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你認為四大評書大師的評書哪個最好?

嗓門絕緣體


當今的評書大家無論四大家,還是五大家,但無非袁闊成、劉蘭芳、單田芳、田連元和連麗如五位大家。這些人都有拿手的節目,也都有相當的擁躉。我對這些大家都是喜歡的。

但是,如果非要說出最喜歡最佩服的一位,那隻能是袁闊成老先生了。

“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闊成。”

袁先生傳統評書功底深厚,颱風瀟灑,聲音渾厚,語言幽默,表情親切自然,具有相當的親和力和感染力。

更重要的是袁先生知識廣博,能深入挖掘,能說出書外的東西。記得聽袁先生的《三國演義》,說到劉備之死,一句“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評得恰到好處。作為懵懂少年的我,瞬時對袁先生崇拜得五體投地。還有一個非常深刻的片段,是諸葛亮舌辯群儒,袁先生把握人物準確,人物需要性格鮮明,特別是大段對白連批帶講,說得蕩氣迴腸,把諸葛亮的智慧、博學、從容展現得淋漓盡致。

袁先生不僅善於說傳統評書,也不斷探索,勇於創新,他首先撤掉書桌,使評書由高臺教化的半身藝術,變為講究氣、音、字、節、手、眼、身、法、步的全身藝術。他的現代評書也是登峰造極,《烈火金剛》尤其精彩,肖飛買藥的片段更是精彩絕倫。沒有時間的朋友可以聽聽這個十幾分鐘的小段。

下面是袁先生說過的書目,列於此,表達我的敬意。

1 紅巖魂

2 水泊梁山(水滸外傳)

3 東周列國-商鞅變法

4 水滸

5 施公案

6 創業史

7 彭公案——三河斷奇案

8 豔陽天

9 十三妹

10 薛剛反唐

11 碧眼金蟬

12 長坂雄風(包括在三國演義)

13 過海插旗

14 林海雪原

15 三國演義

16 赤膽忠心

17 暴風驟雨

18 烈火金剛

19 西楚霸王

20 敵後武工隊

21 十二金錢鏢

22 呂梁英雄傳

23 新英雄兒女傳

24 刺龜山(包括在野火春風斗古城)

25 特殊身份的警官

26 福爾摩斯探案

27 乾隆與紀曉嵐

28 十二金錢鏢

29 轉戰陝北

30 李自成——義送搖旗

31 李自成——谷城會獻

32 舌戰小爐匠(包括在林海雪原)

33 李自成——劉宗珉跳江

34 許雲峰赴宴(包括在紅巖魂)

35 灞橋挑袍(包括在三國演義)

36 封神演義

37 李自成——紅娘子救李信

38 舉火招賢

39 五女七貞

40 二五長征

41 常山趙子龍

42 大鬧大名府

43 巧破乾坤樓

44 燕青打擂

45 大鬧神州擂

46 桃花莊

47 神州擂

48 三聲笛

49 旋流

50 彭公案

51 野火春風斗古城

52 青春之歌

53 保衛延安

2015年3月2日,袁先生心臟衰竭,在北京去世,終年86歲。可惜了,一代大家!尤其可惜的是,袁先生的一肚子能耐沒有得到好的傳承。希望評書工作者能善於學習,能有名家出現。







生活亮亮眼


四大評書大師的評書各有特色,聽得最多的是單老的。

小時候家裡只有一臺收音機,是大哥花了一個月的工資買的,那是陪伴我童年時代的最好的夥伴。

第一次聽收音機裡講評書,是從劉蘭芳老師的岳飛傳開始的,劉蘭芳老師把岳飛傳講引人入勝,精彩無比。

那時的收音機是個稀罕物,也不是誰家都有的,放了學,都跑到我家去聽評書。

後來袁老的三國演義,牢牢的抓住了我的心,每天都要聽完了才離開。

因為是每天中午12點30分開始講,講完了就差兩分鐘下午一點。

我是每天下午1點上課,評書講完了,快點跑著去上課,每次都是踩著鈴聲跑進課堂,要不是家離學校近,我一定天天挨老師的批評。

後來聽田連元老師的評書,隋唐演義,楊家將,小八義,只要是有他的評書,都會不間斷的聽,入了迷了。

還聽過王剛老師講的,夜幕下的哈爾濱,他的評書跟他的演技不相上下。

說到這裡,心裡很難過,單田芳老師去世的消息,讓我的心久久的不能平靜,他是一代評書大師,我聽了好多好多他老人家的評書,白眉大俠,童林傳,亂世梟雄……

再也聽不到單老有磁性的聲音了,只能在心裡默默祈禱:單田芳老師,一路走好!


