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末期,列宁不惜割让大片国土求和,是否合理?

ALuLLL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布列斯特合约自然是丧权辱国的表现。

甚至可以说,该合约是上世纪最为屈辱和卖国的合约之一。

大家看一看,具体条款:

俄国放弃对波兰、立陶宛、库尔兰、利夫兰和爱斯特兰的管辖与主权;

俄军立即撤出阿尔达罕、卡尔斯和巴统地区(该地区实际由土耳其兼并);

俄国承认乌克兰、芬兰独立,立即从芬兰、乌克兰和奥兰群岛撤军,保证同乌克兰立即签订和约并承认乌克兰同德、奥、保、土之间的和约;

俄国付给德国60亿马克的战争赔款。

看看,这种条约意味着:苏俄丧失了100万平方公里的肥沃土地和高达6000万的人口,同时也失去了全国54%的工业以及33%的铁路。

这种让步简直是天大的,要知道俄国人口一共才1亿出头,国家领土虽大,但人口主要集中的欧洲部分不过400万平方公里。这样一来,等于人口少了一半,欧洲部分领土少了四分之一,这怎么得了。

对于一个新生的政权来说,这种让步简直是奇耻大辱。

为什么列宁要签署这种丧权辱国的协议?

原因很简单,当时红军没有办法继续打下去。

首先俄军因为和强大的德军作战,已经死亡100多万人,几乎所有官兵都强烈反战,拒绝去送死。

而列宁也是打着反战旗号上台的,这个节骨眼上,他没有继续和德军作战,不然就会失去军人和群众的支持。

苏俄内部矛盾重重,各路白军纷纷起来反对,可以预见一场打内战就在眼皮下。

而即便红军内部,也存在孟什维克等各种反对派,短时间内难以统一对敌。

这种情况下,红军如果同时和白军以及强大的德军作战,形同自我毁灭,必败无疑。

所以,现在比较实际的方法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和德军停战,然后全力攘外必先安内。

列宁认为,德军其实也迫切希望停战,因为德军战败也几乎是必定的事情,他急需要结束两线作战,将主力击中到西线和英法拼命。

所以,只要满足德军的要求,德军肯定会停战。

同时,列宁的私下点子是,德军预计或早或迟就会投降,签订的条约都会作废,到时候在收复丢失的领土即可。

只是,这个合约不仅仅是这么简单。

首先,和德军私下停战,大大得罪了英美法。本来英美法还抱着可以和列宁打交道的心态,之后完全改变,开始公开支持列宁的反对派。

其次,德军其实早在1917年就开始将部队调往西线,大规模攻势也基本停止。以德军的现状,不达成合约它也不会进攻,但通过合约德国向俄国敲诈了大批所谓战争赔款,还需要用黄金支付。

还有,列宁的盟友,对于这种合约的意见极大,很多人认为这是卖国行为,导致内部迅速瓦解,出现大量反对派。


萨沙


这就是著名的《布列斯特和约》,被称作是俄国最屈辱的条约,该条约规定俄国放弃323万平方公里土地,包括乌克兰、芬兰及波兰三国,并且赔偿德国60亿马克。该条约意味着新生的苏俄将失去最富饶的地区,以及主要的粮食产地,但是这个条约拯救了新生的苏俄。

一战时期的沙俄,可以说是参战国中实力最不堪的,国内十分动荡,但是沙皇依旧参战。武器十分落后,补给由十分困难,换句话说就是让士兵去送死,而对手是当时的德国陆军。开战之后,沙俄就迅速的败下阵来,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沙俄军队因为疾病和战争损失了100多万,摆明了是继续不下去了的。

而此时列宁打着休战的旗帜,号召苏俄人民起来反抗沙皇的统治,最后成功建立了新生的苏俄。列宁当时自然是知道不能继续在打下去了,因为当时主要任务是肃清沙皇势力,稳定新政权。所以列宁选择了同德国和谈,签下这份条约也是不得已的,但是列宁却算准了可以把祸水东引。

同德国签订和约之后,德军便全力开始对抗英法,此时美国看英法德打的难解难分,便毅然而然的加入了英法,直接改变了力量的对比,最后以德国战败而结束一战。而德国战败之后,列宁直接宣布废除《布列斯和约》,由派出苏军夺回了失去的大部分地方,除了已经独立的地区,其余全部拿回来了。只能说列宁确实比沙皇厉害,这一招以空间换时间用的非常妙。


小司马迁论史


一战时期,为了个自己的利益,同盟国和协约国在欧洲开启了争夺世界的霸权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因为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最不充分的,工业实力也是最落后的,所以沙俄在一战的时候简直就是被德国吊打。而其国内经济也因为战争而受到了沉重的破坏。

