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國家放棄本民族語言全民全面學英語?

庫頁島主


有哪些國家放棄本民族語言全民全面學英語?這個問題其實可以變成“全球學英語的今天,本民族語言的保護問題。”

我想首先來從東亞來說。可以說,東亞三國出於各自不同的原因,在全球學英語的熱潮中,是相當典型的。日韓是因為開放的深度和廣度都十分的早,並且很全面,所以學英語的熱潮很高漲,但相反的是,他們通過學英語,更加重視自己本民族的語言的保存。而我們國家的英語熱,也自不必說,可別說就那些瘋狂上補習班的學生了,就連在海外生存了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華人,幾乎都有微信,相互之間也都用華文交流,這最典型的就是馬來西亞的華人群體了。

再來看看印度,印度有25種官方語言,而英語更是在印度十分普及的一個語言。但兩個印度人交流,大多數都是用本民族的語言,除非兩個印度人的母語不通。

歐洲則更是一個明顯的例子了,除了英國,幾乎沒有國家通用英語,在匈牙利,塞爾維亞這樣的中東歐國家,大多數上了年紀的人的第二語言都是德語。

美洲和非洲,也並沒有一個國家說要全民全面學英語,而放棄自己本民族的語言,畢竟這種語言是代代相傳的。

希望大家來交流。


本來世界觀


目前全世界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包括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愛爾蘭、新加坡、印度、巴基斯坦、尼日利亞等70多個國家,我國的香港地區也以英語作文官方語言之一。那麼為什麼有這麼多國家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呢?

首先我們看看英國本土的情況:也許有人會覺得這還有啥可爭議的嗎?英國本土的官方語言當然是英語啊。事實上英國的正式國名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是由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四部分組成的國家,英語最初是英格蘭的民族語言,由於英格蘭在英國國內的主體地位才使英語成為英國的官方語言。實際上目前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都是雙重官方語言的地區——在英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同時本民族的語言並沒被廢棄。至於1921年12月6日就已脫離英國獨立建國的愛爾蘭目前也是同時將英語和愛爾蘭語作為官方語言,不過這更多隻是愛爾蘭政府為保存民族文化而有意為之,其實目前愛爾蘭國內的愛爾蘭語使用者只佔愛爾蘭總人口的百分之十幾而已,由此可見愛爾蘭政府所推行的愛爾蘭語復興計劃實施效果欠佳。和愛爾蘭情況類似的是蘇格蘭,當然蘇格蘭儘管一直有鬧獨立的小情緒,但至少迄今為止還不是一個獨立國家,不過在內部事務上高度自治的蘇格蘭處於維護民族傳統文化的考量也將蘇格蘭語定為官方語言之一,不過實際上的蘇格蘭語使用者卻並不多。

在英國之外典型的英語國家中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都屬於歷史較為短暫的移民國家,而英裔移民往往在這些國家佔據著人口數量優勢或是具備對政治經濟的控制優勢:在澳大利亞英裔移民在人口數量上佔據絕對優勢,同時控制著澳大利亞的政治經濟命脈;在加拿大英裔移民和法裔移民分庭抗禮,不過仍具有相對優勢,所以加拿大實際上是同時將英語和法語並列為官方語言;相比之下美國作為徹徹底底的移民國家,在其國內英裔移民已不在總人口中佔據絕對優勢,但由於在美國的早期建國曆程中所起的獨特作用以及對美國政治經濟的控制仍使英裔移民成為美國的主體族系。