玉芳話情感


1

一般認為的四大家就是袁闊成,單田芳,田連元,和劉蘭芳。


連麗如也算最近比較有名的評書藝人,但是評書和相聲一樣,要拜師才算入門,但是連老太太只是跟自己父親連闊如學過,沒有拜師所以很多人認為連麗如沒有傳授,不算評書門裡人。


但是連老太不服啊,尤其是成立書館後,更是自認是北京評書的代表人物。


據說連麗如雖然說過很多書,最好的一部是諷刺劉蘭芳的《劉蘭芳進北京,連麗如闖關東》,大爆評書圈裡的恩恩怨怨。一回書,很短可以去聽聽,挺好的。


2

雖然連老太太不服,但是人家劉蘭芳是真正大紅大紫過的,當年一部《岳飛傳》可謂萬人空巷,開啟了一個評書百花爭鳴的時代。在那個電視不普及的時代,聽書是人們娛樂的最好的方式之一。劉蘭芳的特點是口甜,說的書清澈利落,高門大嗓。劉蘭芳的代表作是《岳飛傳》和《楊家將》但是我最喜歡聽她的《趙匡胤演義》和《劉金定大戰南唐》。

劉蘭芳以聲音取勝,而田連元卻有著豐富的肢體動作,因為他已經開始表演的電視評書了,田連元用豐富的肢體動作,而且他的評書加入大量的幽默元素,耐看耐聽。田連元的代表作是《楊家將》《水滸傳》等,但是我最喜歡聽他的《小八義》,故事講的是樑上後代除暴安良的故事。

3

提起評書人們最先想到的大約就是單田芳了。單老爺子以其獨特的嗓音,讓人們過耳不忘。他的膛嗓可謂獨一無二,四大家中袁闊成佔一個帥字,劉蘭芳佔一個賣字,田連元佔一個壞字,單田芳獨戰一個怪字。


單田芳能說短打書,也能說袍帶書,而且他一張口你就知道他說道人物是誰,倒口之好,獨一無二。比方說沒鼻子的房書安,白眉徐良和翻江鼠蔣平一開口你就能知道是誰在說話。單田芳說的書很多,錄了有一萬多集,這就使得他在四大家中脫穎而出。


單田芳的代表作很多像《隋唐演義》《明英烈》《亂世梟雄》等等,像《白眉大俠》幾乎是他新編的一部書,大紅,成為一代人的記憶,至今我有時候還會拿來出來聽聽,真的好。而《三俠劍》雖然錄了400回,但是依舊沒有說完,至今再也沒聽人說過,很是遺憾。


四大家中袁闊成是毫無爭議的第一人,因為他那部代表作《三國演義》。袁三國是貼著《三國演義》來講的,袁先生在《三國演義》的基礎上進行了整理,像一些拗口的古文,比方說舌戰群儒中諸葛亮那句“公非袁術座間懷桔之陸郎乎?”袁闊成就把陸績懷桔的故事講了一下,而書中的書信文章,袁闊成都是先背原文,然後再一句一句的解釋,聽著很是過癮。


《三國演義》是袍帶書,袍帶書一般是有套路的像什麼突圍求救兵、校場選狀元、山寨招親、破敵大陣、詐死埋名之類,江南說三國的還有十戰曹彰之類的三國演義上沒有的情節,但是袁三國統統沒有這些雜七雜八的東西,只是在《三國演義》的基礎上發揮發散,如果你沒看過《三國演義》原著,不妨從聽袁三國去了解三國演義這部名著,絕對是一個美妙的體驗。


除了《三國演義》我最喜歡的袁闊成的評書還有《水泊梁山》,這大約是袁先生的家傳書,以108將中排名倒二的鼓上蚤時遷為書膽,以三打祝家莊為故事主線,穿插了很多水滸山小人物的故事,尤其武松出場時,很是驚豔。


袁闊成說的書不算太多,但是一部《三國演義》鎮場,使得他在四位大師中穩居頭把交椅。


薛白袍 / 文歡迎關注,點贊。

薛白袍


總體來說,“四大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袁闊成、劉蘭芳、田連元各有千秋。

單田芳為第一應該當之無愧,第一他的作品特別是經典作品最多,《隋唐演義》《明英烈》《百年風雲》《七俠五義》《白眉大俠》膾炙人口,可以說他的評書作品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的都好聽,他的《明英烈》讓人忘記了吃飯,他的《白眉大俠》就連上下班的工人一手扶著自行車,一手拿著半導體,他本來一集評書就講不點事,但聽著卻聽完這集想下集,可見其評書之功力深厚,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一點不假,可以說單田芳是評書的標誌性人物!

