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长大的小伙伴们看过来,你们小时候都玩什么?

哼哼小会


农村长大的小伙伴们,你们小时候都玩些什么呢?作为85后的我,我想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了。



20年前的我们,衣食无忧,虽然跟如今的小孩比,我们没有他们那么高大上的玩具,我们没有电脑,没有平板,没有手机,没有超级飞侠,更没有芭比娃娃套装,但是我们很快乐,很知足,玩得也很开心,幸福指数并不比现在的孩子低。

我们可以玩弹珠,可以跳房子,可以滚圆环,还可以下河捉鱼,也可以上树掏鸟窝……我们这一代人虽然姊妹都好几个,可是从来不为抢玩具而争吵,我们不用从小就让父母担心以后会不会眼睛近视,也不怕因为玩玩具弄伤自己。


我们这一代人的幸福童年,现在的小朋友羡慕不来,我们虽然穷,但是我们快乐啊,我们虽然上不了补习班,可是我们学习也不差啊,虽然我们没吃过汉堡包,可是我们身体也很健康啊,所以说,快乐的童年与经济富裕与否没有直接的关系。


我的老家是麻城


记得在农村上小学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安的有那种喇叭,村里有什么事叫一声,偶尔放个音乐啥的,那时候已经很开心了,等喇叭不用的时候拆开玩那个吸铁石,让我活生生的妹子变成了女汉子😂😂。

然后就是小时候玩泥巴,一到雨过天晴,集一堆小朋友,谁赢了,输的给赢的添点泥,回来就是被一顿揍😓😓😓

再不就是一堆人,去探险流水的洞子,看看里面有什么宝藏,一群人轰轰烈烈,很壮观,洞子里有一段黑乎乎的,不知道谁啊的一声,大家哄叫着跑出去😓😓😓

记得那时候村里还有河,河水特别清,偶尔约几个小伙伴去捉泥鳅,然后有一同学不小心踩到河里的苔藓滑倒了,大家纷纷去扶,结果就是什么也没抓到,有时候会有很多螃蟹,大家抓的不亦乐乎,现在河没了,沟里都是垃圾。说不出的伤感😒😒


王者小学堂


本人是86年出生的,那个年代没有手机,电视还是黑白的,太多太多的记忆。在这里为大家搜罗几个小时候记忆犹新的游戏,欢迎大家补充。

1、滚铁环

自制铁环是一门技艺,我们一般都选农村用来估木盆的铁圈,来做圈,然后用铁丝做三角扣,用一个竹棍插在三角扣上。时至今日依然记得一大群小伙伴在校园的操场上滚,一个字酷呆了!

2、跳房子

在一块空地上,只要有一根粉笔或树枝,在地上画起“跳房子”的九个格,然后一起玩,还有一种是八字格,用一个小石块或者瓦块跳一级,2级,3级……一跳可以跳半天。

3、翻花绳

翻花绳算是比较流行了,每个翻法都有名称,面条,元宝,绞死架……你们还记得吗?

4、斗鸡

这个一看就是男孩子的专利,不服?来斗一把!现在还记得我们班有个大个子的拐子像一个打铁的机器一样,看着就怕,哈哈!

还有弹弓、纸手枪,纸皮带…………欢迎大家补充,我们一起追忆童年~


哼哼小会


本人是北方农村长大的,现在回忆起来觉得小时候除了没有钱,但是却都很开心。每天都有小伙伴玩耍,各种游戏。游戏很多大同小异,我选几个印象最深的说一说:

1、捉迷藏

虽然捉迷藏大家都玩过,但是农村捉迷藏还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冬天晚上的时候,月光洒满整个村落,大家吃好饭约在一起,石头剪刀布决定谁来找,有些调皮的孩子会多到玉米杆堆的下面藏,有时候玩太晚了,困了,会在下面睡着。



或者有胆大的孩子直接爬上树,借用树枝遮挡。小时候可是男生女生都是爬树高手啊!

2、摔泥巴

这种泥巴可不是一般的泥土和水就行,要有黏性,这个跟土质有关,我相信很多人都没玩过。


这种泥巴在小时候属于宝贝了,找到了就会挖出一大块,抱回家,来回反复揉摔,增加湿润度黏度。做成碗盘一样的形状,用力往水泥地摔(一定要是水泥地),通过振动和惯性,底部会摔出一个口子,其他小伙伴便要用自己的泥来补这个口子了。有时候一不小心,底部的泥巴会飞上去贴到自己脸上。本人有幸被贴到眼皮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扯下,觉得睫毛都少了几根呢。

3、烤红薯

小时候农作物不值钱,烤红薯可以,但是偷东西(比如偷红薯)是不允许的。可是一群小孩饿的时候就顾不得了。记得小时候一群人去别人地里徒手挖出红薯,挖到后赶紧跑很远。去池塘边上挖个洞,把红薯摆好,各自记住自己红薯的长相大小。然后分散去找树枝做柴火。烤出的味道到底是怎么样不记得了,唯一记得的就是那时候的快乐时光。


城市生活的孩子可能零食、动画、零花钱比我们多,随着年龄增长也经历过很多不同心境。但是我还是最怀念童年时代。纯粹的快乐。


渺小


看到此题,立刻勾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

那时候,没有如今快速的生活节奏,也没有像样玩具,可以玩的都是自己制作的简易玩具,可是还是满满的快乐和对伙伴们的记忆!

