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書會因為漸漸失去傳承而消失嗎?你怎麼看?

白雲山之夢


評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活化石”,是國人創造的一種口頭文學。

說書史和文學史緊密相連,歷史上很多文學名著包括包括《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都是先有說書後有著作。

記得自己小時候電視還沒走進農村,主要文化娛樂方式除了如同大餐一樣幾個月才可能看一場的露天電影,就是從收音機裡聽評書,毫不客氣的講,我個人價值觀的最初塑造便是來自劉蘭芳的評書《楊家將》裡的寇準和楊六郎,每天聽評書最不想聽到的就是“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或者“來著是誰,咱們下回接著說”。從某種意義上講,評書文化的流行,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那個時代人們的行為方式。

評書從春秋時代開始有人說,到了漢唐有了專門的說書藝人,至宋代到達第一個高峰及明末清初迎來了大發展。

1949年前一直被看成是江湖賣藝的,1949年以後,評書逐漸被歸為曲藝團的編制之內。“文革”期間,評書被當成四舊、牛鬼蛇神,成了“革命”的對象,直到1979年,評書終於又回到了老百姓的生活中,彼時《岳飛傳》的播出順應了文革期間很多群眾受到壓抑,老幹部受到迫害的相同心境,岳飛這個愛國英雄精忠報國的故事成了當時大江南北流行現象之一。

雖然評書曾有著深厚的社會基礎,一個不得不正視的現實是:隨著人們娛樂方式的不斷豐富,特別是在網絡飛速發展的時代,評書藝術漸漸小眾化。雖然現在網絡上的有聲故事節目可視為類評書的藝術形式,但從情感上來說,我們還是希望評書這一傳統藝術形不要一味地面向過去,更要面向未來,形式創新,內容創新。

我們期望評書能得到真正的傳承,而不僅僅只是表面上的一種貌似後繼有人的表演形式而已。


花掌櫃強哥


我本人是福州油紙傘的非遺傳承人,我認為證書對我們很需要,十年前我在福州恢復福州油紙傘的文化,我專門找了老專家拜師學藝,前7年一直沒有證書。但是所有的媒體報道和公益推廣都是我們在做,從福州只有在復興油紙傘文化到一條南后街有10幾家售賣油紙傘,看過新聞和媒體報道會知道我們家是非遺保護單位,但沒有看過的都去其他家購買了,而且他們各個都說自己是最正宗的非遺,知道2016年那塊沉甸甸的非遺傳承保護單位牌子到我們家來後,我們家的生意得到了變化,如何沒有牌子和證書也許我們之前為非遺作的貢獻就輕而易舉被其他商人偷竊去了,消費者也買不到有故事的非遺紙傘了


油紙傘非遺傳承人嚴磊


評書,是一種非常傳統的藝術形式,同時也是一種雅俗共賞的藝術品種。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之前,評書曾有過幾度輝煌。然而在這之後,隨著網絡的普及和發展,評書出現了衰微趨勢。

人們追求知識的碎片化、審美欣賞的直觀快捷感以及對藝術價值取向上的改變等,導致了評書的受眾群體在萎縮,評書的藝術趣味慢慢地被蠶食掉。

大致估計五十五歲以下的人群基本對評書沒有太多認識和興趣,只有歲數大的人群偶爾還會聽聽評書。

君不見各類娛樂節目可以說已經佔領了各大衛視平臺和各種網紅佔據了各大網絡平臺。已經很少有人會再去繼承和弘揚這門藝術,因為社會的浮躁,三觀的問題,評書已經失去了發展的動力和活力,評書藝術的生存空間基本已被壓縮到邊緣的邊緣,需要說明的是不僅評書,其他一些傳統的藝術品種也面臨同樣的尷尬命運。

那麼評書會不會消失?我以為不會完全消失,可能會作為一個傳統悠久的藝術盆景進入傳統藝術的百草園孤芳自賞。就像古老的崑曲被作為傳統藝術瑰寶保護起來。但是可以大概斷定的是評書巳經不會再有再輝煌的明天了,除非歲月能穿越回過去。








行者207198676


所有的事情都是在某一個時代需求的產物,具有非凡的價值和意義,只不過隨時社會發展的進程,人們對藝術的表達形式越來越多,沒有任何一個形式不可替代

評書也是一樣,不過它沒有消失,也不會消失,也不過它被髮展為很多的形式而已,就像單細胞動物變成多細胞動物,然後發展為人類,鳥類獸類一樣,它是一個藝術發展的進程,一個階段

再者,退一萬步講,就算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會說評書了,它也不會消失,它存在於人們的記憶裡,存在於歷史裡,存在於史冊裡,就像唐詩宋詞元曲,像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像恐龍,是發展的重要環節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秀青心理諮詢師


會吧。小時候家裡經常斷電,電視不能看,爸爸就會給我們用“戲匣子”播放評書。但是這個社會是不斷髮展的,社會進步會增加一些東西,也會淘汰一些落伍的東西。

評書是物資匱乏,沒有電視,沒有手機,也沒有網絡的年代人們精神娛樂的主要手段。社會發展到現在,評書作為一種娛樂方式已經有了上述替代品。

評書本身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聽完一個故事,也不符合現在快節奏的生活。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的流行,說明在現在社會這種短時間內接受大量信息的娛樂方式更受歡迎。

最後就是評書的傳承問題。評書傳承人出現斷層,很少有人願意或者是有毅力學習評書。隨著老一輩評書藝術家的遠去,評書這門藝術也慢慢遠離我們的生活。

評書會淡出人們的生活並不是說它就沒有價值,就像博物館裡陳列的文物一樣,它永遠會活在60.70.80年代這一批人的記憶裡。


灰姑娘愛吃肉


首先表明觀點,不會徹底消失,但很長一段時間的式微是肯定的,能不能重現輝煌要看造化。

評書的本質是什麼?口頭的敘事文學,和書面文學、影視文學、戲劇只有載體的不同沒有本質的不同.

