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没能成功会怎样?

梦渐醒辣


防火防盗防军阀,既然枪杆子里出政权,那军队就是王朝的生命线,皇权不能分享,军权更不能被别人觊觎。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成功获得了君臣双赢的局面,但是他头天晚上有没有考虑过万一自己估计错了形势,那些军头没有表态或者阳奉阴违不肯就范怎么办。



对于这些曾经是一条战壕里拼杀过的战友,赵匡胤打心眼里不想采取过激的政策,不过在专制利益面前任何人都没有商量的余地。赵匡胤既不是继业的幼主也不是末代的弱主,他是一位雄主,收回禁军将领的军权志在必得,这个对局里主动权在赵匡胤手里,他可以甩出的牌还很多。

石守信和高怀德等高级禁军将领如果他们过于高估自己尊驾不动,赵匡胤腹黑一些完全可以来个“莫须有”罪名收拾了他们。刚才说了赵匡胤是开国皇帝,他的君权和个人威望正在顶峰时期,实在是要撕破脸皮那也不是啥难事。赵宋的后世子孙高宗能力比宋太祖差了十万八千里,但要诬陷迫害大将不也无师自通得心应手么。


事实上赵匡胤是曾经以“莫须有”的“私蓄亲兵”的罪名逼迫殿前都虞侯张琼自杀,他是赵匡胤的贴身卫士,在战场上多次救过赵匡胤的命,那又能怎样呢。只要被皇帝认为是能够染指皇权的“潜力股”,早晚被皇帝惦记着绝对不是好事,在强权皇帝面前更是朝不保夕。

赵匡胤也能先采取客气的手段,把那些个大军头一个个慢慢外放任节度使。早在“杯酒释兵权”那天以前,赵匡胤已经把禁军中原本地位最高的将领韩令坤、慕容延钊调离了岗位外任节度使,取而代之的是石守信等人。


依样画葫芦,他也能把那些个老弟兄都外派出任地方节度使,如果谁恋栈不肯离开禁军统帅的位子,那么他居心何在呢。实际上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极低,无心地方有意中央,掌握禁军把控京畿的武将,作为一代雄主的赵匡胤能不防患于未然么,那条小命早就会攥在赵匡胤的手里,随时让他粉身碎骨,因为赵本人就是那样上位的,绝对不想用他的道来回报他自己。

怎样不重蹈五代覆辙,“杯酒释兵权”只是赵匡胤解决军权过于集中问题的第一步,接下来他要处理的事情还很多。那些大军头去了地方,皇帝身边的威胁暂时解除了,但如何防止他们去地方坐大,如何削弱地方节度使的人事、财政,募兵权力,赵匡胤和他的接班人都用尽能事,非把大宋折腾个强干弱枝,军备废驰不可。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看遍山川


北宋开国后,四方初定,百姓得安。这天宋太祖赵匡胤设宴,款待石守信等一帮跟随他多年的亲信部将。酒过三巡后,赵匡胤对这些兄弟说:“感谢兄弟们的鼎力支持,我才能成就大业。但是当了皇帝后,还是没有原来当节度使时候爽快,而且最近老是觉都睡不好。”

为首的石守信赶忙答道:“不知陛下为何如此忧愁。”

“皇帝的位置,谁不想做啊”赵匡胤道。

“臣等不敢”。石守信慌忙叩拜说。

“你们都是手握重兵的大将,你们虽然不敢,可你们的部下呢,万一哪天他们也把黄袍穿你们身上,你们该如何自处。”

石守信连忙叩头哭道:“臣等愚昧,还望皇上指一条生路”。

赵匡胤说道:“人生苦短,你们跟随朕南征北战,也只是为了富贵,封妻荫子,光耀门楣。不如我赐你们良田千亩,豪宅美女,高爵厚禄,你们解甲归田,过过太平日子,也免得君臣猜忌,伤了我们之间和气。”

石守信等人急忙叩谢说;“皇上真能体谅臣等,真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呀。”

第二天,石守信等大将就上表交出兵权。这就是著名的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赵匡胤之所以杯酒释兵权,实在是因为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尾大不掉,稍有不慎就发动叛乱。这是赵匡胤一直思考解决的问题。

杯酒释兵权,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上策。皇帝已经给台阶石守信等将军下了,如果这些将军真的贪恋权利,不肯就坡下驴,赵匡胤可能会采取中策,尽量不杀人,晓以利害,尽量劝说他们解甲归田。将军们如果依旧不听好人言,那就真的得发生流血事件了。

古代,皇帝是万民的君父,睿智如赵匡胤这样的开国皇帝。君要你亡,你不可能不亡,赵匡胤的将军们都是跟随赵匡胤多年的亲信,对这位皇帝的智慧、武功、手段应该非常了解。他们晓得其中的利害关系,如果不交出兵权,凭自己的实力是对抗不了开国英主赵匡胤的。


