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有人推翻暴君朱元璋?

beyondwusheng


把朱元璋归为暴君,题主的心胸也够狭隘的。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结束元末天下分裂、驱逐蒙元势力建立统一的中央王朝明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发奋求强,开创明朝第一个盛世“洪武之治”,被清朝康熙皇帝赞为是“治隆唐宋”。这样一个有为之君,谁还去推翻?




明太祖朱元璋应该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为卑贱的皇帝。贫农出身,从小父母双亡,给地主人家放过牛,当过乞丐,在皇觉寺出家做过和尚。没有背景没有依靠,活的比任何人都惨。25岁加入刘福通、郭子兴的红巾军后,朱元璋一步步从基层干起来,身边逐渐聚集了一帮濠州同乡(濠州明朝建立后改为凤阳,为中都)与他出生入死打天下。1356年苦熬多年的朱元璋被部下尊奉为吴国公,采纳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迅速扩大自己的实力。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元旦,朱元璋被百官推举为吴王,由此开始了他南征北战,统一天下的宏图伟业。




元朝末年豪强四起,除了濒临灭亡但实力依然强劲的元朝,与朱元璋一同竟逐天下的地方势力有很多股。包括:割据平江、两淮的吴王张士诚(东吴)、汉国皇帝陈友谅、浙东的方国珍,云南的元梁王、在重庆建立割据政权的夏国皇帝明玉珍。还有依然被朱元璋奉为正朔的龙凤政权小皇帝韩林儿。朱元璋志不在做一个割据一方的诸侯,他想要结束割据让天下再一次归于一统。为此,朱元璋采取逐个击破依次消灭的方略方针,于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七月率领20万大军兵发洪都与汉国的60万大军在鄱阳湖展开决战。朱元璋利用小船机动灵活的长处,借用风向火攻汉军水军,汉军大败,陈友谅身中流矢而死。第二年朱元璋发兵攻打武昌,陈理出降,汉国亡,朱元璋借此收编大量熟悉水战的汉军,实力因此大增。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十月,朱元璋发兵攻打割据江北的张士诚势力,第二年(1366年)发起“平江战役”,平江于一年后被攻破,被捕后拒绝投降的张士诚为乱棍打死,东吴亡。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命汤和为征南将军,讨伐割据浙东多年的方国珍。后命胡廷瑞为征南将军,何文辉为副将军,进攻福建。同年,方国珍投降。




但是,是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朱元璋在消灭各方割据势力上虽然都力主杀降,但独对自己的老上级,自己起家的宋龙凤政权小皇帝韩林儿太过于绝决狠辣。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借口滁州不安全,谴心腹廖永忠去接小明王韩林儿到应天居住,在瓜州渡江时悄悄将船底凿漏,把小明王沉于江底。接着朱元璋宣布不再以龙凤纪年,称1367年为吴元年。这和朱元璋劝降张士诚、方国珍、陈理、明升(明玉珍之子,夏国于洪武四年降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江南获得统一后,朱元璋开始筹划北伐消灭元朝。于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甲子日,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北进中原。北伐中发布《谕中原檄》,文告中提出“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北伐壮举很快就一呼百应,北方各地纷纷揭竿而起反抗爆元。洪武元年八月(1368年),明军进逼大都,元顺帝带领三宫后妃、皇太子等开建德门逃出大都,经居庸关逃奔上都,在中原统治了百余年的元朝就此灭亡。而自后晋起被割据了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中国经过蒙古人的百余年统治之后,再一次回归到汉族建立的王朝统治之下。




朱元璋自1368年建立明朝到1398年去世。在位共计三十一年,在位期间兴起三次大狱,几乎将洪武功臣杀戮殆尽。我们只知朱元璋大杀功臣的残酷暴虐,却不知道这些人因何被杀。胡惟庸,此人得淮西集团领袖李善长举荐,在洪武朝位居右丞相,因为能力突出深得朱元璋喜欢,但他位极人臣之后,人就变的飘飘然了。在相位七年,于朝中遍植朋党,不遗余力地打击异己,使得淮西朋党集团的势力不断膨胀,朱元璋平生最忌结党营私,显然胡惟庸是犯了大忌。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胡惟庸谋逆事泄被处死,此事引发大明第一场血风腥雨的连坐大案,包括开国第一功臣韩国公李善长等大批元勋宿将皆受株连,牵连致死者三万余人,史称胡惟庸案。胡案影响深远,一直到洪武十八年(1385年)还有人检举胡案同犯,累牵连皇太子朱标的老师大儒宋廉的孙子宋慎亦受牵连被杀,宋濂本人贬死四川茅州。




