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民企:浙商銀行探索出規模、質量、效益、特色兼顧的新路

近期,中央紓困民企政策漸次落地,金融監管部門持續發聲。在中央的引領下,銀行業金融機構“敢貸”、“願貸”民企的意識也空前提高。

可是光有意識還不夠。將目標與指標轉化切實可落地的業務,尋求金融社會責任與商業可持續性的兼顧,尋求風險可控與規模效應平衡,需要模式、產品、方法論。

浙商銀行的做法或許可以成為一種借鑑。該行是唯一一家總部設在浙江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以民營資本為主體、以民營企業為客戶基礎,有著天然的服務民營企業的基因,已初步探索出一條規模、質量、效益、特色相對均衡的金融支持民企的路子。

截至10月末,浙商銀行公司類貸款中民營企業佔比達到53.6%,表內外融資中民營企業佔比達到55.3%,並通過資產管理等業務為民企融資超過2000億元。該行還成立了普惠金融事業部,小企業專營機構佔機構總數的63%。

截至9月末,浙商銀行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以下(含)普惠口徑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394.92億元,較年初增長23.58%,貸款增速和貸款戶數超過“兩增”目標序時進度。同口徑普惠小微企業貸款佔全行各項貸款比重居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第一位,貸款餘額列第四位。

眾多經驗中,浙商銀行在業內率先提出的“智能製造服務銀行”特色尤值一提。在11月29日的第194場銀行業例行新聞發佈會上,浙商銀行副行長吳建偉對此作了詳細的介紹。


金融支持民企:浙商銀行探索出規模、質量、效益、特色兼顧的新路


企業到底“痛”在哪兒?

老張是浙江當地一家從事五金加工的民企老闆,我們常說的“中等收入陷阱”這類經濟學概念,落到他的日常經營中,最頭痛的事情莫過於用人成本不斷上升、還常常招不到合適的人。“一個普通人工一年的成本就超過5萬塊。”他說。

老張最近動起了“智能改造”的念頭。他給“愉見財經”做了一道簡單計算題:如果花100萬元進行智能改造,不僅能降低人員、能耗、原材料等成本,還可以帶來設備利用率、質量和產量的提升,不到一年半即可收回投入成本。

聽說,一些走在前面的企業已經實現了向“黑燈工廠”的轉型,可以連續24小時進行無人生產。老張開始躍躍欲試了。

但擺在老張面前的顧慮也很現實:第一,一下子拿不出那麼多錢來改造;第二,怕萬一供應商沒找好而導致自家的改造效果不夠理想,因此恨不得設備商能賒銷;第三,他們的業務處於一條供應鏈上,最好能用下游的錢還了上游的錢,順便縮短賬期,那就“多全其美”了。

老張單方面設想得好,可是智能製造的供應商可不幹。在智能製造的前期選型階段,供需雙方是信息不對稱的,供應商判斷不了老張他們的資金實力和信譽,所以只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哪裡肯貿然墊資幫企業進行改造。更何況,墊資多了會造成他們自己資金吃緊,就不敢再接新業務了。

這些“痛點”雖然只是民營企業所遇到的冰山一隅,但已經具有代表性。因為信息不對稱、賬期、先投入後回本等因素的長期存在,很多民企不是不能發展,而是在顧慮、僵持或是資金短缺中耽誤、錯失了轉型升級的良機。

而這些,恰恰是銀行們能夠應援和支持他們的。只不過,需要在金融產品設計上,足夠用心、足夠貼合民企的需求。

這種對民企的瞭解、用心和貼合,反過來也是金融機構的風控之源。


金融支持民企:浙商銀行探索出規模、質量、效益、特色兼顧的新路


融資、融物、融服務

具體來說,以打造“智能製造服務銀行”為例,浙商銀行是怎麼靠金融手段中的資金融通、信用中介、衍生服務等“藥方”,直擊民企們的“痛點”的呢?

在老張這樣的智能製造前期選型階段,浙商銀行創設了履約見證服務,為智能製造方案供應商按合同履約、中小企業按期付款提供見證——任何一方違約,銀行都將先墊付違約金賠付給守約方,並向違約方追償;若違約方最終仍未償還銀行墊付的違約金,銀行可將商業失信錄入徵信記錄,以此增強雙方約束。

歸根溯源,金融的本質就不就是穿透信息不對稱,對風險進行定價以實現供求雙方的撮合嗎?浙商銀行創新的“履約見證”服務,便是“好金融”推動和潤滑了實體經濟的實例。

而當老張們下一步進入了智能製造中期實施階段,此時資金投入最大,“矛盾”就又出現了:老張們想買智能設備但缺錢,設備商想賣但又不敢賒銷。

對此,浙商銀行運用供應鏈金融來撫平“痛點”。

由於老張還沒進入這一階段,本文不妨舉個紡機龍頭日發紡機和下游中小紡織企業的例子。浙商銀行的做法是,依託核心企業日發紡機的增信,為下游中小客戶提供供應鏈管控授信,專項用於補充中小企業向日發紡機採購設備的資金缺口。這樣一來,中小企業付完定金就能拿設備,剩餘的款項則先通過浙商銀行的供應鏈金融服務,簽發一筆設備按揭業務,再按約定分期還款。

對於日發紡機而言,這單業務和傳統設備按揭不同,他們可以拿它直接變現或對外支付,這樣就沒有了傳統賒銷產生的資金壓力。效果顯示,這項業務可幫100多家民營紡織企業更新設備,能為日發紡機增加3億元銷售收入,賬期也從3個月壓縮到10天內。同時與傳統設備按揭相比,下游企業財務成本下降了20%。

