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老八胤禩號稱“八賢王”,他到底做了什麼能獲得如此稱號?

夢露居士讀武俠


都說八爺胤禩是“賢王”,可大家看看到底都是誰在抬舉這位“八賢王”?無非就是那些得了好處的皇親國戚、達官顯貴、文人清流、商賈士紳們。為了能夠贏得他們的愛戴和效忠,八爺胤禩可真是煞費苦心。



這位八爺最初掌管著戶部,為了收買人心,他就放縱大量的阿哥、官員們朝國庫借款,把國庫借得是乾乾淨淨。後來黃河大水,要賑災時才發現國庫裡竟然連一文銀子都拿不出來。怎麼辦呢?四爺胤禛和十三爺胤祥臨危受命,前往揚州籌款賑災,而我們的八爺在幹啥?他拍了拍康熙的馬屁,然後就一個勁兒地請罪,把戶部的差事一辭,回家跟老九、老十兩兄弟一邊吃冰鎮西瓜一邊琢磨怎麼才能讓老四在揚州一分錢也籌不到。

他口口聲聲說要兄友弟恭,四哥的兒子弘時病了,他親伺湯藥,愣是在床前陪了一晚。可這些都是表象,真到了能一擊命中的時候,他才不管什麼兄弟之誼。偽造太子調兵手諭,誘審肖國興,幾次三番要致胤礽於死地;把老十四胤禵的天石賀禮偷偷換成死鷹,目的就是要陷害老十四。



他享受著各種灰色收入帶來的供奉,比如像任伯安這種“地頭蛇”不知凡幾,然後他又拿這些錢去收買官員,騙取他們的信任,還美其名曰君子不愛財,其實就是結黨營私。比如他就曾拿銀票收買李紱,雖然李紱拒絕了,但沒拒絕的官員肯定更多。靠著這個,他上下聯絡,收買人心,形成了樹大根深的八爺黨。

他每次總是大義凜然,動輒拿聖祖仁皇帝的祖訓和千百年來的成例說事,阻撓新政,阻撓既得利益的喪失,阻撓社會財富的公平分配,這樣他就能贏得天下士紳和讀書人的支持。

最後臨到抄家,他還在身上藏了銀票,給那些僕人、管家們分,讓他們在離開八爺府後還能生存下去。這些忠於胤禩的門人們受了恩,拿了錢,為了報八爺的恩,甚至不惜在發配的路上違背事實,編造謊言,說雍正就是個貪酒好色、弒君篡逆的暴君。



說到底,老八胤禩的“賢”,是虛情假意,是收買人心,是放縱腐敗,是結黨營私。他為了維護既得利益,而不惜犧牲普天下百姓,簡直是罪無可恕。


達摩說


(日堯居k古史答雍正王朝)

——之無限猜想200——023

在康熙帝現在的二十幾個兒子當中為何“九子奪嫡”在爭奪這個皇位繼承人?因為這九個兒子都非常優秀各有千秋!這九子奪嫡在爭奪皇位繼承人時,分成為五個陣營,為這個皇位爭得如火如荼。

號稱為八賢王的八阿哥胤祀,他的這個“賢”字被朝廷上下官員乃至皇室貴族所認可,可是真正做到一個賢惠非常難,真正瞭解八阿哥胤祀內幕的人,他的這個閒字不但虛偽,更是陰險狡詐,所以在康熙皇帝提倡的公開舉薦新太子落敗後,康熙皇帝冷笑著罵這位八阿哥胤祀說:難怪人人都叫你八賢王,你可“賢”的是時候啊!


(康熙帝在諷刺八阿哥胤祀)

我們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那個風雨交集的夜晚在乾清宮大殿看到了八阿哥胤祀一出現,我們不僅眼睛一亮,一表堂堂,端莊大方,一看就是尊貴的皇子氣勢,說話中,眉宇間帶著讀書人又類似於傷人的那種氣宇軒剛和處事不驚,臨危不亂的大將風采,不明白就裡的人聽他說話,感覺是條理清晰,有條不紊,只有仔細去分析才知道都是空話。

當四阿哥胤禎出現時,雖然在金碧輝煌的大殿裡穿著的鞋,都是泥擰不堪,可是對康熙帝上奏說的話都是實在的,而且話裡藏刀,又不是在刻意打擊別人,看不出來有絲毫掩飾和做作。

