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皆才華過人,卻在仕途上毫無成就是什麼原因?

不是我血色青竹


李白、杜甫的才華舉世聞名,他們的成就是唐詩的雙子星座,至高無上。學術上的巨大成就,與仕途的暗淡,似乎原本就很矛盾,這與兩位大師的才華、性格、思想有很大的關係。

第一,李白、杜甫都是科舉的失意者。兩人在科舉上都沒有高中進士。科舉是選官制度,進入仕途的重要途徑。張九齡、王維、韓愈、柳宗元、白居易都是科舉的高中者。其中張九齡做到宰相,韓愈做到吏部侍郎,白居易做到刑部尚書,都屬於高官。而李白儘管做過翰林學士,那是個虛職,不是實職。杜甫做過檢校工部員外郎,注意不是工部員外郎。如果是員外郎就是司長級,檢校是閒職,沒有實權,相當於助理巡視員之類的。不是科舉正途出身,升遷困難。

第二,李白、杜甫才華橫溢,詩歌成就巨大,但是兩人的性格,與官場的阿諛奉承合不來,他們的性格決定了兩人仕途不通暢,或者說不適合走官場的道理。李白詩中有:“安能使我再催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杜甫詩中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也足。”這樣的思想與格調,怎麼與官場的黑暗同流合汙?李白仗劍遊天涯的任俠性格也不適合做官。

第三,得罪權貴,甚至皇帝,仕途受阻。李白在做翰林供奉時,性格豪爽,目中無人,不把權貴放在眼裡,得罪了宦官高力士。“天子呼來不上船”,如此大牌。唐玄宗封李白翰林供奉,不過是作為御用文人,李白的性格豈是甘心做無聊文人的?翰林院的同僚也不是李白的同道之人,他感到自己曲高和寡,受別人猜忌,於是主動請辭。李白晚年成為永王李璘的幕僚,在永王兵敗後,受到牽連,流放夜郎。御史中丞宋若思曾有意邀請李白出任參謀,被唐肅宗否定。至德二年(757)杜甫做左拾遺時,因營救房琯,觸怒唐肅宗,雖然得到宰相張鎬營救得以釋放,被貶官華州(今華縣)司功參軍,但是唐肅宗表示不再重用,杜甫失去了仕途的晉升之路。

仕途的阻隔,陰差陽錯,讓兩位偉大的詩人,避免了官場的傾軋,而在詩歌的題材、思想、藝術方面得到了發展,成就了他們的偉大。多兩位仕途的高官,不過是兩個官僚而已,毫無意義,遠不如出現兩位偉大的詩人的成就巨大。


黃強黃不息


李白、杜甫是我國最會寫詩的兩個人,皆才華過人,光耀千秋。但是兩個人在政治上皆毫無成就,屬於失敗者,這主要是由他們的性格所決定的。


李白很厲害,除了會寫詩之外,還會舞劍。李白一向都是藐視權貴的,從來不向權貴們低頭,讓高力士脫靴,楊貴妃捧墨,雖然很瀟灑,但是後果很嚴重。李白真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了,敢於諷刺皇帝身邊的紅人,被“賜金還山”是最好的下場了。

李白具有真性情,一向不拘世俗,李白喜歡“倒插門”,兩次都做了上門女婿。李白又喜歡喝酒,天天爛醉如泥,“天子呼來不上船”,更別說一般的領導了。如果你是李白的上司,你願意用飲酒誤事,不拿你當回事的下屬嗎?


杜甫,人格是很偉大的,一生關心人民的疾苦。如果杜甫做高官的話,肯定會一心一意為老百姓著想,為老百姓謀福利。可是,這些善良的思想在封建社會是行不通的,封建制度就是獨裁社會,從來都是皇帝一人說了算。杜甫的憂國憂民思想與皇帝的窮兵黷武政策是相悖的。皇帝喜歡那些和自己意見相一致的人,不喜歡逆耳的忠言。

李白和杜甫,皆是偉大詩人,一個是浪漫主義的“詩仙”,一個是現實主義的“詩聖”。寫詩填詞充其量只是文字遊戲,與治國安邦的大才相去甚遠,無論是眼光還是境界,無論是心胸還是手段。仕途上一帆風順的人都很會察言觀色,拍馬屁,甚至賄賂上司。這些慣用的伎倆,正是光明磊落的李白和杜甫所不齒的。


