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孩子就是一場父母的自我修行?真相值得每位家長深思

魯迅:“教育是要立人。”家長們在擇校買學區房送禮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到底希望孩子通過接受怎樣的教育成為怎樣的人? 家長自己應該做些什麼,應該懂些什麼?什麼是真正的家庭教育? 真正的家庭教育,家長應該學些什麼?

下面我從我的個人經歷,來說說看我眼中真正的家庭教育。

我媽媽的原生家庭十分貧寒,家裡還養了7個孩子,但是作為小學教師的外公卻很早就意識到了“教育”與“文化”對於改變人生軌跡的重要性。

在那個重男輕女現象十分普遍的年代,外公力排眾議讓媽媽上了大學,於是她成為了家族中第一個大學生。

養育孩子就是一場父母的自我修行?真相值得每位家長深思

她總是說,“孩子是唯一不能失敗的實驗品。”雖然“母親”這個“職業”她沒有經驗,但她卻堅信自己一定能做好。

很多小事都能看出媽媽教育理念的與眾不同。比如說:

爺爺嚇唬我說“不聽話給你打針”,媽媽就嚴肅地指出“孩子生病打針是不可避免的,您這樣讓她對打針產生了恐懼,以後生病了真的要打針她不配合怎麼辦呢?

貪玩是小孩的天性,您不喜歡她這樣做和她講道理就是了,為什麼要嚇唬她呢?”

類似的還有“不聽話就讓警察把你抓走”等。我想,一個孩童對於國家機器與社會秩序的最初的認識,就是這樣來自於家長的言語之間吧。

下面分“學習篇”、“德育篇”、“性教育篇”來講述自己的成長經歷。

養育孩子就是一場父母的自我修行?真相值得每位家長深思

一、學習篇

到了入學的年紀,家長們都擠破頭想把孩子送到當地最好的小學。媽媽卻認為小學時期重在培養學習習慣,於是把我送到了離家最近的小學,儘管這所學校師資情況一般。

我小時候家庭條件很不好。小學時候我瘦得像根豆芽菜,經常生病。每次去醫院打吊針,針紮在手上以後媽媽都安慰我說“乖乖等我回來啊,我去給你買書了”然後就出去了。

家裡經濟最拮据的時候,一家人都不買新衣服,我因為還在長身體沒法穿前一年的舊衣服,就穿親朋好友接濟的衣服。即使這樣,媽媽依然沒有削減我買書的開支。這個習慣保留至今,並且我對紙書有著近乎偏執的愛。

說一下閱讀習慣的養成。媽媽不會把書扔給我一個人看,而是會和我一起看。每天吃晚飯的時候我要向她複述今天看的書是什麼內容。比較有意思的內容我們倆還會一起討論,書裡的人物為什麼要這樣做。我的語言表達能力與邏輯能力就是這個時候形成的。

而且因為是以親子交流的形式進行的,完全沒有覺得是負擔。

養育孩子就是一場父母的自我修行?真相值得每位家長深思

她會和我比賽背詩詞。我倆一起背同一首詩詞,看誰先完整地背下來。

她從來不逼著我學習,而是身教多於言傳。我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媽媽開始考註冊監理工程師證——那時候她已經39歲了。

關於作業,她從不在房間裡監督我學習,而是讓我學會自律。

每學習45分鐘,她就會叫我從房間裡出來吃點水果什麼的,休息15分鐘,然後再投入新的一輪學習。但是那45分鐘的時間她要求我完全投入,桌面收拾整潔,與學習無關的雜物完全移出視線。

所以我在很小的時候就懂得要勞逸結合才能有足夠的專注力。

她從來都不會把成績與物質獎勵掛鉤,不會說那種“考到100分就給你買XX”或者“考XX分獎勵XX元錢”這種話。

我提出要求想買什麼東西,如果媽媽認為我不需要,就會給我講道理說服我這個東西很雞肋,不要因為小朋友都買了我就跟風買,要會自己思考。如果媽媽認為有必要買,價格又不是很高,就會適度滿足我。

比如說我同時想買ABC三個東西,她會告訴我“你只能挑一樣”。有時候真的都很喜歡,難以割捨到眼淚在眼眶裡打轉,她就會語重心長地教育我

“要學會放棄”

如果媽媽認為有必要買,但是價格對於她的收入來說有點心疼,她就會說,

“你看,這個東西很貴。要是媽媽買給了你,最近3個月你都不能再要求買其他東西了。你能接受嗎?如果能接受媽媽就給你買,如果3個月以內還想買其他的東西,就只能放棄它了。”

週末她會帶我去郊遊、去圖書館和博物館。帶我親近大自然,撿樹葉拼成畫,帶我摺紙帶我編中國結帶我玩陶藝。

媽媽總是對我說,“學習是一輩子的事,不在乎一朝一夕的成績”並且她也真的做到了。2016年我考研失利,她還是用這句話來安慰我。

養育孩子就是一場父母的自我修行?真相值得每位家長深思

在媽媽的影響下,我成為了一個真的愛學習的人。不是為了考高分,也不是為了入職以後考證升職加薪 ,是真的享受學習的過程,享受獲取知識帶來的喜悅,享受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感,享受解決難題帶來的成就感,享受因為學習而得到自我提升。