胡案之后又是祸起勋旧,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北伐有巨功的大将军蓝玉,因骄横跋扈被人告发欲图谋反,朱元璋再一次大开杀戒,总计族诛一公(蓝玉时封凉国公)、十三侯、二伯,牵连被杀一万五千多人,“元功宿将,相继尽矣。”蓝玉与胡惟庸之死可谓罪有应得,两人皆以谋逆大罪凌迟处死(蓝玉最后被剥皮)。在蓝玉案之前朱元璋还处理了一起贪腐大案,发生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的“郭桓案”,户部侍郎郭桓等人,通同各直省的官吏作弊,盗卖官粮。后被揭发,以其涉案金额巨大,对经济领域影响深远而为世人瞩目。对此,明太祖将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皆处死。此案牵连近万人被处死,此后朱元璋便严惩官员贪污,规定“官员凡贪污二十两以上者,皆处死。”


朱元璋在位期间大杀功臣颇受争议,主要还是因其株连太多,明初四大案被杀者逾五万人,但毕竟罪出有因,像胡惟庸、蓝玉等人肆功骄宠为非作歹。被杀是死有余辜,但株连太广是有些过,不过,他晚年停不下杀将的脚步,主要还是因为储君、皇太孙朱允炆无法掌控驾驭这些洪武功勋旧臣,为了给孙子继位铺平道路,他只能选择一再杀戮。




朱元璋在位期间组织了八次北伐,共计消灭近三十万北元有生力量,至使北元势力一再内缩,明朝边患尽除。朱元璋在位期间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北伐残元;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宗主国地位。经过洪武朝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清朝康熙皇帝对明太祖、明成祖的评价是极高的,称“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为“治隆唐宋”、“远迈汉唐”。正所谓“瑕不掩瑜”,朱元璋大杀功臣固然过于残忍,但他为历史的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依然是值得肯定的。一代开国明君,天下子民有何理由再去造反?


大国布衣


明朝是我一直喜欢的一个朝代,大明终其一朝276年,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纵观华夏上下五千年,能做到如此的,唯有明朝。

朱元璋是暴君?这还是我第一次听说,朱元璋此人虽然设锦衣卫监控大臣,用尽方法大杀功臣,废相,尤其是对贪官的惩罚,可以说是历史之最。但朱元璋对老百姓却是相当不错,结束了元末割据混战,让老百姓过上了太平日子。

朱元璋是普通农民出身,这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刘邦,貌似就只剩朱元璋了,刘邦好歹是泗水亭亭长,但朱元璋却的的确确是从穷苦人家一步一个脚印走上来的。朱元璋小时父母饿死,放过牛,当过和尚,所以深知底层百姓生活的困难,他在位期间大力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朱元璋的残暴是相对于文武大臣,贪官污吏的,但对老百姓来说,却不能称之为暴君。但总的来说,无论是对官员的残暴,还是对百姓的好,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守好自己打下来的江山,尽管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从底层出身,深知底层生活的艰难。


川西闲客


首先我在这里要为朱元璋说句话,他不是暴君是明君。

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朱元璋的一生:

1328年-1344年主要工作放牛。

1344年-1347年主要工作是当和尚,化缘部门职员。

1347年-1352年主要工作是撞钟,没错老朱高升了。

1352年-1368年终于找到人生的小目标那就是造反,而且成功了。

1368年-1398年主要工作就是当皇帝。

朱元璋生活的元末可以说是民不聊生,能活着就不错了,各级官员巧立名目征收税赋,没钱就出人做苦力,朱元璋就是被元朝的腐朽统治搞得家破人亡,最后只能乞讨度日。

正是目睹了元朝的腐败统治,他在当了皇帝之后更是要避免重蹈覆辙,由其是对待贪污犯更是绝不留情,凡是贪污超过六十两就杀头,甚至扒皮。可以说朱元璋对当官的来说绝对是暴君。比如历史有名的空印案和郭恒案,最后结案统计一下大小官员总计杀了有4万多人,绝对配的上暴君这个词

