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奇人王阳明到底有多牛?

微斯


王阳明为什么能被大明王朝古今第一人,他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一生开挂,是个非常牛的大儒。历史是非常有趣的,也许是受历史大环境的影响,大佬们都是扎堆出现的。比如李白时期、苏东坡时、王羲之时期……而王阳明就是当年那批才子之中的翘楚。


立功。他出将入相,武能剿匪平叛。

王阳明本身就出身在一个名门望族,虽然史书上记载他母亲怀了十四个月才生下他,5岁的时候话还说不全,我觉得多少还是有点夸张的成分。但是一个好的家庭给了他更好的教育和人脉,让他从小就比其他的小孩儿看得更远,这是不可否认的。十二岁时,王阳明老师教导他一生的目标就是考科举、中状元,但是王阳明反驳:人生第一大事就是做圣贤。这个理想是多么崇高。

王阳明考进士考了三次,年纪轻轻的他,就一直要求自己以平常心对待这种生活的失意。王阳明出将入相,很少人知道原来他还是个带兵的良才,他先后平定江西盗贼、宁王叛乱、思恩和田舟的起义。

就是因为看不惯皇帝和太监们败坏朝纲的行为,冒死上书的他被狠狠打了一顿,贬去了荒凉的贵州。但是在这里他依旧非常豁达地生活着,放宽心态,和当地人打成一片。悟出了圣人之道因发自本心,而非一味对外索取。


立德。他广收门徒,桃李满天下。

王阳明57年的生命,却影响了整个时代的发展,包括后来的东林党和大明朝的政治体系。王阳明年幼的时候身体就不是很好,因为肺部感染一生体弱。如果王阳明能够活到孔圣人的那般岁数,心学的体系将会更加完整。


立言。他创立心学体系,和程朱理学分庭抗礼。

王阳明的思想已经超脱了历史,他看得更远更透彻,后来中国历史上的伟人孙中山,日本的稻盛和夫,都受到了心学的影响。王阳明是个善于研究又不拘泥于先人学说的学者,他曾因当时的大圣人朱熹的“格物致知”潜心研究数日,格了7天的竹子,没有一点收获还生了一场大病。后来他还是放下了前人之学,开启了心学的研究。

王阳明的道,就是从内心发出的道,内心光明,何必在乎所处的境地。在当时的情况下他能够放下影响深远的程朱理学新立学说,使得儒学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木剑温不胜


王阳明有2个非常牛地方,是前人、后人都无法比拟的。

1、文人之身,领兵作战,用时43天,以1.5万人马灭掉20万人的造反王爷

自古以来,领兵作战打胜仗的多了去了,曾国藩就是超牛的一个人。乍一看,王阳明比不了曾国藩,带的兵不如人家多,打的仗也不如人家厉害。

但曾国藩打仗是打“呆”仗,到了一地方,先挖壕沟、扎营寨,步步为营,打一场仗能打2年。而且兵力上至少没有太大差距,10万对10万,或者5万对10万。

但王阳明不是,王大师不仅超级神速,仅仅用43天就平掉了一场可能“灭国”的王爷造反。而且,在兵力上更是1.5万对20万,差距是1:13。

这速度、效率、兵力差距在历史上也是没谁了。就冲这点,王阳明在不仅在明代是奇人,在古代更是能留下一笔的人。

2、王阳明独创“心学”,门生遍布天下

自古以来,能算的上是一个学派的,基本是都是很厉害的人,比如孔孟的儒家、墨子的墨家、法家、纵横家等等,都是一个学派。

但自从先秦百家争鸣以后,基本上就没什么人开山立派了,顶多就是宋朝的程朱理学。所以,朱熹、程颐才是一代大师。

但王阳明也是大师,明代在学术圈里能算的上的也就王阳明了,一人开创了“心学”。所以,有人称王阳明为“明朝一哥”,这称呼不是白来的,王阳明的确够的上这个称呼。他的门生更是遍布天下,上到王爷、一品大员,下到普通老百姓,更是数不胜数。

所以,不管是论“文治”,还是论“武功”,王阳明都是明代的超级牛人。哥表示,很佩服王阳明!

我是千城,就是那个要读完1000本书、走过1000座城的男人。

欢迎留言说出你的想法。公众号:千城撩书。一起打开新的世界!

千城Slash


王阳明当然牛啦,因为大明三百年,他可以称为明朝一哥。

要说职位政绩,他比不上张居正。要比武功,他又没有戚继光出名,要比艺术,他也比不上唐伯虎,论为官典范,他也没有海瑞的名头响。论力挽狂澜,不如于谦。

那为啥他是明朝一哥呢?