這兩個皇子的奏報,在康熙帝的心裡完全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阿哥在展示截然不同的做人風格。所謂知子莫如父,康熙帝當然不願意當眾揭露八阿哥的圓滑去表揚四阿哥的務實態度。

康熙帝說了,八阿哥胤祀就管著戶部,可是戶部的虧空他不知道嗎?當然知道,只是他不願意得罪人,反正是朝廷的錢,不願去得罪那些他視為對他未來有用處的人,用他的一個“賢”字浪費朝廷的資源去收麥買人心。
(八阿哥把弘時推向了邪路)

八阿哥胤祀他真沒有統治天下的大格局,在他的內心裡一直代表著士紳貴族利益,比如說在康熙四十七年的救災,受災的都是窮苦百姓,他就管著戶部,但是不能為他的父皇康熙皇帝積極分憂,二是爆照消極的態度去面對,這讓康熙帝心裡十分不爽。

雖然他代表著官僚資本的利益,但是對身邊的下人,又積極包容並給予小恩小惠,讓這些人去吹捧他的一個閒字,比如利用管家去收買雍親王府的高福就十分大方,不惜花出重金。

對暗中給予八爺黨經濟支持的江南巡鹽道任伯安,給予毫無道德底線的放縱,使之為所欲為。

八阿哥胤祀的慷慨大方,那是在朝廷上下出了名的,他花出去的銀子買到的都是他的名聲,得到的只有被稱之為一個“賢”字!

(八賢王的八阿哥胤祀)

到了雍正皇帝執政時期,由於八阿哥胤祀被抄家,他還是念念不忘他那個“賢”字,他曾經對去抄他家的皇三子弘時這樣說道:

“八叔這輩子吃虧就吃虧在一個“賢”字上。”

八阿哥胤祀,他對自己這一生有一個深刻的總結,也可能因為他認為徹底失敗了,也可能自己意識到他的這個“賢”字是就是一個虛偽的代名詞,因為明白自己所做的事情,沒有一件不是邪惡的,所以自己意識到這個八賢王的“賢”字帶來的下場如此悲催。

“八賢王,八賢王,賢有什麼用?百無一用,百無一用啊!”

自己的路還需要自己去走,無需用道德的字眼去綁架這個“賢”字,一個假的八賢王卻幹出來一些自己都認為看得見摸不著的東西,那麼加上這個八賢王的稱號又有何用?不知他想過給後世留下什麼。

(圖片來自網絡影視資料)


本人不是歷史學家,不過是根據電視劇《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歷史資料的情節做出猜想,故事為主,歡迎網友吐槽!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堅持原創!


日堯居k古史


在《雍正王朝》中最精彩的片段就是九子奪嫡了,而這些皇子中又有幾個王爺比較出眾,其中有“冷麵王”老四胤禛,“俠王”老十三胤祥,“賢王”老八胤禩。

“冷麵王”和“俠王”大家都好理解,那麼號稱“賢王”的老八胤禩,他究竟“賢”在哪裡呢?

一、

“賢王”老八胤禩:

老八胤禩號稱“賢王”,也並不是空穴來風,拿他被抄家時自己對弘時的話講:

“八叔這輩子吃虧就吃虧在一個“賢”字上。”

而他說這句話的前提就是因為管家跟他說,弘時把府上的人全部發配到雲南了,而雍正帝的聖旨上並沒有這一條。

由此他得出弘時的心非常狠毒,同時也引出,自己就是太慈悲,敗就敗在這個“賢”字上:

“八賢王,八賢王,賢有什麼用?百無一用,百無一用啊!”

末了老八胤禩又補充了一句:

“什麼人心,什麼德望,到頭來都是一錢不值!”

這就是老八胤禩自己總結的“八賢王”稱號的來歷,他此時越貶低的,就是他曾經越緊緊抓住的。

一個就是人心,另一個就是德望,可惜到頭來,這兩樣東西都沒有保住他,還是落得了一個家破人亡的結局。

那麼他說的人心和德望在劇中都有哪些體現呢?

