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畜”的悲惨生活与日本职场文化

前段时间,一起关于职场霸凌的事件在日本引起关注。事件具体是这样的:2015年12月20日,在一家位于东京都涩谷区的娱乐公司的年末联欢会中,老板要求一名男性职员“做点什么有意思的事”,职员以“我不会”拒绝了老板,老板就抓住该职员的脖子,两次将他的脸按入沸腾的火锅中,造成该男子面部大面积烫伤。该男子到了三年后的现在才有勇气公布这件事情,男子称:“当时已经被老板洗脑,在精神上受到严重压迫。与脸被按入沸腾的火锅中相比,自己更害怕老板会生气。”除了那次的“火锅事件”,男子称平时他也经常受到职场霸凌。2014年冬天,他曾因在公司的年终联欢会中饮酒导致次日上班迟到。公司老板要求他剃光头表示诚意并上交10万日元(约人民币6000元)罚款,男子遂向朋友借来10万日元上交公司。

“社畜”的悲惨生活与日本职场文化

在日本,职场霸凌和校园霸凌已经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日本产经新闻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从业人员中,遭遇过职场霸凌的人占将近六成,如此高发的职场霸凌现状与日本独特的职场文化有很大关系。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日本的职场文化,看看日本的职场有些什么特殊的现象,又是如何形成的。当然,本文探讨的是整个社会中比较显著的部分情况,并不全面,也不代表每个公司都是这样。

“社畜”的生活

日本“国民老婆”新垣结衣10月上线的新剧《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在刚上映时曾被大家评价为“容易引起不适”,原因是该剧“过于真实”,该剧第一集就非常生动地展示了女主角作为一名“社畜”,如何被工作蹂躏得焦头烂额。新垣结衣饰演的深海晶,每天一睁眼就要面对不停刷屏的工作信息和老板连环夺命call,作为营业助理的她不但身兼保洁、秘书,还要为已经辞职的营业部长收拾烂摊子。她每天第一个到公司,端茶倒水打扫卫生,不但要完成自己的工作,还要随时给能力差的同事擦屁股,忍受不讲道理的老板的批评。由于其他同事不靠谱,领导大小事情都要让她负责,只用一句“能者多劳”进行安慰。她要激励不想上班的新人,要为同事背锅,甚至为了同事的错误给合作客户下跪请罪,还要忍受客户的性骚扰。这种丧气又忙碌的看不到头的工作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以至于她常常看到地铁铁轨都会有跳下去的冲动。深海晶的职场生活形象地展示了日本“社畜”的工作生活状态,被很多“社畜”认为演的就是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温馨提示:该剧后面剧情略奇葩和无聊,除了Gakki的颜,个人认为该剧不值得追)

“社畜”的悲惨生活与日本职场文化

“社畜”(しゃちく)这个词是结合日语的“会社”(即公司)与“牲畜”而来的,造词方法类似于我国常用的“加班狗”,用来自我揶揄或嘲笑他人,指那些为了公司舍弃自尊、逆来顺受,被公司当做牲畜一样压榨的底层上班族。“社畜”文化让每一个上班族感同身受,因此在日本派生出了很多以“社畜”生活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以动漫和游戏为主,他们把“社畜”当作了一种萌属性以及调侃题材。目前,对“社畜”文化的吐槽在日本已经几乎成了一个老少皆知的梗,但吐槽归吐槽,日本的职场文化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改变,“社畜”的工作环境也没有因此得到明显改善。

“社畜”的悲惨生活与日本职场文化

日本职场文化的特点

众所周知,日本人特别是日本年轻人的工作压力在全球来说都是非常巨大的,这种压力不单单是因为工作多工作时间长,还与严谨压抑的职场文化有很大关系。

上下级关系森严

儒家文化中本来就有等级观念,日本社会更是将这种尊卑有序的等级制度发扬到了极致。在日本职场,强调上级对下级、前辈对后辈的绝对权威。上级地位高、先进公司的人地位高、长者地位高、男性地位高,对比自己地位高的人绝对要用敬语,时时刻刻都要顾虑到他们的感受和立场,绝对不能有冒犯的行为。在地位高的人眼里,下属和新人不允许有个人色彩,不允许反驳自己的要求和建议,新人就是要懂得忍耐,吃苦是为了让他们体验自己当年的苦。因此,公司的新人、女性特别容易遭受“职场霸凌”,很多日本年轻人都表示在对领导和前辈“绝对服从”方面吃不消。

