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楷书是行书草书的功底,都说二田楷书好,为何二田那么好的功底却写不好行书草书?

字画娱乐圈


书法大至说,有“真、行、草、隶、篆”五体,但是各体中又有诸多不同的区别风格面目。一路发展下来,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书家,呈现了丰富多彩的书体形式。不过,不论怎样多姿多彩,花样繁多,楷书真体作为书法训练的基础是不容置疑的。



但也不是说练好楷书,别的书体就不用练了,更不是都会写了。那么,楷书与其他书体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为了方便说明,可打个比喻。譬如人的肢体训练,习武的学套路,其基础功夫就是扎马步,打拳不练功到老也稀松。在书法的学习训练上说,"图真不悟,习草将迷"。

光学楷,不学行丶草诸体,问题不大。"真无使转,都乏神明",只不过呆板死相,缺少灵动。但是要学行书丶草书,缺了楷书功夫,恐怕成功率就不大。或者不得已,回头还得必须补补课,否则力不从心。

行书、草书,其体势灵活,使转变化多端。但是其结体构成仍不可偏离楷体的基本组合规律。特别是基本点画的力度质量,是决定字体书写成败的关键因素。孙过庭“书谱”中说:"草不兼真,殆于专谨"。"草无点画不扬魁岸"。也就是说,草书无真书的功力兼通,那是写不成功的。点画不过关,其气韵质感便表现不出来。


但是,有了楷书功底而不在其他书体上再专门下功夫,其他书体的书写规律你仍然掌握不了。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不是聪明伶俐所可解决的。学如逆水行舟,必须步步用力。"盖有学而不能,未有不学而能者也"。


真空妙有无量寿


二田的楷书严格意义上说不是传统书法,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字体,挂的是欧体的名,写的其实是印刷体美术字。和传统书法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二田是以招生培训初学者写字为目的的,不是以发扬光大传统艺术为目的的。他们觉得能招到学生就是成功,别人招不到学生就是不成功。所以他们玩的是商业,而不是艺术。

二田的字其实不是写字而是描字或者说是画字,写需要自然需要讲究速度需要活泼需要讲究随意。行书草书对写的自然活泼速度把控 要求更高。

二田楷书都不属于写,所以更写不好行书草。

最后强调一下,正书隶书都是草书的基础,楷书写的好的人绝大多数草书都一般般。草书有草书的功底,行书有行书的功底,和楷书的功底有点关系 但是关系不大。。

认为楷书写好的人以后就一定能写好草书是个错误的想法。对草书行书而言 楷书就是练练起笔收笔的,没有别的太大的作用。

下面两幅是鄙人的楷书和草书作品,不服的田粉可以写两幅来比比,说错了,田粉只会描字,不会写的。

。。。。。。。。。。本文作者 吴海萍




字画娱乐圈


其次,关于二田的书法水准在书法界争议很大。客观地说,二田对书法艺术的普及,以及对初学者学习书法的规范性都有着很大贡献。但是,对于书法艺术水准的评价不能只依靠其在大众范围的影响来决定,因为每个书家的侧重点不同,二田致力于书法教育和推广,卓有成效,也必须承认其书法格调尚待提高。有些人称二田的楷书是当代的馆阁体,其实这也不完全是贬义,馆阁体虽是为了科举而出现的产物,但也有诸多可取之处。普及的意义就不说了,最起码规范、美观,而且高水平者也能体现相当的艺术魅力。何况二田书法源于欧体,并非馆阁体的一般套路。

似乎扯得有点远,我们回到为什么二田的楷书功底好却写不好行草书的问题。前面我已经表达过自己的观点,写好行草书与楷书功底并无必然联系,但是具备良好的楷书对写好行草书有没有帮助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我们从书法史随便看看,大多数行草书大家其楷书功底都是相当不错的。

二田为什么写不好行草书?首先,二田的楷书学到欧楷的规范、严谨,并且强化了其美观的视觉效果,同时,舍弃了欧体的险绝和富于变化的精髓。这一点,田英章先生自己也是承认的。通俗地说,就是把楷书写“死”了。大家都知道,行书重于行气,草书重于气势,对于线条功夫要求更多。而二田在习练欧楷是已经形成了桎梏,要想突破其实比一般人更难。另外,二田以楷书名世,在行草书方面用功并不多,很多时候就是把行书当成了楷书的“快写”,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上述观点为惊龙轩一家之言,希望能与各位书友更广泛地交流和商榷,谢谢!


