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没有从别的国家的史料里发现关于中国的、重要的、我们没记载的历史?

何昆峰


朝鲜王朝史料《葵窓遗稿》、《柳下集》、《姜弘立传》中都记载了一起中国人不知道的“日本人暗杀努尔哈赤事件”。


这件事发生在萨尔浒之战后。萨尔浒之战中,主帅杨镐坐镇沈阳指挥;明朝四路大军围攻努尔哈赤:


北路军: 马林率1万5千人从北面进攻;

西路军:总兵杜松率兵约3万人的主力部队担任主攻由西面进攻;

西南路:总兵李如柏率兵2万5千人,由西南面进攻;

南路军:总兵刘綎率兵1万余人,会合朝鲜军共2万余人,由南面进攻。

我们后来知道的,其中马林,杜松,全部战死,李如柏不战而退,总兵刘綎未和朝鲜人会合也战死了。那参战的朝鲜军怎么样了?


朝鲜方面的主帅是姜弘立,虽然率领了1.3万朝鲜军队,但他却没胆子和努尔哈赤较量,在明军战败后他就投降了。而努尔哈赤为了对付大明,也没有过分虐待朝鲜人,只是有个要求:要朝鲜人将军中的日本兵交给他。


朝鲜军队中怎么会有日本兵?其实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由于日本战国时期国家动荡,整个东亚东南亚都有大量的日本流亡者活动,不仅仅是朝鲜,连明朝,在东亚的荷兰人,葡萄牙人属下,都有日本雇佣兵存在。甚至明朝大将刘铤,属下也有一支著名的日本火铳手部队,不过萨尔浒大战时没带来,留在四川了。


17世纪日本雇佣兵在整个东亚都赫赫有名。


朝鲜军队里也有大约300名日本兵部队,努尔哈赤对他们使用火铳和刀剑的本事比较看重,于是向朝鲜将领姜弘立要求,将这300人交给他。


结果这日本兵居然比朝鲜人有志气 ,不愿意去天寒地冻的关外吃苦,想找机会刺杀努尔哈赤,然后再拥立姜弘立杀回朝鲜。


但姜弘立是个软蛋,反过来把这三百人出卖给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于是设下了圈套。


在一个清晨,努尔哈赤借口想要亲眼观看日本人舞剑,于是命令日本人以三人一组进入外庭,然后进去后就用埋伏的武士杀掉。日本兵们虽然发现不妙,但由于被优势兵力围住也无法逃脱,最后全部被杀,但女真人死于倭剑下的也有上百人,死尸满庭。


朝鲜史料记载,最后,努尔哈赤举杯对面无人色的姜弘立冷笑道:今天是你救了我的命,以后你就是我的心腹!


朝鲜王朝史料中其实有不少精华内容,考虑到这件事中朝鲜人的形象并不好,朝鲜人不太可能为了抹黑自己而伪造史料,所以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闭家锁的红枫


从韩国日本越南那边流传的比较多,但都是细节,对中国也没有什么印象,我说几个影响我们中国自我认知的事情吧。

一个是阿拉伯人在唐朝写的中国印度游记,里面记录世界最早的厕纸记录。不过最有趣的事,上面写了一句话,中国人不讲卫生,因为他们上完厕所不用手而是用纸,……用纸用纸用手用手,当时我感到的文化冲击是何其之大。

再说一个影响我们中国认知的就是欧洲人记录的万户飞天,我们的太空科普知识里都会提到他,最早制作火箭飞向太空的探险家啊,他是中国人。这个观点是先在国外流行才传入中国的,但是我们中国之前没有任何关于万户的记载。

再说一个就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也是美国媒体总结的近五百年内中国唯一对世界有影响的发明,那就是牙刷,好多中国人都不知道原来牙刷是我们发明的。其实牙刷是明朝皇帝明孝宗发明的,可惜我们中国人后面就不用了,甚至遗忘了。

再说一个就是威震整个西方世界的西辽,当年金灭辽以后,耶律大石逃到西域,带领残兵败卒打败了欺负十字军的穆斯林盟主塞尔柱帝国,整个西方世界都震惊了,教皇认为是圣经中记载的东方的约翰长老来拯救基督教了,所以在拉丁语,俄语,阿拉伯语,古英语中,都把中国称为契丹。


飞翔正义


大家都知道王勃的《滕王阁序》,开头是“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但中国现存滕王阁内的石碑以及苏轼的手书都称作“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教科书开始也是用“南昌故郡”,后来为什么改成“豫章故郡”了呢?

