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业家开始收藏藏品了,艺术品行情会越来越好吗

关注艺术品市场时间越久,对拍卖的高价越习以为常,因为无论怎样的年景,总会不时出现几个拍卖新纪录。在过去一年里,艺术品拍卖最高价格已经大大超越了此前多年的范畴,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未知领域,它不禁让人产生疑问:艺术品会越来越贵吗?

丨高价拍品现象频出丨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虽然还处在调整的过程中,整体上,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总规模已经达到了接近4000亿元的水平,拍卖市场的整体规模也基本上稳定在了近600亿元左右的规模平台水平,一大批市场的新业态与艺术品产业业态也在勃然发展。

近几年艺术品更是不断刷新成交天价,艺术品高价迭出令艺术市场呈现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是一种全球性的现象。

特别在2017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热点很多。其中最大的热点就是改革开放以来,这是拍卖市场过亿元成交拍品最多的一个年份。

很多企业家开始收藏藏品了,艺术品行情会越来越好吗

艺术品会越来越贵吗?

▲傅抱石的《茅山雄姿》

如今亿元拍品已成为中国市场的常态。就在2017年,海内外上拍的中国艺术品成交价过亿元的共42件,占据2017年亿元拍品的半壁江山。

就春拍而言,中国近现代书画板块最火的莫过于傅抱石、黄宾虹、潘天寿这三位艺术家:

傅抱石的《茅山雄姿》以1.87亿元成交;

黄宾虹的《黄山汤口》则以3.45亿元的价格成交;

潘天寿的《耕罢》以1.5893亿成交。

新纪录无疑的是市场最显见的风向标,数据更容易让人信服。

高价拍品的频繁出现绝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在过去的一年里,艺术品市场上的两大强国各自创下了全新的拍卖纪录,就足以说明问题。

2017年12月,在北京保利史无前例的“震古烁今”专场中,齐白石的《山水十二条屏》打破了由其自己保持的亚洲艺术作品的纪录,新纪录让中国终于在全球最昂贵的10件拍品中占得一席之地。

而达芬奇《救世主》的奇迹更是震撼了全球,其所引起的波澜,超过拍卖史上以往的任何一件作品,大大鼓舞了美国乃至全球的拍卖行业,足见其力量。

很多企业家开始收藏藏品了,艺术品行情会越来越好吗

艺术品会越来越贵吗?

▲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

丨艺术品高价的主要原因丨

艺术品市场潮起潮落,最牵动人神经的,莫过于价格了。

什么因素决定了艺术品的价格?其价格又是依据什么标准来制定的呢?

其实艺术作品最基本的价值是其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包括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并由其所体现的艺术传承、历史变迁和审美体验。

艺术作品往往还具有多种附加值,由于它是特殊的、非标准化的商品,所以很难用经济学原理上的“劳动价值论”来衡量其价格,更由于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虚幻的精神层面,而非材质的物质层面,因此也很难用成本加利润的方式来简单加以判定。

很多企业家开始收藏藏品了,艺术品行情会越来越好吗

艺术品会越来越贵吗?

▲赵无极《构图》,1957

对于艺术品来说质量是决定价格的根本因素,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品质决定了价格。

正常来说艺术品价格和市场价值持平,但是很多藏品的价值还没有被开发,所以拥有很大的升值空间,这也是为什么收藏市场一直都大热的原因。同时艺术品价值或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很大,艺术品肯定是越稀缺,价格越高。

如上文所提到的达芬奇所著画作,加上带有西方所崇尚的宗教意义,作为唯一一幅也是最后一幅可以市场上流通的达芬奇的作品,拍卖出如此高价也不难理解。

很多企业家开始收藏藏品了,艺术品行情会越来越好吗

艺术品会越来越贵吗?