惊龙轩


再说第二句话“都说二田的楷书好“。我认同此观点。新世纪以来,个人书法影响力能席卷中国大地,并拥有无数崇拜者和学习者,还没有一个人能与二田争锋。其他因素不论,单说他们的楷书能被数以千万计的人接受、学习、临摹,充分说明了其书法的强大魅力。从书法专业来讲,现代书法界从欧楷能脱颖而出的也就仅此田蕴章、田英章二兄弟,这个地位是无庸质疑的。尽管书法界从专业角度对二田的欧楷有诸多不同看法。但我认为,二田能从最难脱化的欧楷当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面目,就是对书法界的一个贡献。不信,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看。只是二田太拘于欧楷这块天地了,如果能走出这片天地,再吸一吸外面的新鲜空气,观览观览更多的风物,田楷还会更好更完美。


至于说二田的的行草书写的好不好。我说两点,一个是,好不好与他们的楷书,所谓题主的“功底,“一点关系都没有。(这个问题我前面已论述,在此不再延展。)一个是你比较的依据是什么?如果说与古人比,别说二田,就是张狂如米芾也不敢说它比王羲之强,就是大胆如康有为,他也没底气说他比颜真卿好,而式微的现在,即使如启功,欧阳中石,沈鹏更没有人敢说大话。与现在人比,二田行草书无论是笔法,还是结构布局也不在书法界的二流行列。只不过是他们太中规中矩,泥于传统。我认为这不是问题,起码他们还没有象现在一些大家,古人的字还没学到家,就创新出一些不伦不类的东西要好几百倍。如果说二田自己的楷书比自己的行草水平更高一筹,这也有其道理,毕竟他们在楷书上投入的精力太大了,挤占了学写行草书的时间和精力。反过来说,二田从始至今学写的是行草书,说不定也象他们现在的楷书一样,影响力巨大。


也许,待以时日,二田的行草书还能给世人以新奇的面貌出现,因为他们还活着,甚或还活一百岁以上,所以我们现在就给二田盖棺定论是不是有点可笑?我的意思是,什么事情都要往前看,用事物总是变化着的观点看问题,而不能急于下结论,一棍子把人打死,我认为这才是评论界应该秉持的原则和灵魂。

说到这儿,可能有些人要怀疑我是二田的什么什么人了,在这里我可以郑重的告诉大家:本人与二田米粒大小的干系都没有,我虽是一个平民百姓,但还知道廉耻二字最重要。我只是站在一个书法人公正的立场上,谈了个人的看法而已!至于我个人的看法与大家的看法不相同,甚至相反,那也很正常。仁者见山,智者见水吗?但千万不要乱喷乱骂,应该心平气和地说出你的观点。水越滤越清,理越讲越明。一个共同目标:为促进书法艺术的发展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是晋风愿与大家在书法艺术、诗词楹联、人文知识等方面同学习,互交流,共进步!


晉風


二田的字确切的说不是古法用笔写出来的,古法用笔到唐代中期的天宝年间就失传了,后人只有赵孟頫一人悟得笔法大略,余者皆不得笔法。到了清代开始描头画角,也就是画字。二田的写字法就属于画字,笔画的尾巴都要回锋画出所需要的形状,而魏晋至唐中期这数百年间有笔法的字,是在自然流畅的书写状态下,产生出方圆兼备流美蕴藉的效果。后人不知方笔是如何产生的,便描头画角的效仿,乃东施效颦是也。这样的方法自然不会出真古人,其实是假古董!当然这不是二田的错,清代馆阁体也都这么画,今天是书法教材也都是如此,错误已经根深蒂固!二田虽然没有得到真正古法,但他们坚持传统的思想是值得赞赏的。比那些类似邪教一样的,创新创的满纸垃圾又鼓吹得天花乱坠的家伙好出万倍!另外,古法用笔都在永字八法中记载着,如果能读的懂是可以破解其中秘籍的,古人保守秘不示人。



蜕山徐康岩


这可以当做两个问题来看,下面我来谈下我的理解


首先说楷书是行书草书的功底这个提法我是不太认同的

应该说楷行草是相辅相成的,唐代以后楷书在行草书中的渗透是无处不在的!而行草书的特点就是使和转比较多,所以容易对笔锋失去控制,写得滑,这也是江湖体的特征,而楷书注重笔画端点和转折处的发力,因此练习楷书增强发力点的把握可以对行草有辅助作用,写得更有节奏感!

反过来练习行草会让楷书写得更灵动,而不会笔笔断开类似搭积木,因此唐代孙过庭说“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草以点画为性情,使转为形质”,真的是甘苦之言啊!


其次就是二田的书法水平问题,二田在楷书方面的功力和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至于在行草方面的成就为什么不高,其实可以我刚才上面所说的来找原因。

最后我想表达的是一个人在一种书体有所成就那已经是非常了不得的成就,没有必要非得要求别人吹毛求疵。

作为书法爱好者的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如何把自己的字写好

,关注那些书法争议没什么用处!争议的问题交给历史来检验吧,那应该是最公证的吧。

以上仅为一家之言,如有不足请多指点交流

弘扬传统文化,专注书法教学!

欢迎观看我的书法教学视频,也许对您有所启迪,谢谢


小宝的思考




,写了好久的书法但一直写不好,甚至朋友建议我别再浪费时间精力和钱财了……我还要坚持么?


吾起名




莫要说他二人行书写的不好。

网上随便搜他两幅字,便可看出其功力深厚,行云流水,比之楷书又多分情感韵律,不可不言之佳作矣。

其作品随及不上启老爷子之修为,却仍远在我等凡人之上。

若要说其书字入不得法眼,愿求大神您墨宝拜瞻以谢


-----233530420


楷书稍加训练,就能掌握。草书没个30年的功底想写好太难了。而且还有天赋才行。不是完全训练出来的,看看当代实力派张兴纯xiansh先生草书,就知道了。好的草书必须是羊毫长峰,中锋运笔。很难的


北京纯一斋传统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