1抓石子

找来十个直径一厘米的圆形石头,或者自己用石头砸的小石子,风干的泥块,把一个扔起,在它落下之前抓起2个,然后扔起一个再抓起3个,之后为四个,拿起抓起来的10个,抛起来再抓,抓到5个以上,则赢了一个。



2老鹰捉小鸡

大家应该都玩过,现在还在持续进行的一个备受欢迎的游戏。。。。。。


3丢手绢

丢,丢,丢手绢,轻轻的放在小伙伴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不要告诉他,这么说大家想起来了吧

4跳皮筋

分为单绳跳和双绳跳两种。单绳跳就是现在绳子的一边只要不碰着绳子不管怎么跳都可以,跳过去就赢,跳不过去就换另一组伙伴。

5看谁先进洞

在地上先挖一个5厘米深,直径约4厘米的洞,然后玻璃球开始相互追逐,碰击,用自己的玻璃球把对方的击进洞中就赢了。

6玩泥巴

用水和黄土搅拌,做成软泥,和如今的橡皮泥差不多一个玩法,做成各种各样的造型放置在通风阴凉处风干玩。

7谁的力气大

用树叶的叶柄双起来进行拉扯,谁的折了力气就小,就输了。那时候一看到落叶就赶紧捡起来留柄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想起来就开心😊

8打水漂

侧身拿瓦片扔向水中,看谁扔的又远漂出的次数越多



9跳绳

分为单人跳和大家一起跳。个人跳,有正跳,反跳,单脚跳等等。

10抓鱼虾

小时候的鱼虾特别多,在记忆里好像有河有水的地方都有🐠,挽起裤腿,撸起袖子就开始抓了

11藏猫猫

一个人被蒙着👀眼睛,其他小伙伴藏起来,看看我在哪里?

12捉蝉蛹

这是儿时夏季一到天黑就着急进行的活动,基本每棵树上都会有蝉蛹,在树林子里的树上找啊找,摸啊摸,有时一不小心还会摸到蛤蟆,摸到家就可以炒着吃,相当美味!

现在想起来的有这些,陪伴童年的游戏还有很多很多,虽然不用花钱,但怡然自乐!


用户93884990650


美好的童年总是那么让人怀念,过去的人和事现在都变样了,自己也不是当年的自己了,但是回忆是一直不变的,童年的美好一直保留在在我们心底。童年的游戏陪伴着我们的欢声笑语,带着我们年少的痕迹。这些游戏,你还记得吗?

1.跳皮筋

这个是女孩子经常玩的玩具,小时候有个女同学带了一根,但是她们只收四个人玩,不带我,好气呀,后来帮清理了两筐红薯的泥,爷爷答应给我买了,赶集给我带了一条回来,后来自己也能玩儿了。玩法也好多,从这边跳到那边的,还有一种叫除法的跳法,还有跳高,跳高需要翻跟斗,想来小时候真有活力,现在大概是人老了……跳绳也有一些歌谣,听的最多的就是《马兰开花二十一》吧。一起念: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然后跳的精疲力尽。

2.抓子儿


这个很多东西都可以用来玩,用磨掉棱的光滑的瓦片可以,用桃子核可以,用针线穿起来的玉米粒也可以。一颗扔上去一颗放桌子上,一只手要在扔上去的子儿掉在桌子上之前抓起桌上的子儿还要接住掉下来的子儿。还有一种叫母鸡下蛋的玩儿法,手上一把子儿,接一颗同时往桌子上放一颗。小时候为了玩儿这个就偷家里的玉米籽儿,奶奶要骂。

3.跳八字格


玩儿法是八行格子,可以两个人跳可以四个人,再多格子就要更长了。两方各自站在一方,不能踩线,用身体挡住对方跳过去的空间,碰到敌方身体就算出局,所以当时的大长腿很受欢迎,因为可以跳更多格。当时画格子经常用十块,粉笔很少见,有的经常是是偷拿的学校的,有的院子用的石块铺的地面,天然形成格子,也可以用来跳。没有找到配图,大概大家的童年玩的跳房子吧。姑且用个跳房子的图,反正都是跳格子。

