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4~12岁的孩子来说,家庭教育究竟要拼什么?

对4~12岁的孩子来说,家庭教育究竟要拼什么?

在这个拼爹、拼妈的时代,养孩子到底有多难?

就拿幼升小来说,有些家长拼上血本购买学区房,有些家长选择私立学校或者报考有名的公立小学,各人尽其所能,拼资源、拼资本、拼人脉,为了孩子的美好未来,不惜一切代价……


对4~12岁的孩子来说,家庭教育究竟要拼什么?

其实,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寻的因果。

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真正的拼爹拼妈,是比拼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的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最重要的是,要比拼在孩子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什么才是父母迫切要提供给孩子的。

对于4~12岁的孩子来说,培养这2点能力至关重要。

学龄前

培养孩子的感统能力

让大脑和身体协调发展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是所有家长的心愿,可是起跑线在哪?

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身体是基础,其实孩子的身体健康还应包括感觉统合能力。

感觉统合就像是交通指挥者,只有在它的指挥下,各种信息有条不紊地在大脑的“高速公路”上飞驰,大脑才能协调身体对外界刺激的各种感受做出适当的反应。

没有它们,交通将乱成一团,“事故”不断。

通俗地说,感觉统合就是信息输入、处理、输出循环协调统一的过程,是认识世界的根本。

对4~12岁的孩子来说,家庭教育究竟要拼什么?

在《育儿大师》亲子节目中,有一期主角是个四岁半的孩子,每天就一直处于秒哭、爱哭的状态。

笼子里的蝈蝈腿断了,觉得它太可怜,就会不由自主地哭起来。

对4~12岁的孩子来说,家庭教育究竟要拼什么?

妈妈跟他玩游戏,扮演了下大灰狼,又嚎啕大哭了。

对4~12岁的孩子来说,家庭教育究竟要拼什么?

外婆在外面掐了根小草,也能秒哭起来。

对4~12岁的孩子来说,家庭教育究竟要拼什么?

爱哭到这种程度,说得上夸张了。

的确,在后来的专家诊断中,这个宝宝的问题正是感觉统合中的触觉失调。

这就造成孩子的性格过于敏感,当看到外婆掐小草的时候,他的敏感和脆弱两种情绪会一起出来,把小草的痛感放大,就会忍不住用大哭来释放情绪。

接下来,我们来列举一下感觉统合训练的几种方式,以及这几种训练方式针对性改善的感统失调问题。

01

前庭觉训练

对4~12岁的孩子来说,家庭教育究竟要拼什么?

前庭觉的主要功能是,接受脸部正前方视、听、嗅、味、触信息,并做过滤及辨识再传入大脑。

这样会使大脑不至于太忙碌,注意力集中。特别是孩子长大以后的视、听性质学习,前庭觉的影响很大。

前庭觉训练可以改善:

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听而不见,久转不晕;平衡能力差,走路磕磕碰碰;眼睛易疲劳,讨厌阅读;坐无坐相,站无站相;无法安静,喜欢爬高;笨手笨脚,不听指挥;心烦气燥,语言发育迟缓等。

02

本体觉训练

对4~12岁的孩子来说,家庭教育究竟要拼什么?

本体觉好像是身体一个地图,例如,我们想抬起左手做事的时候不用想左手在哪里,大脑就自动知道左手的位置了。

本体觉训练可以改善:

1. 动作协调不良,身体平衡困难,走路容易摔倒。动作记忆差、学技术困难,如穿衣服、扣扣子、系鞋带、拿筷子等。体育运动技能差,如不会翻滚、骑车、跳绳和拍球等;

2. 过分怕黑,在暗处经常不知所措而哭闹。方向感不强,经常迷路或迷失方向;

3. 发胖(虚胖)、散漫,站姿、坐姿和看书姿势不正常(托腮),易驼背和近视;

4. 学习能力低,常有语言、阅读、听写和书写上的障碍,思维迟滞、记忆不良,音乐课发音不准,与人交谈或上课发言时口吃;

5. 挫折感多,缺乏自信,消极退缩,自我形象差。情绪控制能力差,爱发脾气,较多服从而没有创造力。

03触觉训练

对4~12岁的孩子来说,家庭教育究竟要拼什么?