▲达芬奇《救世主》

另外艺术家自身对艺术品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艺术家的地位可能随着他的获奖、个展而急剧上升,成名艺术家的健康状况对其作品价格影响亦很大。

已故画家的市场是一个总量恒定的市场,筹码锁定性好,价值认定清晰,从投资收益的角度来说,与整个宏观经济环境变化有很大关系,与文化艺术领域的政策、制度的制定与落实有关,同时也与作品本身的内在属性有关。

总体而言,已故画家的市场体现出“物以稀为贵”的原则。

在世画家市场是一个常被诟病的市场,在体制、学术和市场的不同语境中,被理解为不同程度的“价格的扭曲”。

因此,与相对稳定的已故画家市场相比,在世画家市场是一个波澜起伏、变数不定的市场。以上这些都有可能成为艺术品拍出高价的原因,具体的艺术品偏向点可能不同。

丨并非艺术品都是天价丨

虽然近年来大众对当代艺术品受认可程度正在不断提高,但很多人对艺术品的认识仍然有一些不足或误读,特别当天价艺术品的新闻满天飞时更是对艺术品敬而远之,但其实并非所有的艺术品都有着如此昂贵的价格。

很多企业家开始收藏藏品了,艺术品行情会越来越好吗

艺术品会越来越贵吗?

▲北京798艺术区

艺术品市场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一级市场,一般指画廊、画展与画家工作室,在一级市场流通的艺术品未必都是天价,其中不乏未被发掘的新兴艺术家的作品,价格也是普通消费者能够承受的。

二级市场,主要指拍卖会与收藏家或艺术机构,其中流通的作品大多是经过多次流动,艺术品经过一级市场的洗礼和锻炼才能进入二级市场,是包含了更多资本要素的成熟艺术品,其价格自然非常人所能承担。

艺术品会越来越贵吗?

▲1997年佳士得拍卖行上的《梦》

收藏不一定是拍到极其昂贵的艺术品才算好的收藏,这都需要大家有一双会甑别的眼睛,大众走入艺术收藏绝不是难以企及的事情。

收藏家Ganz夫妇在1941年花7000美金买入的毕加索的作品《梦》,2013年由对冲基金之王Steven Cohen 以1.5亿美金接盘,72年间这件作品的价格增长21000多倍。

这说明在艺术收藏时掌握必要的信息和善于欣赏思考也一样能花少量的钱得到有价值的艺术品,艺术品的高价是艺术品的价值被完全挖掘之后产生的,你可以做的就是不断探寻未知的“宝藏”。

很多企业家开始收藏藏品了,艺术品行情会越来越好吗

艺术品会越来越贵吗?

▲宫津大辅与草间弥生作品

丨大众艺术品消费时代来临丨

我国目前在大力提倡“文化强国”的文化战略思想,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普通大众对艺术品开始有所关注,对艺术品的需求也逐渐增强。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的出现,为艺术消费搭建起经营平台。加之近几年线上拍卖的快速起步发展,几股合力共同加速了大众艺术品消费时代的到来。

中国艺术市场中的大众艺术品消费的兴起,是伴随着几次收藏高潮的发展而兴盛起来的,加之近几年艺术金融的有力推动,原本处于艺术市场最底端的大众艺术品消费,逐渐成为一种不可小觑的市场力量。

国内目前艺术品市场的购买力结构正变得越来越稳定,越来越健康。全民搞收藏,大众消费乃当今收藏之大势。艺术收藏并非富人的专利,普通工薪族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水平选择性收藏。

很多企业家开始收藏藏品了,艺术品行情会越来越好吗

艺术品会越来越贵吗?

与西方艺术市场发展相比较,我国艺术市场虽然发展迅速,但是购买人的水平还远远低于西方艺术品消费者的水平。

因此,艺术消费市场和艺术电商的产生是必然的,他们一方面让艺术品走进寻常百姓家,另一方面是艺术家们希望借艺术品让人人都懂“艺术”。

尽管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亿元时代已经来临,但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文化经济发展,大众消费升级和对高品质文化生活都有旺盛的需求。

艺术品消费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或许会成为支撑中国艺术品市场未来转型的重要力量。市场会改变过去以收藏或投资为主要属性的状况。相信未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将进入到一个具有广泛参与度的大众性的市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