4.丢沙包


现在看到沙包都有的卖,当年的我可没有,都是用各种饮料瓶盖打穿绳子穿起来一串,叫上一群小伙伴来玩。不过打在身上还是有点疼,现在的小孩子们如果要玩就有福了,软软的沙包打着一点儿都不疼。玩法是一方在一个区域外用沙包打区域内的人,被击中的人下场,如果接住了就多一条命,下次不幸被打中可以复活。

5.扇豆腐块


这个豆腐块儿可不是真的豆腐,是用纸折的,方方正正一块,放地上用手掌袖子扇风吹翻就。为了玩儿这个什么音乐书美术书这种不大学的书就遭了殃,都变成了豆腐块儿的原料,然后每个人兜里都是一沓厚厚的豆腐块儿,那可都是荣耀。其实扇的东西不同地方可能有差别,玩法大同小异,有的地方扇纸片,纸片上有各种小人。

6.滚铁环


这个男孩子玩儿比较多,我一直很迷,他们的铁环哪儿来的,貌似是箍桶的铁环,然后用一根棒子,一端有一个铁钩,用铁钩勾住铁环就可以控制铁环滚动了,我说我要玩,然后跟一个男生要来玩,结果怎么都滚不起来,一下就倒了……

7.抽老牛


就是抽陀螺,那时候集市上有卖陀螺的,没有钱买,于是自制。家里有人会木工的会给孩子用废木料削一个,我爷爷不会,我就只有看着别人玩儿。后来自己用红薯削了一个,用构树皮拴在棍子上当鞭子,倒是也能抽转,就是不久后红薯陀螺就被抽烂了。


8.翻绳子

这个也是女生爱玩儿的,一根绳子打结成一个圈,在手上穿来穿去,可以翻出降落伞,宝塔,五星,蜻蜓等。我现在还能极快的翻出一个塔。

9.拔劳根

用两根草,一人一根,交叉,然后对扯,谁的先断谁就输。

10.弹珠儿


男孩子们玩的游戏,用自己的珠子弹过去打到别人的珠子。那时候每个男孩子荷包里都是一荷包玻璃珠子,一跑就是清脆的响声。玩了弹珠,身体前面的衣服都是泥,因为据说要弹的准要匍匐着弹?

11.分田地


一块地,一把小刀就可以玩儿。画一个方形就是地了,中间画条线一分为二。一人一半,然后用小刀扔下去插在土中,插中线就以插中的地方为起点划一条线分割别人的土地,最后谁的地被分的刀都插不下了就算输了。

还有一些暂时想不起来了,大家还玩过哪些,欢迎留言~


土味野孩子


想想以前小时候玩的东西真不少。也特别开心,不像现在的小孩子除了手机,电脑电视没别的娱乐了,

现在基本可以看不到以前的小游戏了。什么跳皮筋拉,跳绳,吊石子!(都是方言哈)小鸡上房,踢毽子,打三角,123木头人,老鹰抓小鸡,丢手绢,一动不动,还有好多好多,有的都竟然想不起名字了,

像老鹰抓小鸡,前面一个领头人,后面一群伙伴们,这个扮演老鹰的人,要从最后面抓,抓到一个少一个,

还有小时候会收集许多冰糕棍子,拿着很多冰糕棍子往地上一撒,把一个一个的棍子捡起来。但是不可以让其他的棍子动,一点都不可以动。一动就算输了,。然后和伙伴们比比谁捡的多,谁的少。



现在的孩子虽然有很多玩具,却不及我们以前不花一分钱的游戏快乐,而且觉得现在的孩子压力也挺大的,要学着学那的,


农村的大女孩


农村长大的我,依旧怀念小时候玩的那些。作为农村长大的女孩,玩的最多的是跳瓦房,踢绣球,捉迷藏,还有跳皮筋,推铁环。

跳瓦房,就是在地上画上方格,拿着个石头块来踢,必须按照规则,踢完一个格子踢下一个规定的格子,不能踢到其它格子里。类似现在微信里面的跳一跳,因为你要把握好所用力度的大小,踢的力度大了就出了规定的格子,踢的力度小了又会踢不到规定的格子。


踢绣球,类似现在的踢毽子。绣球,又很像沙包,不过是用六个小布袋砌成的,布袋是用花布做的,勤劳又聪慧的母亲用给我们做衣服剩下的布料做的。里面装上些玉米粒或者黍子粒,拿起来有点沉就可以了。大家一起踢,或者一个人踢,看谁踢的多。后来我跟公园的人踢毽子,很多动作都是来自于小时候踢绣球的基本功。