主要由華人、馬來裔、印度裔和歐亞混血裔四大族系人口組成的新加坡則是又一個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典型例子:在英國殖民時期殖民當局在新加坡強制推行英語,這對新加坡而言是沒得選擇的,而在新加坡獨立後確實也出現過是否維持英語的官方語言地位的討論。之所以新加坡最終選擇維持英語的官方地位主要還是因為新加坡特殊地理區位下以國際轉口貿易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的現實國情決定的——作為以一個從事國際轉口貿易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的國家是不可能放棄在世界範圍內使用範圍極廣、使用頻率極高的英語的。不過新加坡在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同時華人、馬來裔、印度裔等不同族系的孩子也被要求學習母語課,然而新加坡母語教學的效果並不理想,因為除了這門母語課之外包括數字、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等在內的所有其它所有課程都被強制要求用英語教學,實際上新加坡人是用學外語的方式在學母語。

在使用英語的國家中印度可能是一個相當奇特的存在:目前全世界以英語作為母語使用者大約有4.49億人,就使用人數而言是大大低於我國的漢語的。然而作為英語使用國之一的印度一國就擁有13.39億人口。儘管印度是一個人口大國,但國內民族眾多,其主體民族印度斯坦族只佔印度總人口的25%左右,儘管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的印度其主體民族印度斯坦族是有自己的印地語的,然而歷史上印度次大陸人種雜亂、民族眾多、語言各異:先是來自中亞的雅利安人征服了當地土生土長的達羅毗荼人,後來信仰伊斯蘭教的突厥-蒙古人又征服了雅利安人,再後來大英帝國又在這塊土地上建立起殖民統治。至今印度盧比上還印著二十多種官方承認的各地區語言,這其中包括梵語、巴利語、孟加拉語、泰米爾語等等。在孟買以南的農村地區基本生活的都是印度次大陸的土著居民達羅毗荼人,南部居民幾乎都不會使用印度斯坦族的印地語。其實在印度獨立之初也曾試圖效法以前同為英屬殖民地的鄰國緬甸廢除英語的官方語言地位,可面對印度國內複雜的民族語言體系最終只能選擇以英語為官方語言,同時各民族各地區保留自己的語言和方言,這才形成了作為一個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十多億人口的大國其實真正以英語為自己的第一語言的人口數量卻並不多這樣的局面。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新加坡是其中一個。我想說,新加坡為什麼會放棄學中文為行政語言。因為新加坡大概是70%的華人。並且主要在20世紀初前後移民東南亞,並且主要都為南方人,主要說的是客家話潮州話和粵語,客家話。現在的廣東很多老人聽不懂普通話,何況100多年前?而且李光耀雖說去掉了中文作為行政語言,但是把原來各個方言的華人,全面改成普通話【華語】。這是非常難得的。而且新加坡還有30%的馬來人和印度人,全部說華語那就意味著新加坡極大可能出現暴亂,或者像現在的馬來西亞,25%的華人,但是馬來西亞從來不把中文和華人放在眼裡,現在馬來西亞的種族歧視越來越嚴重,馬來西亞的治安其實一般般,根本比不上馬來西亞。反過來如果新加坡只說華語,中文,勢必和馬來西亞一樣,大亂。新加坡本身就不止華人居住。愛中華文化固然好,但是要看前途和未來。就是現在香港依然堅持說粵語,最起碼你去新加坡旅遊不用被方言搞得暈頭轉向。


心24489857


世界上以英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國家很多,比如下面這個圖裡那些用藍色和綠色標示(幾個色調)的國家,都是用英語作為官方語言的:

但這些國家裡多數並不是以英語作為唯一的官方語言,一般都還有其它一些本民族的官方語言,所以不能說他們放棄了本民族語言全民學英語。真正以英語作為唯一官方語言的除了英國後裔為主導的澳大利亞,只有加勒比地區的一些小國,比如巴哈馬和伯利茲等幾個。包括加拿大(法語)和新西蘭(毛利語)在內的其它國家都還有除了英語之外的官方語言。

