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事讓你開始不想走親戚了?

萌逗蘿


說起這話,心裡很不舒服,那是我十四歲的時候和哥哥一起去舅舅家串門。舅舅家的小表姐結婚,父母忙農活,讓我們倆出來見識見識。


我倆頭晚把衣服都準備好了,興奮的睡不著,生怕睡過頭,耽誤事。第二天,早早起來,我倆騎自行車從沈北到鐵西騎了二個多小時,到了大舅家。


剛進大舅家,第一次見到了舅媽,是一個很會過日子的一個人。小蘭你這身衣服是你媽給你借的吧!我當時想罵她的心都有了,那麼多親戚朋友,可真能磕磣人。說話也不分場合,口無遮攔,拿起來就說,現在想起來這事我都不能釋懷。


小表姐看我楞在那裡,急忙把我拽進裡屋,他們大家正在吃飯。怕婚禮時間長餓了,先少吃點,我還記得,整的大米粥小鹹菜。舅媽給我和哥盛了一小碗,說都墊墊肚子,一會等著坐席。我和哥早起都空肚子出來的,騎自行車那麼遠,早餓了。就說,舅媽在盛一碗,舅媽吭哧一聲:這農村孩子就是飯量大哈,一會坐席還能吃下去嗎?我的氣被她鬥起來了,直接一句話,那就不去了唄。哥哥偷偷的瞪了我一眼,下面的話嚥了回去,是啊,我們幹啥來了,代表父母來給表姐賀喜來了。不能圖嘴舌痛快,我忍。


從市裡回來的路上,我和哥哥說,你記住:他家我再都不會來了。讓他看不起我們,說我這身衣服是來啊,雖然我們不如他們生活的好,也不至於那麼大的姑娘參加婚禮借身衣服啊。那是我老姑給我買的一身西服,是從上海給我帶回來的,穿我身上就是讓人驚訝。先讓舅媽驚訝了,給我二句。我的自尊心讓她給弄的一路上就想回家找我媽算賬。她嫂子竟然這麼瞧不起我們(那是我是不是很傻)


回到家,和媽媽說起了這事。沒想到媽媽一直在笑,說我就知道會這樣,誰讓你穿的這麼好看,人又漂亮。能不說你幾句嗎?那是在誇你呢,她不善表達,而且不會說話。別生氣了,你舅媽就是那麼一個人,省吃儉用培養五個孩子,挺不容易的。況且她從小就沒有媽媽,缺少母愛,說話隨便了點,不管怎樣說,她是長輩,這事翻過去,不許再提。


雖然不讓再提,今天看見這道題我想寫出來,心裡好受些,也許舅媽的一句話是無心❤說的,卻不知道讓我

難受了多少天,舅媽以後再也沒見過,我只去過舅舅家一次,也許我是真的不想去了。



一抹陽光868


走親戚這個話題,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境遇,所以也就有不同的答案。結合自己的情況,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變化,談談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第一,兒童時代,小時候,就盼著走親戚,姑家、姨家、姥姥家,只要大人走親戚,就迫不及待地跟著,因為走親戚意味著有好吃的,還有一塊玩的表哥、表姐、表弟、表妹們,那時候就喜歡熱鬧,一塊玩,儘管沒有什麼像樣的玩具,但是小夥伴們還是喜歡湊在一起。



第二,青年時代,長大了,生活條件也好了,沒有那麼強烈的因為吃好吃的而盼著走親戚了。每個小孩有不同的思想,有的打工,有的繼續求學,相互之間共同的語言、話題都少了,小時候盼著見面一塊玩的思想也在慢慢淡去,即便是見了面也沒那麼多的話可說,所以慢慢也就不想走親戚了。



第三,當前情況,成家立業之後,除了過年走走,其他沒事的時候走動得少多了。相互之間都有自己的家庭、孩子、事業,都在奔波著,每天焦躁的心情、疲憊的身體、一貫的惰性,都讓親戚之間走動越來越少,有事打個電話就解決了。