田連元,著名的評書表演藝術家,1941年出生於長春市,祖籍河北省鹽山縣,出身說書世家。童年的田連元隨父母浪跡江湖,1948年,定居天津鹹水沽,上學讀書時被“津師附小三分校”評為全校唯一的模範兒童。讀書五年,因父病,輟學從藝,沒有獲得一紙文憑。他靠借讀同學的課本,自學完成了初、高中、大學的文科課程,並在學藝之暇,遍讀名篇雜著開拓視野。在天津、濟南一帶開始演說長篇評書。 他是第一位將評書引入電視的表演藝術家,1985年他的評書聯播《楊家將》在遼寧電視臺試播成功,從此一炮而紅,成為家喻戶曉、備受喜愛的幽默派評書名嘴。主要代表作品:《隋唐演義》、《水滸傳》、《小八義》、《包公案》、《三俠五義》、《書劍恩仇錄》、《劉秀傳》、《大話成語》、《海青天》等。

袁闊成老師說書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因人說書。所謂因人說書,就是說袁闊成善於根據自己的條件和特點,來選擇說書的書目。該說什麼書不該說什麼書,都是根據自己的條件來取捨的。袁闊成的評書藝術可以劃分為三個明顯不同的藝術時期:早年時期、中年時期、晚年時期。
袁闊成的評書也象他的名字一樣,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他博採眾長,吸收話劇,電影,戲曲,以及相聲等藝術形式之長,形成自己的風格。說表並重,形神兼備,繪聲繪色,以形傳神。袁闊成在繼承傳統評書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勇於創新,從現實生活中提煉新的表演方法和藝術技巧,汲取了話劇、電影、相聲、戲曲、秧歌等姊妹藝術的精華,借鑑其創作方法和表演手段,融會貫通,不斷豐富並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風格。他的表演說表並重,靜動互存,神形兼備,繪聲狀形,以形傳神;表演細膩感人,語言生動幽默,人物形象鮮明,具有“漂、俏、快、脆”的特色。袁先生的現代評書,可以說內容新、風格新、語言新,給聽眾流下極為深刻的印象。他也是評書藝術改革的帶頭人,他勇躍雷池,首先撤掉書桌,使評書由高臺教化的半身藝術,變為講究氣、音、字、節、手、眼、身、法`步的全身藝術,為弘揚民族文化藝術做出了可貴的貢獻。

第四便是劉蘭芳老師,劉蘭芳老師的評書說演,聲音洪亮,神完氣足,幹練中透著豪邁,很適合說演英雄人物與征戰故事。又因為她早年習唱大鼓書,嗓音受到過良好訓練,對音樂的感悟也被自然地帶到了評書說演之中。因而其評書說演在聽覺上,更有一種鏗鏘起伏的聲韻美感。尤其是其說書時高亢嘹亮的聲音造型,使得劉蘭芳成為家喻戶曉特色鮮明的評書表演藝術家。

相聲裡有“帥、買、怪、壞”四種風格,各有特色。帥,是說臺風穩健大氣,儒雅沉雄,不慍不火,瀟灑自如;買,是指嘴皮子利索,氣鉚的足,多用貫口等豐富劇情;怪,是指嗓音特殊,劍走偏鋒,收到奇效;壞,是指機智幽默,詼諧,多抖包袱。用在評書上,袁闊成先生佔“帥”,劉蘭芳先生佔“買”,單田芳先生佔“怪”,田連元先生佔“壞”。應該是非常恰當的!