對於其中最核心的風控問題,日發紡機並不用過度擔心下游企業違約,因為有遠程鎖機和銀行信用記錄的“雙保險”。

與日發紡機面向中小企業相反,幫助大型製造企業進行智能升級的常州金石機器人公司,因為議價能力較弱,不得不墊資接單,一旦資金吃緊就不敢再接業務。對此,浙商銀行的業務模式是和交易雙方共同約定,大型製造企業在預付30%定金的同時,把另外30%的到貨款提前在浙商銀行應收款鏈平臺上籤發承兌訂單通應收款,金石機器人在接單同時就拿到60%的預付款,金石機器人收到30%的“訂單通應收款”後,可隨時轉讓給浙商銀行、或拆分向上遊作為採購支付貨款。下游客戶根據合同約定,到期兌付。

這既解決了金石機器人的墊資壓力,又沒有增加大型製造企業的現金支出,還延長了兌付期限,可謂雙贏。對於這些企業簽發的應收款,浙商銀行還利用支持民企發債這“第二支箭”,通過證券化產品設計,以它為基礎資產發行ABN產品,導流債市活水,幫助民營企業更好地融資。

當智能製造服務商遇到大型改造項目時,不僅在項目前期需要購買大量設備,一次性投入大,而且回款週期長,設備抵押又基本不被銀行接受。此時浙商銀行的業務“百寶箱”裡有更多量身定製的方案,比如聯動旗下浙銀租賃為企業提供設備融資租賃業務,比如搭建信息平臺,提供設備維保、原材料集中採購等衍生服務。

“我們的服務實現了‘融資、融物、融服務’的結合。”吳建偉如是總結。

通過上述金融創新,截至目前浙商銀行已在智能製造領域累計發放融資1800多億元。

放貸民企風險高?

每當提及金融支持民企,市場最關心的問題莫過於風險管理。刻板印象裡,民企抗風險能力總是弱的,更何況是這裡所說的製造業。這幾年,很多銀行的信貸結構調整策略裡,不少選擇整體性降低長三角製造業授信餘額。

浙商銀行打造“智能製造服務銀行”,難道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如此靜態地看待市場,本身有著侷限性。銀行本質上是經營風險的企業,對風險進行精準識別和有效把控,才是開展銀行業務的前置條件。

從宏觀來看,前些年製造企業風險高發,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國內製造業長期依賴勞動力、土地以及環境成本,粗放式經營普遍,生產效率低下;所以反過來,“愉見財經”觀察發現,銀行業該做的恰恰不是避著他們,而是助力他們通過智能製造實現轉型升級,培育出新型生產方式,這也是從源頭上化解制造業風險的重要方式。

從微觀來看,一家企業要實施智能製造項目,至少從三方面證明了這是家好企業:一是實施智能製造是為了擴大生產,這表明它有訂單、有市場,希望繼續提升產能;二是說明它的老闆和高管團隊有眼光、想做事、圖發展;三是智能製造實施後,企業將進一步降成本、增效益,提升競爭力。商業銀行選擇服務智能製造,就等於選擇了這一批有競爭力、有前景的好企業。

再從技術來看,新一代信息技術和製造業的融合,把企業一些關鍵環節信息化、數據化、智能化,也可方便銀行真實瞭解企業的經營狀態。同時這些智能化設備和生產線,可以實現遠程的控制和設備的增信,便於銀行提高風險管控能力。

與一般的授信業務不同,智能製造實施過程有著自身的特點:一是實施主體既包括實施轉型升級的製造企業,又包括智能設備或技術的提供方,且多為新興行業客戶;二是它涵蓋了大中小不同規模的企業,大企業一般以直接購買為主,中小企業靈活採用購買、租賃、外包等模式;三是投入的設備大多為智能設備,與傳統設備相比,具有信息化、易於監控、殘值率高、便於二次銷售等特性。基於這些,浙商銀行在產品設計和業務開展中,創設了賣方增信、買方增信、設備增信、產品增信及數據增信等五種增信措施來防範風險,保障資產質量優良。

整體而言,打造“智能製造服務銀行”,在浙商銀行的策略裡,不僅是拓展基礎客群、創新業務模式的重要舉措,更為該行強化風險控制提供了有效應用場景。

除了智能製造特色業務,浙商銀行支持民企還有一套成體系的方法論,除了提供資金支持外,改進民企和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方式也同樣得到該行重視。該行不斷創新金融科技的應用,通過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發揮“三大平臺”(池化融資平臺、易企銀平臺、應收款鏈平臺)特色服務優勢,將金融服務嵌入到企業生產經營和資金管理活動中,增強民企流動性服務,盤活沉澱資源,提高資金週轉和效益。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三大平臺”中的應收款鏈平臺,已將企業應收賬款轉化為電子支付結算和融資工具——區塊鏈應收款,為企業客戶提供應收款簽發、承兌、保兌、簽收、支付、轉讓、貼現、質押、兌付等功能。8月17日,該行發行了“浙商鏈融2018年度第一期企業應收賬款資產支持票據”,這是國內首單區塊鏈應收款ABN,目前共發行兩期超9.5億元。

“民營經濟是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主體。未來,浙商銀行將繼續為金融助力民營企業,培育民營企業新型生產方式貢獻更多的金融智慧和力量。”吳建偉說。

金融支持民企:浙商銀行探索出規模、質量、效益、特色兼顧的新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