看后来人对他的评价,明朝三大才子之一徐渭说:王羲之‘以书掩其人’,王守仁则‘以人掩其书’

世间两个老王,我第一服王羲之,他是书法好,好到让人忘记了他的人品也是极佳,第二服王守仁,他的人品好到让人忘记了他的字也好。

张岱说: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

天不生阳明,万古长如夜。

他明朝一哥的名头,大概源于魏源:阳明先生以道德之事功,为三百年一人。

到了近代,推崇王阳明的人就更多了,孙中山到日本玩了一圈,他就发现一个现象,日本能够搞明治维新,其中的思想基础就是我们中国的心学,这个心学就是王阳明搞的,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知行合一。

这有没有根据呢,有啊,日本东京大学的博士高濑武次郎就说:我邦阳明学之特色,在其有活动的事业家,乃至维新诸豪杰震天动地之伟业,殆无一不由于王学所赐予。

日本海军元帅东乡平八郎的腰间挂一小牌,上写:大王叫我来巡山。不是,是:一生低首拜阳明。

那王阳明为什么这么牛呢?

主要他在文人的三大修为,人生三大目标上达到了顶点。

这三大目标是升官发财死老婆?别开玩笑了,冲这些目标去的,是抛弃同龄人,招呼都不打的家伙。

文人的三大目标是立言,立德,方功。

立言,就是你要有思想传世,百年以后,人家还能记得你说的话,那王阳明创心学,提出知行合一,这可以说是一大创新,现在还具有指导意义,算是达到了立言这个目标。

立德就是成为道德楷模,树立德业,那王阳明当然也是啊,他一生都坚持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从来没干缺德事。

最后立功最难,而且跟上面两个冲突。因为立功往往要不拘小节,不拘小节的时候,走偏一点,就会失德,比如东汉有一个段颎,他是东汉名将,平定叛乱,但杀气太重,总共杀了数十万人,那就是失德了,所以他功高而德不高。

而且你要立言,钻研学问的话,也通常没法立功,没时间啊,而且这种学问家往往比较迂腐,常成为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侏儒。这种人就更多啦,大学问家往往没有什么实务型功劳,但王阳明却是另类,他首先在江西平叛,玩点小招,就把江西的民变给平定了。更大的是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这其中,王阳明把知行合一发挥到了极致,几乎是单枪匹马平定了一场大叛乱。

这当然就了不得啦,所以,王士祯表示:王文成公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

三项全能冠军,明朝第一流人物是也。


脑洞历史观


王阳明有多牛,我从牛人眼中的王阳明,“六个家”,“真三不朽”来说说牛人王阳明。



1 牛人评价王阳明

伟人毛润之,看了王阳明的书,写了《心之力》。蒋校长:余所重者,王阳明知行合一之说,此心有立,然后可以应天地万物之变也。我们的xi书记,也多次提到王阳明。

日本“军神(日本人自称)”东乡平八郎:一生俯首拜阳明。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首相伊藤博文都是王阳明思想的忠实信徒。

曾国藩: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康有为:言心学者必能任事,阳明辈也,大儒能用兵者,惟阳明一人而已。章太炎:日本维新,亦由王学为其先导也。



2 “六个家”。

王阳明是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别人博而不精,王阳明是又博又精。

哲学家王阳明,龙场悟道,“心即理”,理不在心外,理在人的心里。他提出“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学说,成为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在哲学史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他的思想对当时候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新儒家的杜维明说“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

教育家王阳明,王阳明一生最爱讲学,无论在京师,还是在贵州龙场,还是在剿匪,王阳明都没有停止自己的讲学,据弟子钱德洪记载“环先生而居者必屋……每当一室,常合食者数十人,夜无卧处,更相就席,歌声彻昏旦”,在王阳明的讲学过程中,心学思想得到巨大的传播,弟子众多,当是可谓桃李满天下。

书法家王阳明,徐渭曾说,王羲之“以书掩其人”,王阳明则是“以人掩其书”。他将心学融入书法,直书胸臆。他的书法,犹如风卷云舒,灵动飞舞又气势磅礴。



政治家王阳明,王阳明小的时候就立志做圣人,关心国家大事,后来王阳明仗义执言,得罪权阉刘瑾,被贬龙场。无论在庐陵县,还是在平定匪患之时,王阳明的政治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

军事家王阳明,王阳明以三万临时拼凑起来的士兵,35天左右,平定宁王朱宸濠十万大军的叛乱,可谓是奇迹。王阳明在剿匪时,据记载“玩弄匪于鼓掌之中”,后人评价说,明人用兵,无出王阳明之右者。

文学家王阳明,王阳明诗文俱佳,他的《瘗旅文》,《象祠记》等三篇文章入选《古文观止》,也是明代文章入选最多的人,在文学上的王阳明依旧很牛。



3 “真三不朽”。

古人称最高的成就为“三不朽”,即是立德,立言,立功,王阳明可谓是“真三不朽”。

王阳明峻伟的人格坦荡光明,他少有大志做圣人,仗义执言斗宦官,平定叛乱,爱护百姓,为国为民忍辱负重。他临终时,学生问老师可有要说的了,王阳明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句话概括的他一生的品德。

