今岳陽市云溪區)人。民國18年4月黃埔軍校第六期畢業後,入陸海空軍總部交通處任電臺報務員。19年9月~28年11月,歷任第二十八師無線電少校報務主任、隊長,中央軍校特別訓練班少校教員,二十八師少校參謀、中校營長、副團長。28年11月~31年7月,入陸軍大學第十七期學習,畢業後任中央軍校第七分校辦公室上校科長。32年後,任二十八師上校參謀長、八十三團團長;38年8月任二十八師少將師長,1949年11月任三十六軍少將副軍長。同年12月在四川成都被中國人民解放軍俘獲。1951年1月,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教導總隊學習;同年9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事學院戰術教員、軍事史料研究員;1970年4月,分散安置到華容縣人民武裝部休息。1986年移居岳陽市軍隊離退休幹部休養所,1989年10月病逝。

沈三權(1908~1941),今云溪區桃李橋人。家境貧寒,父母早喪,靠打短工維生。他身懷兩種絕技:一是善跑,跑時能追上狗;二是能使雙槍,彈無虛發。   “七·七事變”後,他投軍在臨湘縣縣長王翦波的帳下,任游擊隊大隊長。憑著機智勇敢,率部共繳獲日軍600多支槍,殺死日軍100餘人,活捉日軍41人。   1940年5月的一天,日軍以大隊人馬向岳陽進犯,路經太平橋時,他隻身伏在公路旁的草叢中,待機擒寇。一日本兵離隊到公路旁大便,沈三權趁其不備,猛撲過去將其按倒卡死。第三天,日軍大隊人馬夜宿七里畈彭家。沈三權挑著一擔柴混入日軍軍營。日軍官叫他把柴送至廚房,幫助廚兵燒火。日軍官留他吃晚飯、住宿。拂曉,日軍部隊在大門前集合,他見屋裡無人,取下一支手槍,搬了一挺機槍從後山跑掉了。   9月的一天傍晚,大雨迷朦。沈三權和週六生化裝成尋找耕牛的農民,來到日軍駐云溪馬鞍山的小碉堡跟前,見裡面無人,就朝裡面走去。進去不久外面傳來腳步聲,他們隨即拔出手槍分站兩旁,等黑影靠近碉堡時,4支手槍齊發,前面3人應聲倒地,後面的不知底細,嚇得朝大碉堡跑去。沈三權搬了一挺機槍,週六生提了2支長槍,迅速轉移。10月的一天清晨,沈三權叫士兵穿上日裝,並請了一個翻譯,扮成日翻譯官。早飯後,隊伍向岳陽縣北門進發,沈三權騎著高大的紅鬃馬,戴上黑眼鏡和翻譯的馬並轡走在最前面,大搖大擺神氣十足。開始日軍沒料到這就是沈三權的游擊隊,當隊伍走到東茅嶺時,一隊日軍荷槍實彈趕來,並朝天鳴槍,高呼:“站住!”沈三權拔出雙槍,命令士兵散開,搶住山頭制高點,高喊一聲“打!”首先把跑在最前面的2個日本兵放倒,接著輕重機槍象爆豆子一樣響起來。日軍傷亡慘重,不敢前進半步,讓沈三權的人馬安全地撤走。   1941年,沈三權過長江與湘鄂兩革命根據地的部隊聯繫。回臨湘後,被王翦波發覺,將其暗殺。


來夫人(1816~1892),女,今云溪區云溪鄉人。劉呈規之妻。35歲時,被誥封為榮祿大夫的劉呈規逝世,其子劉兆梅僅11歲。至今保存在云溪坪田的牌坊,即是她的紀念碑。

  丈夫死後,她在守寡育孤中,對兒子“必就傅名家而嚴其程度”,朝夕督責。其子劉兆梅後為舉人、進士、戶部主事、知府、知州,並且總理左宗棠甘肅營務處。

  無論富貴極盛之日、精力衰頹之年,她從不“頤使婢僕”,而堅持勤儉持家,愛惜“寸縷寸菽”,“躬自操作,荊釵裙布,常如未貴時,鄉族皆服其儉德。”

  她樂於濟貧賑困。視人子若己子,“兩曾義塾”,延師課人子弟,每逢鄉試、京試、會試,常出資給貧困考生應試,造就不少人才。有年得悉河北遭災,曾“齎千金以助災賑”。

  清光緒十四年(1888)四月,光緒皇帝〖HT5,7〗束[KG-*3]力建“樂善好施坊”,並誥封旌獎雲:“劉兆梅之母來氏,嫻淑禮規,恪循聖訓。寢門治業,著恆德於貞心;閨塾授徑,樹惠風於雅範。茲以爾樂善好施,特諭旌獎,贈爾夫人。於戲恩能育子,挺杞梓之良材;善心褒榮,被笄珈之茂寵。祗承嘉譽,允播徽音。

