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長大的小夥伴們看過來,你們小時候都玩什麼?

哼哼小會


農村長大的小夥伴們,你們小時候都玩些什麼呢?作為85後的我,我想最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了。



20年前的我們,衣食無憂,雖然跟如今的小孩比,我們沒有他們那麼高大上的玩具,我們沒有電腦,沒有平板,沒有手機,沒有超級飛俠,更沒有芭比娃娃套裝,但是我們很快樂,很知足,玩得也很開心,幸福指數並不比現在的孩子低。

我們可以玩彈珠,可以跳房子,可以滾圓環,還可以下河捉魚,也可以上樹掏鳥窩……我們這一代人雖然姊妹都好幾個,可是從來不為搶玩具而爭吵,我們不用從小就讓父母擔心以後會不會眼睛近視,也不怕因為玩玩具弄傷自己。


我們這一代人的幸福童年,現在的小朋友羨慕不來,我們雖然窮,但是我們快樂啊,我們雖然上不了補習班,可是我們學習也不差啊,雖然我們沒吃過漢堡包,可是我們身體也很健康啊,所以說,快樂的童年與經濟富裕與否沒有直接的關係。


我的老家是麻城


記得在農村上小學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安的有那種喇叭,村裡有什麼事叫一聲,偶爾放個音樂啥的,那時候已經很開心了,等喇叭不用的時候拆開玩那個吸鐵石,讓我活生生的妹子變成了女漢子😂😂。

然後就是小時候玩泥巴,一到雨過天晴,集一堆小朋友,誰贏了,輸的給贏的添點泥,回來就是被一頓揍😓😓😓

再不就是一堆人,去探險流水的洞子,看看裡面有什麼寶藏,一群人轟轟烈烈,很壯觀,洞子裡有一段黑乎乎的,不知道誰啊的一聲,大家哄叫著跑出去😓😓😓

記得那時候村裡還有河,河水特別清,偶爾約幾個小夥伴去捉泥鰍,然後有一同學不小心踩到河裡的苔蘚滑倒了,大家紛紛去扶,結果就是什麼也沒抓到,有時候會有很多螃蟹,大家抓的不亦樂乎,現在河沒了,溝裡都是垃圾。說不出的傷感😒😒


王者小學堂


本人是86年出生的,那個年代沒有手機,電視還是黑白的,太多太多的記憶。在這裡為大家蒐羅幾個小時候記憶猶新的遊戲,歡迎大家補充。

1、滾鐵環

自制鐵環是一門技藝,我們一般都選農村用來估木盆的鐵圈,來做圈,然後用鐵絲做三角扣,用一個竹棍插在三角扣上。時至今日依然記得一大群小夥伴在校園的操場上滾,一個字酷呆了!

2、跳房子

在一塊空地上,只要有一根粉筆或樹枝,在地上畫起“跳房子”的九個格,然後一起玩,還有一種是八字格,用一個小石塊或者瓦塊跳一級,2級,3級……一跳可以跳半天。

3、翻花繩

翻花繩算是比較流行了,每個翻法都有名稱,麵條,元寶,絞死架……你們還記得嗎?

4、鬥雞

這個一看就是男孩子的專利,不服?來鬥一把!現在還記得我們班有個大個子的柺子像一個打鐵的機器一樣,看著就怕,哈哈!

還有彈弓、紙手槍,紙皮帶…………歡迎大家補充,我們一起追憶童年~


哼哼小會


本人是北方農村長大的,現在回憶起來覺得小時候除了沒有錢,但是卻都很開心。每天都有小夥伴玩耍,各種遊戲。遊戲很多大同小異,我選幾個印象最深的說一說:

1、捉迷藏

雖然捉迷藏大家都玩過,但是農村捉迷藏還是不一樣的。尤其是冬天晚上的時候,月光灑滿整個村落,大家吃好飯約在一起,石頭剪刀布決定誰來找,有些調皮的孩子會多到玉米杆堆的下面藏,有時候玩太晚了,困了,會在下面睡著。



或者有膽大的孩子直接爬上樹,借用樹枝遮擋。小時候可是男生女生都是爬樹高手啊!