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她的思想“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思想,不但在当时影响巨大,对后人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但在中国,在日本王阳明心学的信徒也是人数众多,王阳明在思想文化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即为立言。

王阳明以文人身份带兵,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剿灭多年巨匪,安定百姓,为大明王朝立下了不世之功,曾国藩去世后的挽联,“尽瘁武乡侯,千秋臣节,望隆新建伯,一代儒宗”(王阳明被朝廷封为新建伯),王阳明成为后人建功立业的榜样。



有人称中国古代的四个圣人为“孔孟朱王”(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古往今来,中国历史上能称得上“真三不朽”的有几人?能集军事家,哲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教育家为一身的有几人?


我是一个小书虫


王阳明其实并不是他本人的名字,我们知道古代名人雅士不乏有别号的,而人们处于出于尊敬往往会避免称呼其名讳而代之以别号,王阳明正是因为如此而被人称为阳明先生,其实他本名王守仁,字伯安,1472年10月31日生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王家是当地显赫的书香门第——王守仁的父亲王华是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的状元,官至南京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很多奇人异士出生时都有非比寻常的异象,当然绝大多数异象其实都不过是编造出来的。王守仁出生时据说也有异象——他的母亲怀孕超过十个月才分娩,在他出生前他的祖母梦见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祖父遂为他取名为“云”并给他居住的地方起名为“瑞云楼”,所以幼年时代的王守仁其实叫王云。

据说小王云一直长到5岁仍不会说话,但已默记祖父所读过的书。有一天一位高僧路过王家时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祖父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他改名为“守仁”,随后他就开口说话了。自幼长于书香门第的王守仁很早就表现出异于常人之处——话说有一次他的塾师私塾先生问他何为天下最要紧之事,他的回答是“科举并非当今第一等要紧事,天下最要紧的是读书做一个圣贤的人”。明英宗正统年间明英宗朱祁镇被蒙古瓦剌部俘虏、北京城被瓦剌大军包围的的土木堡之变令年幼的王守仁记忆犹新,因此他刻苦钻研兵法韬略,十五岁时就上书皇帝言事。不过当时无论是皇帝本人或是满朝文武谁也没把这个十五岁毛头小子的建议当回事,在上书石沉大海后王守仁本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念出游居庸关、山海关一月之久,实地亲身考察塞外情况,这时他已有较为明晰的经略四方之志。

王守仁十八岁时拜访了江西广信著名的理学家娄谅并获得娄谅讲授“格物致知”之学。事实上“格物致知”一词最早出自《礼记‧大学》,不过原文中并未对这一词语给出任何解释,后世之人普遍将其理解为:通过对事物的探究而获得关于其内部核心原理的知识。问题在于如何探究呢?是不是对着某一事物冥思苦想呢?王守仁一度就是这样理解的,以致于他对着竹子进行了连续七天七夜的”格物“,结果没能从中发现任何有价值有意义的原理,自己反而累倒了。这一事件在中国哲学史上被称为“守仁格竹”,此后王守仁对传统的“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并逐步形成了他的”知行合一“理念——对事物内部所包含的核心原理的探究不是通过对事物的冥思苦想而实现的,而是通过对事物的实践运用实现的,也就是知识的认知来源于实践,”知“和”行“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止于至善“。

一直致力于追求探究事物内部核心原理的王守仁在二十岁时第一次参加浙江乡试并成功中举。不过他这个举人在别人眼中很是另类——在当时重文轻武的风尚中他却喜欢和人谈论军事并自学武艺。在当时的科举制度下考中举人并不意味着自动获得入朝为官的资格,还必须在会试中考上进士方才可以入朝为官。二十二岁时王守仁向进士功名发起了冲锋,结果却是未能考中。尽管如此他的才气已传到了当时的内阁首辅李东阳耳中,后者在听说他未能考中进士后却说:”这次未能考取功名,下次必定高中状元“——注意:李东阳说的是下次不仅会考中而且是考中状元。李东阳甚至以当朝一品大员的身份亲自请王守仁为下次科考作了一首状元赋,王守仁提起笔来一气呵成。当朝廷高官们看到这首状元赋时爱才者赞叹不已,嫉妒者则纷纷议论:倘若下次王守仁当真中了状元必定目中无人。然而这一切争论在三年后戛然而止,因为王守仁再次落第。他那位状元出身的父亲以为儿子两次落第必受打击,于是安慰他:”此次不中,下次努力就能中了“。谁知王守仁竟笑着回答父亲:”你们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