目前就知道這麼多了


一隻堃


第一個來自明朝的 顏頤壽(生卒年不詳),字天和,號梅田,巴陵人。明弘治三年(1490年),中進士,先後任河北寶坻縣、河南淇縣知縣。任職期間,體察民情,為百姓解難,促進生產發展,百業興旺,人民安居樂業。他還在世,百姓就建祠供奉他,可見他深受民眾愛戴。  正德十四年(1519年),顏頤壽奉命參與會師平定副使胡世寧等謀反,建立大功,被提升為刑部侍郎,此後,又提升南京禮、戶二部尚書。當時的南京是明成祖遷都北京後的留都,所設機構、官司職與京都相同,而實際權利則不同。顏頤壽任戶部尚書後,武宗皇帝南巡彌久,出現了南方諸道糧食緊張,人心不安的問題。顏頤壽上奏“留諸道歲漕數十萬擔”,緩解了當時南方百姓吃糧的困難,安定了人心。此後,他調任北都御史,“考核庶官,人服其公”。嘉靖年間,他調任刑部尚書,忠於職守、秉公辦案,從未發生冤假錯案。後李福達獄起,他“受詔鞫問”,未按皇帝的旨意判處,被革職下獄,不久病逝。隆慶三年(1569年),朝廷為其平反,追復官爵,加封太子少保,諡“榮襄”,按尚書禮遇賜葬其家鄉巴陵南湖之畔。  顏頤壽性溫厚,居官有惠政、有清望。長期在外當官,很少回故鄉,但見過他的鄉鄰,都稱他“居鄉雅重,未嘗以勢位凌人”。有一年他回家鄉探親,遊覽岳陽樓、洞庭湖,欣然寫下了《題岳陽樓》詩:吳楚樓臺此大觀,丹梯百尺入雲端。乾坤府仰俱陳跡,今古江山一倚闌。柳樹和風黃鳥語,蘭汀細雨白鷗寒。卷簾更覺塵氛遠,身世渾疑跨紫鸞。  其詩格調高雅,韻味別緻,熱情歌詠了岳陽樓景觀,抒發了錦衣回鄉的喜悅心情

同樣來自明朝的鄧廷瓚(1429—1500年),字宗器,巴陵人,明代中期著名將領,家庭背景無考。從館藏資料記載中,可知他為建設西南邊疆、維護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穩定作出過較大貢獻,是明代一位著名的“社稷臣”。  明景泰五年(1454年),鄧廷瓚科試中進士,始任浙江淳安知縣。他為官務實,忠心耿耿,替老百姓辦事,被薦任梧州知府,時因母親病喪未到任,朝廷補授他太僕寺丞。成化十三年(1477年),地處崇山峻嶺的貴州,少數民族雜居,矛盾突出。為加強治理,朝廷在這裡設置程番府,挑選鄧廷瓚任首任知府。鄧不辱使命,到任即實地勘察,合理規劃,興建城郭、街衢、祠宇、官舍、倉儲諸設施,使府城氣象為之一新;與此同時,採取佈告政策法令,安撫百姓之措施,使府境少數民族得以安居樂業、和睦相處,邊境出現了難得的昇平景象。鄧廷瓚也因此深得當地百姓的擁護。 

還有來自最近年代的沈三權(1908~1941),今云溪區桃李橋人。家境貧寒,父母早喪,靠打短工維生。他身懷兩種絕技:一是善跑,跑時能追上狗;二是能使雙槍,彈無虛發。“七·七事變”後,他投軍在臨湘縣縣長王翦波的帳下,任游擊隊大隊長。憑著機智勇敢,率部共繳獲日軍600多支槍,殺死日軍100餘人,活捉日軍41人。1940年5月的一天,日軍以大隊人馬向岳陽進犯,路經太平橋時,他隻身伏在公路旁的草叢中,待機擒寇。一日本兵離隊到公路旁大便,沈三權趁其不備,猛撲過去將其按倒卡死。第三天,日軍大隊人馬夜宿七里畈彭家。沈三權挑著一擔柴混入日軍軍營。日軍官叫他把柴送至廚房,幫助廚兵燒火。日軍官留他吃晚飯、住宿。拂曉,日軍部隊在大門前集合,他見屋裡無人,取下一支手槍,搬了一挺機槍從後山跑掉了。9月的一天傍晚,大雨迷朦。沈三權和週六生化裝成尋找耕牛的農民,來到日軍駐云溪馬鞍山的小碉堡跟前,見裡面無人,就朝裡面走去。進去不久外面傳來腳步聲,他們隨即拔出手槍分站兩旁,等黑影靠近碉堡時,4支手槍齊發,前面3人應聲倒地,後面的不知底細,嚇得朝大碉堡跑去。沈三權搬了一挺機槍,週六生提了2支長槍,迅速轉移。10月的一天清晨,沈三權叫士兵穿上日裝,並請了一個翻譯,扮成日翻譯官。早飯後,隊伍向岳陽縣北門進發,沈三權騎著高大的紅鬃馬,戴上黑眼鏡和翻譯的馬並轡走在最前面,大搖大擺神氣十足。開始日軍沒料到這就是沈三權的游擊隊,當隊伍走到東茅嶺時,一隊日軍荷槍實彈趕來,並朝天鳴槍,高呼:“站住!”沈三權拔出雙槍,命令士兵散開,搶住山頭制高點,高喊一聲“打!”首先把跑在最前面的2個日本兵放倒,接著輕重機槍象爆豆子一樣響起來。日軍傷亡慘重,不敢前進半步,讓沈三權的人馬安全地撤走。1941年,沈三權過長江與湘鄂兩革命根據地的部隊聯繫。回臨湘後,被王翦波發覺,將其暗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