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海为何被杀?丁宝桢为何敢对安德海下手,你怎么看?

宋吉福


慈禧太后心腹太监安德海被山东巡抚丁宝桢诛杀一事,是当时震动朝野的大案,野史、民间故事、鼓词戏剧等文艺作品描写的绘声绘色,都是美化丁宝桢如何捉拿安德海,甚至又抗慈禧懿旨杀安德海。实际上杀安德海的另有其人,并非丁宝桢个人所为,而是同治皇帝载淳和恭亲王奕訢策划,丁宝桢具体执行的。

 

安德海是河北青县人,幼年入宫,人称“小安子”。安德海为人机警,深得慈禧信任,在辛酉政变(祺祥政变)期间。安德海在两宫太后与恭亲王之间秘密奔走,传递消息,帮助两宫太后与恭亲王废肃顺等顾命八大臣,形成了垂帘听政局面,安德海在政变中立下大功,后来授予其六品蓝翎顶戴,因此骄横跋扈。

 

辛酉政变后,两宫皇太后垂帘于内,恭亲王奕以议政王身份组建新的政府中枢,这样的政治格局难免有群里和利益冲突。安德海作为慈禧太后的心腹,打探恭亲王的消息,多次在慈禧面前诋毁奕,制造事端,直接导致了奕在同治四年被罢去议政王职务。有一帮朝廷大臣攀附慈禧太后跟安德海来往甚密,恭亲王对此非常警觉,担心明朝太监专权再度发生。太平天国刚刚平定时,安德海建议慈禧太后享清福重修圆明园,当时打了十几年仗民穷财尽,国库空虚,安德海指使内务府建议向全国百姓收刮,恭亲王恐生民变,对此建议非常反感。因此,恭亲王奕䜣对安德海起了杀心。

 

安德海还得罪了他最不该得罪的小皇帝。当时两宫垂帘,同治皇帝嫡母东宫太后慈安待人宽厚慈祥,生母西太后慈禧严厉,同治皇帝跟慈安太后更加亲近,小皇帝难免贪玩,安德海探得同治情况报告给慈禧,导致同治常受慈禧责备,令慈安太后面子上也不好看,同治对安德海恨之入骨,在宫中时以小刀断泥人首,称“杀小安子”。安德海在宫中结恨了同治与慈安,在宫外更得罪了奕,三者结合,安德海想活命都难了。

安德海的祸端起于他自荐前往江南采办龙袍,同治觉得杀安德海的机会总算来了,表面上表示非常认同,却密告东太后慈安与恭亲王奕。

同治帝和恭亲王奕密谋诛杀安德海,要挑选安德海南下途经的省份,山东自然是理想地方,四百里或六百里的加急文书,至多二天可达,可防止消息泄露;山东巡抚丁宝桢忠贞可靠,恰是最理想人选。

 

同治八年(1869)正月,丁宝桢奉诏赴京,同治皇帝两次召见 “训诲周详”。丁在北京前后呆了一个多月,三月初三才返抵济南,恭亲王交待了一些细节。

同治八年四月,直隶总督曾国藩心腹幕僚薛福成路过济南,拜见了挚交丁宝桢,丁宝桢留他在济南住了二十天,告别时透露了“吾闻安德海将往广东,必过山东境,过则执而杀之”。安德海的行踪当时是保密的,连军机大臣都不知道,丁宝桢提前半年就知道,可见必是在北京时皇帝和恭亲王有意安排的。而且从丁宝桢透露给薛福成的话中不难看出,丁必定已有一套计划而且作了周密布置。

同治八年七月初六日,安德海率随从三十余人由通州乘船沿运河扬帆南下,他们共雇太平船二只,小船数只,太平船上插起“奉旨钦差采办龙袍”字样大旗,旗上又有一小旗,上画一日形,一三足鸟,船两旁有龙凤旗帜,船上还陈龙衣一袭,女乐成队,品竹调丝。七月二十一日是安德海生日,所带男女,对龙衣跪拜,两岸观者如堵。进入山东第一站为德州,德州知州赵新即迅速将情况禀报给丁宝桢,丁宝桢于七月二十九日以四百里加急向北京传递消息。

丁宝桢奏折列出安德海三项罪名, “假冒钦差”、“控词私出”、“招摇煽惑”。理由为:一、“我朝列圣相承二百余年,从不准宦官与外人交结,亦未有差派太监赴各省之事”;二、朝廷要织龙袍,向来是下明谕命织造“敬谨遵行”,何用太监远涉靡费;三、万一命太监外出,也应“明降谕旨并部文”并有“传牌勘合”;四、安德海所用龙袍旗帜、女乐等为“御用禁物”,是明显“违制妄用”。

奏折刚发出,丁宝桢马上安排沿运河官员捉拿安德海,第一站在德州,德州知府胆小不敢动手。第二站东昌(今聊城),东昌知府也没敢动手。丁宝桢担心安德海逃脱,命总兵王正起发兵追赶,王正起与泰安知县在泰安南关将安德海一行捕获,押解济南。

 