我們來看看評書的優點:

你說有愛聽相聲的,愛聽脫口秀的,這些也都是口頭文學,但這兩樣,他的敘事性,英雄氣短,兒女情長,哪個又能比得了評書呢?

你說電視劇、電影、京劇,敘事性、英雄氣短兒女情長也都有,而且人家是聲情並茂的,還有視覺上的衝擊力,這點評書比不了吧?可評書還有他的優勢所在,我開車的時候沒法追電視劇吧?我做飯的時候沒法追電視劇吧?我可以一邊lol一邊聽書,我甚至可以一邊給公司做著PPT一邊聽書,這些恰是聲音藝術的優勢啊。

當然評書也有一定的劣勢:

傳統評書根植於茶館,必須是經濟繁榮,市民階層隊伍壯大的時期才能有所發展,相聲、京劇也是一樣。這要求廣大市民手裡有錢,而且有閒工夫聽你瞎掰扯。前清、民國時期,雖然中國整體比較落後,但大城市,尤其是京津,經濟還是比較發達,市民階層人數多,大多數經濟上還過得去(尤其相當一部分閒著沒事兒乾的鐵桿莊家),所以有其存在的空間.


微風秋爽


首先表明觀點,不會徹底消失,但很長一段時間的式微是肯定的,能不能重現輝煌要看造化。

評書的本質是什麼?口頭的敘事文學,和書面文學、影視文學、戲劇只有載體的不同沒有本質的不同.

我們來看看評書的優點:

你說有愛聽相聲的,愛聽脫口秀的,這些也都是口頭文學,但這兩樣,他的敘事性,英雄氣短,兒女情長,哪個又能比得了評書呢?

你說電視劇、電影、京劇,敘事性、英雄氣短兒女情長也都有,而且人家是聲情並茂的,還有視覺上的衝擊力,這點評書比不了吧?可評書還有他的優勢所在,我開車的時候沒法追電視劇吧?我做飯的時候沒法追電視劇吧?我可以一邊lol一邊聽書,我甚至可以一邊給公司做著PPT一邊聽書,這些恰是聲音藝術的優勢啊。

當然評書也有一定的劣勢:

傳統評書根植於茶館,必須是經濟繁榮,市民階層隊伍壯大的時期才能有所發展,相聲、京劇也是一樣。這要求廣大市民手裡有錢,而且有閒工夫聽你瞎掰扯。前清、民國時期,雖然中國整體比較落後,但大城市,尤其是京津,經濟還是比較發達,市民階層人數多,大多數經濟上還過得去(尤其相當一部分閒著沒事兒乾的鐵桿莊家),所以有其存在的空間.

順其自然吧~


自我矛盾的個體


我對評書的以後有些悲觀。評書式微已經看得見了。以後能成什麼樣說不好。

1、老一輩的評書演員退下舞臺,年輕一輩的評書演員出類拔萃的太少。大梁挑不起來。類似的是相聲。如果沒有郭德綱的強勢崛起,相聲也是個未知數。

新一輩演員裡張少佐曾經力推過評書。不過一零年以後就沒什麼聲音了。最近幾年北京的王玥波還不錯,就是他一個人顯得形單影隻。

2、藝術形式多樣化,多元化對評書的衝擊也很大。面對眾多選擇,不是所有人都願意把時間給傳統藝術的。觀眾群的逐步萎縮,競爭力的削弱必然導致走下坡路。

3、作品推出基本停滯。目前媒體上能找到的作品基本都是舊的。一大部分是傳統書,如《明英烈》《白眉大俠》《楊家將》等。《東周列國》《三國》這種書說的人都少了。一少部分是新書,如《中國血案》等等。但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明顯弱於傳統書。另有一類叫奧運評書,這個個人認為不算評書,更像是脫口秀。不能與時俱進,只吃老本兒支撐不了多久的。

我開闊視野就是從聽單老的書開始的。真心希望這門藝術不要就此消亡了。那真是我們的一大損失。


yetas


不會消失,原因我分析了一下,有幾點,我說一下。

一、故事,每個人都喜歡故事,故事能讓人暫時忘記現實,投入故事中。會有幽默和輕鬆,或者緊張與恐怖。

二、歷史。評書大多是講述歷史。過去大多的人瞭解歷史,都是從評書瞭解。但是,現在,追求正史的氛圍濃厚,所以,以後的評書演員要尊重歷史說書。可以引起共鳴。

三,藝術本身具有吸引力。後繼有人。

另外,以後的人說書,不宜在說幾百回的書啦,沒有人會有那麼多的時間去聽,十幾回就可以啦。短平快,見效好。

所以,我覺得,不會消逝。


一週樂八天


嗯,這個問題很好。我覺得不會消失。這是一個涉及傳統文化發展的問題,評書是一種以說為主的曲藝形式,但絕不是光憑說。電視評書(上世紀80年代興起)突破了廣播評書(只聞其聲)的單調,尤其融入了傳統評書的“表”,既動作,眼神,表情,神態,心理等,使人按照說書人設下的情境去遐想,一百個人心中有一百個武松,一百個張飛,一百個岳飛。引人入勝,這是評書魅力。

到了20世紀末-21世紀初,電視劇的多樣,(主因)電視節目的翻新,網絡的興起。人們比起一人一景長時間的評書更喜歡多人實景短時間的電影電視劇,這導致評書的收視率下降。所以電視評書銷聲匿跡,直到今天一蹶不振。

但近兩年,京城出現了一些書場,劇場評書重新興起。另外,網絡上也有不少評書視頻,有些比較珍貴,您可以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