所以,親戚走動少的原因,既有年齡的變化、心態的變化,也有社會的發展、通訊的發達,主客觀都有,自身原因和親戚原因並存。就連傳統的春節,大家都說不如以前有年味了,也有這方面的原因吧。

一家之言,不當之處,歡迎討論交流。


蒙山沂水老漢


我所在的農村,一般是農曆大年初二,就是回孃家的日子,我們那裡的風俗是,嫁出去的女兒要帶豬肉和糖果餅乾給家族的人,如果女兒還帶自己的孩子回去,那麼家族的人要買只雞給孩子,當是回禮。我媽媽跟我說過一件事情,她有一年帶弟弟回外婆家,豬肉和糖果餅乾都分給了家族的人,在大舅家吃晚飯的時候,有個表舅媽突然拿一袋豬肉和糖果餅乾,對我媽媽說,我沒有雞給你,你把你的東西拿回去吧,然後放下東西就走了,留下一桌人尷尬不已。

還有一次,我跟媽媽及弟弟妹妹也是去外婆家,後來有一個表舅叫我們去他家吃飯,我們就去了,到他家裡,就給小朋友發紅包壓歲錢,媽媽拿一個紅包給一個小表妹,她就直接開出來,說,這麼少,就走開了,我當時好尷尬啊,表舅一家大人們還笑哈哈起來。


吾同木棉


人一上年齡,就不愛走親戚。覺得很不自由。再就是太麻煩,親戚做的菜少了,覺得拿自己不當回事,小看自己。做的多了,太麻煩,一盤子一盤子的,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其實也吃不多少。


這是上了年紀的想法。

最愛走親戚的時候,是過年的時候。那時候大家要走親戚拜年。所以過了年,走親戚就開始了。

現在走親戚,走近一些的親戚,還有比較好的朋友。那時候好像除了近一些的親戚要走,遠點的親戚也要走。說白了就是一些老親戚。

所謂老親戚,就是不知從哪裡扯著過來的可有可無的親戚。

記得那時候,過了年就開始走親戚拜年,走老親戚是四五個人一同去的,是大家的親戚。那時沒有汽車,都是騎自行車去,一家一家的拜年,然後再去下一個親戚家拜年,有時路很遠,騎好大一會才到。晌午要吃飯,就為這個吃飯經常商量很長時間才確定下來。

因為是老親戚,都不遠不近的,在誰家吃飯很是為難。

有一年,我們商量好了在姑奶奶家吃飯,不想,到了晌午這個姑奶奶就是不做飯,過一段時間就問,你們喝水吧?根本沒有做飯的意思。


我就有些不快,一會,她的孩子們回來吃飯了,仍不做飯。

大家都看出是什麼事來了,可是已經到了晌午,再往下一家趕飯,已經來不及了,我給他們使個眼色,他們都出來。我說,我們走吧。他們說,再等等看。

我說,你們等吧,我走了。他們說,過晌,還要拜年呢。我說,以後再說吧。

就這樣,我獨自回家了。

(春節時的初六七道路田野一片荒涼)

從那以後,我就很少走親戚。很大程度上是看不得親戚的那種眼神。好像給人家磕頭拜年,是可憐巴巴的求人家去吃飯,這不是荒唐嗎??

到現在,一走親戚,仍想起小時候“求”姑奶奶她人家吃飯的一幕,想想好心酸好難受。


愛050638


那一夜,我突然長大

說說我親身40多年前的事情。那時我十來歲,當時還是人民公社時期。農村人的日子都不太好過。我家所在的生產大隊(相當於現在的村)人多地少,每口人大概畝把地的樣子,集體交過公糧後每年的口糧緊巴巴的。一天常常只吃兩頓飯,早上山芋稀飯,中飯也能叫晚飯還是山芋稀飯,肚子經常餓的咕咕響。為了貼補口糧的不足,在集體收割後經常我們被母親帶著去拾荒撿麥穗、豆(角)粒。小小的個子,揹著蒸熟的幹山芋,就下地了,眼巴巴地等著一大塊一大塊收割運走後的糧田“