李白和杜甫,雖然沒有當上大官,實現治理天下的雄心抱負,但是他們二人的詩歌,卻成為了後世永恆的精神財富。即使是七八歲的小孩子,也知道李白、杜甫,而那些帝王將相,早已淹沒於歷史的塵埃中。


層城鵷雛


首先要說的是李白杜甫的才華,才華分很多種,若論文學詩詞藝術才華,他們是當仁不讓的冠絕李唐,名副其實的詩仙詩聖!李白說:天生我材必有用!杜甫說:詩乃吾家事!這都是對他這方面的自信。

但是若論政治才華,他們卻差的很遠!!!那位師範大學的知名老師怎麼說的?“唐玄宗很欣賞李白,要他進宮,後來發現他根本不是當官的料,於是給他錢放他去雲遊。”

這大概是搞藝術的才子們的通病!

1、清高,看不起世俗。殊不知: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2、過於浪漫、或者空有憂國憂民的情懷,而沒有憂國憂民的政治智慧。

“心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人不可能完美,不如還是寫寫詩,給世人和後人留下豐富的精神文化財富。

就像李煜、宋徽宗一樣,註定是搞藝術的才子。

就別在那個位置上,搞到國破家亡了……






詩詞文學社


鄭重其事地敲下兩個字:

命運。

一是命,二是運。

這兩者都決定了人的一生走向。

李白仕途上無成就主要是因為命。

杜甫仕途上無成就主要是因為運。

如果瞭解李白和杜甫的生平,便能明白我上面這段繞口令似的話。

1、李白的命

李白終生沒有參加科舉考試。有的人說他不想考,有的人說他是沒資格考。

《唐六典》規定:“凡官人身及同居大功已上親,自執工商,家專其業,皆不得入仕。”

《舊唐書》卷四三《職官志》也說:“工商之家,不得預於士。”

另一位詩人李賀,他父親名晉肅,‘晉’與進士的‘進’同音,是犯諱。犯諱也不能參加科舉。

因為李白身世尚未落實,所以他到底是什麼情況沒有考試不得而知。

但我們能確定的就一點:他沒有考科舉。

一個不通過科舉就想入朝為官的人,在現代社會只怕也很難吧?

