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应该要走哪种方向的道路?

人间正道永生徐荣海


第二,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经过80年代初实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农村集体经济结构。【乡村关中】认为,这从根本上激活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土地在这个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我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粮食生产实现了举世无双的“十一连增”,实现了中国人的饭碗盛,中国粮食的伟大成就,以世界不足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第四,我国农业面临的巨大问题。土地利用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低下,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缓慢;同时,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社会老龄化、农村空心化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中国农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乡村关中】对19大报告以及国家颁布的农业政策解读中认为,中国农业将走向新的发展阶段,具体如下:

第一,规模化经营和生产。随着土地流转制度的确立,农村土地确权的实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农业生产转型升级使经营主体的生产方式从量变走向质变。第二,职业农民成为农业发展的主力军。现在国家培育新型农民,就是让一批有知识有文化,有国际视野热爱农业的人士走上历史舞台。让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生产发展实践中承承担历史的责任,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第三,农业合作社将发挥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大力推行并支持农业合作化的推广与发展。【乡村关中】认为,他们将承担农业发展的综合资料的组织与市场推广,是现代农业生产资料的主要组织者。

第四,互联网十农业初步成型。现在政府大力倡导“互联网+农业”, 利用现代科学信息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农业生产方式、销售方式的转变,互联网在农业领域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五,观光农业成为有益补充。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物质生活的极大满足,【乡村关中】认为,观光消费已经成为农业领域的另一个增长点。六,科技农业基本成型。

随着我国国力的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农业机器人、农业无人机等高科技农业产物普遍运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科技含量的高技术会持续向农业科技领域应用; 【乡村关中】认为,我国农业从而实现分子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数字农业技术、节水农业技术、食品加工技术、航天育种技术等高科技农业的实现。第七,农产品深加工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柱。 农产品的深加工有助于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使产品的利益最大化,从而实现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第七,中国农业品牌将走向世界。我国农业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将在世界舞台上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农业相媲美;【乡村关中】认为,随着农产品供需关系和消费者生活方式的转变,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要求越来高,从而使中国农业走进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餐桌。我们欣喜的看到,政府规划的农业发展宏伟蓝图。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已迈入新的转折发展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乡村关中】借用农村农业部韩长赋的话说,未来农民是令人羡慕的职业,想当农民也不容易。

我是头条号【乡村观众】,我认真的回答了各位提出的问题,您的点赞、关注和评论是我的最大动力,请您关注【乡村关中】。


乡村关中


  中国农业的方向和道路,在上个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有明确的方向、阶段性目标以以清晰的路径。我作为上会报道的记者,对这次会议精神还比较清楚,在这里跟关心三农问题的朋友们介绍一二:

  这次会议最大的亮点,是首次提出——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目标是——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那么,阶段性目标是什么呢?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按照中共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这三个目标任务时间点,与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目标是同步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该怎么走?其内涵有七个方面:

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三农记者董峻


目前,我国农业以散户经营为主,有利有弊,好处呢,是在当时的那个时代,家庭责任制确实很大的激发了农民的主动性,使农民告别大锅饭,在自己的土地上获得产值,养家糊口。可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弊端也越来越明显,第一,散户经营,农业成本高,种植规模小,效益低,比如说,大型机械散片的,分散的作物,根本没有用武之地,很多技术和现代化的机械不符合国情,引进后也得不到合理的应用,处于闲置状态。第二,抵御风险能力差,种植中出现了技术问题,无处寻问,一家一户的方式,出了问题就选择自认倒霉,没有一个全面的思维去解决。第三,农产品销路难,对于有大量需求的超市,饭店等,不能做到全年不间断供应,所以只能分散销售,让二道贩子整合资源,挣足油水,农民辛苦一年,收成微薄。

所以,个人观点,未来农业发展的道路,是在农田归属权还在农民手中的基础上联合生产制。第一,这种方式,农民的积极主动性不会被剥削,要确保土地还是属于农民的,保证农民的基本权利。第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引进大批量的大型农机作业,减少人工成本。第三,统一销售,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有专门的运营人员负责农产品销售,农民只需要种好地就可以了,至于种植什么,如何销售,如何宣传有特定的部门去统一规划和设计。


