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發佈!未來方針已定!

2018年11月21日,東營市人民政府發佈了《關於印發東營市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的通知》,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全面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規劃期為2018~2022年。

石化產業作為東營市新舊動能轉換的突破口,嚴格落實“1+N”佈局,編制了石化產業發展規劃。圍繞建設高端石化產業基地,全力推進芳烴、乙烯、己內酰胺三大高端化工項目,取得明顯進展。

幫助地方煉化企業爭取進口原油使用量達到 3110 萬噸。在全省率先開展化工生產企業“四評級一評價”,2017年159家“差”評企業停產整頓,淘汰落後產能 1070 萬噸。累計完成規模企業公司制改制 383 家,提前兩年完成省定任務。


規劃還提出要加快形成“三區帶動,四片支撐,融合互動”的新舊動能轉換總體佈局。

三區帶動

臨港高端石化產業集聚區:以東營港經濟開發區(東營港綜合保稅區)、河口藍色經濟產業園、利津濱海新區為主,堅持港區一體、融合發展,三位一體、集群發展,重點做大做強世界級煉化一體化產業,培育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海洋裝備、臨港物流等產業,打造高端石化產業基地。

新興產業突破區:以中心城區、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東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主,重點發展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現代海洋等產業,大力發展現代金融、新一代信息技術、文化旅遊、醫養健康等產業,改造提升有色金屬等產業,積極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打造全市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

高效生態農業創新引領區:以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為主,輻射帶動現代畜牧業示範區、現代漁業示範區等,著力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培育發展生物產業、現代種業、現代畜牧、現代漁業、健康食品加工、農業智能裝備製造等產業,打造成為帶動東部沿海區域農業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強大引擎。

四片支撐

廣饒——大王片區:以廣饒經濟開發區、大王經濟開發區為主,重點改造提升橡膠輪胎、汽車零部件製造和紡織、造紙等產業,培育發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等新興產業。

利津——陳莊片區:以利津經濟開發區、利津循環經濟產業園為主,重點發展新材料、資源再生利用、有機化工、農副產品加工等產業,培育發展裝備製造、現代物流、新型建材等產業。

墾利——勝坨片區:以墾利經濟開發區、勝坨精細化工園為主,大力發展汽車零部件、生物醫藥、裝備製造、新材料等非油替代產業,提升精細化工產業,積極探索油田礦區土地再利用新途徑。

河口片區:以河口經濟開發區為主,重點改造提升石油、石化裝備製造產業,培育發展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等新興產業。


東營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發佈!未來方針已定!


省級以上重點園區發展方向

Centralpec

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臨空產業示範區、產業轉型升級及海洋經濟示範區、產城融合示範區、先進製造示範區四個示範區。

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圍繞鹽鹼地綜合治理利用,建設國家級現代農業綜合創新平臺。

東營港經濟開發區(東營綜合保稅區):整合煉化能力,發展烯烴、芳烴等產業,帶動下游高端化工產業發展,提高煉化一體化水平;發揮綜合保稅區平臺優勢,降低涉及進出口業務企業成本,打造集化工產業、新材料產業、綜合保稅區、液體化工品倉儲物流和港口碼頭服務業於一體的高端、綠色、智慧石化產業基地。

東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構築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油服及高端石油裝備製造產業為主導,以海洋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助力,以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爭創國家級高新區。

廣饒經濟開發區:優化提升橡膠輪胎、石油化工等傳統產業,建成全國重要的橡膠輪胎和汽車配件生產基地。廣泛推廣應用智能製造裝備、技術和產品,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型裝備製造等產業,爭創省級化工園區。

墾利經濟開發區:大力發展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汽車及配件製造等主導產業,培育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配套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打造軍民融合產業區。

河口經濟開發區:重點發展石油石化裝備、新型建築材料、新能源等主導產業,培育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信息技術、現代金融等新興產業,建成全省重要的石油石化裝備產業承載區、產城融合發展引領區。

利津經濟開發區:重點發展有機化工和新材料產業,LNG裝備、石油及環保設備等裝備製造業,現代物流、金融服務、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輻射帶動中小企業創業園、工農複合型產業園區。

大王經濟開發區:做大做強橡膠輪胎、汽車配件、綠色造紙等產業,著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和高端裝備製造業,打造新型工業化產業基地。


東營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發佈!未來方針已定!