但是朱元璋对当官的要求严格就是想让老百姓生活的好,他鼓励老百姓开垦荒地发展农业,规定老百姓只要开垦荒地,那这块地就归你了而且三年内免交税赋。朱元璋时期商人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视,这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发展。

总结来说朱元璋时代的官员是不幸的,但是老百姓绝对拥护。而且官员也是因为犯了错才被处罚,因此朱元璋不能称作是暴君。


一门土炮


相较于唐太宗和宋仁宗,朱元璋当然是暴君,但他同时也是一个明君。

在毛主席看来,李世民和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军事能力最强的两个皇帝。行政能力自不待言,单就军事能力看,在打陈友谅和北伐过程中,朱元璋的见识就超过诸将。明朝开国之后,朱元璋的一系列制度建设,基本上杜绝了各种分裂的可能性,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所以朱元璋的后世子孙,除了明成祖和嘉靖皇帝之外,虽然基本上都比不上他,但明朝还是延续了近300年。

所以,朱元璋是一个明君。但朱元璋是不是暴君,要辩证看待,对功臣和权贵来说,他是暴君。“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甚至对贪污的官员剥皮实草,对自己的大臣胡惟庸、蓝玉、李善长等大家屠戮。但对百姓来说,朱元璋有不能叫暴君,因为他自己毕竟是贫寒出身,知道人间疾苦,也曾轻徭薄赋,厌恶鱼肉百姓的行为。虽然朱时代酷吏比较多,但基本上还是“重其重罪,轻其轻罪”,只要不是造反,其实都还好说。


青年史学家


朱元璋做了30年皇帝,他只干了这些事:整死有钱的人,整死有文化的人,整死有思想的人,整死家庭条件好的人,整死有教养的人,整死有理想的人,整死有骨气的人,整死有同情心的人,整死骨头硬的人,整死有道德的人,整死一起创业的人,那30年,他从头到尾都在整人,以自己一命呜呼而告终。 ​​​评:如此统治手段还有谁能推翻他呢?


长江一口


我是历史问答达人青言论史,乐于为您解答中国古代史的问题。


没人推翻老朱,原因有两个:1.老朱太牛逼;2.他也不是暴君。


先说老朱太牛逼。作为开国君主,一般都很牛,而且老朱尤其牛,因为他是仅有的两个寒门出身却能够一统天下的皇帝之一。而且他所建立的明朝,是一个等级非常严密,关防非常严谨的朝代,想要突破层层壁垒造反,非常困难。


再说老朱不是暴君。所谓暴君,很难定义,但是有一点事没什么问题的,那就是对老百姓非常狠。而作为一个地地道道赤贫出身的皇帝,朱元璋对农业生产是非常关心的,他也从来没盘剥过农。他确实杀了很多人,但是杀的都是达官显贵,可并没有牵涉到什么老百姓头上去。


因为他非常牛,所以当官的不敢造反;因为他对百姓不错,所以老百姓不想造反。所以,自然也就是没有人造反了。


青言论史


朱元璋就是元末明初的bug,只有他收拾别人的份,别人奈何不了他。

那些天不怕地不怕的部将,看到他一点脾气也没有。比如说常遇春之类的猛将。

朱元璋曾训斥手下那些武将,大意是:你们不要以为立了一些战功就觉得了不起,你们要不是跟了我,早就被我剿灭了!





在那个特定年代、特定环境,不打压武将,助长他们的嚣张气焰是不行的。

那为什么朱元璋是安全的?因为初期很多将领都是朱元璋的朋友、同乡,还有侄子、外甥,比如徐达、汤和、朱文正、李文忠等。这些人除了朱文正,其余的都很忠心。



等到人才越来越多,互相牵制也就多了,想谋反是非常难的。手下能人越多,主公越安全。

这就跟水浒里的王伦、林冲、杨志一样,王伦害怕林冲,就想让杨志也留下来一样。同理,水浒里的头领越多,宋江就越安全。

最难理解的是,朱元璋开始诛杀功臣,为什么这些人不反?

