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1战机现在到底是怎么一个情况?

春秋423


歼31应该是在改舰载型呢。不过歼31缺发动机。目前也没有四代发动机项目的进展。目前用RD93发动机只是权宜之计。

关于发动机和飞机的对应关系,现在形成一个有趣的局面。

单发中推的枭龙,双发中推的歼31,米格29。

(欧美是鹰狮与大黄蜂)

单发大推的歼十,双发大推的歼11,苏27。

(美国是F-16,与F-15)

缺单发隐身机,双发隐身机有歼20 。

歼31发动机应该改单发涡扇15,这样成功的可能性大。国际上中推也没有四代发动机。能用一台发动机做到的事为什么要用两台?

PS:歼31应该叫FC-31。可是为啥军迷都喜欢用歼31呢?

人们不叫FC-1而是叫枭龙,因为枭龙这个名字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沈飞玩有文化,起了个很多人不认识的名字,当然叫不响。而且南昌和贵州的教练机也叫什么鹰,无形中拉低了骨头鹰的档次。战斗机变教练机。歼15的飞鲨也叫不响。叫响绰号的除了枭龙,只有飞豹,也是通俗易懂。


天明遥遥山海关


歼31是有阵子没有露面了,可能是在攒大招吧。毕竟再过5个月就是珠海航展,珠海航展对于歼31可是个大舞台。2014年珠海航展歼31首秀,引起国内外大轰动。2016年珠海航展,歼20搞了个大新闻,歼31就没去凑那个热闹。四年一眨眼的功夫就过去了,歼31一直是以出口为主要目标,本届珠海航展会不会来个2.0版本飞一飞呢。

图一:歼31首秀四年之后,不知道本届珠海航展会不会再来个2.0版的惊喜。

从国际出口市场分析,中航工业认为歼31有非常大的希望。歼31怎么说也是五代机的五强之一。这五强中,有三型是不大可能向外国出售的,包括歼20,苏57,F-22。这三型代表了五代机的一流水平,应用了不可轻易示人的黑科技。目前惟一能敞开供应的就是F-35。

目前隐形机当道的时代,非隐身机劣势太大。即使再穷的国家,也会有使用五代机的需求。暂时可以购买苏30或是F-18顶一阵子,但五代机早晚是要买的。有同学可能会说为什么不在枭龙的基础上发展一款轻型单发五代机?这种五代机机体更小,也会更便宜,穷国咬咬牙,购买欲望也更强烈些。

图一:这是最早的歼31一号机。

实际上,轻型单发五代机是个伪命题。以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并不能将发动机做得又小,推力又强。枭龙所用的发动机源自米格29的RD-33。这款发动机性能并不优秀。推动枭龙已经是比较勉强。五代机必须要求配有内置弹舱,这就意味着枭龙必须要再加肥一大圈,才能整出弹舱所必须的空间。

飞机长胖了会变笨,这是因为阻力会变大,飞机的气动外形也会受到破坏。歼31用了两台枭龙的发动机,已经是最小的五代机。飞机必须至少要有歼31这样的身板,才能有空间挖个弹舱出来。

图三:考眼神的时候到了,你捉住歼31了么?

所谓存在即合理,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只要造不出单发轻型五代机,那么歼31这样的双发中型五代机就一定有存在的意义,就一定有这样的市场需求。歼31目前并不完善,仍是原型机阶段,现在还不是量产型。歼31目前还有很多的工作要作,想从原型机转为量产机,至少武器和火控集成少不了。


厉兵


对于中国的战机来说,航展可以说是它们大显身手的重要平台因为无仗可打吗!然而自2014年歼-31在珠海首次亮相之后,直到现在已经很久没有新消息传出了。在那次航展中,歼-31的出场可以说是震惊世界,包括国内外的很多专家、媒体等都对此表示强烈兴趣和关注。考虑到几个月后珠海航展将再次举办,歼-31很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惊喜。

如今,国际社会对隐身战机的需求越来越大,因为非隐身战机的劣势已经逐渐暴露出来,即使是经济能力比较弱而军事资金较少的国家,迫于国际局势也十分有必要采购隐身战机。而歼-31作为中国的一款隐身性能良好的战机,它有很大的机会获得海量的出口订单,毕竟能够飞起来的五代机并不多,尤其是那些买不到西方隐身战机的国家,比如我们的巴基斯坦、委内瑞拉、伊朗、叙利亚等国,都有可能成为歼31的用户。

事实上,对隐身战机有需求的国家还有一种选择,那就是在枭龙的基础上,建造出一种体型较小单发五代机。但是考虑到目前的技术很难达到既能保证体型便捷又能使发动机性能保持优秀的情况,枭龙战机魔改后的实际效果并不一定能让人满意。所以多数对五代机有需求的国家还是会偏向于直接采购先进五代战机,对于魔改的F-15、F18以及接近五代机的苏35都未必感冒。