丁宝桢第一封奏折到北京时,恰巧慈禧有病,经慈安建议同治皇帝理政,同治皇帝、恭亲王命内务大臣面质,内务大臣还为安德海辩解,同治帝非常气愤说:“此曹如此,该杀之至”,接着马上召见军机大臣,命拟旨以六百里飞寄直隶、两江、江苏、山东督抚和漕运总督,要他们“迅速派委干员,于所属地方将六品蓝翎安姓太监严密查拏,令随从人员指正确实,毋庸审讯,即行就地正法。” ,朝廷的旨意到济南的第二天(八月七日),丁宝桢将安德海正法。

丁宝桢奏报安德海已诛,请示其他随从人员如何处理时,慈禧一看已经无法挽回局面,而且安德海的罪证桩桩件件都够死罪,于是就坡下驴,亲自召见军机大臣,以皇帝名义下令,将安德海随从太监六人、管家二人、所属镖客五人一并正法,随安德海的家属二人、和尚一人、苏拉护军四人及为苏拉服役者一人,均发往黑龙江给披甲人为奴。又命抄没安德海在京家产,为安德海经营家务的太监王添福虽未出京,也被处绞。慈禧对安德海身边的人手段如此狠毒,就是为了划清界限,并且给人一种对安






文山房故纸堆


历史有时候就真的是个圈。

安德海这个作死的货,在山东地界碰到丁宝桢这个宝货,算是倒了大霉。

安德海何许人也?清宫大内总管大太监,什么级别?级别不高、六品蓝翎太监,但就是牛逼。

安德海在辛酉政变中担任了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弈䜣的秘密联络人,对于慈禧太后拿下肃顺、载垣、端华等顾命八大臣起到了重要作用,事后由咸丰皇帝的御前太监,晋升为总管大太监,成为慈禧太后的心腹。后来,又在架空恭亲王弈䜣的事情上出力不少,让慈禧得以重新把持朝政。

丁宝桢何许人也?进士出身,初任翰林院庶吉士,后官累至山东巡抚、四川总督。朝廷一品大员,晚清名臣。

安德海在宫中的权势很大,除了压在太监宫女身上作威作福以外,他妄自尊大,连同治皇帝和恭亲王弈䜣等朝中大臣都不放在眼里。他还经常在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后面前卖弄是非,挑拨二人的母子关系,在宫里,同治皇帝最恨的就是安德海。

同治皇帝即将大婚亲政之时,需要到江南采购龙袍、预备置办宫中婚礼所用之物,安德海极力向慈禧太后请下这个差使,带着几个太监和一班随从就出宫离京了。

安德海出宫违反了大清祖制中关于太监不能出宫办差的禁令,对于太监干政等违反条例,一律处死。同时,《钦定宫中现行则例》还规定:太监级不过四品,非奉差遣,不许擅自出皇城,违者杀无赦。安德海级别只有六品,却仗着慈禧太后的宠信,违背祖制,擅自出宫,为自己惹下了杀身之祸。

丁宝桢敢杀奉旨出京的安德海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安德海违背了太监不能擅自出宫的大清祖制。安德海平素仗着与慈禧太后的关系密切得罪了不少人,很多人对他恨之入骨。此次出宫去江南采办,安德海弄得像皇帝下江南一样,不但在船上插着龙旗,还插上了一面“日出三足乌”的旗子,表示领太后谕旨出行。各地有些官员也是趋炎附势,争相巴结。安德海的船一到山东德州地面,立即有人把此事密报山东巡抚丁宝桢。丁宝桢派人将安德海拿下后拘押审讯,为稳妥起见丁宝桢还是将此事上奏朝廷,以便请旨后处理。

朝廷接到丁宝桢的奏报后,在如何处理安德海的意见上居然表现的空前一致。都纷纷表示要严惩安德海,慈安皇太后、同治皇帝和恭亲王弈䜣表态必须杀安德海,理由很简单,违反祖制、擅自出宫。慈禧太后本来想救安德海,但是听信史汇报安德海插了日出三足乌的旗子之后便放弃了。因为安德海出宫的事情本属太后默许,安德海的事处理不好,慈禧将无法收场。所以慈禧一面派人拿密旨前往山东救安德海,另一方面也只能在慈安皇太后和恭亲王弈䜣面前表示安德海该杀。

八月四日,军机处颁发谕旨给丁宝桢,称安德海出宫是捏称钦差,擅自出宫。并责令对安德海毋庸审讯,不准其矫饰,就地正法。

八月七日,丁宝桢收到谕旨后,立即将安德海斩首,尸首暴尸三日。同行6名太监处以绞刑。安德海南下所收敛财物全部上交内务府处理。

慈禧密旨到的时候,安德海已经被杀了。

安德海被正法以后,丁宝桢声名大振。慈禧太后尽管心里对丁宝桢杀自己的奴才感觉很不爽,但是也没有办法。因为丁宝桢是朝廷里有名的清官,杀安德海又是因为他违反大清祖制。因此慈禧太后改变了之前的想法,开始对丁宝桢大加赞赏,不仅升了丁宝桢的职,而且还手书“国之宝桢”四个大字赐给丁宝桢。

安德海出宫下江南,死在一个“狂”上。

丁宝桢智杀安德海,胜在一个“傲”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