原因还是利用这些人的侥幸心理,架空权利,互相牵制,最后都是锅里的青蛙,跑也跑不掉的。

朱元璋杀傅友德的事例,就很能说明他的残忍、无情和流氓本色。



朱元璋想收拾傅友德,于是就在一个宴会上侮辱傅友德父子,当然傅的儿子也有过失。

傅不太服气,朱元璋大怒,扔给傅一把剑,让他回家把儿子的头砍回来。

傅友德为了整个家族着想,回家无奈地把儿子砍了,带着人头回来见朱元璋,以为能躲过这一劫。

没想到朱元璋居然说,傅友德,都说虎毒不食子,你竟然连自己的儿子都杀,这么残忍的事情都能干的出来!你还是人吗!

想想傅友德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悔恨交加,自己就是砧板上的肉,人家想怎么吃,自己都没办法,还砍了自己的儿子,又被羞辱。

于是他不再害怕了,怒斥朱元璋几句后,拿剑自刎。

就这样,朱元璋也没放过他的家人,把傅家的人都给流放了。

怎么样,够恐怖、够流氓的吧?

朱元璋死后,能打仗的将领不多了,朱棣起兵谋反的时候,没有人能抵挡,所以就看出恶果了。


龙涛的海阔天空


同样是开国皇帝,秦始皇残暴,使得他建立的国家十几年就被推翻了。同样的,朱元璋也非常残暴,为什么他所建立的国家,却延续了近300年的时间呢?

(秦始皇画像)

秦始皇的暴行,包括他搞焚书坑儒,施行残酷的刑罚等等。

朱元璋和秦始皇比较起来,可以说残暴程度绝不亚于后者。他一手策划了洪武四大案(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蓝玉案),总共杀了十多万人。

而且他搞的文字狱,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其实是一个道理。另外,他的刑罚也非常残暴,比秦始皇的更残酷。那些曾经废黜上千年的各种可怕的“肉刑”,又被重新用起来,甚至还创建了“剥皮实草”等花样百出的新“肉刑”。还有,殉葬制度也是早就废黜了上千年,他却又重拾起来,让那么多后妃为他殉葬。

既然朱元璋和秦始皇一样的残暴,为什么两人建立的朝代,结局会那么不一样呢?为什么就没有人起来推翻朱元璋的统治呢?

我觉得,根本的原因是,两个开国皇帝虽然都残暴,但是各自残暴的对象不一样。

(朱元璋)

秦始皇是对国人残暴,对普通的老百姓残暴。他的那些刑罚,那些钳制舆论的做法,那些无休无止的劳役,都是针对老百姓的。正是因为针对的对象是老百姓,老百姓才非常不满,起来反抗他的统治。陈胜吴广两个农民一声号角,天下一时间全都蜂拥而起,很快就推翻了强大的秦帝国。

但朱元璋的残暴不一样,他的对象是官吏。他所杀掉的那些人,他实施残酷刑罚的那些人,他钳制舆论的那些人,都是官吏,和官吏的家族。对于普通的老百姓,他并没有用这些东西对待他们。

朱元璋不但没有用残酷的手段对待普通的老百姓,而且还因为他出生于底层,出生于贫苦人家,他对普通老百姓非常关心。比如他设置的养济院、惠民药局、漏泽园等等。

养济院其实就是养老院,用以收养那些“孤独残病不能自生者”,是一项养老制度。惠民药局则是针对流行病及弱势群体的免费医疗制度。漏泽园则是考虑普通老百姓的墓葬问题,做到生有所养死有所葬。另外,朱元璋还特别注意救助孤苦无依的乞丐,让他们有饭吃有地方住。

(洪武四大案)

