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清楚這5條,買多少保險就是錯


不清楚這5條,買多少保險就是錯


大家好,我是教大家買保險的探險君。

很多人買保險非常不理性,平時買一個幾百塊錢的物品,可能會跑好幾個商城,比較好多個品牌,最後再決定買哪一個。

可是買保險,涉及到幾十年的保障,卻非常草率,有的甚至保險的基礎分類都搞不清楚,白花保費事小,出了事才發現自己的保險不能提供自己急需的保障。

因此,如何正確認識保險,合理配置保險產品,是我們大家應該用心對待的,探險君根據多年從業經驗,把購買保險時需要注意的一些原則總結成5條口訣給到大家,雖然內容很枯燥,但是很實用。

1、以家庭為單位

2、兩個順序不能亂

3、三個要素緊記牢

4、四類險種別空缺

5、五大誤區要避開

以家庭為單位

很多人給孩子買,但是自己的保障卻是空白。

探險君遇到過很多父母將家庭年結餘的1/3甚至一半用到給孩子買保險,疾病、意外、教育金面面俱到,唯獨自己卻在保障"裸奔"。

實際上,相對於孩子,父母作為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更加需要保障。

假設父母一方發生重疾或者身故,除了產生高昂的治療費用,持續的消耗家庭的經濟積蓄之外,還會導致家庭的收入減輕或中斷,嚴重的影響到孩子未來的生活和教育。

還有家裡的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老人的身體機能也逐漸衰退,發生意外和大病的幾率更大。

因此,全面的保險規劃,要以家庭為單位綜合考慮,保費支出,以父母為主,子女、老人為輔。

家庭支柱規劃要點

父母作為家庭的經濟主要來源,承擔著家庭的主要責任,一旦發生風險,整個家庭必然面臨巨大的經濟危機,尤其是揹負著高額房貸的"中產階級",是保險規劃的重中之重。

因此,基礎的意外、大病、身故等保障,既要全面規劃,又要保額充足。具體的險種包括:意外險、醫療險、重大疾病保險、定期壽險。

子女保障規劃要點

子女不承擔家庭經濟責任,所以不需要配置壽險的,主要針對意外、健康等風險進行搭配即可。

具體的險種可以配置定期型的重疾險、百萬醫療險、意外險。

老人保險規劃要點

老人同孩子一樣,家庭責任逐漸減少,身故壽險也不是剛需,主要是配置意外險和健康險。

但是老人配置保險有兩個攔路虎,一方面老人年齡大、發生疾病的概率也大,所以保費也高,畢竟保險公司不是慈善機構。

另一方面老年人的身體或多或少都有問題,尤其是一些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很難通過投保時的健康告知。

具體的險種可以選擇防癌醫療險、意外險,如果身體健康可以選擇高免賠額的百萬醫療險。

兩個順序不能亂

先保險規劃,後產品選擇,這裡涉及到保險購買的兩個方向,"產品導向"和"需求導向"。

產品導向

傳統的代理人模式,保險公司定期推出主打的1-2款產品,比如平安的平安福,國壽的國壽福,太平洋的金佑人生。

業務員拿著這些產品去找客戶,不管收入高低、負債情況、家庭結構等因素,一律給推薦自家的主打產品,上來就講產品如何如何好,從頭保到腳,保險界的"奔馳""寶馬"等。

至於你的真實需求是什麼,家庭的保障缺口有多大,家庭收入是否能買到充足的保額,則一概不論。

需求導向

保險的購買是一個非常個性化的過程,絕對不是選擇單一的產品這麼簡單,它涉及到保險需求的分析、整體的規劃、險種的組合、保額的設定、預算的分配,非健康體還涉及到多家投保,爭取最好的核保結果等因素。

這些都是需要根據每個人的基本家庭經濟情況、健康狀況、風險偏好等因素進行綜合考量配置。

因為不同的生命週期,不同的家庭結構,不同的收入水平,不同的資產負債,其家庭風險的承受能力會有很大不同,另一方面保費的預算也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保險產品的規劃上絕對不能一概而論。

即便是兩個一模一樣的家庭,如果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不同,那麼在保險產品的選擇上也決然不同。

尤其是大部分的家庭保費預算並不充足,如何利用有限的預算購買到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因此,筆者建議,不要盲目信任保險代理人,尤其是一些親戚朋友等熟人推銷,一上來就給推薦某一款產品,而不考慮你的真實需求。

只有多學習保險基礎知識,理清自己真實保險需求,找到家庭保障缺口,結合自己的保險預算,最後才是選擇合適的保險產品,只買對,不買貴。

三個要素要記牢

保額充足、保障全面、保費合理

保額充足

"買保險就是買保額",保額指的是保險公司賠償的最高限額,保險的本質是槓桿,即用小額的保費支出撬動高額的保障額度,通俗講就是花最少得錢,獲得的理賠額度越高越好。

比如重大疾病保險,除了要考慮相關的醫療費用,還要考慮因重疾導致的長期不能工作的收入中斷損失,後續的康復治療費用,家庭的債務等剛性支出。

不同險種的保額設定不一

醫療險的保額主要參考醫療費用的支出,一般國內治療20萬-100萬足以;

