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寒冬漫漫,抄底還是觀望?

進入11月以來,房地產市場冷淡行情依然持續,開始了漫長的“過冬”期。面對低迷的樓市,置業者該出手抄底還是繼續觀望?近期各地頻頻發生的樓盤維權事件也讓人不由得對該不該買房、買什麼樣的房產生了疑問。

新房維權事件不斷

不久前,位於北京南二環的項目崑崙域業主維權事件吸引了人們的眼球(詳見本報9月20日《北京華潤崑崙域:“豪宅”質量現形記》、10月18日《北京華潤崑崙域質量風波追蹤:百餘業主拒絕收房》)。這個項目地理位置優越,原本是高端項目定位,但在交房時卻由於房屋品質與原有承諾有著巨大差異,遭到業主的強烈質疑。“崑崙域雖然房屋質量有問題,但是項目的地理位置擺在那裡,開發商當初斥巨資拿地,不巧的是趕上政策調控,原本要賣每平方米13萬元的房子最後政府批准的預售價僅為每平方米9.5萬元,原本的高端項目只能在質量上縮水。”某大型央企營銷負責人直言不諱地表示。

他認為,崑崙域項目有一定代表性:從2016年9月到2017年3月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樓市調整政策,政策補丁也是一個接一個,目的是要控制住飛漲的房價,北京帶頭推出限競房,其他城市也紛紛跟進。限房價和競地價的方式進一步壓縮了開發商的利潤,這樣的結果一是開發商在戶型設計上偷懶,比如今年大批投放市場的限競房,由於利潤空間有限,不同開發商推出的項目戶型非常雷同,難以滿足購房者的需求,因此銷售情況堪憂;二是項目質量縮水,有原本豪宅定位最後變成普通民宅的,也有原本精裝後來變成毛坯的,更為惡劣的是有的項目在建築施工階段偷工減料,造成安全隱患。由此引發了一系列消費者維權事件。某種程度上,降低了購房者信心。

三四線樓市要涼涼

從2015年中央提出房地產去庫存到現在,三四線城市的去庫存已經基本完成。在這個過程中,三四線城市由於棚改的貨幣化安置導致住宅需求增加,價格攀升,投機需求旺盛。隨著價格的走高,由於擔心錯過這一班車,加之三四線城市房子總價同一二線城市相比有巨大落差,因此吸引了很多在一二線城市工作的人紛紛回鄉置業。

近日,國務院召開了常務會議,其中一個重點議題是棚戶區改造。會議提到“因地制宜調整完善棚改貨幣化安置政策,商品住房庫存不足、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市縣要儘快取消貨幣化安置優惠政策”。戴德梁行北中國區研究部主管魏東認為,棚改貨幣化安置的終結基本上意味著三四線城市樓市的熱度到了頭,遊資將會撤離,沒來得及掛牌轉讓的房子在未來或將面臨有價無市的局面。

就在不久前,三四線樓市並不太平,多項目樓盤降價引發糾紛,碧桂園某地項目甚至發生打砸售樓處的事件。在業內資深營銷人士看來,若是市場持續降溫,為爭搶有資格的購房客戶,更多房企會加入促銷變現行列。未來,三四線高房價城市將是降價、調控的重點地區,而對於手握這些城市高價土地的中小開發商而言,或將面臨生死危機。

對此魏東表示:“上次因為開發商降價導致老業主維權事件大概還是十年前,這說明經過兩年的努力,政府對市場的調控開始顯效,開發商要勒緊褲帶過冬,必然要降價出貨讓資金快速回籠。房子是一種商品,商品的屬性就是價格有漲有跌,經歷了房地產20年的高速發展,大家依然難以接受房子降價,說白了還是老百姓習慣了房子只漲不跌,因此忽略了房子的商品屬性。這種由個別開發商開始的降價行為一旦蔓延開來,很容易引發連鎖反應,導致整個市場的下行趨勢。當房價不斷上漲的時候,買不起房的人都在期盼房價下跌以便能夠抄個底,但一旦房價跌了,真正有膽量在彼時買房的人絕對是少數,因為同股市一樣,恐慌情緒會傳播,沒人能說得準你抄的是個底,還是給自己挖了坑。”

新城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歐陽捷進一步分析稱,房價已到高位的三四線城市,如果供不應求,房價難降;如果供大於求,現金流緊張的房企促銷降價不足為奇。其中,越是去年以來房價上漲過快、土地供應過多的城市,特別是一些都市圈周邊的中小城市,越是透支了未來的市場,在調控政策的擠壓下,流量下降更明顯。

多地二手房普遍降價

新房行情慘淡,二手房也沒有好到哪裡。比如,在經過兩個月“量跌價穩”的僵持階段後,近期杭州二手房開始出現普遍降價的情況,就算是以往價格堅挺的次新房和學區房,也不能倖免。“就我所知,濱江區政府和濱康路這邊,二手房價格普遍下降了10%。”浙江中原地產濱江區域張經理表示。據他介紹,目前東方郡89平方米房源成交價在420萬元左右,而8月份則是470萬元左右,降價幅度大致在50萬元。截至10月28日,杭州市區共成交二手房2520套,比9月份的3040套減少了520套,更是遠遠低於8月的4829套和7月的6809套。一條向下的曲線,分外明顯。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10月北京二手房成交8879套,繼今年2月後再次成交低於萬套,成交量環比下降42%。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當下整體市場處於平穩狀態中,不論是二手房還是新房均成交平穩,購房者開始全面觀望。同時,限競房區域供應扎堆現象明顯,部分區域入市超過3000套,這使得供大於求開始明顯出現,部分限競房去化不足2成。隨著後續供應量的繼續上升,去化難度加大且區位屬性不好的限競房有可能開始價格戰。

消費者到底該如何面對低迷的樓市?是出手抄底還是繼續觀望?魏東認為,從政策層面來看,住宅價格的鬆動會從三四線城市開始向一二線城市蔓延,新房的價格由於政府一直在把控因此不會有太大變化,二手房的價格有滯後效應,但會有所回調。未來一年整體市場會進入下行週期,什麼時候止跌回漲則要看整體經濟的走勢。對於剛需而言,什麼時候買房都不晚,但如果可買可不買,建議目前還是可以再觀望一下,原因在於:一是最近一些新房的房屋質量要認真考察,二是價格應該還有鬆動的空間。從物業角度來看,一線及準一線城市核心地段的住宅仍具投資價值,而三四線城市的房子就不要再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