奔跑的小树苗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也是我国发展的基石,所以每年的中央1号文件必然是谈农业问题。在我国几代农业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利用有限的耕地养活了近全球近1/4的人口。然而,新时代新要求,我们要求不仅仅是吃饱,还要吃好,那么未来中国农业将走向何方。

第一、各种作物的产量保障与提升是基本要义也是主要方向之一。那些说粮食产量够高够吃的是目光短浅的观点。而像大豆玉米产量则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第二、主粮品质。虽然目前主粮产量基本满足需求,但是品质还有巨大提升空间。小麦先不说,目前突出问题是稻米的品质,目前我国进口几百万吨的大米其实就是国外的优质大米,这占了很大的市场份额。所以,着重在稻米品质育种上的工作是未来方向之一。

第三、化肥和农药问题。以前为提高产量,化肥与农药贡献很大。但随着环境问题和农残问题的凸显,减肥少药是未来方向。因此精准施肥、开发低毒低残留农药以及发展应用转基因农作物都是重要的举措之一。

第四、机械化智能化农业生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规模化和减少人力等不必要的投入。那么耕地流转进行规模化生产是趋势,那么利于规模化生产的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则是配套发展。

第五、休闲农业。农业除了提供粮食外,还可发展吃玩相结合的新形势。这种形式可以利用各地的独特自然自然去打造。这形式可以全国开花,但总的规模不会太大,因为耕地有限。

第六、都市设施农业。设施农业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可以在不利用耕地的情况下,在拥挤的市区在钢筋水泥大楼里即可实现各种果蔬的新鲜供应与现场制作与就餐。让都市丽人多了一个亲近绿色享受绿色的去处。


柳小庆


中国农业政策的未来发展趋势。每年的国务院1号文件,可以清晰的看出中国国家层面农业未来政策发展的趋势,这个趋势并不一定正确,也不一定就真的有利于农业的健康发展,但是肯定是符合国家总体利益的。所以说,农业政策的未来趋势,还得看国家的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目前面临的最大矛盾,是崛起的中国和旧有世界秩序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中,最根本的矛盾点在于旧有世界秩序无法满足新的世界需求。

中国目前处于满足这个新需求并且壮大自己,以期未来建立自己的新世界秩序的过程中。我们既不必妄自菲薄,也不能狂妄自大,要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在现有世界秩序中的角色和地位,稳扎稳打推进自身的建设。

1、未来中国的经济形势在这个阶段,经济上的主要困难是产业转型升级与市场争夺上的困难。

我国现有产业结构,主要就是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占据主导地位,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困难。国际市场上,以高铁、通信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作为龙头和“尖刀班”,“中国智造”的一批新产业持续跟进的中国市场力量,正在与传统发达国家争夺市场份额,谁胜谁负还不好说。金融市场上,中国有着长期集权主义思想主导,占据了一定的先天性优势,也同时存在先天性弊端。主要体现在围绕国家安全的金融力量十分庞大而且转向灵活,社会风险容差大,不容易因为金融方面的差错出现大的社会动荡。劣势在于金融市场不成熟,对资金的分配存在个人主观性较大的问题。

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同样面临着其它产业存在的问题。新技术在农业方面的贡献还不够突出,社会资金投入农业不够充分,固有经济结构制约农业发展的问题还普遍存在。新技术投入方面:新技术进入农业领域,主要有两个问题:“水土不服”、“眼高手低”。某些新技术进入农业领域,起效慢,不能得到广泛认可。部分农业人急功近利,不愿意冒险采取新技术。科研院所效率低下,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存在制度性的障碍。部分科研人员不能够真正认识到技术应用的前景,高新技术应用不接地气。转基因方面的政策肯定会进一步放松,慈禧太后都得放铁路进来,没有理由21世纪的人还不如老佛爷。资金投入方面:农业的投资回报率是很高的,整个农产品市场空间也足够大,但是能够真正认识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固有的“农民不挣钱”的思想根深蒂固。

