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为何要说贾宝玉是“银样蜡枪头”?

用户68852507


银样镴枪头的“镴”字指的是锡铅合金,用它做的枪头,材质软,并不坚实耐用。银样镴枪头就是说像银质地一样闪闪发亮的镴质枪头,徒有其表,滥竽充数,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就是个花瓶,中看不中用!

此句出自宝黛共读西厢那一回,本是红娘骂张生胆小怕事、毫无男子气概的话语。话说宝黛二人于桃花树下品读《西厢记》,落英缤纷,飘飘洒洒,那画面,怎一个美字了得?



读着读着,情到深处,贾宝玉情不自禁地口出狂言,调戏一番黛玉。此刻的宝玉说话都没过脑子,他对黛玉脱口而出地说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

黛玉听了,十分害羞,满面通红,着急地说要向贾政和王夫人告状去,宝玉说些混账话来欺负她。贾宝玉最怕的就是父亲贾政了,《西厢记》可是禁书,他可不想挨打啊!于是,宝玉赶紧拦住黛玉,并向她诚挚地道歉。黛玉笑了,她笑贾宝玉和张生一样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



事情的始末就是这样,其实这不过就是情侣间司空见惯的耍花枪罢了。林黛玉只是假装生气逗逗贾宝玉,宝哥哥把自己比作张生,把她比作崔莺莺,明摆着是宝哥哥心里有她,愿意与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听到这个,黛玉其实是开心的。

黛玉急了也不是一回了,那次王熙凤打趣她吃了他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他们家做媳妇。还有那次紫鹃插嘴,薛姨妈有成全宝黛二人的想法为何不落实行动,黛玉也是害羞地急了起来。



所以,当宝玉说出那些话后,黛玉会有这个举动,一是女儿家的害羞,二是女儿家的矜持,三是女儿家的玩笑。可宝玉这呆子不禁闹,当了真,赶忙给黛玉说对不起。

黛玉此时的心情有点复杂,一是宝玉这家伙太可爱了,她只是在恶作剧而已;二是宝哥哥真的有担当吗?倘若他二人的情愫被长辈知道,宝哥哥会如何自处?黛玉很困惑;三是反应如此大的宝玉明显就是个怕事的主儿,不过一句戏言,就害怕成这样,可真是个中看不中用的“银样镴枪头”!



宝玉这呆子就属于有贼心没贼胆的那类人,正好刚读了《西厢记》,学到了这个新词汇,黛玉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现学现用,足可见她的聪明伶俐,学习效率之高,活学活用,不愧是“红楼第一才女”,灵动可爱!

PS:图片源于网络


一抒己见


现回到《红楼梦》中。宝玉不喜欢读"四书五经"、八股文等,能求取功名的正统书籍。但最喜欢看如"西厢记"、"牡丹亭"等情爱杂书。元春省亲后下旨,命宝玉与姐妹们一同搬进大观园居住。原是让他进园后,有个好环境,能好好读书上进的。而实际上他"每日只和姊妹丫环们一处,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致描鸾刺凤,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无所不至…"(二十三回)。茗烟为讨他开心,到外边的书坊里,买了不少如《会真记》(即《西厢记》)、《牡丹亭》这样的一些情爱杂书孝敬他,他如获至宝,每天带着到花园里偷看。那天正好被到园中扫落花的黛玉撞见。宝、黛在园中,共读"西厢"。

其间宝玉將黛玉比作莺莺,自比张生来调侃黛玉。气得黛玉要告诉舅舅、舅妈去。宝玉吓得赶紧发誓求挠。黛玉才破涕为笑道:"一般唬的这么个样儿,还只管胡说。一一呸!原来也是个"银样蜡枪头"!"(二十三回)。黛玉清楚,告诉舅妈,这个"小赤佬"是不会怕的,但告诉了舅舅,宝玉一定会"吃生活"的!看他吓得那个样子,借用红娘戏骂张生的话太合适了(吴地方言:把小男孩戏称为"小赤佬";打一顿称作"吃生活")。这些情节,我们读者小时候都经历过的,很熟悉。

黛玉七岁进荣府。与宝玉青梅竹馬、二小无猜,一桌吃、一床睡,从小一处长大。到共读西厢那年,宝玉已十三岁、黛玉也已十二岁了。二人心心相印,也都到情窦初开的年令。女孩子的心,比发絲还细。在黛玉心里,表兄宝玉是怎样一个人品的人,她当然比谁都清楚。所以在那种场合下,很自然的把红娘戏骂张生的话信手拈来,骂宝玉:呸!原来也是个"银样蜡枪头"!了。