石化產業

Centralpec

以集聚、集群、“上大”、拉長產業鏈、高中低一體化為方向,堅持創新、安全、環保、質效聯動發展,加快優化產業佈局和產品結構,建設全國重要的綠色循環石化產業示範基地。

(一)建設高端石化產業基地

堅持港區一體、融合發展,三位一體、集群發展,在全省發展高端化工、建設魯北高端石化產業基地中當核心。

1.延伸優化產業鏈條:以芳烴綜合利用、烯烴綜合利用、化工新材料三大產業鏈為核心,推動石化產業鏈延伸優化。依託煉油、乙烯、芳烴裝置提供的各種基礎有機原料,進行延伸加工和補鏈發展,重點提升合成材料、有機原料、精細化學品產業發展規模和水平。

創新發展化工新材料,著力發展特種工程塑料、特種合成橡膠、特種纖維、功能性膜材料、生物基/可降解高性能材料、高性能複合材料、電子化學品等先進基礎材料、關鍵戰略材料,積極探索發展前沿新材料。

2.推進一體化協同發展:東營港經濟開發區,著力發展外向型臨港石化產業,重點推進芳烴、乙烯、己內酰胺等大項目建設,帶動下游高端化工產業發展,形成烯烴下游、聚酯、尼龍、化工新材料等優勢產業鏈。

同步推動地方煉化產能整合,建設規模、流程具有競爭力的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提升基礎原料產業規模。利津濱海新區,承接和延伸東營港基礎有機原料,發展化工新材料和特種化學品,適度發展基礎原料產業。河口藍色經濟產業園,突出綠色、高端、精細化發展特色,主要利用東營港和利津濱海新區的產品,進一步高端化精深加工,創新發展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石化頂端產品和石化產業“補短板”產品。

3.強化“港”“網”“區”配套設施建設:“港”方面,把港口作為高端石化產業基地的重要支撐,加快推進10萬噸級進港航道及導堤工程、LNG接收站、大型原油碼頭、10萬噸級及以上液體散貨泊位等項目建設,構建大港口、大物流、大化工、大倉儲的綜合產業體系。

“網”方面,加強鐵路網、公路網、油氣管網、水網等建設,積極發展海公、海鐵、海管聯動業務。“區”方面,統籌協調各園區之間物流倉儲、水電氣熱、安全環保、生活保障等配套設施,構建安全、高效的支撐體系。

4.加強土地和環境容量保障:統籌東營港區、河口區仙河鎮、利津縣刁口鄉土地,完善土地利用規劃,對區域內的殭屍企業、不在產業鏈上的小型化工企業予以取締或兼併,為關鍵項目創造空間。

(二)推進鹽化工穩步發展:堅持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實施石化鹽化一體化項目,推動與石化產業結合,建立園區資源閉路循環系統,實現循環發展。

(三)著力推動綠色發展:實施基礎化工產業優化整合,推動煉化企業由“一油獨大”向“油化並舉”轉變。利用清潔生產、智能控制等先進技術改造提升現有生產裝置,降低消耗,減少排放,提高產品質量和綜合效益。

石化產業重點建設內容

Centralpec

高端化工項目

  • 200萬噸/年芳烴及配套2000萬噸煉化一體化項目
  • 120萬噸/年乙烯及配套工程項目
  • 120萬噸/年己內酰胺-聚酰胺產業一體化及配套工程項目
  • 油品轉型升級一體化工程項目
  • 20萬噸/年環氧丙烷聯產45萬噸/年苯乙烯項目
  • 100萬噸/年烯烴芳烴聯合項目
  • 10萬噸/年光學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項目
  • 10萬噸/年聚碳酸酯共混改性項目
  • 480噸/年均苯四甲酸二酐及1000噸/年聚酰亞胺電子薄膜項目
  • 35萬噸/年特種聚醚多元醇項目
  • 10000噸/年乙酰舒泛鉀及20000噸/年二甲基乙胺項目
  • 高性能橡膠助劑建設項目
  • 160萬噸/年聯合芳烴項目
  • 尾油加氫異構制潤滑油項目
  • 渣油油漿深度加氫製取烯烴芳烴項目
  • 45萬噸/年丙烷脫氫項目
  • 25萬噸/年烷烴混合脫氫及配套項目
  • 芳烴綜合利用項目
  • 260萬噸/年烯烴芳烴綜合利用一體化裝置及配套工程
  • 2.5萬噸/年橡膠新材料項目
  • 1.5萬噸/年鹽酸羥胺項目
  • 1.3萬噸/年二元醇類及碳酸二辛酯項目
  • 60萬噸/年尾油異構脫蠟裝置
  • 3萬噸/年醫藥中間體項目
  • 10萬噸/年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生產項目
  • 5000噸/年食品添加劑項目
  • 12萬噸/年2-丙基庚醇項目
  • 12萬噸/年異壬醇項目
  • 18萬噸/年苯乙烯類熱塑性彈性體項目

原油成品油天然氣管網。東營港至廣饒原油成品油輸油管線,董家口港至濰坊至魯中等地區。

石油裝備產業

堅持產品和服務並重、海陸並重發展方向,加強技術創新和產業服務化,加強集聚集約發展,建設特色鮮明、技術高端、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石油石化裝備製造基地。突破關鍵技術與核心部件,提升綜合集成水平,加快推動高端裝備創新發展。

(一)加快石油裝備產品升級

發揮國家採油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作用,攻克一批行業共性技術,促進總裝及配套產業協調發展。

積極調整產品結構,突出大型化、智能化、網絡化、一體化、個性多樣化、高可靠性、模塊化方向,重點發展成套鑽井設備、大型壓裂成套裝備、固井裝備、大型壓縮機、地震勘探系統、成像測井系統等產品,加快海洋油氣裝備、非常規油氣裝備等高端產品研發和產業化進程。

(二)打造“產品+服務+品牌”價值鏈

瞄準服務型製造方向,開拓裝備新市場領域,推動產業由提供設備向提供系統集成總承包服務轉變、由提供產品向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拓展。

積極發展石油裝備交易、會展、商務、培訓、認證、技術信息服務,進一步提升中國(東營)國際石油石化裝備與技術展覽會水平,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品牌。

東營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發佈!未來方針已定!