上面這是從法律方面來講,但實際情況裡確實有幾個國家可以說完全放棄了本民族語言,變成全民說英語了,最典型的一個是愛爾蘭。愛爾蘭本來有自己民族的語言,即愛爾蘭語,它屬於凱爾特語族,和英語的淵源完全不一樣。但由於11世紀開始愛爾蘭就長期遭受英國的侵略和殖民,所以英語漸漸取代了愛爾蘭語的地位,成為愛爾蘭的主流語言。儘管愛爾蘭20世紀初獨立之後也曾嘗試復興愛爾蘭語,所有學生在學校都要強制學習愛爾蘭語,但效果卻非常不好,到現在也只有百分之十幾的愛爾蘭人會說愛爾蘭語。

情況與愛爾蘭類似的其實還有蘇格蘭,蘇格蘭語也是凱爾特語族的一種語言。但在長期的戰爭與殖民時期,蘇格蘭人在語言方面也被英格蘭同化,雖然保留了自己獨特的口音,但蘇格蘭的語言已經完全轉變為英語,現在會說蘇格蘭語的蘇格蘭人微忽其微。當然,蘇格蘭並非獨立國家,所以跟題主所問的內容不完全一樣。

另外一個例子就是大家熟悉的新加坡了。當然新加坡還沒到完全放棄本民族語言的地步。但在我看來,它似乎正處在向這個目標邁進的過程中。在新加坡,所有學校都被要求完全用英語授課,當然各個民族的孩子也必需學習本民族語言,有一門被稱為母語教育的課,讓不同民族的孩子學習自己的“母語”。但在學校,各民族的孩子接觸母語的機會基本也僅限於此了(其它課外活動除外),因為包括數字、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等在內的所有其它課程都被強制要求用英語教學。所以事實上所謂的母語教學,其實和多學了一門“外語”並沒有差別。


新加坡家庭常用語言分佈圖,中文只稍稍領先英語,即使算上各種方言也已經不足一半家庭常用

所以儘管新加坡的國語是馬來語,中文也是官方語言,但新加坡的通用語早就變成了英語,只是現在還有相當比例會說本民族語言的人口存在。但在新加坡社會,能夠使用本民族語言的場合卻越來越少。比如2015年,以漢語(包括各種漢語方言)為第一語言的新加坡家庭只有47%,而在2000年,這一比例還差不多有58%,每年下跌接近一個百分點。而以英語為第一語言的家庭則每年上升接近一個百分點,2000時還只有23%,到2015年已經接近37%。所以儘管新加坡還沒有到愛爾蘭和蘇格蘭那種全民放棄母語講英語的程度,但向這一局面邁進的趨勢卻已非常明顯。


桃花石雜談


新加坡和印度兩個國家並沒有放棄自己本民族的語言,他們只是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來使用。印度的官方語言是印地語和英語。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是英語,華語,馬來語,泰米爾語。這兩個國家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是有原因的。

新加坡和印度曾經都是英國的殖民地,新加坡被殖民時間比較短,印度被英國殖民時間最長,從1858年到1947年,受到殖民地統治影響,他們沒有選擇權。印度把英語做為官方語言就不奇怪了,新加坡有點例外,他是在獨立建國後,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的,英國殖民時期並沒有被強行要求英文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但李光耀執政後,宣佈英文是官方語言,全民學英文,在教育資源上也大力傾斜於英文。東南亞水平最高的華語大學南洋大學在此時期消失了。新加坡大學不在開設中文專業,新加坡人如果要學習中文必須要去香港或者中國大陸。

印度有自己的國語印地語,但是因為課程都是用英語教學,文化傳承被完全破壞,學英語只是讓印度的廉價勞動力可以出國打工而已!還有印度上千種語言,要統一學習比較困難,英語比較簡單好學,這點他們要感謝英國人。和印度類似的還有菲律賓,菲律賓的菲傭在全世界都很有名氣。

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但不是本地語言的國家有代表性的有印度、巴基斯坦、菲律賓。和上面幾個國家類似的國家目前有70多個,這個數字還在增加中。


環球網


放棄本民族語言全面學英語,我看歷史事實是沒有一個國家民族是甘願的,只不過是被殖民或抱團取暖的現實需要一一無奈而己!