到了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二十八岁的王守仁在礼部会试中举南宫第二人,赐二甲进士第七人,观政工部,后授刑部主事。王守仁任刑部主事期间在江北等地决断囚狱,然而不久之后因患病而归乡。到了弘治十七年(1504年),他又被重新起用为兵部武选司主事。王守仁这次升迁后不久弘治皇帝朱祐樘就驾崩了,朱祐樘的独子朱厚照理所当然地继承了皇位,长期侍奉在朱厚照身边深得其宠幸的宦官刘瑾升任司礼监掌印太监。朱厚照继位之初嬉游玩乐、纵情声色,刘瑾趁机专擅朝政并同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一起号称“八虎”,一时间人们竟称其为“立皇帝”,称朱厚照为"坐皇帝"。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冬刘瑾擅自以皇帝的名义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这时的王守仁丝毫不避讳刘瑾的权势,执意上疏营救,恼羞成怒的刘瑾将其杖打四十后发配至贵州龙场(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治)当龙场驿栈驿丞。事实上刘瑾并未打算就此罢手——他早已暗中派人在路上追杀王守仁,王守仁通过伪造跳水自尽而躲过一劫。逃过追杀的王守仁暗中到南京面见父亲王华,王华对他说:“既然朝廷委命于你,就有责任在身,你还是上任去吧。”王守仁于是听从父亲的建议前去贵族龙场赴任。

当时的贵州龙场是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地区,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才使王守仁得以暂时脱离波橘云诡的政治漩涡,在这尽管困难但却难得的安静环境下王守仁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终于在一天半夜他突然顿悟到:心是感应万事万物的根本,由此提出心即理的命题。所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后世将他这一顿悟称之为“龙场悟道”。随后王守仁在龙场写出了《教条示龙场诸生》,正式提出“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的理论。当地诸生多有对此不解者,于是纷纷前来请教:南山里的花树自开自落,与我心有何关系?他回答说:“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正德四年(1509年)闰九月王守仁谪戍期满,复官庐陵县(今江西吉安)知县。次年八月刘瑾被杨一清联合宦官张永设计除去,十二月升任南京刑部主事。正德六年(1511年)王守仁随即被召入京,历任吏部验封司主事、署员外郎、吏部文选司主事。正德七年(1512年)他历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南京太仆寺卿。正德九年(1514年)升任南京鸿胪卿。

正德十一年(1516年)八月在对王守仁的才能赏识不已的兵部尚书王琼推荐下王守仁被提拔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地。王守仁要巡视的这些地区并不安宁,而是盗贼蜂起之地:谢志山占领横水、左溪、桶冈,池仲容占领浰头头,各自称王,与大庾的陈曰能、乐昌的高快马、郴州的龚福全等遥相呼应,攻占、剽掠各处府县。而福建大帽山的盗贼詹师富等又起兵。前任巡抚文森托病去职。谢志山联合乐昌的盗贼夺取大庾,进攻南康、赣州,赣县主簿战死。王守仁到任后深知官府内部存在盗贼的耳目,于是责问年老而狡黠的仆役,仆役浑身哆嗦不敢隐瞒,如实坦白。守仁赦免了他们的罪过,让他们侦探叛军的情报,守仁因此掌握了盗贼的动静。随后他传檄福建、广东会兵一处,首先讨伐大帽山的盗贼。王守仁用兵“诡异”、独断,素有“狡诈专兵”之名。正德十二年(1517年)正月王守仁亲率精锐在上杭屯兵,先假装撤退,然后出敌不意进攻,连破四十余寨,斩杀、俘获七千多人。随后他向朝廷上疏称:因权力太小而无法命令将士。经王琼上奏后朝廷给了王守仁旗牌,可以便宜从事。七月王守仁进兵大庾。十月又克左溪、横水,破巢八十四,斩杀、俘获六千多人。战争结束后在横水设置崇义县。随后师还赣州,讨伐利头的盗贼,斩杀两千多人。王守仁率领书生和偏裨荡平为患数十年的盗贼,附近的人都惊呼守仁是神。