福荣


林黛玉说贾宝玉是“银样蜡枪头”,是他们两人在树下读书读了《会真记》,贾宝玉说林黛玉我是多愁多病身,你是倾国倾城貌。林黛玉生气说我告诉舅舅,舅母去,你拿淫词艳曲来。贾宝玉着急说我变个乌龟等你做一品夫人,等你死了给你驮碑。林黛玉说你也是个银样蜡枪头。林黛玉的意思是他是中看不中用,被她一吓唬告诉舅妈他害怕了。通过此事林黛玉说贾宝玉也是此种人,不具抵抗力与抗争力。在金钏被王夫人又打又骂,他惹祸却跑了。在司棋,晴雯被打撵不敢求情,在面对反对的金玉良缘也无力抗争,对林黛玉的感情在紫娟试其心时也未表明。贾宝玉此时不具有黛玉写《五美吟》中的与五美中男人样的勇敢。


圃香


这是一个被玩坏的典故。

银样镴枪头,镴:指铅锡合金,寓意用锡焊做成的枪头,明晃晃像银枪一样,实际上却不中用,外表唬人罢了,比喻中看不中用。

银样镴枪头原出自《西厢记》里红娘骂张生的一断:“你原来是苗而不秀,呸!你是个银样镴枪头”,这一段话很巧妙的被黛玉引用了,而且一语多关。

话说宝玉住进大观园后,静中生烦恼,心中突然不大自在起来,成日里寻愁觅恨,小斯茗烟见状,从外面买了些飞燕、合德、武则天等外传与一些传奇脚本(用现在话说就是小黄书)引宝玉看,宝玉如获至宝。



一日宝玉携带《会真记》(此处《会真记》实为《西厢记》,作者借《会真记》中张生抛弃莺莺的结局暗喻宝玉和宝钗)至园中沁芳闸桃花底下展读,不巧遇到黛玉过来葬花,言语中发现宝玉的秘密(幸亏是黛玉,若是宝钗看到,得生出多少相劝之词?),后两人一齐坐下品书中警人词藻,满口余香。

读到动情处,宝玉情难自禁便脱口而出:“我就是那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城倾国的貌”,这句话与张生初见莺莺的内心独白:“小子多愁多病身,怎当她倾城倾国貌?”此言一出,黛玉便连耳带腮通红,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边哭边骂宝玉胡说,要告诉贾政去,为何?



宝玉将自己比作张生,黛玉比作莺莺,放现在仍觉得都觉得是种调戏的意味,更别说是出身书香门第又天性敏感的黛玉了;二来张生与莺莺的私定终身在当时社会被视为大逆不道,黛玉虽心属宝玉,但仍不愿 同样授人口舌。

宝玉见黛玉此状便着了忙,向前拦住说道:

“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王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一面揉着眼,一面笑道:“一般也唬得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在这里,黛玉引用的也是《西厢记》里莺莺红娘骂过张生的经典语录回敬宝玉,有几个意思:

一、宝玉用的是张生的内心独白表白黛玉,黛玉便用莺莺的俏皮话回敬宝玉,默认两人恋情。

二、黛玉刚一生气,宝玉害怕告状后挨贾政的打,便说出一堆认怂的话,其中包括把两人关系撇清的话:“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伏一辈子的碑……”。我们知道宝玉一生厌弃八股文章,讨厌程朱理学,无心经济学问的,黛玉要做一品夫人,除了不嫁自己,所以,宝玉情急之下一把黛玉推给他人,意欲不让黛玉告状。



对于宝玉这一种怂包行为,任何言语莫若”银样镴枪头“可以形容。

此刻在黛玉眼里,宝玉不过是个敢做不敢认的男子,一来不敢承认自己读了这些“歪书”;二来在黛玉面前不敢坚持承认自己喜欢黛玉;三来更不敢在长辈面前坚守这一段情感。

所以,黛玉现学现用,对宝玉以彼之道还治彼身,且一语多关,不禁令人拍案叫绝。


微影悼红


题主看书还真仔细啊,像我这种一目十行的,找半天才找到“银样镴枪头”的出处在《红楼梦》的第23回里面。

先说说银样镴枪头的意思,样子像银子实际是焊锡做的枪头。比喻外表很好看,实际上不中用。这句话本来是形容一些道貌岸然,或者打肿脸充胖子的人,但随着逐渐的发展,用在了两性的话题上。


我们来看看《红楼梦》原文:

黛玉噗呲的一声笑了,一面揉着眼,一面笑道:“一般唬的这么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也只是个‘银样镴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说说,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

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宝玉一面收书,一面笑道:“正经快把花埋了罢,别提那些个了。”

