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貧困戶有福了,醫療扶貧有保障,因病致貧成歷史

安徽省壽縣的一個村,這個村的中有貧困戶223戶,其中157戶都是因病致貧,因殘致貧的,可以說比例相當之大。疾病到底給這些貧困戶的生活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這裡的貧困戶有福了,醫療扶貧有保障,因病致貧成歷史

村子裡有名老人叫李繼保,是建檔立卡貧困戶,2015年,唯一的兒子不幸觸電身亡,一家的頂樑柱倒了。日子就越來越難過。沒想到禍不單行,本就不富裕的李繼寶就被查出來下肢靜脈血栓,前後手術費花了十多萬元,雖然手術十分順利,而他再也無法從事重體力活了,定期還要去醫院檢查,這一年下來了,吃藥就要四五千塊,李繼保拿出一張住院單據,其中住院手術治療期間費用,是43500多元錢,根據相關政策,他並沒有花一分錢,全都給報了。

這裡的貧困戶有福了,醫療扶貧有保障,因病致貧成歷史

壽縣作為國家級貧困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貧困戶比例高達45%。而為了解決這一頑疾,全縣於2015年開展的醫療扶貧新模式,建立了三保障一兜底,一補充綜合醫療保障體系,就是按照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政策補償後,貧困人口在省內縣域內,縣級、市級、省級醫療機構就診的個人年度自付封頂額分別為3000元,5000元和1萬元,年度內個人自付合規費用累計超過個人自付封頂額時,超過部分的合規費用由政府兜底保障,此外對建檔立卡的貧困患者,一年內,慢性病自付醫藥費中佔80%給予補償。

這裡的貧困戶有福了,醫療扶貧有保障,因病致貧成歷史

在當地政府開展醫療扶貧之後呢,貧困戶的自費份額大幅度降低,根據瞭解,當地大多數貧困戶的看病自費額度只佔5%到10%左右

在魚樓村,有位貧困戶費德貴,2007年被確診為肺癌,近20萬元的手術費,差點把這個普通的農村家庭摧毀,在手術過後一年多的時間裡,費德貴共住院化療八次,總醫療費共花費了7萬餘元,通過新農合,大病保險,民政救助,財政兜底等醫療扶貧政策,共計報銷6萬餘元,費德貴,最終自己只花了9000多元錢。

這裡的貧困戶有福了,醫療扶貧有保障,因病致貧成歷史

過去一場大病,足以摧毀一個農村家庭,動輒幾十萬的醫療費和後續昂貴的化療費用,都會讓這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無力承擔,如今醫療扶貧政策的實施,不僅挽回了他的生命,更是挽救了這個家庭。

醫療扶貧不僅為當地有慢性病的貧困戶解除了後顧之憂,還為患有大病的貧困戶解了燃眉之急,醫療扶貧,還給當地的五保戶進行家庭醫生1+1+1的服務模式,就是每一位五保戶都會有村委成員,鎮醫院、縣醫院三名醫生對口負責,定期上門為五保戶體檢。醫療扶貧政策離不開大量資金作為支撐,資金短缺一直是很多貧困縣頭疼的問題,這麼龐大的資金就是從哪來的呢?

這裡的貧困戶有福了,醫療扶貧有保障,因病致貧成歷史

據瞭解,主要是國家對革命老區,深度貧困縣的幫扶,目的就是讓當地貧困戶能夠通過醫療扶貧項目順利脫貧,大病就像是看不見的陷阱,會讓一個本不富裕的家庭,突然陷入困境,現在的醫療扶貧措施主要是當地政府財政直接為貧困戶提供各種醫療救助這種幫助簡單有效,深受農民歡迎,最好的醫療扶貧是提高農村健康衛生水平,減少患大病風險,定期檢查身體,有病早發現早治療,這比花錢治病更有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