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十四日江西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当时的正德皇帝朱厚照下旨御驾亲征,然而满朝文武大臣早已惊慌失措,唯独王琼自信满满地声称:“王伯安在江西,定会擒获叛贼。”当时王守仁正准备前往福建剿匪,行至江西吉安与南昌之间的丰城时得知了宁王叛乱的消息,于是立即赶往吉安募集义兵。王守仁一眼洞悉了宁王朱宸濠的战略意图就是顺长江东下直取南京,如果作为留都的南京一旦失守将使北京朝廷在政治上处于极其不利的境地。此时王守仁在剿匪工作初见成效的情况下已将兵符上交兵部,这时他手中并无调度兵马之权,在当地地方官的协助下王守仁在袁州(今江西宜春)聚集各府县士兵,同时征调军粮、制造兵械船只。王守仁假装传檄各地至江西勤王,在南昌到处张贴假檄文迷惑朱宸濠,声称朝廷派了边兵和京兵共八万人,会同自己在南赣的部队以及湖广、两广的部队合计十六万之众准备进攻宁王的老巢南昌。为争取时间集结军队,又写蜡书让朱宸濠的手下李士实、刘养正劝朱宸濠发兵攻打南京,又故意泄露给宸濠。此时李、刘二人果然劝朱宸濠进兵南京,朱宸濠在疑惑之下始终按兵不动。等了十多天后朱宸濠才得知朝廷根本没有派那么多的兵来,深感上当受骗的朱宸濠这才出兵顺江东下攻克九江、南康(今江西星子)两城,进逼安庆。然而这时王守仁已集结起八万平叛军直捣宁王的老巢——南昌,在这样的局势下朱宸濠不得不回援南昌。当时有人建议王守仁前去解救安庆,他拒绝道:”如果救安庆,势必与宁王主力相持江上,而南康和九江的敌人就会乘虚攻我后背,使我们腹背受敌;而我们直捣南昌,南昌守备空虚,我们的军队锐气正足,必可一举而下;宁王必定回救,到时我们迎头痛击,肯定会取胜。“后来的事实果然如王守仁所料——回援南昌的宁王军队在鄱阳湖和王守仁的军队决战,在经过三天的激战后宁王战败被俘,至此历时35天的宁王叛乱宣告结束。

据说王守仁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因此自号阳明子,人们称其为阳明先生,”王阳明“这一称呼就这样不胫而走。时光流转到1905年,这一年新兴的东洋弹丸小国日本战胜了纵横欧亚的”北极熊“,这被誉为近代史上亚洲黄种人第一次战胜欧美白人的战争。在日俄战争的庆功宴上有人问日俄战争中对马海战的指挥官东乡平八郎:“东乡大将,您的战法出神入化,能告诉我们您师承何处吗?”东乡平八郎从自己的衣服里拿出一块牌子,只见上面写着:一生俯首拜阳明。王阳明虽只是一介书生,但却以一己之身在未得朝廷授权之前募集义兵并率兵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以及江西地区的各路匪患,真正可谓是文武双全。那么王阳明何以能做到文武双全呢?原因就在于他的阳明心学提倡知行合一。王阳明从不提倡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坐而论道,而是提倡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学习,他少年时就曾游历燕山长城等地,对明朝的边防局势有很清晰的洞见,被贬龙场使他直接和底层人民接触,相比朝中权贵他很了解老百姓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当大明王朝的其他读书人都在以写八股文为荣的时候他却对整个大明王朝的吏治、民生、边防等各种问题思索出了一系列对策。

事实上阳明心学是对宋明时期一度流行的程朱理学的一种扬弃。程朱理学在当时的特定历史环境下也自有其价值和意义,但程朱理学最大的缺陷在于忽视人们的内心感受,最为后人诟病的当属那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所以程朱理学就成为了鲁迅先生口中“吃人的礼教”——为维护封建专制的统治秩序完全不顾及人命。阳明心学在某种程度上也继承了程朱理学的部分理念,但却旗帜鲜明地提倡人性解放。事实上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出现所谓资本主义萌芽以及一大批戏曲小说纷纷问世,西方人将其称之为东方的文艺复兴,而这场东方的文艺复兴的思想源头其实就是阳明心学,阳明心学所提倡的人性解放使人们不再避讳逐利之心和男女爱情。当阳明心学流传到海外后其实是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尤其是在日本——阳明心学所提倡的人性解放理念和知行合一的学习态度被日本人发扬光大,他们用思想的自由换取行动的自由,他们无拘无束毫无顾忌地改造着自己的国家,他们学习一切先进的政治理念、经济制度、兵法韬略,所以他们对王阳明格外崇拜,可以说没有王阳明的思想影响也许日本近代史回和我们今天看到的很不一样。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王阳明很牛,这个自不必说。

都说他牛在有军功,平定了宁王的叛乱。

但实际上这在王阳明一生中并不算什么,并不值得他拿出来吹牛逼。

毕竟宁王叛乱不过是一个有十万人马的叛乱,规模太小,即便王阳明不出手,他也折腾不了多长时间。

王阳明出手,只让他折腾了四十来天。

王阳明牛是牛在他在儒学上开宗立派。

他提出了心学。

认为正义存在人心之中,不须外求他物。

在这之前是程朱理学,认为天理和人的欲望是对立的,所以要灭人欲,存天理。

王阳明却说不对,他认为心就是理,不用去找别的。

这可是一项重大的突破,这是对人性的解放啊。

他提出的口号“收拾吾心,自作主宰。”