分析一下林黛玉为什么要这样说,以林黛玉的聪慧,她应该懂得所谓的“银样镴枪头”的意思,按照林黛玉的性格,说出这样的话,还是很让人脸红的,但他们二人一直在笑着说,可见黛玉对宝玉之前的戏情并未真生气,或许还是喜欢的。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林黛玉对于贾宝玉的心思了,贾宝玉自然也懂得这个意思。因为“银样镴枪头”已经涉及到一定的尺度了,而且之前贾宝玉的话也有调情的味道在里面。

其实我觉得这是宝黛二人相互的试探,贾宝玉说了那种话,主要是想进一步拉进与林黛玉的关系,也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情意,林黛玉假装生气要去告状,但转而又说了“银样镴枪头”,这是在回应贾宝玉的情意。

贾宝玉见林黛玉这样说,也明白了她的意思,于是见好就收,故意岔开话题,毕竟两人都是情窦初开,突然聊这么大尺度的,也不好继续接话。至于贾宝玉是不是真的“银样镴枪头”,估计当时也就只有袭人知道了。


魏青衣


银样蜡枪头,原本的意思是样子像用银做的一样的焊锡枪头,看上去明晃晃的像银子一样(实物可参照邵氏电影的道具),实际上是好看不中用。蜡,同“镴”,是铅和锡的合金。

原本出自王实甫的《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小桃红对张君瑞说的话。原篇如下:

[幺篇]既然漏怎干休?是我相投首。俺家里陪酒陪茶到撋就。你休愁,何须约定通媒媾?我弃了部署不收,你原来“苗而不秀”。呸,你是个银样镴枪头。

译文:事到如今,张生你的西厢之事已经泄露了,你得有个了结,就去主动认错,投案自首吧。现在我们崔家陪酒陪茶的倒过来迁就你,又不用你再去请媒人求婚,你怕什么?如果你不去,我就再也不愿当你师傅了,我怎么收了你这么个没出息的徒弟啊。


《西厢记》的爱情模式对《红楼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语言和情节设置上借鉴了许多,其中《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87版《红楼梦》电视连续剧的第十集 从第35分钟到40分钟),林黛玉借用了《西厢记》中,红娘和张君瑞的对话,“呸,原来苗而不秀,是个银样蜡枪头” 。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原文[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


这句话在这里我理解为有以下几个意思:

一、林黛玉笑指宝玉不经吓。

因为宝玉在这之前说了一句“我就是那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这句话说出来,林黛玉生气了,于是要将宝玉说的告诉宝玉的爹娘。宝玉于是着急便说自己宁愿变个王八,以后为林黛玉驮一辈子碑,林黛玉便说到贾宝玉是苗而不秀,银样蜡枪头。苗而不秀,出自《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意思是禾苗成长後而不吐穗开花的,有这样的情形啊!吐穗开花而不结实的,也有这样的情形呀!后来指人资质虽好,但终无成就。

在这里我理解为你堂堂七尺男儿,看我一句话把你吓得,你真是没用。就如银样蜡枪头,中看不中用。



二、林黛玉指宝玉不务正业,华而不实。

因为贾宝玉原本不喜欢读书,在搬进大观园怡红院后,宝玉的书童茗烟在外面书坊找了很多古今小说和传奇脚本,让宝玉看了解闷,嘱咐宝玉不要拿进大观园内。但宝玉一看,爱不释手,悄悄的带回藏在了床顶上,在没人的时候悄悄欣赏,其中就有《西厢记》。刚好宝玉在看的时候,林黛玉撞见了,还狡辩称是《大学》、《中庸》一类的书籍。最后他俩一道欣赏,就有了上面贾宝玉惹林黛玉生气了的桥段,最后林黛玉说贾宝玉“苗而不秀,是个银样蜡枪头”。

在这里我理解为你一天不务正业,尽看一些淫词艳曲的书籍,不去学正统的文学。完全空有一副皮囊,没有内涵。


三、林黛玉指贾宝玉不懂自己的心思。不敢表露心声,怯懦。

林黛玉生气后,贾宝玉急忙上前安慰,说自己宁愿做王八,为死后的林黛玉驮一辈子碑,使得林黛玉破涕为笑。

在这里我理解为你个猪头,你能否像张君瑞一样勇敢些,多表露下你的心声,等我死掉了你为我驮碑又有何用啊。你真是一个很怂的人,没有胆量和魄力。




四、巧借《西厢记》里的原话,打情骂俏。指林黛玉生气以前的正经模样和生林黛玉生气以后急急的模样的对比。

在这里我理解为你真搞笑,我一生气,你就着急,完全和你原来帅帅的一样子不一样。原来像真的银枪头一样闪着光芒,现在的样子真是不敢恭维,不过我很喜欢。



《红楼梦》为古代四大名著,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值得我们喜欢的人用心一读。好了,以上为我对“银样蜡枪头”的理解。


多米诺炖排骨


银样蜡枪头,出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元是王实甫《西厢记》中红娘讽刺张生敢做不敢当的句子。但在实际应用上,在不同的语境有着不同的含义。