结合中国特有的计划经济思想,导致农业投资总量少,跑偏的还多。固有经济结构方面:农产品价格倒挂问题还将长期存在,农民挣不到利润、市民买菜又贵。其中的流通渠道效率低下,是主要问题所在。有个很有意思的电影《解放军占领巴黎》,里面有中国人组建“人力传送带”,挨个传递物品的画面,就是当前农业流通渠道的写照。参与这个渠道的人口过多,既得利益庞大。

2、未来中国的农业经济政策针对以上的缺陷,结合国家战略需要,估计下一步的农业经济方面的政策主要有四个方面:

农村土地政策:进一步建立完善稳健的土地流转政策,综合考虑各方利益,推动适度规模化农业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策难以避免的会和中央政策相抵触,会出现个别地区土地流转反而退步的情况。但是总体来说土地流转将更加普遍的存在,相关法律法规打架的地方会减少,土地流转集中在800到1000亩左右会遇到人为设置的法律瓶颈。

农业技术政策:

将会利用农业补贴的办法,推进几个方面的农业技术推广。种植业主要有:设施农业、精耕循环农业、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小微型农业机械、新灌溉技术。养殖业方面主要有:现代化养殖、规模化集中养殖、畜牧杂交繁育。

农业金融政策:将会建立起或者政府、或者民间的农村金融中介机构,并实施规范化管理。相关政策的出台估计会在19大以后了,而机构的成立和有效运行,则可能会在2020年之后去了。组织形式可能是采取风险共担的方式,针对的对象是农业创业者和规模化农业经营者。

农业流通政策:将会扶持一批高效率的农业流通专业企业,推进互联网+农业经济,部分解决农产品价格倒挂的问题。农业产品分档销售,既高端走高端、低端走菜市场,将会成为一种常态。农业电商发展在10年以后才能成熟,目前这一批农产品电商将是被拍死在沙滩上的一批。迫于城市人口增加、生活水平受其它产业压制的主要压力,旧有农产品流通渠道从业人员的利益会被放弃和牺牲,大概在2020年左右会出现大批旧农产品流通渠道从业人员失业或者至少利润受损的情况。


爱农帮


中国农业的出路要走向何方,走何种路线,其实这个是很清楚的。比如,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等等(当然,也有一些学者是反对这类发展方向的),都是老生常谈了,说了十好几年了。但是效果如何呢?大家有目共睹。


中国的农业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如果单单就农业问题而谈农业问题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谈到农业,农民就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关键点。只有解决了农民的问题,才能解决好农业发展的方向路线问题。


一、农民的人口数量要减少,农业主体要转变


1、农业人口数量庞大

现在中国有多少“农民”?具体数据,官方也没有很确切的数据。根据《地权逻辑》的作者贺雪峰教授的估计,中国目前还依靠农业收入生存的人口应该是4亿左右,加上半进城务工人员,大约在5-6个亿左右。也有人说是7个亿。

人口数量排名世界第三的国家是美国,大约在3.2亿人左右。显然,直接依附于农业的人口,是一个很庞大的基数。如果在考虑农业发展方向的过程中,不考虑这个的话,任何方向和路线都很难去实现。


2、农业人口需要减少

农业人口的减少是一个必然,也是必须的。只有如此,才能淘汰过多的产能和落后的、不合理的生产方式。现在很多农产品滞销,完全是因为产能过多,或者是生产方式落后,导致成本过高,质量不好。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滞销,其实比例很小。因此只有让不合适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退出,减少产能,提高品质,大家才有活路。现在农民不能致富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可以归咎于农业人口太多了,然后彼此互相残杀,结果最后就是大家都没钱赚。


3、农业主体在转变


(1)、家庭定义的变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体是以家庭为主体。近年来提出的所谓“家庭农场”,其主体还是以家庭为主。目前来说,家庭依然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以后会有想当长的一段时间(有人预计是50年),依然还是会以家庭为主体。但需要说明的是,过去的“家庭“”与现在或者以后的“家庭”概念并不是一样的。过去的家庭是没有组织化的,是一个原始的状态;而现在包括今后的“家庭”,是组织化的,准确的说,它应该是一个“家族企业”。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所谓合作社其实就是一个家庭在农业方面做大了后转型来的。


