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與現代科學“二進制”完美契合

自從現代科學在西方興起,並“征服”全世界以來,中國的很多傳統知識就迎來了坎坷而多舛的命運。

按照所謂“科學”的原則和立場,過去幾十上百年間,我們的知識精英對古人歷經數千年創造並積累的知識,進行了系統的“大掃除”、“大清理”。

總體來看,偏“人文類”的知識保留、傳承的多,比如孔孟老莊、唐詩宋詞、四大名著……因為它們並不適用“科學”標準來檢驗;而偏“自然類”的知識則大多被劃為了“糟粕”,比如陰陽五行、風水、命理、煉丹術……甚至連中醫也被一些人視為“偽科學”,而面臨被廢止的危險,因為它的基礎理論來源於易經及陰陽五行等學說,“不科學”。

“科學”,成為了“正統知識”的最高依據。正是在“科學”的話語體系下,中國的很多傳統知識甚至還沒有加以仔細研究和甄別,就被冠以“迷信”的稱號而遭到了歧視。它們被認為是無稽的、有害的、應該被徹底摒棄的。

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300多年前,德國著名哲學家、數學家萊布尼茲發明了他的二進位制,後來他發現,自己的理論竟在中國古代的《易經》中也有非常完美的體現。

二進位制用“0”和“1”來表示一切數;《易經》則用陰爻“- -”和陽爻“—”構成了一切卦。

《易經》認為:“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宇宙萬物就是這麼生化出來的;萊布尼茲則用“1”代表上帝,“0”代表混沌,上帝由混沌中創造出宇宙萬物,正如在他的記數用“1”和“0”表示一切數一樣。

萊布尼茲為自己的發現與幾千年前中國聖人的創造相一致而感到驚喜。他專門為此寫了一篇論文,用二進位制來解釋《易經》之謎,並在寫給友人的信中表示:“應該允許我加入中國籍吧!”

我們都知道,二進位制後來成為了計算機系統使用的基本語言。而計算機的發明與應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標誌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