朱元璋的这些措施,从某种意义来说,有现代福利事业的雏形。

朱元璋因为对普通的老百姓很关心,同时,其对待官员的残暴,尤其是对待那些有造反迹象的官员,以及贪腐官员的残暴,客观上也让普通老百姓拍手称快。尽管朱元璋诛杀的那些官员,很多都是冤案,但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并不知道那是冤枉。普通老百姓,一般都有仇富心理和仇官心理,他们反而还认为杀得好,所以,朱元璋就通过这样,凝聚了民心。

既然朱元璋统治时期,老百姓都拥护他的统治,又怎么会揭竿而起造反呢?只要老百姓不造反,其他那些官员们,他们对朱元璋不满,想造反,可是也没人跟着他们干啊。

当然了,并不是说,朱元璋制造洪武四大案,用残酷的刑罚和舆论钳制对待官员就做得对。朱元璋这样搞,更多地还是为了屠杀功臣,维护他自己的统治。但是,确实在明朝初年的时候,没有大规模的动乱发生。

(参考资料:《明史》《明太祖实录》)


张生全精彩历史


朱元璋,刘邦两个人的确可以算得上是平民逆袭成为皇帝的典范,朱元璋在成功之道这一方面,的确是值得佩服的。但要说到治国方面,朱元璋绝对不是内行,说他是暴君,有点过火,但他绝对算不上一个好皇帝。至于说没有人反抗他的统治,也是假的。


首先,来看一看洪武年间的农民起义,注意,是农民起义,不包括蒙古人入侵,或者土匪作乱:

洪武三年(公元1370),泉州起义

洪武四年,阳山起义

洪武五年,潮州起义

洪武六年,罗田起义

洪武七年,儋州起义

洪武八年,桂平瑶民起义

洪武九年,八寨起义

洪武十年,古田起义

洪武十一年,吴勉起义

洪武十二年,潮州起义、眉县起义

洪武十四年,广州衢州处州温州起义

洪武十五年,铲平王起义

洪武十六年,永新、龙泉起义

洪武十八年,吴奤儿起义

洪武二十年,惠州起义

洪武二十二年,赣州起义

洪武二十五年,徽州起义

洪武二十八年,更吾莲花大藤起义

洪武二十九年,田九成起义

洪武三十一年,古州林宽起义

以上所列举的,全都是农民起义,不包括大臣造反等。但是,这些起义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因为朱元璋在统治初期,其对地方的控制还是相当严格的,同时明军战斗力,官员的效率还是很高的,所以,这些起义都没有能够持续下去。

再说朱元璋,他统治的手段是什么?将社会秩序按照他所设计的规则来安排,将户籍封为匠户,军户,民户,灶户等,所有人各司其职,地位永世不得改变,如此一来,这些人的人身自由受到了严格限制。同时,严密限制人口流动,抑制商业发展,强行将宋元时期开放的社会风气一扫而空,建立了一种令人窒息的秩序。

而他在法制方面,也采取严刑峻法。但凡看过《大明律》以及《大诰》者,都会震惊于其刑罚的严苛。所以,万历年间,海瑞提出恢复朱元璋时期的严刑峻法,遭到了全体大臣的反对。

再有,有人用“朱元璋给给高龄老人发放银两补贴”等来说明朱元璋对人民的仁慈,不好意思,这些措施在中国古代是有传统的,至少宋朝就出现了这样的政策,具体在张祖平先生的《明清时期政府社会保障体系研究》一书中有详细记载,且清朝时期相比朱元璋时期,对百姓要友善得多,然而清朝皇帝照样被骂为“没有一个好东西”。


最后,关于朱元璋的行政举措,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有一个很好的概括评论,非常符合,在此摘录:

即便如此,假如国王因野心而引发战争,国王的贪欲和官吏的骚扰对人民的负面影响远大于人民内部矛盾,人民会有什么收获呢?监狱里的安定时光并不能证明监狱是美好的。西克洛浦洞穴中监禁的希腊人,尽管生活安定,但却是在坐以待毙。

朱元璋所创造的秩序,的确让百姓“安定”,但是,这种安定,其代价远远大于社会偶有冲突带来的损失。


庭州行者


这种问题似乎是带着狭隘的认知的。


请问,是谁告诉你,朱元璋是暴君呢?如果他是暴君,又如何的暴呢?