翻译成现代化就是“听从你内心的召唤。”

这就要求大家经常修炼内心,做到良心发现。

但是他不同于佛教或者道教的所谓内心平静,他强调的是行动。

这就是有名的知行合一。

王阳明一生也是知行合一,绝不做空谈之徒。

所以他在任上他能抓土匪,平叛乱。

他在平定叛乱之后,面对各方评说和猜忌,他说:“我今才做得个狂者的胸次,使天下之人都说行不掩言吧。”

所以钱穆说他“洒脱。”

他自己也说: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

他说得自己理想跟曾点一样,曾点就是对孔子谈理想的时候,别人都说要当宰相将军之类的话,曾点却说他说他就喜欢春天在河边游泳,然后唱着歌回家。

搞得孔子都说:“赞成曾点。”

王阳明这两句诗的含义就是:“我也是。”

北宋大家张载有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命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王阳明做到了。

建立心学可谓立心,

平定土匪,顶撞刘瑾也算为生民请命

突破理学,开创心学,也算是为往圣继绝学。

平定叛乱也算为大明王朝保住了太平。


锦翼


在中国的思想界自古以来有四座丰碑——孔孟朱王,其中“王”就是王阳明。

1905年,日本大将东乡平八郎率领日本海军,大败俄国舰队,取得东亚的制海权。天皇为其举办庆功宴。

在众人的一片赞誉声中,东乡平八郎举起一块腰牌:一生俯首拜阳明。

1917年,一位湖南书生在读过阳明书后,挥笔写下一篇《心之力》,发出来对这个世界的一声问候。

还是1917年,一位浙江青年在读罢阳明书后,虎躯一震,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中正”,字“介石”。

王阳明在去世400年后,还让中外英雄俯首。

1472年,在浙江余姚出生了一位婴儿,取名“王云。”

但是很奇怪,这个孩子到5岁时还不会说话。有一天,一位云游道士路过,摸着王云的小脑袋说:“还孩子,可惜父母不懂事,在名字里把你的志向给泄漏了。”

王云的父亲王华听说后,给他的孩子改名叫“王守仁。”

说来也怪了,王守仁改名之后,很快就开口说话了。

1482年,王家祖坟上冒青烟了,王华居然高中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官职。

他们一家就从浙江余姚举家搬到北京,顺利拿下北京户口。

当他们路过镇江时,一帮文人听说状元全家来了,于是就想见识一下状元的学问。这时王守仁站了出来,吟诗一首: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镇江文人还以为是王家准备好的,于是临时出题,让他以“蔽月山房”为题,再写一首诗。王守仁稍微想了想,张口就来: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还是难不住这个小孩,众人这下都服了。

到了大城市北京,王守仁开始接受正式的“九年义务教育。”

12岁时,他在课堂上问先生:“人生何谓第一等事。”这个老师说:“就得像你老子一样,考科举、当状元。”

对于这个回答,王守仁不认同。他说:“人生当做圣贤。”

太狂妄了。

15岁时,他还是没有成为圣贤,就写了一封信,请父亲交给皇上:“我写了一封意见书,只要给我5万人马,我就能横扫草原。”

王华没傻,反手给了他一个大嘴巴子。

王华想:“这么下去不行啊,得赶紧给他娶个老婆。”于是,就给他的一位江西朋友下聘礼,求娶他的女儿。王守仁只得在17岁那年,前往江西结婚。

要说牛人就是牛人,永远与众不同。

别人结婚都恨不得赶紧洞房花烛,他倒好,跑去跟一个道士聊天了。两人越聊越High,竟然忘记结婚这回事了。

这件事,迅速传遍了南昌城,吃瓜群众都说:“真是个异人。”

在那个年代,朱熹是天下第二大圣人,仅次于孔子。

结婚后,王守仁专心学习朱熹的学问——格物致知。意思就是:你必须专心学一门技艺,把它彻底弄明白,在学习另一门。这样一门一门的学下去,总有一天能够融会贯通,这样你就成圣贤了。

王守仁很专心的学习。

他从家中的竹子开始学。他就在那劈、砍、掰、看,要彻底弄清楚竹子的道理。但是过了七天,他始终没有明白竹子里有什么道理。

王守仁的内心受到了成吨的伤害:“看来圣人说的也不一定对。”

这就是哲学史上的“守仁格竹。”