放門”(准許自由撿拾)。

我的二姑家在相鄰公社,她家那裡人均土地比較多,大概每人有三四畝的樣子。二姑在我和母親看來是我們最親的人,二姑父當時還是生產隊的小隊長,日子比我們家好過的多了。那一年母親帶著我去她家那裡撿黃豆,由於田裡放門晚,撿著撿著天就黑了,加上帶的山芋幹也吃完了,我就跟母親要到二姑家去過一天。二姑不是外人,母親同意就帶我去了。那天晚上二姑家的麵條非常好吃,我小小的個子竟然吃了兩大碗,肚子都吃的圓鼓鼓了,感覺太開心了。二姑安排我和母親在她家邊屋睡下後,我可能因為吃的多了,夜裡起來大便,聽見了二姑和二姑爺在堂屋的對話(院子不大,那時都是草房子,不收風),“

那個小東西太能吃了!”二姑父說,“是的呢,我明天支他們走!”二姑說。當時我聽的清清楚楚。回到床上我就把聽到的話告訴了母親。母親什麼都沒有說。但我知道母親那一夜再沒有睡著。天還沒有亮,我母親就喊我起來了。然後就跟著母親離開了二姑家。二姑喊我們吃了早飯再走,我母親說早點到家有事情。

這件事過去40來年。後來我也明白二姑的不容易。但那夜她說過的話就如紮在我心頭的一根刺。後來我明白了除了父母、爺爺奶奶,其他的親戚都如同二姑一樣。也就不再想走親戚了。

40多來年了,母親已經去世。還是把這個不願講的秘密寫出來了。與大家分享,算是對人生的一種看法吧!


博仁清秋


謝謝悟空問答,讓我重溫了這個詞語的定義.

親戚:指血親和姻親,親指族內,戚指族外.

但從我們日常習慣,又將之分為遠親和近親.就這樣,咱們身邊的三姑六婆,叔伯姨舅是我們不折不扣的親戚.

親戚貴在相處,重在禮尚往來.拿捏到位,關係再遠的親戚,都能相談甚歡;一旦有所疏漏,再近的親戚,也會同室操戈.

小時候,純真的我們會把親人,當作家人,當作知己,推心置腹;

長大後,社會的現實,利益的觸動,三觀的不合,親戚的關係變得微妙起來.

記得我的一位親戚,

當年我上普通高中上學,她說:我的侄子考上了重點高中,我肯定不會讓我家孩子念普通高中.後來,她家孩子最終讀的也是普高,

後來我考上大學,她又當著我面說:我侄子考上大學是985,比你這學校好多了,我的孩子也要念名牌大學,後來,她的孩子高考300分,唸了一所xx學校.

問題最關鍵是,她那一直用來和我比較的侄子,和她沒有往來.我卻每逢春節,拿著禮品看望她.禮節雖此,我對她的印象差了很多.

人分遠近,親分疏遠,有時,我們原以為能拿來護身的親戚之情,時常在不經意間,卻傷你最深,你處於低谷,他會冷潮熱諷;你春風得意,他滿心嫉妒.這樣的親威,可悲吧

有人總感嘆人性薄涼,可能是我們已經長大,見慣了世間滄桑;也可能我們忙於生活,忽略了自己身邊,需要眷顧的親情.,但我仍希望,想起"親戚"這個詞語,會勾起我心頭的溫暖!