当时国内的的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在这种内外交困中,发动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权。而没想到资产阶级还是坚决打这场帝国主义战争。在人民拥护下,布尔什维克带领俄国人民进行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而当时最为迫切的便是和德古的战争还没有,到底是战还是和。

列宁当时为了彻底摧毁沙皇俄国的势力和资产阶级的势力,和德国人签订了停战协议,并签订了极为严苛的《布列斯特和约》。众所周知,《布列斯特和约》割占了俄国大量的土地,严重损害了俄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当时所有人都在怀疑这项决策是否正确,当然了现在也有许多人在质疑这项决策的正确性。下面小编就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小编认为这项决定绝对是体现出来了列宁的智慧了,这样决策从日后来看绝对·是极其明治的。·

首先,俄国当时真的是内外交困,俄国当时在三年的战争中将自己的国力都消磨殆尽。可以说,此时的俄国已经没有能力再和德国作战了。而列宁的这个条约的签订使得俄国成功退出来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为布尔什维克解决国内战争,在全国建立统治奠定了基础。

布列斯特和约

其次,列宁敏锐地意识到了,这场战争一定是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即使是和德国签订了这个条约,这个条约也是不作数的。既然这个条约只是一纸空文,那么签不签又有什么关系呢?对于这个空手套白狼的事情,足见列宁的外交智慧和政治智慧。

所以说,无论对于当时的俄国还是布尔什维克党,这个条约的签订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所以说,毫无疑问,这个条约的签订是合理的,也是俄国智慧的体现。


小林


这个问题,其实核心点就是《布列斯特条约》签订到底合理不合理。

过往无论是苏联的历史书,还是我们的历史书,对于列宁力排众议的这个决策都是高举双手喊英明的,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比如说,为苏俄政权换来了喘息的机会,能够抽出手来应对国内的反动势力进攻。

现实是,这个说法根本靠不住。

俄国为了停战,失去126万平方公里土地,这是当时俄国总领土的1/10,也是欧洲部分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占全国人口的44%。资源上,煤矿和铁矿分别失去75%和73%,以及54%的工业和33%的农业。

苏俄还要支付60亿金马克的战争赔款,必须在1918年年底前交割完毕,也就是说在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这笔保护费基本交完了,这个规模基本相当于苏俄整个国库的所有黄金。


而且,德意志帝国确实在签订条约之后将一部分兵力西调,但在东线仍保留了100万人规模的大军,弄得德国人自己都抱怨这100万人没能投入西线,造成了战败。

面对这100万大军,苏俄政权是不是真的能够高枕无忧呢?恐怕还是不行的。

另一方面,由于条约的“丧权辱国”属性,让大批的大俄罗斯民族主义者无法接受,开始组织大规模的白军对苏俄政权发起进攻。

当然,我们也可以说阶级矛盾不可调和,没有条约他们也是要进攻社会主义祖国的,但是“丧权辱国”对于俄罗斯农民的基层动员作用,实在是无法估量的,毕竟几百年来,俄罗斯只有开疆扩土,哪有割让土地的时候。

浅色为1918年苏维埃控制的版图,深色为同年夏天还在他们手里的

正是由于这种俄国社会上下的反对,苏俄内战的惨烈程度远远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当然,更大的作用是将各方面的反对势力都在惨烈的内战中一并消灭掉了,对于新生的红色政权的巩固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是,我们回过头来说,列宁的这个举措对不对呢?

站在他的角度,站在布尔什维克的角度是非常合理的。因为布尔什维克在十月革命后,其实仍是全国范围内的少数派,根本不足以控制全国,他们最可依赖的力量就是彼得堡、莫斯科的工人,以及后方的被渗透的军队。

而整个俄国的陆军,在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精锐的德国军团的洗礼之后,已经非常畏惧德国人,宁可发动革命,也不愿意到前线战斗,推翻沙皇之后的临时政府就是坚持继续战争,而被军队所抛弃。

也就是说,有前车之鉴的情况下,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必须改弦更张,结束战争,是在当时最现实的选择,哪怕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战胜,那些领土拿不回来,也在所不惜,起码得把眼前这一关过来才有未来吧?


刘三解


非常合理。列宁是不惜割让领土。列宁是为了让俄罗斯赶紧退出一战。沙皇参与一战,战争后期,沙俄已经承受不住啦,国内哀声载道,反对战争要面包!国内起义不断!国内粮食不够,前线军队没有食物,前线也不想打仗。列宁夺取了政权,首先就应该安抚社会大众。退出一战是符合国家政策。退出一战,符合大众呼声!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这非常有利于后来苏维埃的建设。



再说,苏俄也没有料到德国这么快就失败啦!德国失败之后,列宁向全世界宣布废除与德国的协约,总得来说苏俄割了那么多土地,德国其实还没有得到就回到了苏俄!