其实要说暴,如果对大臣来说,朱元璋杀功臣,算是非常严苛的,明初大臣的俸禄少的吓人,大臣养不起下人,有一个吴姓的大臣,官位相当于现在国家部长级人物,房屋破了,别说去买新的没钱了,自己爬上房顶亲自修补房子,还有大臣,全家都下地干活。有大臣装疯,只是为了不做官了。朱元璋对大臣贪污非常严格,凡是抓到贪污的全部都杀了砍了剥皮充草当做标榜来杜绝贪污,这其实都是为了百姓的。百姓如果发现当地父母官是贪官,恶官,可以当场绑了,送到上级衙门处理。在明初时,很多官员,过得不如百姓。因为俸禄少,很多官迫于生活,收了一点点东西,就打成贪官,打入大牢,以至于后来几乎所有官员都被抓,这一切都是为了百姓。

毕竟朱元璋出身于天下的最底层,他出生贫寒的朱元璋,当过和尚,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就拿个例子来说,就知道他对百姓怎么样了。


洪武六年,朱元璋就规定:“民年七十以上者,许令一子侍养,免其差役。”也就是说,为了更好地让70岁以上的老人安度晚年,国家允许老人的一个儿子免于服役。对于那些孝敬老人的人,朝廷不但给予精神表扬,还给予物质奖励,赏赐衣物,发放奖金。而且,这些孝子孝女年老时可以享受特殊待遇,当他们年届60岁就可以享受普通老人80岁时才能享受的福利待遇。如果孝亲模范不幸成为孤老,那么他们在家就可以享受到在养济院的同等待遇,当地养济院会每月按标准把钱粮送到他们家中;去世后,政府还会发放三两银子作为丧葬费。

所以说朱元璋看起来爱杀人,但在民生问题上,始终对百姓是最好的:只要得知百姓的贫穷境况,哪怕当着群臣,也常忍不住唏嘘垂泪。草民的艰辛,一生感同身受。

在他的统治下,建立了收容孤老和残障人士的养济院,提供医疗服的惠民药局,免费公墓漏泽园。套今天的俗话,是让中国人老得起,病得起,死得起。放在古代社会,更是了不起的创举,这是全民福利啊。


为了监督执行,朱元璋派出工作组全国撒网暗访,但凡有困难户没得到救助,地方官啥都别说,先六十大板招呼。现存于各地的明代养济院遗址,都有秀丽的绿化与清澈的井水,堪称高档舒适楼盘。经济补贴也大方:成年人每月三斗米三十斤柴。还有冬夏布匹三丈。管保够吃够穿。这个标准写入了《大明律》,历代认真执行。


而堪与这三大福利比肩的另一个贡献,便是养老。洪武二十年,大明颁布终身养老令:八十岁以上老人每月给五斗米三斤酒和五斤肉,九十岁以上的老人更加给一匹帛和十斤絮。全民养老,大明开创。

就连朱元璋一向最严格的领域:法律。对老人也格外宽容。名臣韩宜可记录,安徽官学有老汉碰瓷诈骗,本该杖责流放。但念其年过七十,还是放回交家属看管。江南的年轻人殴伤他人,本该充军服刑,可老母年过七十无人照料,于是也法外开恩,改在家乡劳改。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放在明代,是实实在在的真理。


在官员战战兢兢恨不得啥事都早请示的朱元璋时代,有一件事却可以自作主张:救灾。倘若灾情紧急,地方官可以不经请示,先期开仓赈济。戏台上的“先斩后奏”,多是历史票友瞎掰。但“先赈后奏”,却是朱元璋拍板的特殊规矩。


朱元璋时代,由国家先期投入二百万纸钞购粮,在全国各县兴建。而后这些仓库由官府监督,士绅具体负责维护。有了这好创举,快速救灾就变得方便容易。


朱元璋,临死的时候依然对民生念念不忘。遗嘱里反复叮咛的,就是自己的丧事要从简,更不要影响民间的婚丧嫁娶。


这种皇帝,对民间来说,算是暴君吗?会有人造他的反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