虽然苏30、F-18是他们可以维持一定时间空军优势的选择之一,但是随着防空导弹技术的快速发展,五代机的引进已经成为他们必须马上抉择的一条道路,总不能其他国家都有隐身战机,只有他们自己一直处于落后水平吧!在先进防控技术的大打压下传统的三代机已经很难在生存下去了。所以说,我国的歼-31也顺势成为了具有很大出口潜力的战机选机型。

据网友推测,在之后的航展中,歼-31很有可能会带着新设计再次惊艳众人,毕竟这难得的的展示机会直接关系到歼31的出口效果。但是基于之前公布的歼31设计资料,它要想达到量产可用的状态还要努力克服武器、雷达等多种技术难题,至少具备匹敌F35的先进性能才有卖点可讲,毕竟F35将会取代F16成为下一款国际战斗机,也就是说我们的歼31将主要与F35为敌,不能获得与之匹敌作战能力就无法获得海外用户的青睐。


利刃军事


“歼”字打头的编号是入列中国海空军之后才会被赋予的歼击机编号,而目前没有任何官方消息显示实际存在“歼-31”这个型号,在没有获得军方采购之前,只存在FC-31“鹘鹰”这个型号,没有“歼-31”一说。

FC-31最近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是在5月初。微博上一位热心网友上传了《鹘鹰神话》一书的扫描件,FC-31生产研制过程中的大量高清照片首次公布,而其中一些照片也证实了“鹘鹰”项目确实受到了有关部分的重视,而不仅仅是一款“沈飞在竞标失败之后的攒机”。

从眼下的情况来看,空军暂时是肯定不会要FC-31的,成飞的歼-20、歼-10C正在加速批量生产,而沈飞的歼-16列装速度也很快。到2018年12月,从俄罗斯引进的24架苏-35S将全部交付完毕,从空军的反馈来看,对苏-35S的性能还是非常满意的,不排除继续引进的可能。也就是说,空军歼击航空兵中暂时是没有FC-31的位置的,FC-31只能搏一搏中国海军的中型隐身舰载机项目。


据最新消息,中国的第三艘常规动力航母建造进度喜人,而第三艘航母采用的是平角甲板构型,装备电磁弹射器,很可能采用新型舰载战斗机。歼-15作为一款典型的三代舰载机,虽然在载弹量、航程等方面有不小的优势,然而其隐身能力是一大短板,美军已经开始列装F-35C隐身舰载机。在这种情况下,FC-31这种中型隐身平台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而其体积也比较适合8万吨级的常规动力航母。


军机图


首先,歼31先天不足,它是我国南北两大飞机工业巨头成飞和沈飞竞标下的失败作品。众所周知,歼20最终立项发展,到现在服役投入战备训练。而沈飞没有甘心失败,所以自筹经费,继续对歼31进行研发。

其实,并不存在一个歼31的型号,只是坊间和军迷的俗称,歼31的真正型号应该是FC-31。也就是说,它的目标是外贸军品,如同成飞的“枭龙”(FC-1)一样。所以它会不会进入到我国空军服役还是个未知之数。

目前从已经曝光的照片来看,FC-31已经发展出了2.0型号,新机在外型和航电等项目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但从照片上看,发动机仍然使用了与“枭龙”同型号的俄制RD-93发动机。

这款发动机原本是为米格29研制的,也就是说,它的性能最多只能支撑三代轻型战机,现在FC-31进行了这么长时间的发展研制,还是找不到一款合适的替代产品,这对FC-31的命运是重大的打击。因为我们都知道,发动机是四代机的重要指标,就算是外贸产品,客户也会有这些基本的要求,而FC-31靠RD-93发动机是实现不了超音速巡航和高机动性的。

当然,FC-31还有起死回生的机会,那就是找到愿意投入巨额资金的买家,据传沙特已经愿意出资共同研制,因为沙特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很肯能还是采取中巴联合研制的形式。第二种可能性就是作为中国海军的下一代舰载战斗机。歼15作为一款重型战斗机,搬上航母实属无奈之举,而且将来面对周围越来越多的F-35B/C型舰载第四代战斗机,歼15将倍感压力,而FC-31作为一款双发中轻型战斗机,正适合改造成为舰载机。当然了,前提还是要解决发动机的配置问题。


布鲁科夫


据官方消息透露,即将到来的11月份珠海航展上,除了会公开展示新型战机(可能是直20或者是轰20)外,歼31的3.0版可能也会出现,并且进行飞行展示。这将是歼31项目的最新进展的体现,也是继歼31战机1.0,2.0版之后第3架验证机。不出意外的话,歼31 3.0版相比前两架将会有大幅度改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