大話戲壇


中國人喜歡用數字四,四大美女,有貂蟬、西施、王昭君、楊玉環。四大香,有開江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四大臭,倒嘎斯罐、掏茅樓、屎克朗放屁、中國足球。還有大家熟悉的四大喜: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等等。所以四大評書大師,只不過是湊數,一般來說,大家都認的是五位評書大師,分別是連麗如、劉蘭芳、單田芳、田連元、袁闊成。這五位都是響噹噹的人物,除了連麗如,剩下幾位都是我年輕時最喜歡的藝術家。


高中的時候,劉蘭芳正在電臺講《岳雲傳》,那時候每天中午放學同學們都趕緊往家跑,就為了聽劉老師的評書。劉老師高聲亮嗓,吐字清晰,每次評書末尾都會挖一小坑,會讓我們廢寢忘食的猜想,這是評書的技巧,“關鍵時候還給掐了”,留個懸念就為了吸引你再來聽。

單田芳老師都聲音很有特色,以至於有人就靠著模仿單老師的“公鴨嗓”而活著。於是就有了單老師風格的笑話、評書,據說某電視臺組織過模仿大賽,結果單老師在裡面的成績居然不是最高。單老師評書都是大實話、鄉音土語,也是幾位老師裡面作品最多的。



袁闊成在我高中時和劉蘭芳一樣,是天天中午必須聽的故事。論功力,袁闊成比其他幾位先生女士強多了。袁先生最拿手的是《三國演義》,我最喜歡的橋段,就是諸葛亮舌戰群儒那一段,到如今還記憶猶新。

田連元評書講的
一般,但是他為人們所熟知的是在電視普及之後,相比其他大師,田老師表情及身體語言最豐富。

連麗如老師的評書我實話實說我沒聽過,連老師復出的時候,我的興趣愛好已經發生轉移了,所以沒聽過的她老人家的評書。

如果不拘謹與以上五位,現代的評書巨匠應該有王剛一位,評書《夜幕下的哈爾濱》的影響遠超其原著。而且王剛多才多藝,一口外語相當流利。



非讓我排下位置的話,我大概是袁闊成、劉蘭芳、單田芳、王剛、田連元、連麗如。


河畔一壺酒


現在普遍公認的評書四大家為單田芳,袁闊成,田連元,劉蘭芳!連麗如先生也是評書大家,但是連先生在傳播度上稍微差一點!所以要排四大家就沒有連先生!雖然說是四大家,但袁先生輩分是最高的!單田芳先生都要喊袁先生一聲師叔!

在我心目中單田芳先生是排評書第一的,我最早聽得就是單先生的書,我記得應該是上小學時,中央臺中午放單先生的薛家將,當時就非常痴迷!後來又陸陸續續聽啦很多單先生的書,比如三俠劍 白眉大俠 亂世梟雄 明英烈 龍虎風雲會等等都是我喜歡的!我認為單先生是對評書的功效最大的!單先生整理收集並錄製了超過一百部作品,涉及之廣,從長槍袍帶到短打公案,從人物傳記到現代破案,其實有些書單先生並不太擅長,但是單先生為評書留下了種子,特別是現在評書藝術進入低谷,還在說傳統評書的人寥寥無幾,也許以後只能聽這些大師的錄音啦,這讓我們經歷過評書鼎盛時期的聽眾們來說心裡萬分淒涼,袁先生已經走啦,單先生也八十有四啦,希望老先生能健康長壽!


袁闊成先生,絕對的評書大師,“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闊成”。袁先生的三國演義可以說婦孺皆知,很多人一提到三國演義,必定想起袁闊成!在評書技藝方面袁先生無出其右!袁先生更是新書的帶頭人,創作了大量的紅色評書,像烈火金剛,野火春風斗古城都已經成為了經典,可惜袁先生在2015年去世,一代大師隕落!


田連元先生是最早把評書搬到電視熒幕上的,而且田先生的風格非常適合電視!動作大開大合,眼神靈動,面部表情豐富!所以田先生的大隋唐,包公案都是十分經典!而且田先生有一些很短的作品,大概只有二三十集,也非常經典。比如鏡花緣,比較小眾,但還有意思,沒聽過的朋友可以去聽聽!



劉蘭芳先生是四大家裡最年輕的,但也過古稀之年啦!劉先生一共錄製播放了三十多部作品,但岳飛傳和楊家將太火啦!一說劉蘭芳,大家只知道岳飛傳,楊家將!當時岳飛傳可以說是萬人空巷,名震海外!太經典啦!劉先生的表演特點是中氣十足,聲音洪亮,氣定神閒,大氣豪邁,太適合說英雄人物,掙戰沙場的評書!可以說岳飛傳,楊家將就是為劉先生量身製作的。


青竹小築


都非常好。

評書四大師,也就是袁闊成、單田芳、田連元、劉蘭芳四位,都聽過很多,不是專業的評書研究者,也不是票友,只能從一個聽眾的角度說幾句。這幾位都是幾十年的功夫,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能聽到就很不錯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評書這種藝術品沒必要非要排個先後論個高下。

