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雙11賣4000多億,美國人“黑五”才花430億,相當於中國的10%,這是為什麼?對此你怎麼看?

小澤健次


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注:「太平洋電腦網」,不定時放送福利哦。

儲蓄率的問題

美國人比中國富裕至少5倍?如果按照人均GDP來說,這可能是。

但是你忘了美國人本身要花很多錢在保險、納稅、房租上,幾乎每個月都是月光的。這就導致他們的存款的儲蓄率不高。

大家自己看看儲蓄率,中國的儲蓄率多麼恐怖。美國人雖然人均GDP多,但是貧富差距大,很多錢被政府拿去做救濟才使得下層不會太悲慘。

美國人本身不會存太多的錢,所以他們有多少可以錢買東西?他們的保險和房租都佔據一大半。

所以他們會在黑馬多買點東西,但是不會買太多,因為普通的東西本來就很便宜了。

人口的問題

中國人口超過14億,美國人口才3.2億。雖然他們收入比我們多,但是購買日用品這種消費能力本來就是有限的吧?我們這麼多人口,消費數額大也是正常的。

電商行業的問題

中國的電商行業本來就是比美國發達的。亞馬遜比阿里巴巴值錢,這是因為亞馬遜在全球很多國家都有分部,組合起來非常之前。更不要說亞馬遜全球首屈一指的雲服務了。

中國的電商行業的發達程度非常高,更多人在網上購物。

美國的電商行業不怎麼發達,但是線下非常發達。更多人到線下買東西的好吧。

看數據,不能只看一方面的數據,需要把多方面的數據結合來看。不信的話,你去找找美國的線下消費的數據,以及年度消費的數據~


太平洋電腦網


這是幻覺,不要被數字迷惑了!


確實,黑五當天美國網上購物只花了62億美元,只相當於中國的十分之一,但這樣的數據並不具有可比性。


一是,在雙十一之前和之後,中國的網上消費金額會形成一個黑洞,因為一些消費需求可能提前或者延後至雙十一當天集中消費,導致雙十一前後消費非常低。雙十一本來就不是一個正常的產物,只有將前後時間拉通考慮才能真實反映這段時間居民的真實需求。從11月1日到今年黑五當天(11月23日),美國網上消費金額是380億美元,相當於2622億元,和中國的雙十一差距就小了很多了。


二是,美國的網上購物遠不如中國發達,只看網購是低估了美國人的實際消費能力。雖然美國網購的普及率高達79%,但大家的主流購物方式還是去實體店。據皮尤中心的調查,一份約4800名受訪者的抽樣顯示,每週都網購的只佔15%,28%的受訪者網購為頻率為每月一次,過半的人都是隔好幾個月才上網買一次東西,甚至從不網購。所以,只從頻率來看,美國人顯然不如中國網購這麼普及。


在黑五期間,美國的線下商店的銷售也很高。尤其是在11和12月,感恩節、聖誕節、元旦是集中的購物季,消費金額很大。根據美國全國零售聯盟(NRF)的調查研究報告,今年包括11月和12月的節日消費預計將比去年同期的6879億美元增長4.3%~4.8%,達到7175億美元~720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萬億元左右,是非常高的金額。


第三是,美國人收入水平高,對價格的敏感性相對中國人要低一些。

大家之所以在雙十一買東西,主要還是圖個便宜。當然美國的黑五的消費者,同樣是這樣的邏輯。但相比美國人,中國的收入水平只有他們的五分之一七分之一,商品降價對中國消費者的吸引力遠遠高於美國人。


第四個因素,是美國的商品本來就比中國便宜,降價的空間少於中國,黑五的打折力度可能不如我們雙十一。


最後一個因素,就是——中國人多!


這是孔方兄能想到的幾個原因,歡迎繼續補充。


關注孔方財經,讓你第一時間瞭解熱點財經事件背後的經濟原理。


孔方財經


先對雙十一潑一盆冷水。雙十一,看似轟轟烈烈,看似數字天文,看似規模龐大,實則是一場數字遊戲。且看雙十一過後,海量的退貨,如果能統計出這個數字,恐怕就對這份繁榮不再驚喜了。

黑色星期五是怎麼回事?是美國在每年感恩節之後的第一天,這一天通常標誌著聖誕採購季節的正式開始,被看作是每年零售業聖誕銷售業績的晴雨表,也是一年中各個商家最看重也是最繁忙的日子之一。

對比國內的雙十一,可以看到美國線上的網購遠不及中國,這在網商平臺的技術和力量上面已經被中國超越,甚至拉開了很大的距離。當然,還要看到人口數量的差距,在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上面,從城市到農村,參與網購的人群數量相當龐大,而美國在這方面遠遠不及中國。

