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贷发布|中国信贷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月报 2018年11月刊

央行发布最新金融统计数据,继9月地方政府专项债纳入社融口径后,对10月社融又何影响?第四季度整体预期如何?好贷信贷月报11月刊为你带来解读。


好贷发布|中国信贷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月报 2018年11月刊


一、社融增量断崖式下降

央行公布《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据初步统计,10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288亿元,比上年同期少4716亿元。

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7141亿元,同比多增506亿元;

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800亿元,同比多减756亿元;

委托贷款减少949亿元,同比多减992亿元;

信托贷款减少1273亿元,同比多减2292亿元;

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453亿元,同比多减465亿元;

企业债券净融资1381亿元,同比少101亿元;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净融资868亿元,同比少447亿元;

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76亿元,同比少425亿元。

如下图所示。


好贷发布|中国信贷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月报 2018年11月刊


和9月2.21万亿元社融增量相比,10月数据可谓断崖式下降。在一系列定向降准等政策出台后,本以为能够对信贷供给提供一定支持,然而大幅回落的数据还是表明,尽管政策层面持续鼓励信贷投放,但效果十分有限,目前银行发放企业贷款的意愿依旧不强。

好贷总裁封立鹏指出,“纵观往年,10月通常是信贷小月,今年也不例外。一方面由于第三季度末的考核压力在9月已经集中释放,进入10月后习惯性信贷放缓,另一方面,国庆长假也对增量有不小的影响,促使信贷增量环比下滑。再加上临近年末,一些银行已经准备将部分资金储备留至2019年第一季度再安排放贷。”

好贷集团董事长李明顺表示赞同并补充道,“经济惯性下行,表外转表内持续演化,宽信用仍缺少响应和落实,这些因素都对10月社融的猛降造成影响。”

二、居民房贷占比扩大 票据融资规模稳增

据央行发布的《2018年10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970亿元,同比多增338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563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90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730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150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13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429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064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268亿元。

从信贷结构上看,好贷总裁封立鹏认为,“今年前三季度,代表居民住房贷款的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例都不到三成,而10月的占比超过了50%,重回高位。

而代表企业融资需求变化的企业中长期贷款仅为1429亿元,远远低于9月的3800亿元,同比2017年10月也下降了937亿元,降幅明显。票据融资规模保持了连续6个月千亿以上高增长,体现出了银行的风险偏好。”

三、宏观经济热度指数和宏观经济信心指数双降

央行调查统计司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第三季度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35.5%,比上季猛降6.7个百分点,如下图所示。


好贷发布|中国信贷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月报 2018年11月刊


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和银行家宏观经济信心指数

第三季度贷款总体需求指数为65.2%,比上季降低1.5个百分点,如下图所示。

贷款总体需求指数


好贷发布|中国信贷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月报 2018年11月刊


分行业看,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为58.4%,比上季降低1.9个百分点;基础设施贷款需求指数为60.8%,比上季提高0.6个百分点。

分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分别为56.3%和58.1%,比上季分别降低1.7和2.5个百分点;小微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为67.1%,比上季提高2.6个百分点。

好贷集团董事长李明顺指出,第三季度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和宏观经济信心指数均明显降低,表明银行家认为目前宏观经济“偏冷”的数量有所增多。对于第四季度,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预期指数为38.2%,略高于第三季度,信心依然不足。

四、好贷总结

总体来看,10月社融增量腰斩,不仅不及预期,更让人大跌眼镜,好贷分析及预测以下几点:

第一,最近一段时间,虽然监管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及民企、小微企业融资的措施,但从效果来看,还停留在稳定市场情绪、提振市场信心层面,资金最终能否落实到民企,特别是小微企业上仍然没有显现。

第二,虽然自9月起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口径,但主力支撑效果仅仅维持了一个月,随着今年8-9月专项债集中发行的结束,在年内新增专项债发行额度已基本完成,后续将很难再为社融提供较大支撑,因此,预计专项债规模对年末新增社融的贡献将进一步减少。

第三,银行对于一般企业的融资需求趋向谨慎,明显更偏好风险较低的票据融资。

第四,随着MLF扩大担保品范围、定向降准等专项政策的推行,中高评级企业的融资情况稍有改善,但对于低评级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难度依旧很大,或许需要出台更大力度、更有针对性的新政来提振融资环境,推动小微企业普惠金融。

分析师:黄丽

声明:相关数据因来源不同,难免有所出入,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