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肖賢:申萬菱信基金核心優勢

東方財富網邀請到了申萬菱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來肖賢先生做客《財富觀察》欄目,他在節目上介紹了申萬菱信基金的核心優勢、未來進行創新的方向。

以下為部分採訪實錄:

主持人:您認為跟其他基金公司相比申萬菱信的核心優勢是什麼?

來肖賢:其實我相信每一個基金公司在行業中經過十幾年的積累,或者是能生存下來繼續往前走,一定有跟其他公司差異度非常大的東西。每個公司都在尋找自己的定位,那麼對於申萬菱信來說,我們先撇開申萬菱信,看看我們行業中的很多同業,我們發現了什麼呢?很多公司被廣大的投資者、媒體,貼了很多很多標籤,比如說某某公司在某一個領域,比如說在主動權益的管理領域,它是成長型的或者它是價值型的,那就意味著這個公司在這方面有很強的能力,它在這方面很有強勢。

回到我們公司,其實我在跟客戶、媒體接觸的時候,我也聽到以前給申萬菱信的標籤,或者說是申萬菱信給外部轉遞的信號,一個是ETP產品的提供者,也就是交易所場內產品,我們以前在這方面做了很多,一度也做得很強,這個標籤就貼那了,你是提供指數化產品的,提供工具產品的。其實我們再通過標籤的表象,看看內部的一些東西,看看背後的一些東西,申萬菱信具有什麼樣的優勢。

申萬菱信在做指數化產品的時候,它需要什麼東西呢?它需要很強的金融工程的研究。因為我們在做指數化產品的時候,不是很簡單地到市場中隨便拿一個指數過來,而是通過精挑細選,有很多指數是我們定製的。那麼在做指數產品的時候,我們不簡單地從結構上,做一個平淡無奇的指數,其實我們做了很多結構化的設計,包括利用技術進行精挑細選。

我們當時第一個產品就是滬深300價值,幾年前很多投資人都在問我,為什麼去選滬深300價值這麼一個指數?為什麼不是滬深300指數?因為在前幾年,滬深300指數的寬度和影響力,遠遠超過滬深300價值指數,但是在這兩年你會發現,成長最快的居然是滬深300價值指數。我們就簡單多了“價值”兩個字,它背後的含義已經遠遠不是最早的滬深300指數了。從邏輯上來看,它就是一個因子,它是一個價值因子在裡面起到的作用,如果我們把它再貼一個標籤歸類,就是現在講的最時髦的一個詞“smartbeta”。幾年前沒有“smart beta”這個概念,但是我們在實踐當中已經把它融合進去,我們做這項工作是在8年前。

後續我們做了大量的指數分級,當然現在指數分級不是鼓勵的方向,但是在當時我們做的分級,你可以觀察到我們做的分級跟市場中有很多是很另類的,我們做了很多跟人家模式不一樣的分級,其中每一個不一樣的分級,背後花了大量的時間去論證、去演算,去做各種模擬,做了非常大量的金融工程工作。我們在指數方面,雖然看著是指數,但是我們在前端的產品設計上,是做了很多的工作。

另外,我們在做指數分級或者做指數的同時,其實一直在開發數量化的模型。也就是說,在這幾年,您可以看到我們在市場中,還有另外一個標籤,就是“數量化投資的提供商”。我們在這一塊確實也做得比較前面,而且我們在各方面的風格、各方面的模型佈局上,也是比較全的。同樣一個滬深300增強的模型,我們跟市場中大多數的模型提供方和產品提供方相比,有很大的區別。

對於申萬菱信來說,我們一直致力於哪怕是做同一類產品,我都希望跟我的競爭對手是不一樣的,有差異的。但是這個東西要通過你對產品的瞭解和深度觀察,然後你才能有所發現。其實從這一方面,也可以說明申萬菱信內部在技術的儲備、演化更新方面,是非常快的,儘管我們很少去做這方面宣傳。因為客戶並不一定很關心你在背後做什麼?他們只是通過產品來觀察你這個公司。

今天我有這個機會,我覺得正好可以把這些跟大家進行分享。也就是說,我們一個很重要的競爭優勢,就是在金融工程方面花了大量的精力去開發模型、開發指數。這一塊是我們未來還會在未來的產品和服務當中去體現的內容。

還有一塊,可能以前大家更不關心,是什麼呢?就是風險管理,我們公司在風險管理和合規方面,有著非常龐大的隊伍。在這個市場中,我們從2004年開始成立運營到現在,你幾乎很難看到以前的申萬巴黎、現在的申萬菱信,有什麼投資方面的風險,你甚至幾乎沒有聽到說申萬菱信某隻固收產品出現了什麼問題、踩了什麼雷、有什麼違約的債券品種。你也很少看到,我們投資某隻股票出現嚴重失敗,或者投資某項衍生品出現了什麼問題。