总的来说,歼31到目前的研制进展,并不算让人满意。原因就在于这个项目到目前为止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譬如被很多人吐槽技术不够先进,空有一个隐形壳子,其他方面只能勉强算四代半战机,不能称是真正的五代机。跟另一款大受欢迎的中型隐形战机f35相比,差距悬殊。



歼31上一次跟公众近距离接触,还是在上一届珠海航展进行实机飞行表演。但那次飞行展示严格来说并不算圆满,虽然整个过程都很吸睛,噱头是赚够了,也引起了不少潜在客户的兴趣,但飞行展示本身却难言有多惊艳。印象最深刻的是,当看见歼31拖着滚滚黑烟冲上蓝天时,底下并没有多少喝彩声音,事后更是被网友大肆吐槽,网络上歼31拖着黑烟的图片被广泛流传,很多人拿它跟f35作对比,认为这样的歼31根本不可能是f35的对手。由此可见,现在很多人对歼31的前景是不看好的,对它未来的销路,普遍也是看衰、持悲观态度的。



作为一个军迷,对歼31的前景,个人还是充满期待的。毕竟作为中国第二款隐形战机,要是中途夭折,实在是太可惜了。这不仅是一款战机成败的问题,背后蕴含的意义超过战机本身。这是因为,很多中国人都是将美国作为竞争目标的,一切都向美国看齐,认为只有赶上了美国,才算是真正实现了成功。在歼31出现后举国欢欣鼓舞,国人普遍认为中国终于实现了两款隐形战机同时研制的壮举,这等成就完全不逊色于美国。如果现在歼31突然进行不下去了,甚至被砍掉了,那无疑是说中国国内战机研制水平距离美国还有不小差距。这个结论虽然并不是不能接受,甚至可能是客观事实,但无疑会挫伤很多人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中国军迷,小兵衷心希望歼31能实现凤凰涅槃,蜕变成一款让国人自豪的的五代机。



兵者诡道也


歼31战斗机于四年前逐渐显露峥嵘,歼31的出现表明了中国在发展不止一款隐身战斗机。作为高低搭配的一部分,歼31不仅有助于填补中国空军目前中型战斗机和轻型战斗机的空白,还让中国的航母同步使用五代机成为了可能。歼-31战斗机拥有很低的成本,可以被卖给任何愿意出钱购买的国家,尤其是巴基斯坦和沙特。

图为歼31战斗机

歼-31目前正处于研发的第二阶段,也就是在测试机体和发动机。目前,歼31机身的隐身程度以及歼 31的传感器融合和航空电子设备套件的先进程度还不得而知。但是,即使是一个相当于70 %的F 35能力的廉价方案,考虑到其价格相当于F35价格的40 %,其存在也是十分诱人的,因为数量本身就是质量。

图为歼31战斗机

最近曝光的歼31相比初期版本已经有很大的改动,比如更小的垂直尾翼和更大的机身,这些修改看起来非常类似于X - 35到F - 35,YF - 22到F - 22。变相的说,歼31正在逐渐走向成熟。歼31战斗机是中国一次大胆的尝试,它是一架全新的飞机,接近于西方气动设计,而非是吃苏联气动的老本。

图为歼31战斗机

歼31即使没有被中国空军采用,也将凭借着卓越的性价比在国际市场获得不小的成就,毕竟因为政治资金因素无法从美国手中买到隐身战斗机的国家简直太多了。而且,歼31还可以为现有的机群验证很多新技术,从而让更多的四代机乃至于三代机都具备和五代机对抗的能力。


军事新观察


首先歼31应该称为FC-31,因为歼31并没有得到国家的认同,还没有资格用歼31称呼,这只是我们军迷对歼31的称呼,歼31就是沈飞内部投资的项目,现在并没有准确消息证明歼31得到国家认同,我国军队支持的歼20战斗机,现在歼20服役,军阶肯定会支持歼31,但力度有多大就不清楚。


歼31代号鹘鹰,是由沈飞研制的第五代单座双发隐身战斗机,采用了常规气动布局,外倾双垂尾和全动平尾,采用Dls进气道,拥有内置弹舱,其翼展11.5米,高4.8米,机翼面积40平方米,空重13吨,最大起飞重量28吨,采用两台RD93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1.8马赫,作战航程1250公里。

歼31的设计本身我自己是不看好的,无论在发动机、机体设计、航程、航电等系统有相当大的缺陷,首先说机体设计,由于机体较薄,内置弹舱最多可以挂四枚中距离格斗弹,无法挂大容量炸弹,这一点你怎么跟F35比,航程的官方数据1250公里,但这个数字我觉得不可信,俄罗斯的发动机油耗大是众所周知的。