2、摔泥巴

這種泥巴可不是一般的泥土和水就行,要有黏性,這個跟土質有關,我相信很多人都沒玩過。


這種泥巴在小時候屬於寶貝了,找到了就會挖出一大塊,抱回家,來回反覆揉摔,增加溼潤度黏度。做成碗盤一樣的形狀,用力往水泥地摔(一定要是水泥地),通過振動和慣性,底部會摔出一個口子,其他小夥伴便要用自己的泥來補這個口子了。有時候一不小心,底部的泥巴會飛上去貼到自己臉上。本人有幸被貼到眼皮上,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扯下,覺得睫毛都少了幾根呢。

3、烤紅薯

小時候農作物不值錢,烤紅薯可以,但是偷東西(比如偷紅薯)是不允許的。可是一群小孩餓的時候就顧不得了。記得小時候一群人去別人地裡徒手挖出紅薯,挖到後趕緊跑很遠。去池塘邊上挖個洞,把紅薯擺好,各自記住自己紅薯的長相大小。然後分散去找樹枝做柴火。烤出的味道到底是怎麼樣不記得了,唯一記得的就是那時候的快樂時光。


城市生活的孩子可能零食、動畫、零花錢比我們多,隨著年齡增長也經歷過很多不同心境。但是我還是最懷念童年時代。純粹的快樂。


渺小


看到此題,立刻勾起了我對童年的回憶。

那時候,沒有如今快速的生活節奏,也沒有像樣玩具,可以玩的都是自己製作的簡易玩具,可是還是滿滿的快樂和對夥伴們的記憶!

1抓石子

找來十個直徑一釐米的圓形石頭,或者自己用石頭砸的小石子,風乾的泥塊,把一個扔起,在它落下之前抓起2個,然後扔起一個再抓起3個,之後為四個,拿起抓起來的10個,拋起來再抓,抓到5個以上,則贏了一個。



2老鷹捉小雞

大家應該都玩過,現在還在持續進行的一個備受歡迎的遊戲。。。。。。


3丟手絹

丟,丟,丟手絹,輕輕的放在小夥伴的後面,大家不要告訴他,不要告訴他,這麼說大家想起來了吧

4跳皮筋

分為單繩跳和雙繩跳兩種。單繩跳就是現在繩子的一邊只要不碰著繩子不管怎麼跳都可以,跳過去就贏,跳不過去就換另一組夥伴。

5看誰先進洞

在地上先挖一個5釐米深,直徑約4釐米的洞,然後玻璃球開始相互追逐,碰擊,用自己的玻璃球把對方的擊進洞中就贏了。

6玩泥巴

用水和黃土攪拌,做成軟泥,和如今的橡皮泥差不多一個玩法,做成各種各樣的造型放置在通風陰涼處風乾玩。

7誰的力氣大

用樹葉的葉柄雙起來進行拉扯,誰的折了力氣就小,就輸了。那時候一看到落葉就趕緊撿起來留柄和小夥伴們一起玩,想起來就開心😊

8打水漂

側身拿瓦片扔向水中,看誰扔的又遠漂出的次數越多



9跳繩

分為單人跳和大家一起跳。個人跳,有正跳,反跳,單腳跳等等。

10抓魚蝦

小時候的魚蝦特別多,在記憶裡好像有河有水的地方都有🐠,挽起褲腿,擼起袖子就開始抓了

11藏貓貓

一個人被蒙著👀眼睛,其他小夥伴藏起來,看看我在哪裡?

12捉蟬蛹

這是兒時夏季一到天黑就著急進行的活動,基本每棵樹上都會有蟬蛹,在樹林子裡的樹上找啊找,摸啊摸,有時一不小心還會摸到蛤蟆,摸到家就可以炒著吃,相當美味!

現在想起來的有這些,陪伴童年的遊戲還有很多很多,雖然不用花錢,但怡然自樂!