這是李白第一次被“命”所阻攔。

因為不考試,所以李白只能通過別的途徑走向官場。

我們看到李白結交了很多大佬,張說,玉真公主,賀知章等等。

“走後門”也是需要資本的,李白的才華舉世無雙,終於他以翰林院待詔進入官場。

他得到玄宗的青睞,就有些飄飄然,於是也引起其他人的嫉妒。

玄宗把李白當做御用文人,但李白自己還是想從事政治。

所以複雜的勾心鬥角和內心的矛盾衝突,導致李白產生不如歸去的想法。

於是李白被賜金放還。

這是李白第二次被“命”左右。

最後便是眾人皆知的“永王東巡”事件。

他到底是主動寫《永王東巡歌》,還是被動寫,莫衷一是。但我們知道他太有才華了,他的才華溢如江海,不論何種狀況的創作,都是因為他能寫,他有名,他寫得好。

這個汙點使他無緣政治,被流放夜郎。

這是李白第三次被“命”控制。

但我們也能看到,李白的運,是非同一般的,他一路結識名流大佬,一路詩名遠播,無功名能入宮闈,常伴玄宗左右,甚至流放夜郎都能遇到大赦。這種運是杜甫求不來的。

2、杜甫的運

我說過我並不是很喜歡杜甫,所以寫杜甫可能沒有那麼詳細。

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杜甫傳,我記得高中選讀課本上就有。

杜甫參加考試了,但那一年糟心地遇上了李林甫。

李林甫為討好皇帝,宣稱“野無遺賢”,就是說朝廷裡全是人才,人才都被皇上發現啦,所以那一年所有士子全部落選。杜甫就是其一。

這是杜甫第一次運氣不好。

既然考試不成,也可以向李白學習結交大佬走後門。

但杜甫沒結交到什麼能幫忙的大佬,於是潦倒長安十年。

這是杜甫第二次運氣不好。

後來好容易得到玄宗賞識,得到資格分配官職,先是遇上李林甫,啥都沒給他,四年後後安排他一個芝麻大的官,倉庫管理員,即保安大叔。

這個運氣,我也不知道算好還是不好了。

然後倒黴的安史之亂爆發了。

杜甫一路追皇上(肅宗)追到鳳翔,追出來一個官,左拾遺。

但他幹了一件奇葩的事,上疏為房琯說話。房琯是玄宗派到肅宗身邊的,在這種敏感的時候,杜甫傻乎乎出頭,自然會被視為玄宗陣營裡的人。

於是杜甫政治生涯幾乎到頭了。

這是杜甫不知道多少次運氣不好。

後面越發落魄,下坡路一走就走到了人生盡頭。

命運二字,實在是令人千迴百轉。

當然,因為這樣的命運,才誕生了詩仙和詩聖。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哪有樣樣都能全得的呢?

---------丸---------

文:祁門小謝


祁門小謝


儘管古代官員大都會寫詩,但詩人尤其是傑出偉大詩人很難躋身高官之列。其原因無非兩條:一是社會原因,封建社會官場黑暗,官員貪腐為常態,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爭權奪利,官場政治生態糟糕。既便有時有相對開明君主,或所謂盛世清明時期,情況相對較好。但文人們依然不過是依附於統治者,成為其裝飾門面的工具,隨用隨棄。因此封建文人的依附性社會地位使大部分文人並不能真正施展才華。二是詩人們自身的原因,傑出偉大詩人往往在當時己詩名卓著,他們也大都恃才傲物,也往往自視很高,認為自己是經世致用,安邦治國之良才。但文人氣質大多感性隨性,理想化情緒化嚴重。且雖有文化卻未必有治國安邦之能力,也大都不懂經濟發展,社會治理,真叫他們治國或治理地方恐差強人意。李白杜甫李商隱等皆如此。作詩不能等於治國,如此而已。


大漠風神1


與社會環境和國家制度關。



滄海129345295


現實情況就是這樣的!



上善若水11223388


對於李杜,歷史上都有很高評價,我就不說了,為什麼這麼有才華的人,沒有士途呢?主要與他們性格有關,他們不逢迎拍馬,下奉承權貴,李白竟敢戲弄高力士,足以說明李白的人格了。想一想當權者誰不喜歡聽恭諱話。但是他們則是喜歡說實話,那能升官呢?


安徽巢湖記憶


才華與仕途,仕途與成就,看似等式成立,其實不然。由其在中國封建社會,真還是馬嘴不對牛頭。

李白生於川,時逢盛唐,二十五歲出蜀。友薦且為玄宗賞識,供奉翰林,只是個不參朝政的面子官,在位三年。杜甫出身於北方的名門大士族,是唐代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李杜"。其生活年代是唐朝由盛至衰的轉折,四十五歲前一直沒擔任什麼官職。四十五歲年,安史之亂爆發,心繫國難的杜甫便投奔前線,卻被叛軍控制在長安,後得以冒險出逃。後為肅宗任命左拾遺的職位,算是當了官。同年長安得以收復,而因朝中派系鬥爭,杜甫被誣陷,因而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於赴任途中辭官而去。後逃至蜀中,得友嚴武相助推薦為:成都劍南節度府參謀。因不習慣幕府生活而辭去,而後便無再擔任何官職。

在封建社會里,有政治抱負的詩人何止"李杜"。才華與仕途是存在機緣的關聯,而個人的作為與成就往往被統治階級的制約,終為封建社會政治鬥爭的犧牲品。且價值觀的變遷,已是今非昔比。只是,詩壇有泰斗、青史已留名足矣。


紅塵中人14


詩聖,詩仙。在當時的唐朝,可以說才高八斗,無人能比。

才思敏捷,任途不佳。是因為他們的性格,所決定了一切。正直,果敢,不奴顏媚骨,巴結權貴。對當時的封建王朝不滿,處處遭排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