从此以后,他做圣贤的梦想就此破灭。他除了考科举以外,只迷恋五件事:任侠、骑射、词章、神仙、佛事。

1499年,王守仁考中进士,做了一个正六品的小官。

不规矩的人,在官场上也不规矩。当时正德皇帝和刘瑾等太监们打得火热,败坏朝政。1506年,戴铣、薄彦徽等人上书皇帝,要求严惩刘瑾一伙,结果反被打入死牢。

出于正义的立场、内心的向往,王守仁冒死上书:尽快释放无辜人员。

理所当然的,王守仁被打的屁股开花,贬到贵州去当一名招待所所长。

当年的贵州,可不是现在的旅游胜地。那里的人听不懂中原的语言,能听懂的都不是好人:犯事了,跑路过去的。

王守仁来到这里后,没有气馁、没有悲伤,而是努力和当地人融合在一起。他把中原的文化、习俗,带到了落后的山区。

常言道:无官一身轻。

王守仁在这里,再也不用操心功名利禄的琐事,而是彻底放宽心态,感受这个世界的真谛。

终于在一个夜晚,他放声长啸:“我明白了,圣人的道理都是出自本心,根本不必在外界求取。”

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王守仁的道,是“心之道。”

意思就是:我们都具有一颗本心,这是我们生命的源泉。不论学习、交友、办事、感情,都是由这颗“本心”在判断、分析、决定。

所以圣人的道,原本就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吾心即道”,就是“圣人之道。”

中国哲学中的“心学”,就此诞生。

这门学问的出现,也使得王守仁能够与孔孟、朱熹并列,成为永垂不朽的一员。

这样的成就,是历代帝王、名将、大臣都达不到的。任你权利滔天、任你杀人遍野、任你财富满堂,都不过时人死如灰、过眼云烟。

唯有学问,才永恒。


温乎


没有感觉王阳明有多么牛,论起打仗,明朝时期中原,蒙古,满洲名将多的很,王阳明那几下子,只能组织下乡民,打一下吃饱了撑着没事干造反的富二代,无论是碰到张献忠李自成,还是碰到凶悍的努尔哈赤,脑袋是否能保住都是问题。

网上有很多人无底线吹捧王阳明,狗屁不通,有辱斯文,实际上就是日本人组织的水军在对暗号。

日本近代大规模侵华战争前,就是通过组织所谓阳明学的右翼社团进行串联的。

了解下历史,日本的所谓阳明学,是和明朝王阳明的学术观点毫无关联的,鼓吹日本优越,天蝗至上,为对中国人的种族灭绝,进行心理战,舆论战造势的右翼侵华组织。


莫折念生


王阳明的一生,可谓是传奇的一生。


1905年,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回到了本土,作为日本军事史上少有的天才将领,他率领装备处于劣势的日本舰队在日俄战争中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成为了日本家喻户晓的人物。 由于他在战争中的优异表现,日本天皇任命他为海军军令部部长,将他召回日本,并为他举行了庆功宴会。 在这次宴会上,面对着与会众人的一片夸赞之声,东乡平八郎默不作声,只是拿出了自己的腰牌,示与众人,上面只有七个大字:

一生伏首拜阳明。

王阳明1472年出生于浙江余姚,本命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后人称阳明先生,或王阳明。

据说,王阳明四岁读完家中藏书,五岁才会开口说话,一开口就问了私塾先生一个人生终极问题:“读书做学问是为了什么?”

老师愣了:“做官。”

答曰:“不,做圣人。”

先生呆了:“什么是圣人?”

答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先生直接懵掉。

可是王阳明的圣人之路,走的并不平坦。他喜欢研究各种学问,佛、道、兵法都有研究,并且对每一种学问都很刻苦,为了研究辞章之法曾累的到吐血,可一直无心科考,终究一事无成。

直到1499年,才通过了会试,入朝为官,可刚上任就因得罪宦官含冤入狱,后来假死逃生,直到1507年,经过家中多方打点,事情才得到解决,被发配贵州龙场驿站。

龙场是王阳明的人生转折点,这儿环境恶劣,民风彪悍,可谓是一日三死,九死一生,可就是在这儿他悟道了: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知行合一。

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阳明心学横空出世!


在龙场他还强势的回击故意刁难他的上级官员,确立了心学的灵魂:“人人都有尊严,不可侵犯。”

1510年,王阳明被派往南赣平匪,只用了一年三个月,南赣四省存在几十年的匪患就被评定了。这次平匪他深深体会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学得到发展。

1519年,宁王举兵叛乱,这次王阳明只用43天,就平定叛乱,活捉宁王,举国震惊!

当时,王阳明没有一兵一卒,都是临时组织起来的地方豪绅势力,国家的平叛大军还未到,这边叛军已经被灭了。别人问他:“先生面对宁王的十八万大军,何以如此镇定?”答曰:“养得此心不动!”