(2)、新型农业个体。新陈代谢是自然规律。传统农业个体正在凋零和淘汰,必然会有新的个体补位进去。担心没人种地完全是个伪命题。我们现在也已经能够看到所谓的,新农人,新型职业农民,新农民,返乡创业青年,返乡农民工,其他行业从业者转做农业的等等,就是回流补位的群体。他们可能继续以家庭为单位继续经营农业,也有可能以公司、合作社等方式加入农业。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农业总人口基数过大,在短时间内依然没有办法大规模转化农业人口,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依然会有大量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从事农业活动。但农业人口如果不减少,农民又很难致富,农业产业依然会是一个收益很低的产业。在这一个矛盾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农业主体又在发生着变化,他们不再是传统的农民。他们的观念、知识、思维、运作模式等等,早已不同于传统农民。农业的主体无论是形式,还是个体都已经在发生变化了。


二、农民的组织形式要建立起来。


很多农业方面的现象和问题,追根溯源,都会归结到农业人口的问题。比如,中国农业的“散而小”的格局,就是因为需要保证近一半人口的生存问题。除此之外,还有农民的组织形式问题。


传统的农民,都是以家庭为主的自力更生,自给自足。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早已过了自给自足的时代,农民生产的农产品是以交换为目的的,这个时候他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市场。传统的农民是没有市场概念的,因为他们很少有规模、规范的交易。在市场经济到来之后,就有很多农民不适应。在面对市场的时候,传统的松散的家庭主体已经很难应对了,就算是新型的农业主体,体量也是很小的,很难在市场上去竞争生存。因此,这时候需要有新的组织形式来团结起这些农业主体。让他们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形成联盟、协会。虽然现在有不少这类组织,但其实都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中国有几千年的农业发展史,但除了打仗,在农业方面从未有过像样的组织形式出现,至今也没有。各自为政,一盘散沙。日本的农协应该是我们可以参考的对象。


三、最大限度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


农业确实有其特殊性,但与其他产业相比,也有很多共性。


业主体方面有公司企业、个体、自然人;经营方面有生产、包装、销售、营销、品牌建设等等。


一家公司破产倒闭,老板跳楼,大家都觉得很正常,因为这是市场经济。那放在农业、农民这边为什么不行?农民大部分是弱势群体,他们的生存需要得到保障,因此不能让他们破产,即使知道他们的劳动成果,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大的回报,但至少他们会活下去。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如果农民一味地得到保护,他们永远都没有办法去理解市场经济,永远没办法成长,也就永远需要被保护和同情。


因此,农业就应该向其他产业那样去发展。农民是一种职业,而不是身份。农业的主体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只要他不适应市场,就要淘汰出局。保护弱者是人道主义,但不是市场经济。


当然,农业涉及国家安全,一味的完全市场化也是不太可取的。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之下,尽可能的市场化,减少干预。让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去接受大浪淘沙。


总结: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基于中国的农业基础现状,未来的中国农业道路,一定是犹如一棵树,有一个主干,然后分出不同的树杈和枝丫,走向分化。


在上游。生产主体将会多样性,将继续呈现“小而散”的格局。部分实现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等等形式。


在中游。也就是流通环节,将更注重品牌、品质,更讲究包装和营销。


在下游。消费者的需求多样化、层次化。


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力量,让供应和需求充分涌流,进行匹配,总有适合你的一个方向。对国家来说,做好调控,减少干预;对农业主体来说,找到一个市场比什么都关键。


携笔从农


中国农业以个人观点来看的话,以后还是逃不掉以家庭为主体的这种经营模式。怎么说呢,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支撑着国家的粮食产业。虽然现在无限度地扩张城镇化,但以目前形式来看,已接近饱和,想让农民都进城当城里人,不可能实现,只能部分化。在则农民也有不愿进城的。