其實這個背後體現的就是我們風險管理非常強,也就是說我們在做產品的時候,我們在投資管理最前端的時候,就已經把風險管理融進去了。比如說,我們在固收這一塊,我們對流動性管理、信用管理、對手風險管理,我們都有很嚴格程序。

所以從這一塊來說,可能有時候外界說我們很保守,確實是的,我們在風險管理政策方面的確顯得保守,我們的管理很嚴格。我相信在未來,剛才我講過未來一個趨勢就是基金公司在這個行業中要長久地生存下去,要做大的公司,一定會把風險管理和投資管理進行融合,其實在這一塊,你可以看到我們其實是有傳統優勢在裡面的,這對我們非常重要,但是這項優勢恰恰不是很容易被投資者直觀感受到。

主持人:您剛才提到了基金行業在進行不斷整合的一個大背景,那申萬菱信未來將進行哪些創新?會如何加強和突出公司的行業競爭力?

來肖賢:您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其實就承接了我上面講的一些內容。其實現在行業中也逐漸把一些新的金融工具、新的理念融合到產品、投資,還有各項服務中去。我剛才提到過,前十年或者多少年以前,我們的產品當時的情況和現在已經有了很大的差異,我們現在也是在投資過程中考慮如何最優化地投資。所謂最優化,就是承擔最低風險的情況下獲得最好的收益,或者我們在獲得相同收益下承擔最低的風險。

現在行業中有各種各樣的技術來實現最優化投資。比如說,越來越多的公司推動“smart beta”,或者是可攜帶的阿爾法,這一類產品其實對資產管理人和產品提供方的要求是很高的。比如說,我舉一個例子,“smartbeta”給大家的認知,肯定是投一個指數化的產品,投一個市場組合,那麼這個組合我們稱為Beta組合,但是其實這個概念、這一類產品,遠遠比這個要複雜,因為它是基於什麼呢?我們要構造一系列的因子,這些因子在一定市場環境下能夠獲得相對於其他因子更好的收益,那麼其實在這個過程中雖然它叫一個指數,但是這個指數其實是主動管理化的指數,而不是以前我們說的非常極端的passive管理方式(指跟蹤大盤指數的被動投資)。

我們會發現做這樣一個“smart beta”的策略,它對資產管理人或者投資管理人的要求非常高。一方面,投資管理人要非常瞭解指數,什麼樣的風格、什麼樣的指數,你怎麼去編一個指數,用什麼樣的策略,做多少的優化,其實都要有很強的經驗。另一方面,你要有很強的金融工程技術,這樣才能夠辨析出最有效的因子。在不同市場環境或者不同的市場週期下,提煉出一個真正的超越一般Bata的“smart beta”。

這對投資管理人來說,要求就是多面的了。剛才我講過,我們申萬菱信在指數化方向、在金融工程領域,同時在風險管理方向,能夠有機地融合起來,我相信未來在這方面我們的優勢會更加顯現出來。當然,這只是說申萬菱信要利用我們的優勢去做,把這一塊強化下來。我們以前在這些技術方面很強,但是未來一旦市場中有這樣一個需求開發出來的話,一定要把我們所謂的優勢變成強勢領域,這是我們申萬菱信未來基於現在的優勢要去強化的一個東西,未來能夠體現出來的一個東西。

主持人:您能不能介紹一下申萬菱信經營理念和團隊管理理念?

來肖賢:其實從最早的申萬巴黎,到現在的申萬菱信,公司已經有14年了,明年就是15年了。我們的經營理念一直沒有改變,秉承的就是“誠信立本,專業引航”。我們現在發出去的所有PPT也好,我們做的所有材料也好,都會有這樣一個理念,或者說經營管理的哲學。

“誠信”,誠以待人,就是對待我們客戶;“信”,其實就是信守我們對投資人的承諾。所謂誠信待人,大家可以看到,這幾年我們的指數也好,我們的量化也好,包括我們主動管理的產品也好,我們會明確定義產品的指向和風格,我們現在越來越沒有非常模糊的概念的產品出來,也就是說我們把這些風格都定義好以後,客戶就會很明確,你想在什麼市場環境下去做什麼樣的資產配置。對於我們來說,我們誠信待人,不去追逐市場熱點,我們完全按照基金的合同和基金合同對客戶的承諾,為客戶提供產品。客戶也知道我們的投資邏輯和投資理念,基本上知道自己承受什麼樣的風險,如果你對指數有了解,你就知道這個指數波動率怎麼樣,可能的收益範圍怎麼樣,根據歷史可以去做一個推演。我們其實一直以來都在這方面不斷嚴格化,去做相應的改進,因為我們守住合同中的規定,其實就是在遵守對客戶的承諾。這僅僅是我說的從投資方面的一個反映。

還有很多,另外對整個社會公眾來說,我們很少去做很多虛誇的東西,跟我們專業無關的這些泡沫化的概念的東西,我們基本上做的比較少。所以你可以看到,申萬菱信就是通過業績、產品,來展示投資管理人的形象,但是這個怎麼說呢?我們在這方面不虛誇,不追逐熱點,不去做過多的宣傳,並不意味著我們是一個追求平庸,或者追求平淡的一個公司。

