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事让你开始不想走亲戚了?

萌逗萝


说起这话,心里很不舒服,那是我十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一起去舅舅家串门。舅舅家的小表姐结婚,父母忙农活,让我们俩出来见识见识。


我俩头晚把衣服都准备好了,兴奋的睡不着,生怕睡过头,耽误事。第二天,早早起来,我俩骑自行车从沈北到铁西骑了二个多小时,到了大舅家。


刚进大舅家,第一次见到了舅妈,是一个很会过日子的一个人。小兰你这身衣服是你妈给你借的吧!我当时想骂她的心都有了,那么多亲戚朋友,可真能磕碜人。说话也不分场合,口无遮拦,拿起来就说,现在想起来这事我都不能释怀。


小表姐看我楞在那里,急忙把我拽进里屋,他们大家正在吃饭。怕婚礼时间长饿了,先少吃点,我还记得,整的大米粥小咸菜。舅妈给我和哥盛了一小碗,说都垫垫肚子,一会等着坐席。我和哥早起都空肚子出来的,骑自行车那么远,早饿了。就说,舅妈在盛一碗,舅妈吭哧一声:这农村孩子就是饭量大哈,一会坐席还能吃下去吗?我的气被她斗起来了,直接一句话,那就不去了呗。哥哥偷偷的瞪了我一眼,下面的话咽了回去,是啊,我们干啥来了,代表父母来给表姐贺喜来了。不能图嘴舌痛快,我忍。


从市里回来的路上,我和哥哥说,你记住:他家我再都不会来了。让他看不起我们,说我这身衣服是来啊,虽然我们不如他们生活的好,也不至于那么大的姑娘参加婚礼借身衣服啊。那是我老姑给我买的一身西服,是从上海给我带回来的,穿我身上就是让人惊讶。先让舅妈惊讶了,给我二句。我的自尊心让她给弄的一路上就想回家找我妈算账。她嫂子竟然这么瞧不起我们(那是我是不是很傻)


回到家,和妈妈说起了这事。没想到妈妈一直在笑,说我就知道会这样,谁让你穿的这么好看,人又漂亮。能不说你几句吗?那是在夸你呢,她不善表达,而且不会说话。别生气了,你舅妈就是那么一个人,省吃俭用培养五个孩子,挺不容易的。况且她从小就没有妈妈,缺少母爱,说话随便了点,不管怎样说,她是长辈,这事翻过去,不许再提。


虽然不让再提,今天看见这道题我想写出来,心里好受些,也许舅妈的一句话是无心❤说的,却不知道让我

难受了多少天,舅妈以后再也没见过,我只去过舅舅家一次,也许我是真的不想去了。



一抹阳光868


走亲戚这个话题,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境遇,所以也就有不同的答案。结合自己的情况,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第一,儿童时代,小时候,就盼着走亲戚,姑家、姨家、姥姥家,只要大人走亲戚,就迫不及待地跟着,因为走亲戚意味着有好吃的,还有一块玩的表哥、表姐、表弟、表妹们,那时候就喜欢热闹,一块玩,尽管没有什么像样的玩具,但是小伙伴们还是喜欢凑在一起。



第二,青年时代,长大了,生活条件也好了,没有那么强烈的因为吃好吃的而盼着走亲戚了。每个小孩有不同的思想,有的打工,有的继续求学,相互之间共同的语言、话题都少了,小时候盼着见面一块玩的思想也在慢慢淡去,即便是见了面也没那么多的话可说,所以慢慢也就不想走亲戚了。



第三,当前情况,成家立业之后,除了过年走走,其他没事的时候走动得少多了。相互之间都有自己的家庭、孩子、事业,都在奔波着,每天焦躁的心情、疲惫的身体、一贯的惰性,都让亲戚之间走动越来越少,有事打个电话就解决了。



所以,亲戚走动少的原因,既有年龄的变化、心态的变化,也有社会的发展、通讯的发达,主客观都有,自身原因和亲戚原因并存。就连传统的春节,大家都说不如以前有年味了,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吧。

一家之言,不当之处,欢迎讨论交流。


蒙山沂水老汉


我所在的农村,一般是农历大年初二,就是回娘家的日子,我们那里的风俗是,嫁出去的女儿要带猪肉和糖果饼干给家族的人,如果女儿还带自己的孩子回去,那么家族的人要买只鸡给孩子,当是回礼。我妈妈跟我说过一件事情,她有一年带弟弟回外婆家,猪肉和糖果饼干都分给了家族的人,在大舅家吃晚饭的时候,有个表舅妈突然拿一袋猪肉和糖果饼干,对我妈妈说,我没有鸡给你,你把你的东西拿回去吧,然后放下东西就走了,留下一桌人尴尬不已。

还有一次,我跟妈妈及弟弟妹妹也是去外婆家,后来有一个表舅叫我们去他家吃饭,我们就去了,到他家里,就给小朋友发红包压岁钱,妈妈拿一个红包给一个小表妹,她就直接开出来,说,这么少,就走开了,我当时好尴尬啊,表舅一家大人们还笑哈哈起来。