當我們衡量購買力的時候,不僅要看線上,還要看線下,綜合來統計數據。若論購買力,中國普通家庭隨著財富的積累,購買力呈逐年上升趨勢。而美國普通家庭的購買力則相反,因為購買力與經濟的整體繁榮和家庭儲蓄密切相關。僅在這方面,美國普通家庭和中國家庭也無法匹敵。

可以說,通過雙十一和黑色星期五,確實能看出兩國消費經濟的走向。


韓國成老師



Wwbing


中國雙11賣4000多億,相當於美國人“黑五”430億的十倍之多。說明中國人民生活水平在提高,美國民眾消費能力在下降。美國人口是中國一個零頭,也是其中主要原因。

“大數據”也會騙人,統計數據可以“調整”;網店可以“ 刷單”,買家還能“退貨”。中國商人的經商之道,令俄羅斯消費者都驚歎不已。除了一些“好事”的吃瓜群眾,沒有普通老百姓關心這些統計結果,美國民眾根本無暇中國的事情。

美國聖誕節大采購從感恩節之後開始。感恩節是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次日正恰週五,也就是美國人的“ 大采購”之日。這一天,美國的商場都會推出大量的打折商品和優惠活動,是全年最大規模的促銷節。美國的商場一般以紅筆記錄赤字,以黑筆記錄盈利,故稱“黑色星期五”。

中國“雙11 ”和美國“黑五”,還是有所區別的。前者是網購,後者主要是以實體店購物為主。而當今中國的實體店在“雙11 ”期間也有很多大力度的打折促銷活動。而美國“黑五”數據,有沒有包括民眾在亞馬遜等網站上的銷售不得而知。

即便美國的網購,亦不如中國普及,在電子商務方面的中國優勢勿容質疑。但是用數據統計來進行對比,就能夠顯示中國經濟以及消費強於美國,有一點牽強附會。其實兩者沒有可比性,無需過度解讀!


陸燕青


感覺很正常,而且僅僅用這個數字來看的話,你真的是低估了美國人的消費能力。

為什麼這樣說呢?首先最顯而易見的一點就是中國人口基數大,換句話說就是中國人多。而且雙十一在我國已經有這麼長時間的歷史,再加上這麼大的優惠力度。基本上需要買東西的網友都會把日期定在雙十一這天。所以,銷售額高真的很正常。

再來就是黑色星期五與雙十一之間的區別。黑五是美國感恩節之後讓美國居民購物的一個節日,也可以說是一個習俗。在這一天大家都會或多或少買些東西。但不是把一年的期待都放在這一天,所以,黑五美國的網上購物群體並不大。

然後還有消費習慣的問題,雖然現在美國網購的普及率已經到了80%左右。但是他們更喜歡去實體店購物,因為習慣的問題吧,與家人或者與朋友一起出去逛實體店也是他們的愛好之一。不像我們,每天忙於工作沒有時間,只能在網上消費。


最後就是美國人不會因為便宜而等這麼久到黑五才買東西。他們的消費水平比我們要高很多。所以他們也不會在乎黑五那天有多少優惠,有多少店鋪回顧新老客戶。基本上就是有東西就直接買了。因此,這樣的數字對比感覺沒什麼意義,畢竟兩方差距很大。


歐界傳媒


中國的雙十一,全靠阿里各種騷操作。十月份開始預售,只能在1111付款,在阿里系限流,各種廣告狂轟濫炸,眼花繚亂的優惠方式,搞得雙十一跟春節一樣的熱度。其實並不是中國購買力有多強了,只不過很多人降很長一段時間的購物需求全集中在一天了。


江湖情了了


人家黑色星期五,一部蘋果手機100美元。惠普筆記本159美元。三星平板電腦99美元。Macbook Air 11(128G),399美元,在國內你二手也買不到這個價格,還有很多自己百度,價格真的很便宜,真的成本價。

再看看我們的雙十一,我親自做的實驗,雙十一前三個月把東西加到購物車截圖,再到雙十一那天一對比,價格虛標折扣虛標,實際價格和之前截圖價格相差不大,完全沒有可比性,我感覺自己智商受到極大侮辱,哎


關鍵第七元素


1、美國地廣人稀,相對人口密度跟快遞業務不如中國發達,線下便利店是真便利,幹什麼的說什麼美國二手車行業這麼發達距離是一部分因素;2、中國互聯網高速發展期,購物習慣更多依託互聯網,特別是年輕人,再加上節日提前烘托,商家打降價,搞優惠,消費相對集中,數據猛增;3、最重要一點,中國女性消費者,那叫一個猛啊,美國人不是菜!



匯眼識車


美國人的消費能力是中國人的數倍,不能只看某一天某個活動。美國的物價極其穩定,四十年來上漲不多,最低工資扣除通脹因素年均上漲不到0.4%,。美國人習慣週末去超市集中採購,把冰箱裝滿。打折季對於工薪和低收入者來說,趨之若鶩。中產階級一般淡然視之,美國的恩格爾係數較低,花在食物和日常開支的花費較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