从米格35的数据上看出米格35的最大起飞重量为28吨,与歼31基本一个水平,米格35的载油量为9吨,航程3000公里,作战半径1000公里出头。歼31的内置油量真实数据应该为6吨左右,其航程为1800公里,作战航程710公里,但歼31可以挂两个2400升的副油箱,这样航程应该能达到宣传的作战半径1250公里。


现在说航电,首先说雷达应该比F35略小,至少雷达口径比F35小,至于说座舱受于我国的工业电子基础,舍得花钱那就没问题,但是歼31上现在还没有四代机标配的EODAS分布式孔径系统,EOTS光电描准系统与头盔显示器。

发动机的问题更是重中之中,现在用的是RD93发动机,推力8.3吨,推重比6多点,就算以后使用推力9.5吨的RD93改进型或涡扇13也不满足于歼31的使用,应该用像欧洲EJ270或F414EPE那样推力12吨、推重比12的高性能发动机。



歼31在我看有点鸡肋,空战航程不如歼20,多用途和对地对海攻击不如F35,价格还不便宜,最大用途就是让沈飞掌握四代机的设计制造技术。


墨天工


首先,没有所谓的“歼31”这个编号,只是某厂的水军为了鱼目混珠才捏造出来的。正确的型号标称是FC31!

其次,即使是所谓2.0版本的FC31也只是一个“半成品”,或者可以称为会飞的模型,各个子系统基本没有完成研发。

当年选型之所以落败,除了以上说的发展成熟度不高之外,最最重要的原因是其整体设计思路过于保守(也有可能是其总师对未来空战技术缺乏前瞻性),可以说是一个打着四代机外包装的三代机核心,双中推的中型机总体设定无法满足军方“重火力,大航程”需求,况且电子系统设计偏保守,研发成熟度很低,最终出局!

目前海航对隐身舰载机有急迫的需求,但也不会到饥不择食吃鸡肋的地步,估计会更偏好“适度缩小版”的歼–20,高不成低不就的FC31只有出口这一个选项了!


用户8356640414983


现在没有歼31这个型号,只有FC-31“鹘鹰”。这个名字从一开始就代表着该机是外贸出口型,这是因为其研制方——中航工业沈阳飞机研究所的四代机方案在竞标中未能获得中国军方认可,考虑到研究所未来发展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为锻炼队伍和培养人才必须下决心掌握新技术,于是沈阳所决定自筹资金开发一个新的项目,这就是“鹘鹰”。在定位上,“鹘鹰”是中型,因为国际市场上没有几个国家能够买得起重型隐身战斗机,中型的竞争力更强。由于初始设计是出口,所以该机从研发到第一架原型机首飞再到亮相的路子与中国自用型战斗机的发展道路完全不一样,显得很高调,而且多次在珠海航展、北京航展、阿联酋迪拜航展上展出过模型,并有比较详细的性能参数介绍。

第一架原型机在2012年首飞,2014年11月11日在珠海举行的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开幕日进行了飞行展示。2016年12月23日,经过重大改进升级的第二架原型机,也就是鹘鹰2.0版成功进行了首飞。沈阳所之所以在没有客户的情况下坚持发展“鹘鹰”,可能不止是为了努力开拓外贸市场、锻炼队伍,努力赢得中国军方的认可估计是沈阳所坚持下来的最大动力。在我军航空装备中,不乏“出口转内销”的例子。像教练8最初就是出口用的K-8教练机、轰6K轰炸机最初也是西飞自筹资金发展、用于出口的项目,这也是该机当时采用BC-1名称的重要原因。

与首架原型机相比,第二架原型机主要是对气动外形进行了修形处理,特别是垂尾将原先的梯形垂尾改为后掠垂尾,并在垂尾后缘进行了切尖处理,同时该机换装了整体座舱盖并优化了内置弹舱结构,隐身性能更好,而且最大飞行重量也从1.0版的25吨增加到28吨,最大速度1.8马赫,作战半径达到了1250公里。该机的武器挂载方案多样,可执行对空以及对地/海作战任务。可以看出,改进之后的鹘鹰2.0在任务方面趋向多用途。

生产工艺上,“鹘鹰”是中国第一架采用3D打印制造一体化机翼与机身中部的战斗机。沈飞副总设计师王向明透露,新的制造方法使得“鹘鹰”的零件数量只有传统工艺的50%,且工装及模具数量仅为国产三代机的46%,制造时间和成本大大降低。沈飞代表也曾在央视访谈节目中表示,“鹘鹰”的性价比优于美国的F-35,且在设计过程中已将在战场上与F-35交战的情况考虑进去,有信心取胜。

这两年,鹘鹰的曝光率比较低。在今年3月,网上出现了2架鹘鹰原型机进行编队飞行的视频。从战机研制角度来讲,用2架原型机进行编队飞行的情况极其罕见,因此有分析认为这可能是对潜在客户进行性能演示。(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