其實所提到的另外一點,就是“專業引航”,這意味著什麼?這是我們申萬菱信團隊,內部來說非常具有匠心的精神。我們在做每一個產品的時候,都希望做成一個與眾不同的東西。我們在做投資管理的過程中,嚴格遵循當時的設計,也是希望通過時間,通過市場的檢驗,打磨我們的商品、產品,希望將投資、風控、產品研究等方面,最美好的一面展示給我們的客戶,這是我們整個公司經營理念這一塊。

在團隊管理方面,這麼多年來,我感觸最深的是,我們是一個開放、寬容的團隊,這兩點是最基礎的。另外還有一個,持續地學習。持續學習讓我們整個團隊進化,因為我們這個行業發展得太快了,其實不光是我們行業,和我們這個行業伴生的銀行、信託、證券,還有保險,整個金融體系在這幾年的演化非常快,所以沒有持續學習,那是根本跟不上的。通過持續和累計的學習,就是希望把緩慢的曲線,變成越來越陡峭。這個陡峭的未來的結果,就是我們團隊的進化,到一定程度它就進化了。

當然,最終所有前面提到的這些東西,都是為了能夠協同推動業務目標,這個很關鍵,如果前面這些管理團隊的東西,有基礎,有中間的方法,但是最後達不到協同,那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對我們團隊管理來說,我們就這四個方面。如果把它們串起來看的話,其實有一個很緊的邏輯,它不是一個割裂的。

主持人:您在申萬菱信這些年您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麼?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又是什麼?能不能分享一下?

來肖賢:其實遇到的挑戰確實是挺大的。對我來說,挑戰可能來自於兩個方面。一個挑戰是我自身的轉型,我最早做過督察長,當時是風控和合規,接著轉型到產品,轉型到投資,最後公司把整個管理的職能加到我的肩上。這個過程中,其實從專業方面轉得多一些,對我來說是一個更有挑戰的轉型,因為它要實現很多方面的平衡,包括專業方面的平衡、管理方面的平衡,以及通過各種資源的調配來達成目標,包括我們現在公司的情況。

我們公司什麼情況?實際上,這就是我說的另一方面的挑戰,我們公司也在轉型。你可以觀察到申萬菱信將近15年了,我們的整個業務轉型跨度很大,最開始我們是做主動管理業務,但是到了一定階段,我們突然轉到指數化,做場內交易所產品,但在這幾年,我們又在做持續轉型,我們的產品結構或者資產結構在研發上發生急劇變化,這個問題不光是我們看到的業務轉換的問題,在我們公司實際上更多的是一個經營模式的轉換,因為做場內的業務和做銀行渠道,或者做互聯網渠道的業務,它有天然差異,從營銷到方法,從產品的設計再到各種資源在每一個環節的分配,都有非常大的差異。

對我來說,這幾年花了很多時間去重新整合團隊,因為以前做業務的時候,我們的意識形態是那樣子的,我們對業務的理解和現在是完全不一樣的。其實從量的角度來看,相對容易,但是一旦你要調整對業務的認知,調整業務的模式,這種挑戰過程是非常大的,而且這個挑戰過程恰恰伴隨著是什麼呢?我們整個金融體系,外界的金融體系,我們的法律法規,還有我們的市場的變化,所有的東西疊加在一起。

這個挑戰其實對我來說,我一接手發現就在做各種心理方面的適應,在進行更多的學習,適應各方面的壓力,我本來不做銷售或者是營銷方面的,我必須去把自己很多一部分精力,放在更全面的銷售方面,這個過程對我來說已經很有挑戰,再疊加一個,公司整個業務模式都在轉型過程中,這個轉型對我來說確實是一個很有挑戰的過程。

從我個人來說,首先我覺得個人應對挑戰,首先要很開放,思想上要絕對的開放,因為不開放就會被越壓越緊,然後會跨掉,一定要接受這個挑戰,然後我要在這個挑戰中脫穎而出,必須有一個非常開放的心態,接受一切可以給我們帶來啟發的內容,不管是批評也好,責難也好,或者是各方面的壓力,或者是各方面的衝擊,都必須用開放的心態應對。第二就是自己的修行,把這些能夠處理好。最後就是知行合一,你所有達成的新的認識和認識,都要運用到行動當中去。

對於公司來說,我們公司所有的團隊將一起去克服各種轉型方面碰到的障礙、短板,這個過程遠遠沒有結束,這個挑戰其實到現在還存在著未知。就是說我們只有看到我們在某一部分獲得了很明確的突破以後,那我覺得我們會進入到一個更快的快車道。但是在這個之前,我們都是在負重前行。當然,我們希望通過努力把這個過程越縮越短,利用已有的優勢和技術,我相信我們能創出一條更好的路來。

關注東方財富網微信號【 eastmoneynews 】,每天為您推送權威、專業的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