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到來,這些讓人羨慕的“金飯碗”還能保住嗎?

對於大部分人而言,買房是一個必須考慮的問題,而考慮的前提就是看自己的薪酬。儘管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成為老闆,但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就是--員工總是比老闆多。今天就給大家講一講薪酬這一個話題。

中國人什麼都不怕就是怕“平均”,相信很多人只要打開什麼薪酬報告,什麼收入劃分等等,總會發出感嘆:我怎麼又拖了後腿。

人工智能到來,這些讓人羨慕的“金飯碗”還能保住嗎?


隨著2017年各大上市公司的年報披露完畢,各大行業的人均薪酬水平也陸續浮出水面,金融行業的平均薪資毫無懸念的奪得榜首。

人均薪酬中位數大概在50萬左右,身為金融行業的筆者不得不感慨,一直被平均,從未趕超過。從細分行業的薪資水平來看,券商信託最高,銀行次之,保險墊底。

據說金融行業一直都是平均薪酬最高的,數據也是這麼顯示的,但是接下來這一切也許會發生改變。如果說鐵飯碗是在體制上被打破的,那麼這些金飯碗就是被科技所代替。

人工智能到來,這些讓人羨慕的“金飯碗”還能保住嗎?


近年來,大家講得最多的的就是人工智能,這一個似乎離我們很遠,但是事實上這一個正在將看似高薪光鮮的從業者逼向失業的邊緣。

在德國,全球上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使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技術做了個炒股試驗,結果驚呆了整個交易市場,收入回報率達到高得離譜的500%。

這一個讓很多的從業者慌神,因為這一個意味著,金融從業者並不是不可替代的,如果這一個推廣開,那麼不要說薪酬多高,隨時都可能成為失業大軍的一員。

人工智能到來,這些讓人羨慕的“金飯碗”還能保住嗎?


我們先看一下,為什麼金融這一個行業能夠有這麼高的薪酬?儘管動不動幾十萬,但是這是平均的結果,在底層的並沒有表面風光。

而金融這一個行業能夠又高薪主要就是靠“技術”,說白了,證券本來就是有價的,一種資本代表。相比起其他,這就要人“拿錢買錢”的買賣,就是中間的手續費也會比其他商品高。

金融行業最開始的交易就是完全需要依靠人工,從最報價到成交,都需要人工。儘管發展到後面有機器代替,但是人工依然是不可避免的。

人工智能到來,這些讓人羨慕的“金飯碗”還能保住嗎?


即使到了現在,金融從業人員還是比較吃香,畢竟金融市場這麼大,需要這些有專業知識的人來保障這個市場的順利運行。但是這裡面總是避免不了一些失誤,烏龍事件總會出現。

而這一個市場需要“誠信”,為了最大限度的理性,所以人工智能的出現,也許是這一個行業希望的,但是這也意味著“曾經風光無限的金融從業人員將失去自己的金飯碗”。

人工智能已經向各個行業滲透,真的普及之時會影響很多人的“飯碗”,但是最先受到威脅的無疑就是金融行業。畢竟這一個是需要數據分析,而人工智能對於技術指標的掌握,不會比“人”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