现在虽然种田不赚钱,农民种田积极性不高,想办法推进土地扭转改革,无论费多大力气,也只能实现一部分,主要是地形,地势,田地小而散,无法做到一展平,实现机械化操作。

工业化的进程虽然加快了农民进城务工,但科学技术的进步,高、精、新产业的跟进,一些粗劣的小工厂的逐步消亡。大部分人终究会回到农村。

回到农村的人们在思想和经营理念模式上多多少少都有些变化。走生态自然化农业道路是一种必然趋势。

今后农业必然分成两大块。一大块是以种粮经济为主的扭转大户;而另一小块则以生产农副产品为主的小部分农民,两者相补充,相得宜彰。

而以生产农副产品的农民,单打独斗已经行不通了,只有几十户自愿联合在一起,共同出资,分工极细化。专人指导生产,专人销售,在产,销上形成一条龙。大家抱成一团,发挥各自长处,同舟共济,相互依赖,形成一个小小的产业集团,在风险上可降到最低,同时可增强责任感和积极性。

这种合作形式相信以后对中国农业会有一定影响,只有痛过才能觉悟。


农家大院


我是一个农民。十年前,我和妻子种了七亩地,种田的收获除维持全家基本生活略有盈余。儿子在外打工的收入是我们的五倍有余。如今,我在农业企业打工,妻子做家务照看孙女,儿子打工(商业),儿媳妇打工(服装制造业)。原有承包田全出租了,年租金四千元。全家工资性收入十二万。

我家承包地有两亩租给政府种树。(公路两旁)三亩租给一家私企(种绿化苗木)两亩租给一家农业企业。(种水稻.小麦.油菜)

五口人全是农业户口。从事农业生产一人,

以上是千万个农村家庭的极普通的一个。

想想周边农户,与我家情况相仿的很多。完全依赖土地生活的人已不多见。


田野5775


到目前来看,国家对我国的农业,农村及农民没有一个明确完整的发展規化?什么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家庭承包制等,建国快七十年了,回头看,走了几十年的弯路,歪路,目前我们的农业一与世界农业距离拉大,为啥沒勇气事实求实总结下成败经验呢?自包产到户三十年多年来我们的农村,农业,农民又怎样呢?我们国家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各地情况不尽相同,有大平原,有山区,丘岭,还有水田,应根据我国实际,因地适宜发展我们的农业,不要脱离中国实际,去学习西方家庭农场,你学不来,这有于解放前有啥两样?众多农村人口怎么生存呢?大农业国为啥不去发展大农)业呢?共和国建国初期,国家面临各种困难,搞了那么多的国营农场,地方农场,建设兵团和无计其数的地方农场,给国家供应那么多粮食,可最近几年搞的家庭农场和种地大户,占有国家大片土地,又给国家供给多少粮食呢?全国各地都有,只是为了骗取国家对农业的各项补贴,我们国家再这样玩下去,十四亿人吃饭将成问题……


老司机155772904


中国的农业问题是个复杂的问题。三十年的政策不变,已使问题积重难返。甚至,已形成了社会矛盾,阶层对立。

眼下,政府依靠专家坐在办公室里想出的招数,根本解决不了。重要的是农民已经不再相信政府,并产生了对抗心理,这是因为政府对农民失信,及较底层公务员的种种恶行造成的!

唯一的出路是农民有自己的组织,政府引导,真心服务,让农民得到实惠,别再让农民受剥削,受压迫,为房地产去库存买帐等诸如此类的臭招,先拉回农民的心,向政府靠近。

比如:农补后种子和化肥长价;粮食进口,让农民种地赔钱;市场垄断让农民种菜烂掉,牛奶倒掉!农民应该有自己的信息网络,自己进行市场经营。该种什么,不该种什么,怎么种,政府应排专家亲临指导,真正让农民走上致富路。有钱了,他们就有胆了,进城买房算什么!

农民也是中国公民,政策一律平等,不再歧视。也是更重要的!一个社会没有平等自由,任何人都不会有幸福感。

那些不着调的臭招,损招别再有了,农民不傻,也是有头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