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格局越来越大的3种思维

一个人格局越来越大的3种思维

最近我时常在想,人一生要经历哪些历程,要怎样活,才算过好这短暂的一生。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任何一个颇有成就的人,都离不开这样三个生命成长路径:成长,成材,成事。

成长,是伴随一生的,从呱呱坠地到两鬓斑白,期间每一次经历都是一次成长,个中滋味,喜忧参半,悲乐交加。

成材,是曲折的,是不容易的。用一句话总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成事,一方面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另一方面,又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结果。

当一个人做好了这三项,格局才会越来越大。

一个人格局越来越大的3种思维

01 成长,需要时间的积累

人生路上,若要少走弯路,我们首先要明白的一个道理是,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必须脚踏实地。

然而,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总想快速成长,快速出名,快速赚钱,结果是越是想快,越是快不了,或者事与愿违,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道德经》里讲: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表达的意思是,任何人任何事都是从基本的开始,然后经过漫长的成长和积累,才能有所成就。

关于成长,我曾看到这样一则故事。

在中国东部地区生长着一种竹子,名叫“毛竹”。那里的农民到处播种,每天精心培养,等待着种子萌芽,可即使农民几年来一直精心照顾,毛竹4年也只不过长3CM。

其他地方的人们看到这种情景,摇着头表示完全不能理解:花这么长时间种它做什么,浪费时间和精力。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等到第五年的时候,毛竹每天以30CM的速度生长着,只用6周就可以长到15米。

几天时间,田地间就都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竹林,很多人都惊叹于毛竹的这种生长过程。

殊不知,大自然赋予了毛竹特殊的生长方式,四年时间,毛竹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充分吸收土地养分,蓄势待发,等到第五年,就爆发式生长。

这是毛竹的生长过程,人的成长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很多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在扎根,这个过程可能会有点长,但只要根扎的结实、扎的深,等到时机成熟,就能厚积薄发,瞬间超越很多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里写到:成长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它无关年纪。无论何时,停滞成长,才是最可怕的衰老。

深以为然。

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的积累,更需要我们用尽一生去经历和见证。

一个人格局越来越大的3种思维

02 成材,读懂时间的价值

李笑来在《财富自由之路》中,根据不同人花费时间的方式,把人分为三类,他把这称为“个人商业模式”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一份时间出售一次。

第二层,一份时间出售多次。

第三层,购买他人的时间再卖出去。

三层,一层比一层高级,对时间价值的挖掘,也越来越深。

不难发现,任何一个颇有成就的人,几乎都是按照这样的成长路径发展的,李笑来本人也是。

早年他在新东方教英语,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上一天班拿一天的工资。

后来,凭借着对于出国考试的深刻研究,他出版了《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TOEFL作文6分作文》,一经上市,就大卖热卖,成了英语教学上的畅销书。

这两本书的出版,为他积累了大量的名气和财富,实现了人生的一次大跃迁。

包括后面出版的《七年就是一辈子》《把时间当作朋友》,以及一些专栏课程都是这样。

一份时间出售多次,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再后来,他创办公司,以投资人的身份,专注于互联网、比特币相关领域的天使投资。

在购买他人时间的道路上,他也越走越远。

出于对于时间的深刻认知,他不断地迭代自己的成长路径,就这样一次次升级,一次次突破,最后取得了令人艳羡的成就。

从李笑来身上,我明白了,当你读懂了时间的价值,你就了解了成材的路径。

一个人格局越来越大的3种思维

03 成事,在点上用好时间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因为不同的人对待时间的方式不同,结局会完全不一样。

有的人做事执着,一段时间就只做一件事,不做好不放弃,做着做着就成了。有的人因为贪恋太多,这也想做,那也想做,最后什么也没做成。

前者是一个人成事的必经之路,后者是只会使人一步步走向平庸。

关于这一点,传奇人物黄征宇的故事,给了我深刻启发。

黄征宇在被事业合伙人排挤出来之后,开始反思自己的生命成长历程,他认识到自己此前过度关注工作事业,而损失了其他的许多东西。

于是他下决心要加以修补,找回自己曾经对人生目标的那份执着。他决定拿出一年时间,补足自己的这些人生缺憾。

一共补足六个方面:健康,情绪,思维,关系,事业,财富。

一年时间学到这六项,换作任何人来说,都何其艰难。但黄征宇做到了,他用一年时间做到了其他人一辈子都可能做不了的事情。

他的做法是,极度专注,每学习一项就全情投入,投入全部的时间和精力。

比如,为了求得健康的生活方式,他闭关两个月去跟好莱坞巨星斯瓦辛格学健身,跟荷兰“冰人”——维姆·霍夫学习抵御寒冷。两个月时间,其他任何事情都不做,就训练体能和体格。

比如,为了管理情绪,他又特意花22天时间去参加了心理学家、微表情研究领域的鼻祖保罗·艾克曼(Paul Ekman)的微表情课程。

后面在修炼思维、关系、事业、财富等课程时,他依然按照前面的练习方法。

就是保持着这种极度专注的态度,黄征宇用一年时间,完成的一次生命的蜕变和升华,最后著成《终生学习:哈佛毕业后的六堂课》。

黄征宇的事迹让我明白,一次只能做一件事,一个时期只有一个重点。当一个人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情当中时,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成事最大的敌人,就是将心力分散在太多的事情上,因为脑里太多讯息会导致阻碍思考,就好比电脑的RAM塞满了处理命令,会导致运行缓慢甚至死机。

成事的关键在于,在点上用好时间。

成长、成材、成事,这是一个人格局越来越大的必经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