二、

老八胤禩的賢王之路(一):

當然,首先要肯定的是,就劇中的表現來看,他的“賢”是偽賢,因為我們站的視角不同,對老八胤禩的評價也就不同。所以,要想分析他的賢,不能站在上帝的視角,得從他身邊的兄弟視角來看,比如老九胤禟和老十胤誐。

不說別的,單說《雍正王朝》開篇第一集,孰優孰劣,誰的格局高,誰的格局低就一目瞭然:

康熙帝一開頭就盯著龍椅兩邊的對聯,其中一聯寫著:

“弘敷五典無輕民事惟難。”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治理天下要仿效先代聖賢的做法,但是不要忽略國計民生。

後來跟太子胤礽和老八胤禩的對話都不滿意,還是老四胤禛提出瞭解決方案,並要親自帶隊賑災。

老八胤禩之所以不去其實就是在於名聲上,他也知道賑災不成,百萬災民就會變成百萬義民,那時就是朝廷的災難,可是沒錢怎麼辦事?

一個鏡頭是老四胤禛頂著烈日在賑災現場忙活,一個鏡頭是老八老九老十在府上吃冰鎮西瓜:

老十說,八哥咱得告訴任伯安,千萬不要給老四胤禛錢。老九說,錢倒是不重要,關鍵是他們拿到錢就會辦好事,這也咱們就在康熙帝面前失寵了。而老八胤禩反問一句:

“這上百萬的災民過冬怎麼辦?”

三、

老八胤禩的賢王之路(二):

在老四胤禛賑災的時候,還有一段小插曲,就是弘時生病,太子胤礽竟然不管不問,還是老八胤禩等人陪了一晚上,這在四福晉心中,自然是非常欣慰的。

後來就是追繳戶部欠款,我們仔細看這段劇情,老八胤禩是沒有欠款的,而且劇中也沒有表現他的手下欠款的事,只有老十胤誐是欠款的。

在老八胤禩的心中是清除的很,追繳戶部欠款是大局,大家要以大局為重,但是如果在追繳的過程中能傷一下太子胤礽,那麼在不傷害自己名聲的前提下,他心中也是願意的。

所以一方面他催促自己的人趕緊交罰款,一方面又緊緊盯著太子胤礽的人,終於找到了太子胤礽賣官的證據,他並沒有自己出馬捅破,而是利用了後來被康熙帝稱為“蠢豬”的老大。

只是老九胤禟沒有聽老八胤禩的話,給老十胤誐出餿主意,讓他去大街上賣家當,想讓他出醜。

這裡面的劇情是非常有意思的,當時老十胤誐在鞭打田文鏡,年羹堯在阻止之前,先派人去請的老八胤禩,之所以派人去請他,就在於他明事理,有威望,能管得住老十胤誐。

假如老八胤禩不到,估計年羹堯和田文鏡,甚至老十三胤祥都有點招架不住了。

末了老八胤禩埋怨老九胤禟,為什麼不早替老十胤誐還賬?

在朝會上,老八胤禩不僅替老四胤禛說話,他還舉薦了年羹堯出任四川提督,而且在年羹堯要登門感謝時,拒絕了他。

老八胤禩的種種表現也就表明了,老八胤禩的籠絡人心的手段相當高明。

四、

老八胤禩的賢王之路(三):

在刑部冤案一事上,老八胤禩並沒有包庇任季安和劉八女,而是一併嚴懲了。

關於肖國興的供詞上,很多人覺得是老八胤禩在誘供,其實肖國興供出的是事實,並不存在假證據一說,至於逼供的手段高明,那是另一回事,當然他的主要目的仍然是扳倒太子胤礽,所以才會連夜進宮彙報。

等到了熱河狩獵場上,老八胤禩更是代替康熙帝招待了蒙古王公,再加上他在狩獵場上慈悲為懷,不肯殺生,只抓活的,當時在場的百官可都建議把金如意給他哦,此時他的威望也達到了頂峰。

當然,這個頂峰是在百官看來,對於康熙帝來講,就完全不一樣了,用康熙帝臨死前自己的話講:

“八阿哥胤禩處處學朕,可他處處學得不像,朕是以寬仁治仁,他是以寬仁收買人心。”

其實老八胤禩的“賢”和老四胤禛的“冷”正好是兩個對立面,老八胤禩維護的是既得利益者的權益,而老四胤禛是要打破這個既得利益者,緩解貧富差距的矛盾,維護江山穩定。

而誰掌握了話語權,誰就掌握了稱號的授予權,這就是雍正帝落下滾滾罵名的根源。

可是最後被抄家時,老八胤禩才終於明白,有了賢名又能怎樣?沒有實權,到頭來還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留下罵名又能怎樣?新政還不是照樣推行,朝政還不是牢牢把控?