我享受把零散的數字與符號編織成網絡、架構成樹的建立知識體系的過程,我享受在一個陌生領域從混沌到通透的掌控感。這是除了學習,其他任何事情都無法帶給我的快樂。

而這一切的本源,都是我的媽媽在我童年與青少年時期教給我的。

她是我最好的老師。

二、德育篇

小學一年級,我剛剛萌發出對“錢”有概念,知道它能拿來買很多東西,比如校門口1毛錢一根的辣條,1元錢能買10根。有一次我看到家裡茶几上扔的零錢,就順手把它拿走了。

媽媽發現錢不見了,問是不是我拿了。我怕她會生氣,就撒謊說沒有。

然而還是被識破了。

真是一次難忘的經歷啊。我被她追著家裡好幾個屋子打了整整一下午。因此爸爸質問她,她卻只是恨恨地說了一句,“誰讓她撒謊。”後來的三天我都請假在家沒去上課。

我對母親的敬畏,大約就是那時候開始的。我開始明白原來媽媽並不總是溫柔慈祥的,她生氣的樣子好可怕。

初二的時候因為頂嘴被我媽打了第三次。從此我開始不再和她“無話不談”,而是學會了“瞞天過海”。大概親子關係的漸行漸遠就是從這時候產生的吧。

後來說起這些事情,媽媽只是說,“好好給你講道理你不聽,我只好打你了。”我都緘默不語。

養育孩子就是一場父母的自我修行?真相值得每位家長深思

我也因此而怨恨她。但我還是感激她,正是她對我的修枝剪葉,我才沒有走上歪門邪道。

去商場買衣服,看到店員給我推薦我不喜歡的樣式,想一臉嫌棄地說“醜死了”,卻被她擋住:“我們不喜歡,謝謝你。

尊重所有的底層勞動者,從來不會跟我說“不好好學習以後就和他一樣”這種話,而是告訴我“任何靠自己勞動賺錢的人都值得尊敬”。

家裡不想要的舊被單和舊衣服,她都洗乾淨了摺疊好,裝在手拎袋裡放在垃圾桶旁邊。這樣有需要的人就可以拿回去用了。

無論是爸媽買給我或者親戚朋友送的零食,她要求我一定要留出1/3給爸媽吃,而不能吃獨食。玩具要和別的小朋友分享。

小學時候養小動物。養小魚她要求我自己給魚換水,養小兔子她帶我一起給小兔子打掃窩告訴我“因為是你的選擇,你就要負責到底,不能推給媽媽來做。”

養育孩子就是一場父母的自我修行?真相值得每位家長深思

每個月像“發工資”一樣給我定量的零花錢,如果不到一個月就花完了,她也不會再給我。如果主動幫忙做家務的話,會給我“記工分”。按照“洗一次碗3分,拖一次地4分”這樣累計到下月“發工資”時兌現。

自己的小衣物從來都是自己洗,外套可以在媽媽開洗衣機的時候厚著臉皮讓她幫我一起洗了。即使是在高三衝刺最忙碌的時候,她也堅持讓我自己手洗小件衣物,原因是

“沒有生活自理能力讀再多的書也沒用。”

三、性教育篇

我媽媽對我的性教育啟蒙可謂非常早,以至於我從小就沒有覺得這是一件神秘而羞恥的事情。

我媽媽在我第一次問“我從哪裡來”的時候就沒有敷衍我說“你是垃圾箱裡面撿來的”而是告訴我“你是爸爸媽媽愛的結晶”。

上學前班的時候基媽媽給我買了一本畫冊,叫做《我從哪裡來》。裡面用小孩子容易看懂的卡通形式圖文並茂地介紹了受精卵形成過程以及在子宮中發育的過程,讓我第一次知道原來我是“媽媽懷孕生出來的”,還因此和“垃圾桶撿來論”的同學吵過一架。

10歲生日的時候媽媽送我了一本盧勤的書——《女孩,別走的太遠》。讓我第一次瞭解到身體的發育過程與性愛。4年後第一次月經來潮的時候我沒有驚慌也沒有恐懼,因為我知道那叫“子宮內膜脫落”。

養育孩子就是一場父母的自我修行?真相值得每位家長深思

還有前面說的,“除了爸爸媽媽,任何人都不能摸摸你抱抱你。”

感謝我的父母在我18歲以前對我保護無微不至,也感謝他們教會我如何保護自己。

願天下所有的女孩都永遠不受侵害,也願天下所有養女孩的父母能教會她們如何保護自己到可以獨自飛出巢的那一天。

我媽媽工作很忙,是一個典型的女強人,但她從未讓我缺失童年的樂趣。更重要的是,她並沒有因為花了很多時間與精力管我而耽誤了自己的發展。

她是一個獨立女性,無論在經濟上還是人格上,有重心,但是任何一個人、任何一件事都不會是她生活的全部。

她是我最敬佩的人,沒有之一。

感覺還有好多話沒說完。家庭教育這個話題越來越被大家重視,真好!這些年,我總是自己獨自叨叨,怎麼好多人不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呢?孩子第一老師是家長,不是往學校一送就萬事大吉的。

真正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的自我修行,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不修不行,越修越行。家長做個好榜樣,孩子就會照樣學樣。對待孩子,與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父母是原件,孩子只是複印件。孩子身上有問題,家長身上找答案。

真正的教育,從來不是點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風化雨、自然無為的過程。

這樣的父母所生育的孩子,縱然不成功,也必然成器。

縱然不成才,也必然成人。

縱然不成名,也必然成就一番自己的人生氣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