說句實在話,我國雖未把英語列為官方語言,但自改革開放後這四十年來,英語在我國已屬普遍認可的第二重要的語言。怎麼說?看有些地方自幼兒園開始接觸學習這個語言就是明證。

有些國家不被殖民前,"蠻荒"時代還是本地土著語言像美洲非洲等地。可一但被殖民被開發被"先進"了,包括民族身份、地位及民族語言都脫離了"母體"似的得到了移植改變。說為各民族融洽共和,實是無奈的殖民語言偷樑換柱更益殖民統治管理。這點就很像都德《最後一課》背景,及曰本在臺灣曰治時期所做的一樣。怪不得歷史上遺留下那麼多英聯幫國家及法語系國家等。

中國國體大,中華文化有五千年曆史傳統,我不敢設想中國會放棄本民族語言,也像世界上一些弱小民族國家地區一樣選什麼英語等外國語言做為國語。即使是抗曰戰爭時期,大半中國受侵略時也不會這樣想,有一種更可能的是曰本大和民族如滿族及朝韓越一樣受我國文化語言影響會更多一一甚至可能成大中華的一部份(網友說)。

當今的中國只是認識到改革開放走出去,及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很需要如英語一樣的語言加強與世界各國的聯繫交流,所以英語等外來語言重要但絕不可能取代中國本民族語言。

就這個話題說開去,我是主張學習英語並不要那樣早學全民族都學的。國家教育部門完全可據實修訂英語教學大綱,最起碼為小學生減負了。


山那邊一鷹之夢


放棄本民族語言全民全面學英語甚至其他外語,幾乎是不可能的。

要滿足很苛刻的條件:兩類:第一類:歷史足夠短,比如新成立的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第二類,歷史長,但人口基數足夠小,比如迴歸前的香港澳門。

如果本來就沒有統一的語言的,就不談換語言了。

不滿足以上條件的,不可能實行更換原母語為新的外語。

蒙古滿清日本都企圖對中國進行語言改造,但中國不僅文化底蘊深而且人口基數大,這是絕對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換語言的難度之大決定了換語言不可能,就是無法獲取原汁原味的語言環境。這也國內學十年不及國外一年。國內的人即使想學好,如果接觸外國人不夠多,也不可能學好。

假設一個國家換語言,人人開始變得不會說話了,然後說著些四不像的話,最後又回到了母語。

以推行普通話為例,如果一個老人從不離開廣東話生活區,不從事政府工作。他會不會普通話沒有太大差別。這部分老人會影響著子孫,並以此類推。

所以我給出的答案是,沒有國家放棄本民族語言全民全面學英語


我很冒險的夢


其實語言只是一種工具,當需要的時候自然會學習,術業有專攻,真沒必要把英語作為某些事情衡量的標準,從小學習英語,但又有多少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依賴英語,又有多少英語專業的畢業生從事英文工作,並不是說英語不重要,但完全沒有必要作為升學、職稱的標準!


換個賬號聊聊


我怎麼感覺這是註定失敗的事情呢?有沒有成功的案例?只有民族融合語言融合➕軍事殖民才可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只有韓國和日本搞了發明創造文字這樣稀奇古怪的事情,一般文字都是一脈相承的。韓國和日本是放棄了漢字,自己創造了文字。但是他們的語言還是不變的,不是普通話而是地方性的方言而已。只不過他們地方性的方言還搞了一個莫名其妙的文字。不然一直都是漢字支撐他們文化交流。其實從世界範圍來看憑空增加了本民族的交流成本。


宏騰學車


題主的題目,可能是引導人們關注中國的英語教學。

個人認為,學英語沒錯,全民學也沒錯,因為公平。但是,第一,小學以前不應該學。第二,考試級別應該降低為考查或等第。

現在,學生在英語投入大量精力,嚴重影響他們對母語的學習。而且學的英語離真實英語遠著呢!

有償家教,英語是重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