总得来说,列宁的这个政策非常正确,符合苏共和人民的利益。列宁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



图片源自网络!欢迎评论点赞关注一下!感谢您!


飞鸽传武


作为一个俄国人,和德国人签署这样的条约当然是卖国。


但是,作为一个政治领袖,和德国人签署这样的条约当然是明智而合理的。


首先我们要明白布尔什维克是靠什么获得支持的:布尔什维克是靠民族主义获得俄国民众和军队的支持的吗?


当然不是。


布尔什维克恰好是靠“结束战争”获得底层厌战俄军和俄国民众的支持的。


而民众和底层士兵之所以支持二月革命只是因为民众和底层士兵把“立宪政治”=停战了。


而二月革命后,俄国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协约国义务,对德作战的决定从事后诸葛亮来说,其实是很高瞻远瞩的,毕竟临时政府能坚持到协约国获得胜利,那么俄国将获得它应得的那一份,而一旦放弃协约国义务则意味着俄国几年的鲜血白流了。


然而“高瞻远瞩”的临时政府却忘记了解决自己眼前的困难了:怎么解决民众和底层士兵厌战问题?


这个问题不解决,临时政府连一年都过不下去,还谈什么以后呢?


临时政府所忽略的,恰好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所重视的。



为什么儿戏一样的“十月革命”能获得成功?


就是因为列宁和布尔什维克明把握住了“民众和士兵厌战”这一点。


利用厌战水兵的支持成功的干掉了临时政府,顺便说一句,十个革命后厌战的水兵发现布尔什维克政府依然不准备停战,本来是准备继续发动兵变的,幸亏被托洛斯基给平定了。


而列宁为什么在所有人反对的情况下坚决要和德国签署“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


正是因为列宁比他的同僚更敏锐的发现了当时民众和底层士兵真正在乎的就是“停战”,而布尔什维克真正敌人也不是德国人,而是国内的保皇党和临时政府。


从马基雅维利主义角度看,列宁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



假设不签署“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导致布尔什维克被俄国内部保皇党或者临时政府派给灭掉,那么即使之后保皇党或者临时政府派能带领俄罗斯获得伟大的胜利和光荣,那么,这样的胜利和光荣和布尔什维克有什么关系?布尔什维克甚至会成为承托胜利和光荣的反面角色被世人唾骂。


而签署“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就算最后德国获得胜利或者保住了“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的果实,但是只要布尔什维克还能领到俄罗斯,那么对于布尔什维克来说就是胜利啊。


再说,只要布尔什维克还能执政俄罗斯,那么“割让大片国土求和是否合理”这个问题在俄罗斯境内就不是问题,列宁同志这个决定当然是伟大光荣正确的。


兰台


当代人不管认同不认同,其骨子里的价值观都是成者王侯败者贼!

我不想去查列宁当时为什么割323万领土给德国,最终结果是他的苏维埃跟他的继承人夺回了这些领土,这就是合理的。

中国历史上这种例子很多。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项羽如果破破釜沉舟败了,项羽就是一个蠢材。勾践为囚吴王,如果在吴病死了,或者后来没灭吴,就是一个千古笑话。

历史有很多偶然性,偶然性导致了很多的结果。我们后人在看待历史的时候不能过于看重必然性,也要看重偶然性。

历史上成为英雄的人:第一有坚持的能力,韧性。第二智慧,能够看到危机中的机会。第三心灵强大,不轻易受外物影响。第四还天时或者上机会的运气。

天时+地利+人和是成就一份事业必须的三要素。

  •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再回到列宁,列宁是有大智慧的人,先让一步,攘外先案内!当然,如果德国在赢得了一战,列宁的选择就不是合理的。

但是上天选择了列宁,没有给德意志民族的机会。

上天并不眷顾德国,德国独霸世界的雄心都扑空。


黑瞳视野


一战末期,列宁割让大片国土与德国求和是十分合理的。

首先对于当时的俄国来说,停战才是第一要求。俄国经历了四年的世界大战,已经打不下去了,如果一个政府不支持和平停战,那么这个政府面临的就是倒台,沙皇俄国本来想继续打下去就被推翻了,但是上台的资产阶级政权还是选择继续进行一战,结果国内愈发不满,最终又被布尔什维克推翻,布尔什维克上台之后,自然也就只能选择停战了。

其次,布尔什维克的苏维埃政权刚刚建立起来,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与德国停战是有必要的,否则如果不和德国停战,而坚持与德国作战,恐怕苏维埃政权是很难应对国内的内战。苏维埃政权在俄国国内的敌人众多,他们如果勾结德国一起从苏维埃政权作战,那么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很有可能被颠覆。