單田芳的“狠”

四位裡面,我最喜歡的就是單田芳。前幾天老爺子去世,勾起了很多人的回憶。我從小學三年級聽單田芳的評書,《白眉大俠》開始,後面《鐵傘怪俠》《龍虎風雲會》《明英烈》《燕王掃北》《亂世梟雄》《少帥春秋》《薛家將》《封神演義》總有個六七十部。他的聲音因為聲帶受傷,沙啞有力,被稱“雲遮月”,非常有識別力。他市場意識高,運作的也算成功,九十年代就做了公司,作品發行範圍非常廣,“有井水處,皆有單田芳”。他一生坎坷,很多事兒跟說評書一樣,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堅持到最後都成功了,這份“狠”勁兒不得不佩服。

在他的評書裡,我學會了講故事,也有了最早的文學啟蒙,後來的很多閱讀、寫作都跟他的評書有關係。現在還能對《白眉大俠》中的武功排行榜信手拈來,對房書安、馮淵等人的口頭禪也是張口即來。印象最深的還有《鐵傘怪俠》開頭,一場馬車在風雨中奔馳的場面,單田芳聲情並茂的模仿了出來車輪聲、風雨聲、趕馬聲,還有人物的內心活動,都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

袁闊成的“文”

其次袁闊成,老人家2015年去世了。他的評書,我聽過《西楚霸王》《三國演義》。他的評書非常文氣,因為家傳的原因,還能得到不少原汁原味。他最大的特色是因人說書,也就是能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和特點,選擇說書的曲目。他的《西楚霸王》在我看來,對項羽的塑造,絲毫不遜於《史記》,現在還記得他說項羽舉鼎、八千子弟兵等精彩章節。

田連元的“壞”

田連元的《水滸傳》給我啟發很多,我是半個水滸迷,小說雖然讀的一般,但是央視版的電視劇看過不下五遍。這部劇田連元是藝術顧問,拍攝的不少創意也取材於田的評書。這部評書,我印象最深的是田連元解決了宋江的江湖地位和海量財產之謎,因為書中宋江的名字成了通行江湖的“玄鐵令”,沒見過人的只要聽說名字就會下拜,而且隨時隨地能拿出錢來,都是十兩以上。

田連元的解釋是,宋江所在的鄆城縣地理位置優越,很多南來北往的做生意的,難免在那碰到事情,宋江都會利用自己的身份進行幫助,由此積累了名聲和財富。田的評書非常幽默,有種“蔫兒壞”的感覺,常常是越琢磨越覺得樂。

劉蘭芳的雄渾

劉蘭芳的聲音也很有個性,有種雄渾的氣質,穿透力非常強。聽她的書,總會有一種力量感。《楊家將》《岳飛傳》《呼家將》都聽過。印象最深的是《呼家將》,從呼延丕顯一直到呼延慶,一路說下來,故事雖然水分大,銜接處偶爾混亂,但是也不失精彩。現在印象最深的情節是呼延慶練成九牛二虎之力的情節,是學藝累了,在山間發現一鍋蒸好的饅頭,兩隻做成虎形、九隻做成牛形,呼延慶偷偷吃了,就有了九牛二虎之力。這點情節跟《封神演義》雷震子偷吃仙杏的情節類似,但是聽著更有趣。

袁闊成、單田芳已經仙去了,田連元、劉蘭芳也都七十多歲了,有時間比較他們,還不如多花點時間聽聽他們的評書,向身邊人普及一下交流一下。


何殊我


這個問題好,我也是非常喜歡聽評書的。

評書是一門深受我國人民喜愛和歡迎的表演藝術,從廣播電臺開始興盛,後來又有了電視評書。但是,這些年來隨著影視和網絡的蓬勃發展,評書這種傳統藝術逐漸沒落起來。

通常意義上的“四大評書大師”,指的是袁闊成、單田芳、劉蘭芳、田連元四人。這四位藝術家的表演那是精彩絕妙、聲情並茂,他們的作品也是深受廣大聽眾愛好者的好評。


1.袁闊成

從輩分上來講,袁闊成比其他人高了一輩。他的代表作品是眾人皆知的《三國演義》。建國後,袁闊成開拓創新,又編了《林海雪原》《紅巖》等新書。

袁先生娓娓道來的功力被人們冠一個“雅”字,並被稱為“語言大師”,這個稱號並不多見。不幸的是,袁先生已於2015年3月2日去世。


2.單田芳

單田芳對評書傳播的貢獻是巨大的,正所謂:凡有水井處,皆聽單田芳。與袁闊成的“雅”剛好相反,單田芳獲聽眾贈送的字是“俗”。通俗的俗,深受廣大聽眾所喜愛的俗。他的語言通俗易懂,代入感極強。