风雪梦不逝


首先我们要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的作用在哪里?会有一个是自以为比较客观的说法。那就是说在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之后,宋朝就没有发生了像五代那样主将造反杀皇帝,然后自己当皇帝,宋朝的军队也不会再像五代军队一样,随随便便造反。而且后来人还对这种现象又有一个评价,那就是宋军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但其实在现实中并不是这样,可以说是赵匡胤仅仅只是明白了五代军队造反的原因,他根本就没有解决五代军队造反的可能性。

五代的军队形成,并不是像后来这赵宋王朝那样的情况 。和我们现在认为的节度使就是地方军阀,然后节度使控制地盘,抗拒中央统一的说法并不一致。按照历史来说,五代的军阀其实是来自于中晚唐的藩镇。但也就是这些藩镇在形成和割据地方的时候,并不是节度使就是这个独立王国的主人。

就在朱温准备灭掉唐朝再建立后梁政权的时候,朱温曾经去了当时河北地方的魏博镇。大概也就相当于现在的河北大名一代。朱温是受邀魏博镇节度使罗绍威的请求去铲除魏博镇的那些牙兵牙将的。节度使罗绍威自然知道,他这个节度使根本就不是魏博镇的节度使 魏博镇真正主人,其实就是那些已经在魏博的繁衍几代的牙兵牙将。在藩镇割据的后期,节度使还可能被牙兵牙将所控制。朱温在镇压魏博镇的牙兵的同时,也是为了为保证未来的魏博镇不会对自己形成威胁。

在朱温死后,魏博镇果然造反。朱温的继承人见魏博镇的势力强大,决定将微魏博镇一分为二,这个举动看似好事。没想到的是,这个举动立刻成为了后梁政权覆灭的导火索。

魏博镇的牙兵牙将们一听说要将自己所在地盘分割后大哭了一场。认为朝廷这是使自己骨肉分离的做法。发动了叛乱,而这个叛乱的直接结果就是魏博镇投降了后梁政权的死敌李存勖。也正是因为李存勖得到了魏博镇在南下灭后梁王国的时候。魏博镇提供了不少的便利。后来后梁灭亡。

但魏博镇为了自身利益的折腾,还不会就此罢手。李存勖建立后唐后,将魏博镇的军人调往一部分执行任务。也就是在被派往外地的军人中,有一人后来成为了灭亡李存勖的关键人物。

这可谓是虎父生犬子的例子,生下的犬子就是后来在南唐为大将皇甫继勋,他的父亲叫皇甫晖。在听说朝廷对自己回乡省亲的要求不被通过之后,这个莽夫带领军队造反,随之来镇压叛乱的李嗣源不仅没有将叛乱镇压下去,还回师杀向京城。遭受突然袭击的后唐庄宗,因此身死国灭。

不仅是这些发生在五代时期的大将违背皇帝命令,对皇帝命令的不执行,或者是阳奉阴违。在赵宋王朝建立后,依然发生了大将违背皇帝命令,导致地方一度混乱,甚至延长五代十国历史的丑闻。

这就是北宋建立后,在蜀地发生的全师雄之乱。公元963年,也就是在宋朝建立后第三年,北宋派遣军队去消灭五代十国中的后蜀政权。在最早消灭后蜀的战争中,宋军开始进攻后,后蜀很快就分崩瓦解。连后蜀的皇帝孟昶也认命自己是个亡国之君。也就是在宋军进驻成都后,按照皇帝命令,宋军应该立刻撤走,后蜀军队也到中原地方去。但宋军内部因为分赃不匀,宋军统帅王全斌在当时和后来惹出一大堆麻烦。灭蜀宋军滞留蜀地不走。不仅不走,还在蜀中各地抢劫蜀地的财富。连开封给后蜀军队的路费都敢贪污。就在宋军荼毒蜀地的过程中,有一个叫做全师雄的后蜀将领被宋军彻底激怒,本来已经投降的全师雄准备去开封。宋军不仅将他的财产全部抢劫,还将全师雄的家族屠戮殆尽。激怒后的全师雄带领了十几万后蜀军队造反。全师雄叛乱后,整个原来投降的蜀地立刻在四处掀起造反的大旗。甚至发展到一场叛乱持续整整两年。全师雄带领的蜀军直接断绝了成都与开封的联络。这一幕其实像极了当年后蜀建立的剧本,因为灭蜀将领的异志,导致后唐对蜀地得而复失。

公元965年,宋朝终于平定蜀地叛乱。但就整个两年的时间来说,宋朝灭后蜀花了两年的时间才解决后蜀政权。那个违背皇帝旨意,导致蜀地大乱,差点形成第三个蜀地政权的宋将王全斌。连杀头的罪名都轻的家伙。赵匡胤只是将他降级使用。

在全师雄与宋军作战过程中,宋军禁军地位中最高的虎捷军指挥使吕翰就因为不满主帅。带领军队与全师雄会合,除他之外,还有另一位虎捷军指挥使冯绍文和军官宋德威叛宋加入到全师雄的阵营中。连赵匡胤的亲军都靠不住。杯酒释兵权作用多大?