在职场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日本女性也大多会选择在结婚后退出职场。

严苛的职场环境

日本人对工作认真严谨,连打招呼、倒茶、换名片、应酬等,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比如接电话,必须要在三声响铃内接起,不能让来电者等,接听电话时要面带笑容,很多人还会对着空气鞠躬,就像通话的人就在眼前一般。上班的时间完全不允许同事之间交流,除了偶尔上一次洗手间之外,不可以抽烟,不可以带手机,就是要埋头苦干,因此,大部分办公室都非常安静,大家也都会尽量避免制造声响影响他人,有人调侃“连放个屁都害怕屁声回荡”。员工们严守自己岗位专心工作,极少表达自我观点,都是依照公司一阶一阶、一层一层的严谨模式来工作。每一个人都以团体为重,都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做得好的话功劳是大家的或领导的,但做得不好的话锅就是自己的。这种日复一日的严谨高压下的工作状态是日本人觉得工作压力大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社畜”的悲惨生活与日本职场文化

病态的加班文化

在东亚的儒家文化圈里,劳动是一种不可动摇的正面价值观,是一种不可质疑的美德。日本更是出名的“加班大国”,在日文中有“超勤文化”的表述,也被说成“过劳文化”。日本人以加班为荣,对他们来说加班才是常态,晚上写字楼里的灯光被称为“劳工之光”。日本一度认为,战后经济快速发展有赖于日本民众“自觉自愿的工作精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员工每周工作时间一度接近60个小时,甚至产生了“有条件要加班,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加班”的奇怪环境。这种“加班文化”在日本经济泡沫崩溃后,非但没有偃旗息鼓,反而愈演愈烈。最近十年,质疑“加班文化”的声音越来越多,由于过劳造成的事故也越来越多,为此,政府不得不以立法的形式强制限制员工加班。法律规定,员工加班时间上限为每月45小时,每年360小时;繁忙期等特殊情况全年720小时、单月100小时、2到6个月平均在80小时。然而,虽然现在提倡按时下班,但是到了下班的时间根本就没有人走,都“自愿”的加到晚上才会下班。

下班后的聚餐应酬

一般来说,在日本,员工下班之后还不能回家,因为还有聚餐应酬,下班出了办公室,跟上司、同事一起去居酒屋“借酒交流”,边喝边聊工作,大家交流感情培养关系,直到大半夜,这才是常态。日本人重视群体胜于个人,他们不喜欢不合群、不和团队合作的人,聚餐应酬名义上是工作外的活动,事实上还是与职场密切相关,不参加应酬会被人看成不合群,基本等同于被周围人“打入冷宫”。通常来说,出于重视和前辈的人际交往和情理,后辈们都不得不去一起喝酒。对不少日本男性来说,“朝6晚11”的工作模式相当普遍,清早从家乘地铁到公司,上班加“例行”加班后,再和同事酌酒交际到深夜,便是正常一天的工作行程。日本妻子也大多习惯了丈夫早出晚归,甚至在很多日本女人的观念里,丈夫如果每天正常下班回家是一种在职场上无能的表现。

“社畜”的悲惨生活与日本职场文化

日本职场文化的形成原因

日本职场文化的特性,一方面与日本的民族文化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也跟这个国家的发展历史和经济变迁有着密切联系。

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日本本就是一个等级观念和集体意识很强的国家,他们特别强调不带条件的服从和忠诚,以集体主义为最高目标,个人在集体中只有义务,个人的需求会被轻视,另外,日本人内向拘谨,不愿给别人添麻烦,因此,他们工作勤奋、守规则、敬业心强、对企业忠诚。这是职场文化形成的文化基础,但比文化更重要的是经济变迁带来的心态变化。

日本战败后,这个国家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日本的劳动者通过超长时间的工作,支撑了日本战后经济的复兴。“终身雇佣制”(员工一旦进入企业,如无特殊情况会一直工作到退休)和“年功序列制”(年龄愈大,在企业内的工龄愈长,工资就越高)也是在这一时期成为主流,曾被认为是日本经营的“三大法宝”之二(另一个是“企业内组合制度”)。这一时期同时出现了一种职场现象,就是面对上司说的话唯命是从,没人敢做任何违抗。因此,

后辈服从前辈、个人服从集体就成为了日本职场明规则,一旦让领导讨厌或集体反感,意味着可能一辈子得不到升迁或跳槽的机会。

“社畜”的悲惨生活与日本职场文化

上个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低迷,连年的经济不景气使得日本企业经营越来越困难,终身雇佣与年功序列被逐渐取缔。很多企业一再缩减用工规模,剩下的员工不得不处理大量的工作任务,加班不可避免;并且在工作不好找的现状下,为了保住饭碗,员工更是要拼命努力,加班加点就更多了;同时,经济不景气使得工资过低,很多人也会故意延长工作时间以赚取加班费,因此,加班文化愈演愈烈。