捉迷藏也是很有意思的,因为村子里到处有玉米杆垛子,所以很好藏。推铁环,一跑就是半个村子。



除此之外,得益于有个男孩子性格的姐姐,所以我经常跟在姐姐她们那群大孩子屁股后头,看他们爬上树去掏鸟窝,抓麻雀,更有烧麻雀吃的情况。记得有一次姐姐她们跟着几个男孩把抓来的麻雀烧的糊了,黑乎乎的,给我吃,我当时小,拿过来就吃。正好我妈过来了,一看我吃的东西,就生气地去找我姐,吓得我姐撒腿就跑。。。


有来有去


那时候的孩子们虽然没有漂亮的玩具,时兴的电子产品,发达的网络。但是 ,他们的童年照样充满了欢乐与甜蜜。



除了大家熟知的滚铁环,放风筝,捉鱼虾,打弹珠,踢毽子,跳绳 ,玩泥巴,粘知了等等之类的游戏外。我想说一说我们小时候这一带流行的游戏。它们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无穷的趣味。



撞钱。过去,农村的家家户户几乎都放着很多小铜钱。没有人收购。孩子们就拿出来做游戏。在墙根处划一条半圆形,直径十厘米左右。然后在半圆形两边划两条长约三米左右的线,最后,划一条横线,连接住两端。这个游戏二到五人都可以玩。



首先,第一个孩子用钱撞击墙壁,注意,不能出最外的,和两边的线。然后,以此类推。接着,撞的钱跑得最远的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对准离自己最近的钱,投掷。假如正好投到那个钱上,就算赢,钱就归他。假如没有投中 ,判输。以此类推,按着概率论。大部分孩子都有机会参与赢钱的机会。所以他们会乐此不疲的玩下去。这个游戏需要参与人用手,用眼,用脑。就是现在玩起来,也挺有意思的。



抓子儿。这是女孩子爱玩的游戏。游戏的道具都是孩子们自己制作的。她们找来家里打烂不要的碗底儿,或者瓦片。用小锤子砸成约1.5厘米见方的正方体。然后使劲在墙上打磨 ,把那些棱角磨平 ,这样玩的时候就不会扎破皮肤了。也有懒的直接找些小石头代替了。



然后,她们就会找来要好的伙伴。下课后,围坐在地上,开始对决。只见不起眼儿的小东西在她们灵巧的小手上,上下翻飞,左右逢源,花样百出,动静自如。一时间令人目不暇接。抓子的孩子们更是兴致高昂,直到上课铃响起,才慌忙收起来向教室里跑去。



多少年过去了,这些游戏几乎快没有人提起。但是,它留在那一代人的记忆里,那么亲切,那么回味悠长。


今夕月映


我是六十年代初出生的人,想起小时候在一个很偏僻很穷的小山村里,与十几个年令一样大的小伙伴玩耍捉迷的情景,挺让我深深难忘。我和同伴玩耍主要就是在村子里四处狂奔游窜,走到哪碰到啥就寻出百赖地破坏物件,惹的家长们干气没法说,推铁环玩腻了,就玩捉迷藏。过些一阵子,这些都不玩了,就到农田里扒嫩玉米黄豆烧烤着吃,吃得干渴了就往山沟里跑去喝溪水,在河沟里逮青蛙,看谁逮的最多,然后把青蛙弄到石片上,四肢白肚朝天排行玩。总感觉一天长长的,有玩不完的花招。八九岁到上学年令了,老师也经常不在,即便偶尔在,也管不住我们这群像土匪一样的野孩子,还有许多逗人笑掉牙的鬼点子讲也讲不完。从河里玩耍完又回到村边的杏树上吃黄杏,吃饱了就各守一棵树上开仗,每人穿的一身破烂衣服被杏渣染得象黄屎一样寒碜,常常遭到大人的挨骂揍打,当时受受疼痛哭哭鼻子,过后还是老样。个个都是爬树高手,掏鸟蛋,捉知了一个都不落空。最使我记忆犹新的是有两件恶作剧,第一件就是最爱玩的学解放军打敌人,为首的孩王拿着大人给制作的木头手枪,其余就找棍棒,还有的就是拿石头当手榴弹用,有一次玩的激烈时候,一个伙伴被飞来石头砸在头上,顷刻间鲜红的血液流满面部,个个吓得四处逃躲,有的黑夜了也不敢回家,惹大人才四处寻找。另一件是,一个同伴鬼点子多,我们在一块种着南瓜的地里逗乐,他也许就有的拉屎之意,看见结得一颗大南瓜就用小刀挖开一个洞,就把屎阿到里面,然后又原封盖好,我们各守承诺,互不告密。等到秋天,主人把这颗大南瓜放到案板切开食用时,里面的脏物流了满地,主人气得脸发青,大骂这是哪个奈刀鬼干的缺德事?我们几个面面相觑,背地里乐开怀。说真得,过去农村的孩子太粗野,太无知到极点。比起现在的孩子,就如天地之差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