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寒冬」將至 下半年剛需該不該買房明確了

樓市“寒冬”將至 下半年剛需該不該買房明確了

國家統計局今天公佈了7月份70城房價漲跌數據,講實話打臉了很多“看空樓市”的媒體。統計數據顯示,7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有67個新房上漲,66個二手房上漲,樓市調控收效甚微,數據比6月份還要糟糕,房價上漲最多的是二三線城市,輿論一片譁然,高房價死灰復燃的擔憂此起彼伏。

“看多”派更加猖狂了,在一個投資群裡,有人高唱讚歌,有人打氣鼓勵,認為有錢就應該買房、買房、堅決買房!調侃樓市調控是“空調”的戲謔之聲,充斥耳畔。

首先,中央明確要打擊炒房,堅決遏制房價上漲是在7月31日宣佈的,國家統計局今天公佈的只是7月份的數據,所以打擊效果要等到8、9月份數據公佈的時候才能見真章;其次,從上半年土拍市場的表現來看,全國流拍了近800宗土地,說明開發商現在很缺資金,未來幾個月加速賣房換資金是大概率事件,且地方政府已經被住建部“約談”敲打過了,下半年“調控不力將會嚴厲問責”,因此,接下來的土拍地方政府極有可能調低最低起拍價格,此舉極大利空樓市,接下來房價回調的概率更大;其次,炒房不賺錢這是事實,從國家統計局數據分析,房價漲幅明顯收窄,說句不好聽的,這點利潤都沒有買理財來得實惠。

此外,奇哥認為隨著中央和住建部對樓市調控態度的轉變來看,基本可以確定下半年樓市將不會再出現上半年的“活躍”現象了,大概率會急轉直下,進入“寒冬”。很多人說今年樓市難再現“金九銀十”的盛況,炒房客和開發商都要迎接樓市降溫,房價下跌的衝擊,在奇哥看來,以目前的房地產走勢判斷,今年樓市可能連“銅九鐵十”都達不到。

事實上,隨著房地產調控密集加碼,部分城市房價已經開始出現合理迴歸跡象,其中廈門古城是調控加碼後樓市泡沫萎縮的典型,16-17年房價曾一度領漲全國,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樓市“四小龍”之一,自2018年以來二手房價格已有20%的回調,新房市場供求關係也逐漸趨於平衡,專家認為,在加大供應的同時,下一步各地還應重點加強對房地產銷售行為和交易秩序的管控,防止少數企業和投資投機需求“鑽空子”炒房。

比房價下跌更重要的是,最近多地網友反映,現在二手房越來越難賣了,尤其是四五線城市,很多房源已經掛牌多月,都無人無津。與他們的對話中,奇哥明顯能感覺到他們的焦慮。

奇哥覺得他們當下著急拋售手上多餘資產的原因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中央把“房住不炒”升級定調成“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後,樓市預期扭轉,他們敏銳地嗅到了風險,不敢拿自己的身家性命賭明天的樓市;二是最近住建部、社科院高層都釋放了房地產稅或加快出臺的信號,很多多套房者和炒房客都忌憚於房地產稅的威力,趁大局未定之前,開始騰挪轉移——他們急於售賣手上的劣質資產,想拿著錢到一二線城市上車,規避房價下跌和房產稅出臺的風險。

奇哥在之前的文章中就說過,下半年比買不上房更難受的是賣不掉房,市場會重新教你做人。這不是危言聳聽,廈門樓市的成交量暴跌和價格大幅下滑已經是明擺著的事實。

下半年房價到底會如何走,剛需到底該不該進場買房呢?

奇哥認為全國房價走勢會有明顯分化:對於四個一線城市來說,房價會繼續保持下調姿態,因為北上廣深四大城市是全國房地產調控的風向標,有示範意義。國家和住建部明確未來房價“不準漲”,這四個城市肯定會起到積極示範作用,因此房價會繼續走緩慢下跌路線,但是因為這四個城市的量級和虹吸效應擺在那裡,房價不會有太大幅度下跌。

對於一線城市的剛需來說,奇哥一貫的觀點就是,買房要趁早,因為這裡的房子本就供不應求,且人口和產業都有絕對優勢,眼下房價能穩住不漲或逆勢下跌,純粹就是調控的作用在凸顯,顯而易見這是上車的最好信號;

對於二三線城市來說,情況就更加明確了,7月上漲最明顯的就是這些區域,這與中央對樓市的新定位有巨大偏離,“房價上漲”在地方領導這裡就是被問責的象徵,所以接下來房價漲勢越喜人的城市就越會緊急加碼調控,且我們會發現這些招數會非常管用,房價段時間內就會降溫。奇哥提醒剛需購房者,務必抓住這次絕佳的上車機會;

對於四五線及更低級別的城市來說,情況就更加不容樂觀了——“棚改”收縮和人口流失早就決定了這裡沒有前景,房價下跌大局已定。奇哥認為,即便這裡再有30%的上漲空間,也不值得投資炒作。

剛需如果真的不急,大可再耐心等等,畢竟今年“棚改”還如數如期進行,房價不會有太大沖擊。但明年情況將完全不同,“棚改”大幅收縮的概率很大,缺少了這個助推房價上漲的主要動力,這裡的房價很難穩住不跌,屆時再行動也不遲,反正這裡的房價已不可能再有上漲的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