它用在学习上,昃学子夸夸其谈,没有真才实学。用在事业上,炅外表光鲜,内里却千疮百孔,用在恋爱上,是指对方胆小,怯懦,有贼心,没贼胆。用在《红楼梦》中,则是指宝玉只敢在黛玉面前胡说八道,却不敢直面道貌岸然的父亲,不敢承担。第二十三回:



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



贾宝玉与林黛玉共读西厢后,贾宝玉笑对林黛玉说“我就是那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这句话是表白自己,也是试探黛玉,但在外人听来,也有调戏的意味。因而林黛玉生气了,要去向宝玉爹娘告状。

宝玉害怕,向黛玉求饶,说自己宁愿变个王八,为林黛玉驮一辈子碑,黛玉吐糟宝玉是“苗而不秀”,"银样蜡枪头”。黛玉这样说,有笑话宝玉敢说不敢承担的意思,但没有恶意,是小儿女在尚未挑明关系时的调侃。同时也应该有些微的失望。失望于宝玉只会用语言试探,却没有胆量去承认自己的情感。



黛玉对宝玉的评价,实际上是非常中肯的,在许多地方,宝玉都失去了担当。正如第三回贾宝玉初出场时,那首评价贾宝玉的一句话: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那原来草莽。


萍风竹雨123



这本是一双小儿女的嘻闹之辞,虽不打紧,却也揭示了一个普遍的道理,那就是做任何事,必得要有担当,要树立责任意识,善始善终。否则,可不就是一个银样镴枪头么。




想那贾宝玉,一天到晚只知混世魔王般地胡搅蛮缠,作为黛玉,虽说不指望宝玉去禄蠹,却也在心里面存着对宝玉的一份期盼和希冀吧?所以,这句话也可以说是黛玉心理活动的轨迹吧。


溯路之旅行2


银样蜡枪头的“蜡”应该是这个“镴”,看过《西厢记》的朋友,或者是对戏曲很熟悉的朋友,应该知道这个东西,本来是一件武器,但是因为是锡制的像银不是银,只是个中看不中用的摆设。



并且这句话在戏曲中,或者是文学作品中,也是形容那个人中看不中用,是个花架子,只是外表好看,实在没有担当和实力。即便是在《西厢记》中,红娘这么说张生,也是讽刺他不敢提亲的意思,并没有哪部作品中,说到这句形容词的时候是指夫妻那点事的。所以我真的是不知道是题主想歪了,还是看客们想歪了。


并且黛玉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正好是她和宝玉同看《西厢记》,虽然我没有看过这部书,但是我相信王实甫的作品是非常优秀的,它是深情和优美的文字叩动了读者的心扉,而不是下等的情与色的文字来打动人心的。

相信黛玉是像崔莺莺一样,心里渴望爱情的,是渴望和心爱的人结为夫妻的,因为他们一同看书,肯定也看到了张生向崔母提亲,并且最后终究是功成名就娶得了美人的。可是回转现实来,刚刚宝玉用书里言语调戏她,她一定也是动心的,我想她是多么希望宝玉能向自己的父母开口,能自己自主这段婚姻?

可是哪里知道宝玉只是戏弄她呢?并且这个戏弄是真的非常有失身份的,所以黛玉发怒,说要去告诉舅舅,宝玉赶忙各种求情。这里不也正是说明宝玉是中看不中用,真的没有担当吗?


而且我们在很多事件里真的看到宝玉的没有担当,比如金钏被撵,晴雯被撵,这些不都是侧面说了宝玉的软弱与无用吗?所以平常的宝玉,难道不就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人吗?他那么大了,只会在女孩子堆里混,难道不是软弱无能的表现吗?所以作为黛玉,是真的应该是了解他的性格的,所以在这里,因为宝玉用书中的话羞辱她,她很自然的也用书中的话回敬了宝玉。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见解,我认为这一句话,应该是对宝玉性格言语行为的嘲讽,是说他没有担当,而不是涉及到其他的方面,并且作为黛玉,她是清洁的闺阁女子,更不会做出非礼之事,更不是对非礼之事来评价宝玉的无用,我希望大家都能有一颗清洁的心来对待宝黛之恋,不要想的不堪。


荷唯洛之恋


银样蜡枪头,暗喻,秃头,癞头和尚,银为白色,秃子头上生一种白色硝,如同银碗戴在头上,枪头:手握指挥棒的人,就是说贾宝玉是书中开头的癞头和尚,是主人,(帝王)一句不经意的话,可透露出很多信息,这就是红楼梦秘绝所在,此类言语书中多而且多,勿着闲语观之,(秃头即癞头是一种病,头有病况世道能洁呼,骂世之语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