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及震动的感觉。

通过触觉,我们认识自己的身体、认识这个世界上的东西。触觉帮助我们建立自己和他人的边界。

触觉训练可以改善:

偏食、挑食、不爱吃菜,爱吃手或咬指甲盖,情绪不稳定固执,爱发小脾气,陌生环境胆小怕黑,粘人爱哭,性情孤僻,紧张、退缩、不敢表现,对小伤小痛特别敏感,不合群或者不会和别人玩,爱招惹人,看似聪明却胆小不敢表现,怕别人触碰自己,容易吵架,自言自语无法与人沟通,小动作多,坐不住。

学龄期

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激发优秀的全脑能力

对4~12岁的孩子来说,家庭教育究竟要拼什么?

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是孩子认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推动力。

大脑的认知活动主要经历四大阶段:

对4~12岁的孩子来说,家庭教育究竟要拼什么?


(1)注意觉醒阶段:信息选择自动化;

(2)信息接收处理阶段:充分统合感觉、符号知觉、记忆、理解等对信息进行加工;

(3)决策阶段:大脑反复思考判断作出计划输出;

(4)执行阶段:根据大脑的决策作出说、写、做等反应。

在认知活动的四个阶段中,其中任何一环出错,都将最终导致信息输出错误。

延伸到孩子学习生活方面,具体表现为:

听课效率低、阅读能力弱、记忆力差、写作业慢、考试粗心、上课不专心听讲、小动作多、做事常常丢三落四、理解能力差、混淆相似字等状况。

因此,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关键是培养孩子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提升注意力的训练主要包括视知觉训练及听知觉训练。

01

视知觉训练

对4~12岁的孩子来说,家庭教育究竟要拼什么?

视知觉能力指眼睛看到的信息传递给大脑的加工能力,它直接影响一个孩子的阅读、书写、计算等能力的发展。

因此视知觉能力的好坏可以说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学习效果。

入学后,孩子在学习中80%左右的信息需要通过视觉能力获得。小学低年段孩子15~30%有潜在的视知觉不足问题。

  • 训练视觉广度

视觉广度是指视觉注意的范围。训练视觉广度可以改善阅读慢、整体或局部的观察力不足、找东西慢、视而不见、丢三落四等。

  • 训练视觉分辨


视觉分辨是指阅读时眼球能按照一定顺序逐字逐行平顺移动,并准确辨认字符的能力。训练视觉分辨可以改善跳行、漏行、跳字、漏字、加字、减少字、认错字等。

  • 训练视觉记忆


视觉记忆是视觉再认的能力,此能力是孩子识字写字的基础。训练视觉记忆,可以改善孩子认字慢、写字错别字多、丢笔少划等。

02

听知觉训练

听知觉能力的好坏是孩子上课能否有效听讲的基础。

有研究表明,听知觉能力的落后是孩子语文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曾经有专家做过统计,学生上课时间的 50% 是在听老师讲课,所以孩子在听知觉能力上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听课效果。

  • 训练听觉广度


听觉广度为听觉注意力的基础,听觉广度在学习中表现为孩子利用听觉收集信息的长度。训练听觉广度,可以改善孩子听不全、听不清、听不明白、听错、上课接收能力弱等。

  • 训练听觉稳定性


听觉稳定性体现为孩子听觉注意力的持久性。该能力好的孩子,听觉抗干扰能力强。在听取信息时不易分心。训练听觉稳定性,可以改善孩子易受干扰、好动不安等。

  • 训练听觉记忆


听觉记忆是孩子对听觉信息进行编码保存并回忆的能力。训练听觉记忆,可以改善孩子听课效率不高、背诵能力弱、空间排序弱、心算能力弱等。

结 语

现代的家庭教育究竟要拼什么?

一个孩子的成长轨迹就是一个家庭的缩影。社会的上升通道也许是越来越窄,普通家庭与富豪之间的鸿沟也许越来越大。

即便如此,这不是自暴自弃,麻木生活,顺便推卸责任的借口。

对4~12岁的孩子来说,家庭教育究竟要拼什么?


如果真正希望子女走得更远、过得更好,就要着眼长远,重视教育——当然,不是那种纯粹为了会考试、得高分的教育。

而是,充分理解孩子的身心发育规律,帮助孩子提升身体动作能力、认知能力、意志能力等,让孩子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毕竟,这才是孩子未来赖以生存的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