用戶93884990650


美好的童年總是那麼讓人懷念,過去的人和事現在都變樣了,自己也不是當年的自己了,但是回憶是一直不變的,童年的美好一直保留在在我們心底。童年的遊戲陪伴著我們的歡聲笑語,帶著我們年少的痕跡。這些遊戲,你還記得嗎?

1.跳皮筋

這個是女孩子經常玩的玩具,小時候有個女同學帶了一根,但是她們只收四個人玩,不帶我,好氣呀,後來幫清理了兩筐紅薯的泥,爺爺答應給我買了,趕集給我帶了一條回來,後來自己也能玩兒了。玩法也好多,從這邊跳到那邊的,還有一種叫除法的跳法,還有跳高,跳高需要翻跟斗,想來小時候真有活力,現在大概是人老了……跳繩也有一些歌謠,聽的最多的就是《馬蘭開花二十一》吧。一起念: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然後跳的精疲力盡。

2.抓子兒


這個很多東西都可以用來玩,用磨掉稜的光滑的瓦片可以,用桃子核可以,用針線穿起來的玉米粒也可以。一顆扔上去一顆放桌子上,一隻手要在扔上去的子兒掉在桌子上之前抓起桌上的子兒還要接住掉下來的子兒。還有一種叫母雞下蛋的玩兒法,手上一把子兒,接一顆同時往桌子上放一顆。小時候為了玩兒這個就偷家裡的玉米籽兒,奶奶要罵。

3.跳八字格


玩兒法是八行格子,可以兩個人跳可以四個人,再多格子就要更長了。兩方各自站在一方,不能踩線,用身體擋住對方跳過去的空間,碰到敵方身體就算出局,所以當時的大長腿很受歡迎,因為可以跳更多格。當時畫格子經常用十塊,粉筆很少見,有的經常是是偷拿的學校的,有的院子用的石塊鋪的地面,天然形成格子,也可以用來跳。沒有找到配圖,大概大家的童年玩的跳房子吧。姑且用個跳房子的圖,反正都是跳格子。

4.丟沙包


現在看到沙包都有的賣,當年的我可沒有,都是用各種飲料瓶蓋打穿繩子穿起來一串,叫上一群小夥伴來玩。不過打在身上還是有點疼,現在的小孩子們如果要玩就有福了,軟軟的沙包打著一點兒都不疼。玩法是一方在一個區域外用沙包打區域內的人,被擊中的人下場,如果接住了就多一條命,下次不幸被打中可以復活。

5.扇豆腐塊


這個豆腐塊兒可不是真的豆腐,是用紙折的,方方正正一塊,放地上用手掌袖子扇風吹翻就。為了玩兒這個什麼音樂書美術書這種不大學的書就遭了殃,都變成了豆腐塊兒的原料,然後每個人兜裡都是一沓厚厚的豆腐塊兒,那可都是榮耀。其實扇的東西不同地方可能有差別,玩法大同小異,有的地方扇紙片,紙片上有各種小人。

6.滾鐵環


這個男孩子玩兒比較多,我一直很迷,他們的鐵環哪兒來的,貌似是箍桶的鐵環,然後用一根棒子,一端有一個鐵鉤,用鐵鉤勾住鐵環就可以控制鐵環滾動了,我說我要玩,然後跟一個男生要來玩,結果怎麼都滾不起來,一下就倒了……

7.抽老牛


就是抽陀螺,那時候集市上有賣陀螺的,沒有錢買,於是自制。家裡有人會木工的會給孩子用廢木料削一個,我爺爺不會,我就只有看著別人玩兒。後來自己用紅薯削了一個,用構樹皮拴在棍子上當鞭子,倒是也能抽轉,就是不久後紅薯陀螺就被抽爛了。


8.翻繩子

這個也是女生愛玩兒的,一根繩子打結成一個圈,在手上穿來穿去,可以翻出降落傘,寶塔,五星,蜻蜓等。我現在還能極快的翻出一個塔。

9.拔勞根

用兩根草,一人一根,交叉,然後對扯,誰的先斷誰就輸。

10.彈珠兒


男孩子們玩的遊戲,用自己的珠子彈過去打到別人的珠子。那時候每個男孩子荷包裡都是一荷包玻璃珠子,一跑就是清脆的響聲。玩了彈珠,身體前面的衣服都是泥,因為據說要彈的準要匍匐著彈?