重大疾病保險除了參考相關重疾的治療費用外,主要是考慮被保險人的收入情況,能夠補償3-5年的收入損失,一二線城市建議不低於50W;

意外和壽險保額可以參考所承擔的家庭責任,包括房貸、孩子的撫養費用、老人的贍養費用,不一而論。

保障全面

保險是由不同的險種組成,意外險、醫療險、重疾險、定期壽險等,不同險種其核心功能不同,解決的問題也不盡相同,一個完善的保險方案必然包括這四大類險種的組合搭配,缺一不可。

保費合理

保險行業有個“雙十原則”,即用家庭收入的10%,購買10倍年收入的保障額度。至於這個比例是否合理,則要根據每個家庭的實際情況來決定。

探險君給大家的的建議是年收入扣除家庭必須開支後,用年結餘的一定比例來規劃保險,這個比例到底是多少,就不一而論了。

四類險種別空缺

意外險

意外傷害保險主要解決的是因為意外導致的殘疾和身故而引起家庭收入中斷的風險,尤其是我們容易忽視的意外殘疾風險。

定義事故是否屬於意外的幾個關鍵點:外來的、突發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比如溺水、交通事故、高空墜落等。

最容易引起糾紛的是猝死,猝死不屬於意外,它是因為死者自身的身體原因(通常是急性心梗或腦梗)導致突然死亡,畢竟身體健康的人在沒有外來因素的影響下是不可能無緣無故突發死亡的。

意外險配置的幾個關鍵點:

是否包括意外醫療,意外醫療是否擴展社保外用藥。

意外殘疾具體是針對意外傷殘還是意外全殘。

是否限制意外發生特定的場景,比如限制交通工具、限制旅遊地區等。

醫療險

醫療險解決的是由於意外或疾病導致的治療費用報銷的問題,我們交的城鎮醫保就屬於醫療險的一個分支。

長期以來,醫療險在國內商業保險種類中一直是作為附加險存在,保費貴、保額低、續保嚴格,因此並不為客戶所熟知,也是最沒有存在感的一個險種。

近年來各家保險公司陸續推出了一系列價格親民、百萬保額且涵蓋自費藥、進口藥的中端、次中端商業醫療險,也就是俗稱的"百萬醫療險",性價比極高,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補充一份百萬醫療,可以有效的解決重大疾病的治療費用。

很多人分不清重疾險和醫療險的區別,簡單的介紹一下,

(1)醫療險理賠條件寬鬆,不管是因為意外還是疾病等發生醫療行為,由保險公司根據合同進行醫療費用的賠償。

重疾險通常約定幾十種疾病種類,理賠條件必須是符合合同中關於重大疾病種類和條款的約定,所以相對嚴格。

(2)醫療險的賠償方式通常採用報銷型,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實報實銷,花多少報多少,即不超過總的治療花費,比如,小A購買醫療險保額100萬,不幸罹患惡性腫瘤,實際住院花費5萬元,那麼保險公司最多補償小A醫療費用開支5萬元。

重疾險的賠償方式是採用一次給付型,購買多少保額就賠多少錢,跟是否住院沒有關係,作用是補償重疾導致的長期收入損失,比如小A購買重疾險保額100萬,不幸罹患惡性腫瘤,保險公司按照合同一次性補償其100萬,如果他還購買了醫療險,那麼住院的費用也可以同時報銷。

醫療險配置的幾個關鍵點:

最高理賠的額度是否充足

免賠額是多少,報銷的範圍是否擴展社保外用藥的報銷

續保條件是否寬鬆,來年續保是否要二次核保

重疾險

重大疾病保險簡稱重疾險,又被稱為重疾收入損失險,以罹患惡性腫瘤、急性心梗、腦中風後遺症等幾十種高發的重大疾病為理賠的觸發點,解決重大疾病造成的三大問題:(1)大病治療費用(2)3-5年的收入中斷損失(3)後期的康復理療費用。

在上文中我們對重疾險和醫療險的區別也有過解讀,在此不再贅述。

重疾險配置的幾個關鍵點:

充足的保額是關鍵,在合理的預算範圍內買到最高的保額。

高發的25種重大疾病,國家有統一定義,因此不用糾結重大疾病的病種數量和定義。

是否包括輕症及輕症豁免,是否包括與高發重疾相對應的輕症。

定期壽險

定期壽險解決家庭經濟支柱發生身故和全殘後無法承擔家庭責任的問題,買給自己,受益人是自己最愛的人,體現了愛與責任。它的特點是價格便宜,用較少的錢能買到較高的保額,槓桿比高。

很多人會認為買了意外險就沒有必要買定期壽險,其實這是一個誤區,雖然他們都是針對身故和殘疾,但是意外險側重於因為外來突發的意外導致的身故和殘疾,範圍較窄,比如近年來,部分行業頻繁的出現猝死事件,都是因為急性病導致的死亡,而據國家權威部門統計,疾病是導致成年人死亡最主要的原因,所以定期壽險必不可少。