尽管现代职场终身雇佣与年功序列不再是惯例,但经济并没有明显好转,整体文化也并没有焕然一新。目前,日本就业市场还是缺乏活力,很多大企业也仍然以年限来决定工资。因此,员工很难跳槽寻找更好的工作,并且一旦跳槽,累积的工作年限在新单位归零,不但工资跌成和新人同级,而且还可能遭受到职场歧视。所以,与其说日本人是基于一种责任感在工作,不如说是基于一种危机在而工作。

日本职场文化的弊端

日本的职场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战后的日本经济,却也在现在被很多人认为是阻碍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森严的等级制度使得下级员工不敢也不能发声,一旦高管和领导决策失误则可能带来满盘皆输的后果。

其次,终身雇佣与年功序列的遗留影响使得年轻人没有出头机会,工作积极性不高,现在甚至有很多年轻人惧怕职场,选择逃离职场,在家当“蛰居族”。

再次,认真严谨的工作氛围虽然从某个程度上保证了产出的质量,但也在无形中影响了工作效率,比如公司内部的文书审核过程往往就是一场持久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另外,不少日本人习惯于执行繁琐的、延长化的工作日程,并学会在领导面前“装得很忙”,也是对人力资源的浪费。

还有,每个人将自己手头事情做好的“职业精神”深入人心,使得越俎代庖、大胆创新成为风险极大的职场禁忌,阻碍了创新的步伐。

最后,残酷的加班文化导致过劳死现象突出;压抑的职场氛围加剧了工薪族抑郁和自杀倾向。

最后这一点是日本职场文化最大的弊端,大量年轻人由于工作压力过大而出现精神异常甚至自杀,这在日本已经引起了十多年的广泛关注。

2015年12月,日本电通广告公司一名24岁女职员因过劳自杀,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年仅24岁的高桥松理是东京大学文学院毕业的美女,加入电通工作才不到九个月。她死前每天只睡2小时,10月份加班时间超过130小时,11月加班超过90小时,甚至有一天工作20小时的经历。如此玩命工作,非但没有得到公司领导应有的关心和慰问,反而得到了苛刻的训斥:“就你加班那20个小时,对公司一点用都没有。”

“社畜”的悲惨生活与日本职场文化

日本是发达国家中自杀率最高的国家,日本政府公布的自杀对策白皮书显示,日本2017年的自杀人数为2万1231人,总体上连续8年呈减少趋势,过去最高记录是2003年的3万4427人。虽然整体自杀人数有所降低,但15-39岁的年轻死亡者中死亡原因最多的仍然是自杀死亡。日本专家分析,年轻人自杀与经济萧条导致的经营不佳和失业、劳动条件恶化、工作过于繁重、以及工作单位中复杂的人际关系等有很大关系。

2017年8月,日本一家研究公司指出,令日本青年生活疲惫的原因是压抑的职场文化和严格的等级制度。2018年3月一项数据显示,85%的日本年轻人表示生活疲惫不堪。

中国职场的情况

中国职场的氛围一直比日本要健康不少,曾经我们以为日本的职场陋习离我们很远,但随着我国的发展驶入快车道,又从快车道渐渐换到慢车道,那些令人头疼的职场文化现在似乎也悄悄潜入中国,成为中国员工厌恶上班的主要原因。其中以加班文化尤为突出。

2015年英国媒体做过一次调查,发现中国人的年均工作时间在2000到2200小时之间,超过了美国的1790小时、英国的1600小时,甚至日本的1719小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90%的行业周工时超过40小时,50%的行业周加班4小时以上;80%以上职场人“被迫加班”,70%的“加班族”无偿加班,中国已逆袭日本成为加班过劳死第一大国。2016年,《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室对“2016中国休闲小康指数”做过一次调查,调查发现影响中国人休闲满意度的最主要因素是“忙,没心思休闲”,而忙的原因除了工作还是工作。

很多都说,“日本是中国的一面镜子”,日本的发展历程对中国来说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从日本这面镜子里,中国可以映照出自己的进退得失。现今,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的职场文化并未给日本社会带来持续动力,反而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希望未来的中国职场不要变成日本的样子,而是以日本为鞭子,督促自己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最后,不管是为养家糊口还是为追求梦想,希望每个人职场人都能平衡好工作和生活,毕竟工作只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