吾同木棉


人一上年龄,就不爱走亲戚。觉得很不自由。再就是太麻烦,亲戚做的菜少了,觉得拿自己不当回事,小看自己。做的多了,太麻烦,一盘子一盘子的,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其实也吃不多少。


这是上了年纪的想法。

最爱走亲戚的时候,是过年的时候。那时候大家要走亲戚拜年。所以过了年,走亲戚就开始了。

现在走亲戚,走近一些的亲戚,还有比较好的朋友。那时候好像除了近一些的亲戚要走,远点的亲戚也要走。说白了就是一些老亲戚。

所谓老亲戚,就是不知从哪里扯着过来的可有可无的亲戚。

记得那时候,过了年就开始走亲戚拜年,走老亲戚是四五个人一同去的,是大家的亲戚。那时没有汽车,都是骑自行车去,一家一家的拜年,然后再去下一个亲戚家拜年,有时路很远,骑好大一会才到。晌午要吃饭,就为这个吃饭经常商量很长时间才确定下来。

因为是老亲戚,都不远不近的,在谁家吃饭很是为难。

有一年,我们商量好了在姑奶奶家吃饭,不想,到了晌午这个姑奶奶就是不做饭,过一段时间就问,你们喝水吧?根本没有做饭的意思。


我就有些不快,一会,她的孩子们回来吃饭了,仍不做饭。

大家都看出是什么事来了,可是已经到了晌午,再往下一家赶饭,已经来不及了,我给他们使个眼色,他们都出来。我说,我们走吧。他们说,再等等看。

我说,你们等吧,我走了。他们说,过晌,还要拜年呢。我说,以后再说吧。

就这样,我独自回家了。

(春节时的初六七道路田野一片荒凉)

从那以后,我就很少走亲戚。很大程度上是看不得亲戚的那种眼神。好像给人家磕头拜年,是可怜巴巴的求人家去吃饭,这不是荒唐吗??

到现在,一走亲戚,仍想起小时候“求”姑奶奶她人家吃饭的一幕,想想好心酸好难受。


爱050638


那一夜,我突然长大

说说我亲身40多年前的事情。那时我十来岁,当时还是人民公社时期。农村人的日子都不太好过。我家所在的生产大队(相当于现在的村)人多地少,每口人大概亩把地的样子,集体交过公粮后每年的口粮紧巴巴的。一天常常只吃两顿饭,早上山芋稀饭,中饭也能叫晚饭还是山芋稀饭,肚子经常饿的咕咕响。为了贴补口粮的不足,在集体收割后经常我们被母亲带着去拾荒捡麦穗、豆(角)粒。小小的个子,背着蒸熟的干山芋,就下地了,眼巴巴地等着一大块一大块收割运走后的粮田“

放门”(准许自由捡拾)。

我的二姑家在相邻公社,她家那里人均土地比较多,大概每人有三四亩的样子。二姑在我和母亲看来是我们最亲的人,二姑父当时还是生产队的小队长,日子比我们家好过的多了。那一年母亲带着我去她家那里捡黄豆,由于田里放门晚,捡着捡着天就黑了,加上带的山芋干也吃完了,我就跟母亲要到二姑家去过一天。二姑不是外人,母亲同意就带我去了。那天晚上二姑家的面条非常好吃,我小小的个子竟然吃了两大碗,肚子都吃的圆鼓鼓了,感觉太开心了。二姑安排我和母亲在她家边屋睡下后,我可能因为吃的多了,夜里起来大便,听见了二姑和二姑爷在堂屋的对话(院子不大,那时都是草房子,不收风),“

那个小东西太能吃了!”二姑父说,“是的呢,我明天支他们走!”二姑说。当时我听的清清楚楚。回到床上我就把听到的话告诉了母亲。母亲什么都没有说。但我知道母亲那一夜再没有睡着。天还没有亮,我母亲就喊我起来了。然后就跟着母亲离开了二姑家。二姑喊我们吃了早饭再走,我母亲说早点到家有事情。

这件事过去40来年。后来我也明白二姑的不容易。但那夜她说过的话就如扎在我心头的一根刺。后来我明白了除了父母、爷爷奶奶,其他的亲戚都如同二姑一样。也就不再想走亲戚了。

40多来年了,母亲已经去世。还是把这个不愿讲的秘密写出来了。与大家分享,算是对人生的一种看法吧!


博仁清秋


谢谢悟空问答,让我重温了这个词语的定义.

亲戚:指血亲和姻亲,亲指族内,戚指族外.

但从我们日常习惯,又将之分为远亲和近亲.就这样,咱们身边的三姑六婆,叔伯姨舅是我们不折不扣的亲戚.

亲戚贵在相处,重在礼尚往来.拿捏到位,关系再远的亲戚,都能相谈甚欢;一旦有所疏漏,再近的亲戚,也会同室操戈.

小时候,纯真的我们会把亲人,当作家人,当作知己,推心置腹;

长大后,社会的现实,利益的触动,三观的不合,亲戚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

记得我的一位亲戚,

当年我上普通高中上学,她说:我的侄子考上了重点高中,我肯定不会让我家孩子念普通高中.后来,她家孩子最终读的也是普高,

后来我考上大学,她又当着我面说:我侄子考上大学是985,比你这学校好多了,我的孩子也要念名牌大学,后来,她的孩子高考300分,念了一所xx学校.