石油裝備產業重點建設內容

Centralpec

產業集聚區: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東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石油裝備產業聚集區,墾利區、河口區石油裝備配套產業集聚區。

重點建設項目:內燃機後處理裝置專用載體項目、LNG罐式集裝箱項目、年產50萬隻大型乘用車鋁鎂合金車輪、石油環保裝備製造項目、SGOT海工智能裝備製造項目、大型電氣傳動與裝備製造及研發中心項目、燃氣驅動鑽機電傳動與控制系統研發項目、海上邊際油田移動式採儲修一體化平臺研製及產業化、年產240套高端整體式井口裝備項目、油氣井作業修井服務自動化作業機、石油鑽(修)井一體化智能作業裝置、河口高端石化裝備產業園項目、新松機器人產業園、新型高端 OCTG 螺紋自動化生產系統項目(石油鑽採裝備智能化生產項目)。

新能源新材料產業


(一)發展新能源產業

強化國家新能源示範城市建設,有序開發各項新能源,打造全省重要的新能源及裝備製造基地。利用北部灘塗、鹽鹼地,建設黃河三角洲光伏領跑者項目,擴大光伏裝機總量。提高生物質電力比重,形成生物天然氣、生物燃料、生物質電力的多元化格局。

穩步推進地熱能利用,探索推進波浪能利用。加快新能源轉化利用核心設備的研發生產,大力推進東營鋰電技術研究院等平臺建設。建設適應新能源發展的智能電網及運行體系,打造高效清潔發電設備、高壓輸變電設備、智能配電設備等裝備研發生產基地。推廣光熱建築一體化、地源空氣源熱泵、新能源汽車等應用,提高新能源在城市能源消費中的比重。

(二)大力發展先進基礎材料

以東營港經濟開發區基礎原料產業為基礎,以利津濱海新區、河口藍色經濟產業園為依託,加快提升化工新材料規模和水平。利津濱海新區重點在工程塑料及高性能樹脂、合成橡膠及彈性體、合成纖維、精細化學品領域打造一批優勢產品,河口藍色經濟產業園重點發展特種工程塑料、特種橡膠、特種纖維、電子化學品、綠色助劑等特色高端石化產品。

依託廣饒縣化工產業園,整合現有原材料資源,發展合成橡膠等高分子新材料,實現與橡膠輪胎產業的融合發展。依託有色金屬、石油裝備、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稀有金屬、高附加值銅深加工產品和高強高硬高性能金屬材料產品。

(三)加快發展關鍵戰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

依託現有骨幹企業,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鞏固電子陶瓷材料產業技術優勢,培育壯大碳纖維、氨綸芳綸、玄武岩纖維等高性能纖維及複合材料產業。著眼產業升級方向,加快發展先進高分子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粉末冶金、高性能輕質合金等產品。

積極發展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新型半導體材料、晶體材料以及石墨烯、納米材料、3D打印材料、超導材料和生物基材料等前沿新材料。大力開發智能材料、膠體材料、仿生材料、納米材料、新型超導材料和生物基材料等,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廣泛帶動性的創新成果。

東營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發佈!未來方針已定!


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重點建設內容

Centralpec

新能源重點建設項目:

5萬噸/年廢舊磷酸鐵鋰電池正極材料資源化項目、5000噸/年動力電池添加劑項目、山東廣饒多能互補智慧能源綜合利用示範項目、利用耐鹽甜高粱稈年產10萬噸變性燃料乙醇綜合產業化項目、6兆瓦生物質燃氣熱電聯產項目、天然氣熱電聯產工程、河口陸海風電產業基地示範工程。

新材料重點建設項目:

功能陶瓷新材料產業園、新大新材料產業園、中科鋼研(河口)產業園、碳素新材料產業園、3.6萬噸/年複合透氣膜項目、8萬噸/年非晶帶材及5000噸/年納米晶帶材項目、1600噸/年SPB系列產品(電子化學品基礎性新材料)項目、高導熱陶瓷基板項目、2000噸/年聚酰亞胺薄膜項目、超大型中空結構複合材料墊板項目、50萬噸/年水性塗料二期項目、消費電子陶瓷外殼材料項目、年產能12萬立方米新型PET芯材生產項目、8萬噸/年高檔差別化分散染料及配套項目、固泰爾公司26萬立方米/年工業化住宅PC材料項目、1萬噸/年工程塑料助劑(HR)項目、高端環保農用化學品新材料產業園項目、60萬噸/年氯化法高純超細金紅石型二氧化鈦生產項目、石大科技產業園高端石化新材料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