最後,老八胤禩把僅存的一千萬兩銀票分給了大家,不要以為他是私藏的,老八胤禩這個人還是比較講究的,他可是親口跟抄家時的弘時、圖裡琛等人說了:

“我身上可有上千萬兩銀子,你們要不搜,可就錯過機會了!”

你看,老八胤禩都到這個份上了,還不願意說謊話呢,即使藏個錢,都耍個心眼,生怕別人說他說謊,從而不配“賢王”稱號!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楊角風發作



而給老四和老八這樣評價的人是誰呢?很顯然是大清各層各級跟兩位阿哥共過事的大臣們。

那麼最有意思的不是老四胤禛的”冷麵王”,而是老八的“八賢王”。

胤禛是個孤臣的角色,所以他做事,天理國法是根本,人情世故擺一邊。他從來也沒打算和你們這幫世俗循吏有什麼瓜葛。所以當事情沒有按照胤禛的思路,正常執行下去,而是因為底下各種利益鏈條或是潛規則,受到阻礙的時候,胤禛才不管你那套,所以沒必要給你任何好臉色。


江南籌賑回來,眾阿哥出城相迎,碼頭設宴。 胤禛硬是任何人的面都沒給,一口酒沒喝,留下眾人尷尬無比。因為講人情只會壞規矩,那就壞了,那差事就沒法完成了。胤禛即將負責追比國庫欠款一事,此刻多少人籠絡他,以渡難關?不認真,各個房子當中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做到這樣。


好在這件事情上,我們的賢王胤禩,卻耍了一個大滑頭。明明戶部由他主理,往外借銀子的時候風光無限,各種人心各種情誼收買殆盡。然而此刻,國庫存銀,不足以賑災,眼看就要鑄成大禍。而看看我們的賢王還在幹嗎?對的,在拍康熙的馬屁,你以為就是拍康熙馬屁那麼簡單嗎?他這是在給眾人找臺階。因為這次黃泛,沒有把國庫空虛的問題根本性的暴露出來,而是被他忽悠過去了。那他是不是又成了大家的功臣呢?但是現在面臨的問題已經暴露出來了,他選擇的是什麼?撂挑子。辭去了主理戶部的差事,因為他知道那是一個得罪人的差事,那樣在眾人的評價當中他就不會再賢了。


所以邀買人心的事情,眾皇子之中沒有一個人能比胤禩更優秀的。

然而炒米說的有意思的地方在於,胤禩竟然把自己是“賢王”這個事情當真了。


當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去江南籌賑的時候,我們的賢王胤禩坐在王府裡吃著西瓜,心裡卻擔心著“這上百萬的災民過冬怎麼辦?”真正進入了賢王角色,開始憂民了。可是你讓老九老十情何以堪?因為大家都在商量著不能讓任伯安拿錢給胤禛來籌賑。老八的這一句感慨,弄得大家都很尷尬啊。然而胤禩果真有此惻隱之心,你倒是也去想辦法籌錢解決問題呢?這和常凱申日記抗日有啥區別?

這種所謂的賢在於胤禩,不過就是面子上的來去而已。正之所謂,有權便賢,無權則不賢。

到了雍正朝開局,老九、老十和老十四坐了冷板凳,一夥人氣悶,跑到伯倫樓喝酒聽戲。剛被封了總理王大臣的胤禩親自趕過來,解散了他們。還苦口婆心地讓大家以國事為重。結果遭到了老十的唾罵,什麼東西?現在你倒成了正人君子,我們卻都成了小人了。此刻胤禩又開始“賢”了,那是因為他當上了總理王大臣。

胤禩的“賢王”的本質,在於別人是需求問題,有求必應為賢,有求不應則不賢。

所以到了八王逼宮失敗以後,真正失去權利力,身陷囹圄的時候,胤禩到了最後那一刻才明白,所以才得出“什麼人心,什麼德望,到頭來都是一錢不值!”自己這輩子吃虧就吃在這賢字上。對內對外,全看明白了,可是已經晚了。


其實胤禩看起來不壞,但八王黨卻異常的壞,但最終對所有事情負責的人卻還是胤禩。其實胤禩還真的挺可憐,一輩子為了點虛名,就開始痴心妄想儲位,但實際上卻在不斷地滿足別的得慾望與利益。這其實是失敗的。

所以最後其實他對胤禛是服氣的,胤禛很多地方,胤禩是比不上的。做人做事對問題的本質看得沒有胤禛深刻;做事沒有胤禛果斷心狠;最最關鍵的是胤禛比他明白不能被虛名所累;自己不能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