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信」互聯互通無處不在 數字經濟方興未艾

「网信」互联互通无处不在 数字经济方兴未艾

在前不久舉行的“2018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上,“搖把子”電話、BP機(尋呼機)、“大哥大”(移動電話)等“老物件”一一現身,與前沿的5G應用展示相對比,我國通信業40年來的華麗鉅變令人感慨。

1978年,我國電話用戶僅192.54萬戶;2018年,截至6月底,我國移動電話用戶達15.1億,微信月活躍賬戶達10.58億。從最原始的搖把子電話、架空明線銅纜,到大通路寬帶光纜、移動通信和衛星通信,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通信網絡。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通信業的通信能力、用戶規模、技術水平等歷經跨越式大發展,從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迅速成長為推動經濟社會繁榮發展的關鍵依託。”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餘曉暉說。

「网信」互联互通无处不在 数字经济方兴未艾

1979年,在四川省成都市電信局,報務員羅素芳在耐心指導新學員發電報。

通訊工具智能迭代

“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曾是改革開放之初不少家庭的夢想。如今,通訊的概念早已超越了打電話。“現在通訊多方便、多發達,即使出門旅遊,也可以與家人視頻聊天,孩子的一顰一笑近在眼前。”北京市民王巧玲說,“過去和家裡聯繫主要靠寫信,信件一來一往得半個月”。

改革開放40年來,從電話、電報、BP機到智能手機的不斷更迭,反映了我國通訊技術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電信樂山分公司員工趙然說,上世紀80年代,發電報按字收費,所以人們惜字如金。

上世紀90年代,BP機業務上線。“對第一批BP機用戶我能聽聲識人,不是我記性好,而是因為用戶太少。”趙然說。1994年,樂山首批“大哥大”上市。趙然總結說,現在來看,“大哥大”有“三個離譜”——價格高得離譜,手機重得離譜,體形大得離譜。

2000年以後,電報、BP機迅速退出了歷史舞臺,移動電話、互聯網飛速發展。近年來,智能手機以及軟件的進步,更是讓通信實現了“音畫同步”的質變。

1978年,我國固定電話用戶總數只有192.54萬戶;1987年移動電話出現之後,用戶規模迅猛增長;2003年,移動電話用戶數超過了固定電話。到2017年末,全國電話用戶規模達16.11億戶,居世界第一。

其中,固定電話用戶數為1.94億戶,是1978年的101倍,年均增長12.6%;移動電話用戶數為14.17億戶,是1988年的47.25萬倍,年均增長56.9%。全國固定電話普及率由1978年的0.4部/百人提高到2017年的14部/百人;移動電話普及率由1995年的0.3部/百人提高到2017年的102.5部/百人。

電信業務總量也隨之快速增長。2017年,中國電信業務總量達27557億元;業務收入為12620億元,年均增長21.1%。

「网信」互联互通无处不在 数字经济方兴未艾

參展商在貴陽舉辦的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向參觀者介紹5G遠程自動駕駛(5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基礎設施從弱到強

今年5月份,西藏墨脫縣幫興鄉肯肯村村民拉巴次仁家通了網絡,不僅價格便宜,網速也一點不打折扣。在“生死墨脫路”上,地震、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隨時可能發生。即便自然條件如此惡劣,也沒能阻擋電信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

“這就是電信普遍服務的意義所在——讓任何人在任何地點都能以承擔得起的價格享受電信服務。”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介紹,目前我國行政村通光纖比例已達95%,年底有望提前實現“十三五”規劃提出的98%行政村通光纖目標。

改革開放40年間,我國通信業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通信能力實現了質的飛躍。通信業投資規模逐年加大,通信網絡規模容量成倍擴張,已建成包括光纖、數字微波、衛星、程控交換、移動通信、數據通信等覆蓋全國、通達世界的公用電信網。

截至2017年末,我國固定長途電話交換機容量達602.6萬路端,局用交換機容量18414.0萬門,分別是1978年的3235倍和45.4倍,年均分別增長23.0%和10.3%;移動電話交換機容量由1990年的5.1萬戶猛增至2017年的242185.8萬戶,年均增速高達49.0%;光纜線路長度由1997年的55.7萬公里增至2017年的3747.4萬公里,年均增長23.4%;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由2003年的1802.3萬個增至2017年的7.8億個,年均增長30.9%。

同時,我國不斷創新,很多通信技術實現了從空白到領先的跨越式發展。光纖寬帶加快普及,光纖入戶已成為城市家庭“標配”,光纖接入用戶總數達到2.94億戶。

在移動通信領域,我國經歷了1G空白、2G跟隨、3G突破、4G同步、5G引領的崛起歷程。自主研發的TD—LTE被國際電聯確定為4G國際標準之一,同時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4G網絡。截至2017年末,4G用戶總數達9.97億戶,在全部移動電話用戶中的佔比達70.3%。

據悉,目前中國5G技術研發試驗第三階段NSA(非獨立組網)測試已全部完成,同時SA(獨立組網)測試也已全面啟動。華為等國內廠商驗證了豐富的場景,展現了較佳的性能。

「网信」互联互通无处不在 数字经济方兴未艾

深圳地鐵實現移動支付,乘客利用二維碼掃碼購買地鐵車票。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催生經濟新動能

改革開放40年來,移動電話普及應用、寬帶網絡技術革新、互聯網經濟蓬勃發展,通信業每一次進步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為經濟發展注入嶄新活力。

今年8月份,“今日頭條”聯合扶貧專家,5天時間幫助3846戶貧困果農家庭賣出了24萬斤脆紅李。9月份,財政部和雲南永勝縣政府聯合“快手”一起做了一場愛心直播,短短4個小時就銷售了6000多斤當地特產軟籽石榴。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互聯網用戶呈爆發式增長態勢。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3家基礎電信企業的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總數達3.49億戶,其中,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用戶總數達1.35億戶,佔總用戶數的38.9%;移動寬帶用戶(即3G和4G用戶)總數達11.32億戶,佔移動電話用戶的79.8%;互聯網上網人數由1997年的62萬人激增至2017年的7.72億人,年均增長42.8%;互聯網普及率達55.8%,超全球平均水平4.1個百分點。

隨著網絡提速降費和“互聯網+”戰略的深入推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各領域加速跨界融合,催生出一系列新興業態。2017年,我國電子商務、網絡遊戲、網絡廣告等數字經濟繁榮發展,收入增速均在20%以上;移動支付交易規模超過81萬億元,位居全球之首;以第三方信息平臺為基礎,整合社會資源為用戶提供服務的共享經濟蓬勃發展,在提升出行效率、節能減排和拉動就業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

“我國信息通信業還將繼續加快自主創新,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更大範圍、更深層次地融入並服務實體經濟。同時,增強網絡空間安全防禦能力,提升國際話語權,真正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餘曉暉說。

「网信」互联互通无处不在 数字经济方兴未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