11.分田地


一塊地,一把小刀就可以玩兒。畫一個方形就是地了,中間畫條線一分為二。一人一半,然後用小刀扔下去插在土中,插中線就以插中的地方為起點劃一條線分割別人的土地,最後誰的地被分的刀都插不下了就算輸了。

還有一些暫時想不起來了,大家還玩過哪些,歡迎留言~


土味野孩子


想想以前小時候玩的東西真不少。也特別開心,不像現在的小孩子除了手機,電腦電視沒別的娛樂了,

現在基本可以看不到以前的小遊戲了。什麼跳皮筋拉,跳繩,吊石子!(都是方言哈)小雞上房,踢毽子,打三角,123木頭人,老鷹抓小雞,丟手絹,一動不動,還有好多好多,有的都竟然想不起名字了,

像老鷹抓小雞,前面一個領頭人,後面一群夥伴們,這個扮演老鷹的人,要從最後面抓,抓到一個少一個,

還有小時候會收集許多冰糕棍子,拿著很多冰糕棍子往地上一撒,把一個一個的棍子撿起來。但是不可以讓其他的棍子動,一點都不可以動。一動就算輸了,。然後和夥伴們比比誰撿的多,誰的少。



現在的孩子雖然有很多玩具,卻不及我們以前不花一分錢的遊戲快樂,而且覺得現在的孩子壓力也挺大的,要學著學那的,


農村的大女孩


農村長大的我,依舊懷念小時候玩的那些。作為農村長大的女孩,玩的最多的是跳瓦房,踢繡球,捉迷藏,還有跳皮筋,推鐵環。

跳瓦房,就是在地上畫上方格,拿著個石頭塊來踢,必須按照規則,踢完一個格子踢下一個規定的格子,不能踢到其它格子裡。類似現在微信裡面的跳一跳,因為你要把握好所用力度的大小,踢的力度大了就出了規定的格子,踢的力度小了又會踢不到規定的格子。


踢繡球,類似現在的踢毽子。繡球,又很像沙包,不過是用六個小布袋砌成的,布袋是用花布做的,勤勞又聰慧的母親用給我們做衣服剩下的布料做的。裡面裝上些玉米粒或者黍子粒,拿起來有點沉就可以了。大家一起踢,或者一個人踢,看誰踢的多。後來我跟公園的人踢毽子,很多動作都是來自於小時候踢繡球的基本功。

捉迷藏也是很有意思的,因為村子裡到處有玉米杆垛子,所以很好藏。推鐵環,一跑就是半個村子。



除此之外,得益於有個男孩子性格的姐姐,所以我經常跟在姐姐她們那群大孩子屁股後頭,看他們爬上樹去掏鳥窩,抓麻雀,更有燒麻雀吃的情況。記得有一次姐姐她們跟著幾個男孩把抓來的麻雀燒的糊了,黑乎乎的,給我吃,我當時小,拿過來就吃。正好我媽過來了,一看我吃的東西,就生氣地去找我姐,嚇得我姐撒腿就跑。。。


有來有去


那時候的孩子們雖然沒有漂亮的玩具,時興的電子產品,發達的網絡。但是 ,他們的童年照樣充滿了歡樂與甜蜜。



除了大家熟知的滾鐵環,放風箏,捉魚蝦,打彈珠,踢毽子,跳繩 ,玩泥巴,粘知了等等之類的遊戲外。我想說一說我們小時候這一帶流行的遊戲。它們看似簡單,卻蘊含著無窮的趣味。