问题最关键是,她那一直用来和我比较的侄子,和她没有往来.我却每逢春节,拿着礼品看望她.礼节虽此,我对她的印象差了很多.

人分远近,亲分疏远,有时,我们原以为能拿来护身的亲戚之情,时常在不经意间,却伤你最深,你处于低谷,他会冷潮热讽;你春风得意,他满心嫉妒.这样的亲威,可悲吧

有人总感叹人性薄凉,可能是我们已经长大,见惯了世间沧桑;也可能我们忙于生活,忽略了自己身边,需要眷顾的亲情.,但我仍希望,想起"亲戚"这个词语,会勾起我心头的温暖!


胖倾城


关于走亲戚,我始终认为,亲戚亲戚,不走就是陌生人了。所以,会有走亲戚这样的事,所以会有走亲戚这种礼节。

小时候的我常在亲戚家(确切来说,其实是“亲人”)住,所以长大后我会常常惦记着我以前住过的亲人的家。比如我外公外婆家,比如我姑姑家,比如我小姨家。在我的眼里,我把他们都归为亲人,因为这些是我父母的兄弟手足,所以是我的亲人。我的这些亲人家里,我从来不会有不想去走动的状态。

而亲戚家,则要算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辈的亲人了。那些亲戚,是我爸妈最应该去走动的,而我所认识的亲戚,我所知道的亲戚,又正好长辈在自己家、或近自己家,大家都主动来。所以,我一般都是随着父母去探访这些亲戚的。

我依旧记得,小时候我爸爸我叔叔带我去走访最多的亲戚,也是现在我们最亲近的亲戚。不论岁月变迁,不论人如何虚长,大家依旧牵挂着。所以,亲戚要走动,不走动就成陌路人了。

所以,我的亲戚我都觉得很亲近,我没有不想走亲戚的想法。


暖心秋妈


应该是从不知道是我变了还是亲戚变了开始吧!

随着年龄的增大,懂得的东西也多了,看着那些亲戚朋友,表面上笑呵呵,说着讨好你家的话,一转面,却对你放阴枪,啥事都做的出来。

我有一个姑奶奶,亲姑奶奶,她儿子也就是我叔结婚,我妈妈明明已经把礼金给了我三叔,而我三叔却没跟他妈说,结婚当天,我姑奶奶指着我爷爷就是一通说,说我爸怎么这么不讲情面,弟弟结婚礼金都不给。说的我爷爷那个火大,回来不听解释的把我爸妈一顿臭骂,把我爸妈给气的丫!

这还是这里面的一件小事,我家那时候穷,向他们家借了400块作为资金买猪仔,钱还没借半年,听说我家猪要病死了,猪都还没死,也还没卖就催着我家还钱,深怕我家没得还,好吧!就还给他们吧,还了之后他们又厚着脸皮去我爷那说,之前借我家买猪的钱没还,你说怎么会有这么无耻的亲戚,迫于我爷爷的压力,我爸妈又重还了一次,你说这样的亲戚,去他家走有什么意思呢!


珞珞小公举


大家好!是什么导致现在的亲戚距离拉远了!下面我来和大家聊聊。

先说八十年代,那时国内普遍人都没有手机,出来工作以外无聊时间很多,常常会想起自己家的亲戚!经常会用座机或者走动方式询问或是探望!亲戚之间的情谊倍感亲切!

现在智能手机普及!大多数人都沉迷于网络里!稍微有点点时间,第一件事想到的就是打开手机搜索网络!

陪父母的时间少了,夫妻之间话语少了!关心子女的前途少了!跟自己兄弟姐妹的沟通越来越更少了!亲情疏远了!亲戚之间慢慢就淡忘了!能陪伴我们在一起时间最多的,只有我们不离不弃的(手机)其实我们都应该好好反省和思考!将来什么最重要?以上个人观点!对这篇文章有同感的朋友!你知道该怎么回馈我。。。


姜德全的参言参语


父亲去世得早,留下弟弟妹妹我,妈四个人,家里是农村,妈妈能力有限,从几岁就开始亲戚可怜我们,总是穿表哥,表姐穿不了的衣服,偶尔会跟我们买点新衣服,妈妈外出务工 从小就被堂弟堂妹嘲笑没有爸爸,不管什么遇到什么事都说你又没爸爸,没错是没爸爸,可是自己的亲奶奶也一样,觉得没有我们没有爸爸就从此看不起我们三个,什么活都归我们做,就是遇事是堂弟堂妹的错,挨骂的还是我们三个,每次逢年过节奶奶都跟亲戚说我们怎么怎么,只添油加醋的说我们不好,从不会说我们的好,每次去到亲戚家都会叫我们不要忘记小时候对我们的好,我也不知道要怎么记得,现在长大了该贡献的我们贡献,因为我们还是条件没他们好,还是看不起,现在还会带一点嘲笑的话语来跟我们聊天,所以讨厌走亲戚,只是因为小时候,可能这就是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