單田芳的優秀作品很多,有《隋唐演義》《白眉大俠》《龍虎風雲會》《童林傳》《百年風雲》等等。目前,單先生因為身體原因已退居幕後,願老人家頤養天年,有機會奉獻個小段以饗聽眾。


3.田連元

田連元首開電視評書的先河,很多人對田連元的喜歡也是從電視開始的。那時候,很多小孩子放學回家都是著急回家看田連元的評書。

田連元語言幽默、身段伶俐,讓評書有了形體上的表演。最經典的作品要數《楊家將》了。《小八義》《水滸》等作品也不錯。


4.劉蘭芳

劉蘭芳,一位被冠以先生的女性,可見對其的尊重與喜愛了。她現在已經是文聯副主席、曲藝家協會主席了。

劉蘭芳的主要作品為《岳飛傳》《楊家將》等。尤其是她的岳飛這部書,可謂是百聽不厭,廣播裡隨時能聽到劉蘭芳抑揚頓挫的演播聲。

願他們的作品經典永流傳,願評書藝術薪火相傳!


春風化雨沐東方


題主問了個無主題詞的問題,既然說出了四大評書大師,又不點名,你這是要人猜嗎?

不過也無妨。既然敢承接題主的問題,就說明在下的心裡還是有比較靠譜的回覆的。也就不妨說說我個人心目中的評書大師。
首先,當之無愧的第一位,非袁闊成先生莫屬。袁先生也是公認的評書界泰斗,留有膾炙人口的新老評書不下幾十部(段)。

袁先生一生致力於評書事業,在自己說書的同時,還獎掖後進拔擢俊才,雖然先生的徒子徒孫難成大器、難當大任,但先生卻為後世留下了一代大師、泰斗的傲然風骨和蕩氣迴腸的評書演繹,也留下了足以光耀未來的千古美談。

提起袁先生,喜愛評書的擁躉們一定會如數家珍的說出袁先生聞名於世、經久流傳的評書作品。例如《三國演義》,例如《水滸傳》,例如《烈火金剛》等等等等。先生的表演風格繼承了古時評書先賢的快、賣、帥、蓋等路徑,既能大馬金刀雷霆霹靂的激進式演藝,又能引經據典細緻入微的講述,可謂聲情並茂、引人入勝。先生還在傳統評書的基礎上揉進了武術的俊逸功架,語言風格既激動人心響遏行雲又傳神跌宕詼諧幽默,說起獨佔魁首,該是摯誠公認之說,沒有爭議和疑問。


還有一位單田芳先生,也是評書界難得的大師級人物。單先生以說武俠演義見長,其它類別也多有涉獵。粗略的計算了一番,先生的評書幾乎涵蓋了中華有史以來的各個歷史時段,上至盤古開天,下到鐵血共和人民當家作主,先生都有評書內容步其之後,可謂是洋洋大觀,談今論古。

至於其他的兩位,我本人屬意於劉蘭芳女士和田連元先生。劉蘭芳開啟了新時代評書事業的先河,一部《岳飛傳》足以讓劉女士名聞遐邇、佳話同頻。

田連元先生較之前幾位出道要晚,但絲毫不影響田先生的評書風格深受人們的喜愛。


龍吟148119260


你好,我曾經是一名曲校的學生,評書是我的專業。我們這行有句話叫,田連不分家。為什麼這樣說?

現行的評書多為西河門評書,排字分為啟,連,增,錦。郭德綱,老梁的師傅金文聲,又叫金連瑞,和單田芳是一輩的。

啟字輩的開山祖師是張啟榮,還有王啟聖,他兒子是著名相聲演員王佩元。王啟聖有個徒弟叫田連元,單田芳的師傅是李慶海。

您要是沒看明白多看兩邊,西河門風格“火爆脆”,色香味俱全。

袁闊成,劉蘭芳也是十分出色的評書藝人,從風格上,我更喜歡西河門的單田芳,強烈推薦金文聲的評書,我自己學的也是這門風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