除了赵匡胤生前的全师雄之乱。蜀地的变乱,还会继续下去。

公元997年,此时,已经到了宋真宗年间。就在宋军刚刚平定完蜀地的王小波,李顺的民变后,宋军在蜀地的军队又发生了军官士兵杀主帅的五代旧事。先是宋军禁军殿前司步军广武军军士刘盱率领牙兵要杀死主帅韩景佑未遂。后来又发生了王均之乱

刘盱带领部队一路攻城略地,后被宋军大部队击败后,刘盱被杀。在他死后,蜀地的情形算是安定下来。

宋朝为了安定蜀地的治安,将禁军中的侍卫亲军步军主力神卫军调往蜀地。当中,王均任指挥使。此时,蜀地宋军内部又出现主帅闹事的苗头。宋真宗的舅舅符昭寿在地方胡作非为。新到的王均军中的士兵合谋要杀死符昭寿。

公元1000年元旦,在符昭寿被杀死后,杀死符昭寿的士兵推举他们的主帅王均为首领,发动叛乱。一听说王均的神卫军造反了,其他在蜀地的宋军,就比如骁猛军,威武军,也加入到神卫军的队伍中去。一看名字,就能猜到所属系统是禁军一部。

这场禁军叛乱到当年十月初一,以王均自杀才算结束。其程度是不亚于全师雄乱蜀。

有以上例子来说,赵匡胤在酒宴之后。时刻有可能被手下军队推翻。五代的特点之一,就是将领不一定能控制军队。一些底层士兵也可能发动叛乱。


魏博镇节度使王前策


历史不能假设,既然这样我还是用历史的眼光评判一下。

首先,宋太祖赵匡胤是个有智慧有作为的皇帝。他只所以杯酒释兵权,是有原因的。自唐以后,有五十年乱政,乱政的主角都是武将,而他自已也是武将出身,不削弱武将的权力政权将不安全。

然后,虽然说石守信他们都是他的兄弟,但在权力面前很难决定。赵匡胤本人也曾是后周大将,柴家对他不薄,柴荣儿子年幼,赵匡胤设局夺取皇位。一样可以复制,他非常明白,夺取王位已成习惯,君权神授的法则受到挑战!

其次,北宋刚刚夺取政权,政局未稳。并且宋朝面积很小,还不是一个统一王朝,内外都有许多不确定因素。

因此,赵匡胤如果不采取赵普的建议,杯酒释兵权,政权一定不稳。


道行一憎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被传为千古佳话。那么杯酒释不了兵权将会怎样。这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假命题。赵匡胤曾在杯酒释兵权前试探过手下的大将。一日风和日益。赵匡胤约上他的义社十兄弟。要行围打猎?他和兄弟们兴高采烈的追逐着猎物。个个箭无虚发。收获了很多猎物?来到一个山坡上。卫队没有跟上来。赵匡胤突然将弓和箭丢在地上,对兄弟们说。来吧!。趁现在没人。你们谁想做皇帝。射死我吧!。兄弟们一听,急忙跪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出。大哥,不,不不。万岁。我等绝二心。只想跟着享享福。我们大老粗。不会干别的。只想报护万岁的江山永固。好好好?都起来吧你们要的富贵我都给你们。但你们必须远离朝堂。不要参与政事。为什么。我这皇帝咋来的。还不是你们给逼的黄袍加身。我不得不为之。假如有一天。你们的部下将黄袍加在你们身上。你们咋办。大哥我咋办。所以你们必须退休。多置田园土地。做个富翁多好。妙得到时丧了我们之间的和气和兄弟之情。第二天。赵匡胤大摆酒席。宴请功臣。武将们纷纷递上病退书。说自己征战沙场。身上多处负伤。已不能再为国家服务了只想带着老婆孩乐守田园。以渡余生。肯请皇帝恩准。赵匡胤当然高兴了。还假惺惺的落了几滴泪。说要与他们共富贵。赏赐了许多金银珠宝。以尽君臣之义。所以杯酒释兵权不可能不成功。


约定9521


酒足饭饱之后,曲终人散之际,众大将将会彻夜难眠,反复品味太祖的谆谆教诲。而且,陪伴他们入眠的,肯定是无数双警惕的眼睛和刀光剑影。第二天早上他们一走进朝堂,就注定了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听话,要么血溅三尺。


纵横论道


其实能到那个位置的都是人精,赵匡胤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我不放心你们,石守信等人又怎么会不权衡利弊呢,退了富贵终老,不退就只能是血溅朝堂,毕竟天时地利人和都在赵匡胤那,这些将军们都懂这个道理,赵老大拳头大,不听话就得挨揍!


蠢物论史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没成功也不会威胁到他的统治!不过宋朝的走向会不一样。首先以文驭武的局面不会出现,宋朝武力可能达到唐朝的水平,不过经济绝对达不到历史水平!


历史的海洋GYL


这是皇帝给的台阶下,没有人会不同意的,况且还是自己跟了多年的大哥。还有大汉刘家的前车之鉴。。。。


范世集团


如不成功,有三种结果:一是赵匡胤用权力强行夺之;二是手下人反叛引起战火;三是赵光义不可能杀太子上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