撞錢。過去,農村的家家戶戶幾乎都放著很多小銅錢。沒有人收購。孩子們就拿出來做遊戲。在牆根處劃一條半圓形,直徑十釐米左右。然後在半圓形兩邊劃兩條長約三米左右的線,最後,劃一條橫線,連接住兩端。這個遊戲二到五人都可以玩。



首先,第一個孩子用錢撞擊牆壁,注意,不能出最外的,和兩邊的線。然後,以此類推。接著,撞的錢跑得最遠的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對準離自己最近的錢,投擲。假如正好投到那個錢上,就算贏,錢就歸他。假如沒有投中 ,判輸。以此類推,按著概率論。大部分孩子都有機會參與贏錢的機會。所以他們會樂此不疲的玩下去。這個遊戲需要參與人用手,用眼,用腦。就是現在玩起來,也挺有意思的。



抓子兒。這是女孩子愛玩的遊戲。遊戲的道具都是孩子們自己製作的。她們找來家裡打爛不要的碗底兒,或者瓦片。用小錘子砸成約1.5釐米見方的正方體。然後使勁在牆上打磨 ,把那些稜角磨平 ,這樣玩的時候就不會扎破皮膚了。也有懶的直接找些小石頭代替了。



然後,她們就會找來要好的夥伴。下課後,圍坐在地上,開始對決。只見不起眼兒的小東西在她們靈巧的小手上,上下翻飛,左右逢源,花樣百出,動靜自如。一時間令人目不暇接。抓子的孩子們更是興致高昂,直到上課鈴響起,才慌忙收起來向教室裡跑去。



多少年過去了,這些遊戲幾乎快沒有人提起。但是,它留在那一代人的記憶裡,那麼親切,那麼回味悠長。


今夕月映


我是六十年代初出生的人,想起小時候在一個很偏僻很窮的小山村裡,與十幾個年令一樣大的小夥伴玩耍捉迷的情景,挺讓我深深難忘。我和同伴玩耍主要就是在村子裡四處狂奔遊竄,走到哪碰到啥就尋出百賴地破壞物件,惹的家長們幹氣沒法說,推鐵環玩膩了,就玩捉迷藏。過些一陣子,這些都不玩了,就到農田裡扒嫩玉米黃豆燒烤著吃,吃得乾渴了就往山溝裡跑去喝溪水,在河溝裡逮青蛙,看誰逮的最多,然後把青蛙弄到石片上,四肢白肚朝天排行玩。總感覺一天長長的,有玩不完的花招。八九歲到上學年令了,老師也經常不在,即便偶爾在,也管不住我們這群像土匪一樣的野孩子,還有許多逗人笑掉牙的鬼點子講也講不完。從河裡玩耍完又回到村邊的杏樹上吃黃杏,吃飽了就各守一棵樹上開仗,每人穿的一身破爛衣服被杏渣染得象黃屎一樣寒磣,常常遭到大人的捱罵揍打,當時受受疼痛哭哭鼻子,過後還是老樣。個個都是爬樹高手,掏鳥蛋,捉知了一個都不落空。最使我記憶猶新的是有兩件惡作劇,第一件就是最愛玩的學解放軍打敵人,為首的孩王拿著大人給製作的木頭手槍,其餘就找棍棒,還有的就是拿石頭當手榴彈用,有一次玩的激烈時候,一個夥伴被飛來石頭砸在頭上,頃刻間鮮紅的血液流滿面部,個個嚇得四處逃躲,有的黑夜了也不敢回家,惹大人才四處尋找。另一件是,一個同伴鬼點子多,我們在一塊種著南瓜的地裡逗樂,他也許就有的拉屎之意,看見結得一顆大南瓜就用小刀挖開一個洞,就把屎阿到裡面,然後又原封蓋好,我們各守承諾,互不告密。等到秋天,主人把這顆大南瓜放到案板切開食用時,裡面的髒物流了滿地,主人氣得臉發青,大罵這是哪個奈刀鬼乾的缺德事?我們幾個面面相覷,背地裡樂開懷。說真得,過去農村的孩子太粗野,太無知到極點。比起現在的孩子,就如天地之差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