定期壽險配置的幾個關鍵點:

定期壽險的保險責任簡單,理賠標準統一,沒有爭議,因此價格越低,槓桿比越高越好。

健康告知越寬鬆越好

責任免除越少越好

小結:一個完善的保障方案,意外、醫療、重疾和定期壽險,缺一不可,只有全面保障,才能沒有風險缺口。

五大誤區要避開

有了社保不需要商保

(1)社保"保而不包",保障範圍狹窄,只是針對疾病進行住院補償,對於重疾或者身故給家庭帶來的收入中斷和財務危機是無法覆蓋的,需要商保來補充。

(2)社保報銷的比例有限,它屬於醫療險的一個分支,只能報銷相關的醫療費用,還有相關的用藥限制,對於自費藥、進口藥、ICU等費用都是需要自己支付。

(3)醫保控費,這個話題有點大,各位可自行百度搜索。

買保險,沒用到就虧了,有病治病,沒病返本

很多人在買健康險的時候總抱著一個返本錢的想法,覺得沒用到就虧了,所以極度厭惡消費型的險種,這裡強調一下,對於人身健康險,不論是返還型還是消費型,一定是虧的,因為保障是有成本的,雖然我們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實實在在給了我們保障,當我們在發生風險的時候,一定會按照合同給我們賠償。

而返還型保險的本質是我們要付出比消費型保險多得多的保費支出,然後保險公司同樣也要扣除保障成本、運營費用等,然後用多餘的錢來投資運作,幾十年後再把保費返還給我們,返還型的還有兩大弊端:

(1)佔用過多的保費預算,導致保額不足,槓桿比不夠,完全起不到轉移風險的作用。

(2)返給我們的保費,經過幾十年的通貨膨脹,購買力也大大降低。

所以,我們不能一味的通過個人的喜好來選擇保險產品,而是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尤其是預算不足的,要儘量選擇槓桿比高的消費型險種來增加我們的保額,想不花錢,又要保障,只有在童話世界裡吧。

小保險公司不安全,倒閉了怎麼辦

估計除了保險行業,任何一個其他行業實際註冊資本金幾十億、總資產上百億的公司都不會被稱為"小公司",但是畢竟保險公司屬於經營風險,承擔著客戶終身的保障,要求高一些也是無可厚非的。

事實上,在保險行業,沒有小公司,只有新公司,任何一家保險公司,不論大小,背後都有再保險和保險保障基金的託底,都接受保監會的嚴格監管。

當然理論上保險公司是可以倒閉的,但實際上,保險公司倒閉卻很難很難,且不論國家最終會兜底保障,即便是等著收購保險公司牌照的金主也一抓一大把。

大公司產品貴,理賠快

很多公司因為對保險行業不瞭解,覺得大公司的產品貴點,理賠總會快一些,小公司的產品便宜是否會故意拖著不賠等,根源還是對保險行業不瞭解,首先,保險是否理賠,並非保險公司說了算,而是取決於合同和保險法,只要是符合保險合同的規定,保險公司一定會賠,現在是移動互聯網及信息大爆炸時代,每一個公司都非常在意自己的口碑。

其次,保險公司不怕賠錢,因為每一款保險產品,都是經過精算師嚴格精算的,通俗講,該賠多少錢,早就計算好了,並不影響保險公司的利潤,而保險公司核賠的的意義是為了防止逆選擇,尤其是大額的賠償,肯定要經過相關的調查,要慢一些,這跟保險公司的大小沒有任何關係。

另外,保險法也給保險公司規定了相應的理賠時效,保險法第二十三條規定,保險人收到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的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請求後,應當及時作出核定;情形複雜的,應當在三十日內作出核定。在保險實務中,一般的小額的理賠通常3-5天就能夠結案,有的1天就結案,而大額的賠償,因為需要保險公司進行調查核實,所以普遍時間長一些,但是按照法律最長也不能超過30日,否則直接投訴保監會,當然前提是要符合合同的規定。

隱瞞健康情況投保

很多朋友都是在身體檢查出異常才考慮購買保險,害怕保險公司拒保,不想把健康狀況告知保險公司,部分代理人也會講,只要沒有住院就不用告知,實際上,只要是在正規的醫院有過正常的體檢、門診檢查、住院手術等,都會留下就診記錄,如果購買保險時有所隱瞞,在後續理賠時必然成為引爆糾紛的定時炸彈。

探險君建議在投保時一定要如實告知,因為這樣承保的保單我們才會最安心,未來理賠也會很順利,買保險是為了規避風險,而不是讓保單本身存在風險和隱患!

寫在最後,買保險這件事,要自己學,不能懶,搞明白了保險知識,其實買保險並非難事,希望大家都能買到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

如果覺得文章有用,請轉發給需要的朋友,讓更多的人看到。

關注探險君說保,教你買保險

客觀、專業、中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