叛变是平了,可后续更麻烦,因为平叛的功劳人人都想得,王阳明果断“三箭定京军”。把功劳让给了皇上和大太监等人。

“得之我吾幸,不得吾命”

阳明心学得到巨大发展,提出了“致良知”,以后阳明讲学只讲“致良知”,不再讲其他。


1527年,王阳明又被派往广西平匪,王阳明此时身体已经很差,感觉不能回来了,临行前,在心学史上留下了最华丽的最后一笔——“天泉证道”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528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王阳明病危,在回家的船上,王阳明睁开眼睛,问他的弟子王积:“到哪里了?”王积答“青龙铺”。王阳明一笑:“怕是来不及了。”靠着侍从坐了一晚。

第二天,王积匆忙跑进来,王阳明已经倒下了,很久才睁开眼睛,看着王积,轻轻的说:“我走了。”王积无声的流泪,“请问,老师有何遗言?”王阳明用他最后的力气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圣人陨!


百晓生晓天机


明代奇人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释道,而且善于统兵作战,经常听各种学者夸明代奇人王阳明是个牛人,王阳明到底有多牛?沿着王阳明的成长历程我们一起来看看:


1,出生的家庭就很牛


王阳明的一生确实非常牛,首先他出生的家庭就是个名门望族_牛人世家,传说他的祖上可以追溯到晋朝王義之书圣,父亲是当朝当红状元郎王华,王阳明很好的遗传了他父亲的基因。


通常牛人、奇人出生都会有很多特别的现象,拘传他的母亲怀孕超过十个月才分娩,在他诞生之前,他的祖母梦见天神抱着一赤子,从红云天端而降,祖父遂为他取名为“云”,并给他居住的地方起名为“瑞云楼”。



出生后,他5岁还不会说话,有一高僧过其家,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故祖父给他改名“守仁”,“阳明”是他的号,从那以后他才开口说话,够神奇的了吧!这一传说或许说明王阳明确实是承载着一些伟大的使命而来的吧!


2,少年立志就很牛


王阳明从小就志存高远,心思不同于他人,一次课堂上的探讨,他竟认为科举并不是第一头等大事,真正最要紧的是读书做圣贤之人。


然而牛人命运皆多舛,他也大起大落几次,考个进士都考了三次才中。几经磨难,王阳明却说:大家都是在为不得志而羞耻,可我却为自己因为不得志懊恼而羞耻。是的,他就是个这般不同寻常的牛人。


3,钻研精神,就很牛。


王阳明曾去拜访娄谅,娄谅跟他讲了朱熹的“格物致知”,他听了之后,十分开心,就开始钻研朱熹的书,为了理解朱熹的理论,王阳明格了七天的竹子,但是没有一点收获,反而生了场大病,这个就是著名的“守仁格竹”。


王阳明刚开始很相信朱熹的论说,通过这次他便把朱熹之道放下了。开启了自己的心学研究。



4,三大正道很牛:


1,)龙场悟道,心即是理的人生论


公元1506年,王守仁得罪了刘瑾,就被贬到贵州龙场驿栈那边当驿丞,他到龙场那里得到新的领悟,史称龙场悟道。王阳明终于明白:“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王阳明在这指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就是理,也是良知。


2)知行合一的认识论


知行合一,知与行没有先后之分,都是一起出发一起消失。致良知,人所有的行为最终是要回归到内心的,所以在做出任何行为之前以良知致之,方能在最后不愧于心。


因此王阳明认为,应该本着自己的良知去对待每一件事物。比如你知道对父母应该孝敬,那就去孝敬父母,这就是“格物”。在格物的过程中,内心的尘埃会被慢慢擦去,良知会达到极致,就像明镜一般明亮,这就是“致知”,也就是使良知达到极致,也就是知行合一。


3)天泉证道,致良知的修养论。


与两个学生在天泉桥上辩论最终得出:“王门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5,三大军事行动很牛,都巧用功心术完胜


1)平定江西盗贼流寇


正德十二年,王阳明带兵平定江西为患数十年的盗贼,江西山贼数万都被消灭。


王阳明用兵出名就在于其用兵奸诈,独断,不管对方比自己人多多少,最后他都会利用一些攻心战略取胜。


2)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


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王阳明一共只花了35天就打败了他,最终宁王朱宸濠兵败被俘,策划了近二十年的叛乱王阳明仅用了三十五天就给平定了。王阳明是不是打仗也很牛!



3)思田告捷


嘉靖六年,王阳明总督两广,成功的利用心学,很轻松的平定了思恩、田州的民族首领卢苏、王受的造反。


遗憾的是,思田告捷后,王阳明便一病不起。


死时留下遗言: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在立德、立功、立言上皆居绝顶,成就‘’真三不朽‘’,实现了古今圣贤的最高人格理想。他的《传习录》等都是引领人类智慧的书籍。这样看下来,是不是觉得王阳明确实很牛啊?!


我们还是去多读多体会牛人王阳明的心学,修炼强大的人生智慧,力争做个现代版的牛人吧!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