胖傾城


關於走親戚,我始終認為,親戚親戚,不走就是陌生人了。所以,會有走親戚這樣的事,所以會有走親戚這種禮節。

小時候的我常在親戚家(確切來說,其實是“親人”)住,所以長大後我會常常惦記著我以前住過的親人的家。比如我外公外婆家,比如我姑姑家,比如我小姨家。在我的眼裡,我把他們都歸為親人,因為這些是我父母的兄弟手足,所以是我的親人。我的這些親人家裡,我從來不會有不想去走動的狀態。

而親戚家,則要算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輩的親人了。那些親戚,是我爸媽最應該去走動的,而我所認識的親戚,我所知道的親戚,又正好長輩在自己家、或近自己家,大家都主動來。所以,我一般都是隨著父母去探訪這些親戚的。

我依舊記得,小時候我爸爸我叔叔帶我去走訪最多的親戚,也是現在我們最親近的親戚。不論歲月變遷,不論人如何虛長,大家依舊牽掛著。所以,親戚要走動,不走動就成陌路人了。

所以,我的親戚我都覺得很親近,我沒有不想走親戚的想法。


暖心秋媽


應該是從不知道是我變了還是親戚變了開始吧!

隨著年齡的增大,懂得的東西也多了,看著那些親戚朋友,表面上笑呵呵,說著討好你家的話,一轉面,卻對你放陰槍,啥事都做的出來。

我有一個姑奶奶,親姑奶奶,她兒子也就是我叔結婚,我媽媽明明已經把禮金給了我三叔,而我三叔卻沒跟他媽說,結婚當天,我姑奶奶指著我爺爺就是一通說,說我爸怎麼這麼不講情面,弟弟結婚禮金都不給。說的我爺爺那個火大,回來不聽解釋的把我爸媽一頓臭罵,把我爸媽給氣的丫!

這還是這裡面的一件小事,我家那時候窮,向他們家借了400塊作為資金買豬仔,錢還沒借半年,聽說我家豬要病死了,豬都還沒死,也還沒賣就催著我家還錢,深怕我家沒得還,好吧!就還給他們吧,還了之後他們又厚著臉皮去我爺那說,之前借我家買豬的錢沒還,你說怎麼會有這麼無恥的親戚,迫於我爺爺的壓力,我爸媽又重還了一次,你說這樣的親戚,去他家走有什麼意思呢!


珞珞小公舉


大家好!是什麼導致現在的親戚距離拉遠了!下面我來和大家聊聊。

先說八十年代,那時國內普遍人都沒有手機,出來工作以外無聊時間很多,常常會想起自己家的親戚!經常會用座機或者走動方式詢問或是探望!親戚之間的情誼倍感親切!

現在智能手機普及!大多數人都沉迷於網絡裡!稍微有點點時間,第一件事想到的就是打開手機搜索網絡!

陪父母的時間少了,夫妻之間話語少了!關心子女的前途少了!跟自己兄弟姐妹的溝通越來越更少了!親情疏遠了!親戚之間慢慢就淡忘了!能陪伴我們在一起時間最多的,只有我們不離不棄的(手機)其實我們都應該好好反省和思考!將來什麼最重要?以上個人觀點!對這篇文章有同感的朋友!你知道該怎麼回饋我。。。


姜德全的參言參語


父親去世得早,留下弟弟妹妹我,媽四個人,家裡是農村,媽媽能力有限,從幾歲就開始親戚可憐我們,總是穿表哥,表姐穿不了的衣服,偶爾會跟我們買點新衣服,媽媽外出務工 從小就被堂弟堂妹嘲笑沒有爸爸,不管什麼遇到什麼事都說你又沒爸爸,沒錯是沒爸爸,可是自己的親奶奶也一樣,覺得沒有我們沒有爸爸就從此看不起我們三個,什麼活都歸我們做,就是遇事是堂弟堂妹的錯,捱罵的還是我們三個,每次逢年過節奶奶都跟親戚說我們怎麼怎麼,只添油加醋的說我們不好,從不會說我們的好,每次去到親戚家都會叫我們不要忘記小時候對我們的好,我也不知道要怎麼記得,現在長大了該貢獻的我們貢獻,因為我們還是條件沒他們好,還是看不起,現在還會帶一點嘲笑的話語來跟我們聊天,所以討厭走親戚,只是因為小時候,可能這就是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