最后,这个并不是当初签订条约时列宁能够想到的,那就是德国很快就崩溃了,苏俄也在之后夺取了很大部分割让给德国的土地,但是还有部分土地,比如西乌克兰的部分地区,在后来的内战以及西方干涉苏俄的过程中,被波兰抢去。这些领土直到二战的时候才被还给苏联。总而言之,列宁以领土换停战是很合理的,后来他还把这些领土又夺回来了


叶子评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列宁割让土地其实就是一场政治豪赌,赌赢了,就是民族英雄;赌输了,则是民族罪人,很显然,最后的赌局以列宁的胜利告终。(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至于说合不合理,在很长一段时间,《布里斯特条约》的签订都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一个方面,是社对资的一场完胜,一次伟大的蔑视,因为这是列宁对于德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一次伟大胜利,曾经是证明社比资好的一个重要佐证。

当然这种掺杂意识形态斗争的认识并不能帮助我们真正合理的评价《布列斯特条约》的合理与否,反而是欲盖弥彰。

当时的沙皇俄国被推翻,正是因为参加一战,打的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沙皇在国际上参与世界大战之际,列宁等就在沙皇俄国内部搞事情。

等到列宁推翻了沙皇政权,仍然面临着同样的内外威胁,唯一不同的是沙皇国内保皇派与列宁等人的地位对调了个个。

如果列宁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停止沙皇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扮演的角色,那么列宁政权的未来并不难想见,在外国干涉军以及保皇派的内外夹击下,迅速败亡。


这就有了列宁不惜一切代价,要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从条约本身来说,不管是沙皇俄国还是什么“埃”俄国。

其实都是难以接受的,《布列斯特条约》几乎割尽了沙皇俄国工业革命以来取得的成就,在33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几乎汇集了俄国最好的工业和企业。

当然,作为后世来看前事,那简直太合理了,但这是在知道结果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在最初的时候,其实列宁这一步迈出去,赌注就是整个政权,好在他赢了,政治,不就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事情吗?


历史三日谈


你指的是苏俄为了退出一战而和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和罗马尼亚签订的布列斯特合约。




首先指出的是,这个合约并非列宁一个人就能签订的,他是整个苏俄中央委员会激烈讨论后的结果,当然,列宁本人倾向于同意德国及其盟国提出的苛刻条件,不过,列宁的意见也被否定过数次,最终才勉强通过。



此合约中,苏俄不但要承认芬兰,乌克兰独立,还要把白俄罗斯和沙俄时代侵吞的波罗的海沿岸和波兰的土地让出来,并且还要割给罗马尼亚和土耳其一些地区,总计超过一百万平方公里,更重要的是,还要向德国赔偿60亿马克的赔款。



从苏俄中央委员会的激烈争吵就可得知这一合约的屈辱性,而当时大部分人都不觉得此合约是合理的。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在支持列宁签约的六个中央委员中就有斯大林!



当时的苏俄政权刚刚建立,如果不签约,就得继续打,可是俄国实在是打不下去的,沙皇就是因为一战被拖垮倒台了,二月革命新上任的资产阶级政权由于继续一战导致战败又被推翻,如果苏俄接着打下去,其结果只能是再次被国内推翻。虽然布尔什维克掌握着城市里的工人武装,但当时的俄国真正的主力是农民以及由他们建立的军队。只有退出一战,缓解农民的痛苦,争取到他们的支持,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才能存活下去!



当然,面对这样苛刻的条件,谁都会有所顾虑。很多人认为这是缓兵之计,因为签订条约仅仅八个月后德国就投降了,而签订条约时美国已经对德宣战,德国战败似乎已成定局。但我可以告诉你,谁也不是神仙,能预料这么充满偶然性的结局,从事后看,被割让出去的国土也并没有因为合约的废除而全部收回,甚至到今天都没能完全收回。



很多人觉得不合理的地方是俄国人对土地有着很深的情结,历史上只有侵占别国的,从未出卖过这么多土地,那我要告诉你,你并不了解俄国人,某些情况下,他们也舍得出来,比如以720万美元将阿拉斯加卖给了美国。



可以说,为了保卫新生的政权,列宁的选择,苏俄中央委员会最后的决定是合理的,因为按当时俄国的现实情况看,即便不签这个合约,土地也不可能保全了,像芬兰,波兰还有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以及波罗的海这些小国,趁乱都会独立,而俄国已经无力保全,无论谁上台都保全不了,面对德国的进攻,就更加的雪上加霜!



这个烂摊子本来就是沙俄造就的,这些土地也是成也沙俄,败也沙俄,只不过问题要新上任的布尔什维克去解决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