因为2009年在日本皇宫发现了一本唐代手抄本《滕王阁序》,是王勃写《滕王阁序》之后第26年流入日本的,此抄本被业界认为是现存最早的《滕王阁序》墨迹,但有四分之一的内容与目前中国流传的版本不同。

比如日本保存的《滕王阁序》开头是“豫章故郡”,古代的中国人为什么把“豫章故郡”改成“南昌故郡”了呢?因为后人要避唐朝皇帝李豫的讳,不能用“豫”字。

再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落霞、秋水、长天等都是自然景观,却突然冒出来一只动物“孤鹜”,而且“鹜”是野鸭,野鸭成群的才会齐飞,单个的野鸭不可能齐飞,这一直困扰历史学家与文化学家,成为文坛一宗“悬案”。

而日本版本的是“落霞与孤雾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里“孤雾”比“孤鹜”更为恰当。

但日本版本的也存在抄错的可能,所以“滕学”专家还在研究。


解忧时间


有啊,朱棣凌迟3000宫女记载在在《朝鲜王朝实录》中,这本书又称《李朝实录》。书中说“凡连坐者二千八百人,(朱棣)皆亲临剐之。”这本书记录了朝鲜王朝政治,军事,外交,工艺等各个方面史实,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可靠性。朱棣凌迟宫女的事情在我国史书中是丝毫不见痕迹的。

这件事起源于朱棣爱妃权妃,权妃是朝鲜人。元朝开始,我国封建王朝就从朝鲜选妃,朱棣的母亲就是朱元璋选的朝鲜妃子。朱棣对权妃一见钟情,十分宠爱权妃。永乐八年,朱棣带领大军北征漠北大获全胜,权妃随行,班师回朝途中不幸身亡。朱棣悲痛不已,据说朱棣后来见到权妃的家人,想起权妃的样子,悲痛到说不出话。这些关于权妃的事情在我国有史可查。

权妃病逝后,宫中谣传权妃是被后宫吕妃毒害,再加上权妃侍女在后宫与宦官通奸被举报。朱棣怒不可遏,大肆屠杀宫人,凌迟宫女近3000人。这件事就记载在《朝鲜王朝实录》中。




红雨说历史


一般来说,中国的历史记载是最详细的。而外国很多历史需要参照中国文献来复原。典型代表就是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是印度历史的重要文献,要不然他们都以为阿育王是神话人物。

那么有没有中国没记载,外国人给我们补充了历史空白呢?

有!我来举两个例子。

1万户飞天

万户是明初官员,他坐在绑了47支火箭的椅子上,手里拿着风筝,想飞向天去。可惜,万户刚滑出去没多远,火箭爆炸了。

万户飞天在中国史书中并没有记载,甚至我们都不知道他的名字叫什么。有人说他的名字是万户,或者万虎,王虎,也有人说他的名字叫陶成道,官职是万户。可是明朝没有万户这样的官职。

西方学者考证,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利用火箭飞行的人”。

2,张献忠真相。

《明史》中,张献忠杀人的残酷印象让人惊心,甚至不敢置信。直到我们发现了外国传教士的记载。

那是法国人费赖之著的《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冯承钧译。这本书这样记载张献忠大屠杀的事实。


献忠官吏之被杀、被绞、被生剥、被剐之事几逐日有之。献忠稍有所疑,即杀人。其最可怖之威胁,虽继之以无可比拟之宽厚,终常处人于死地。献忠自谓天地之主宰遣之入川惩罚恶人与僧徒,因是成都城内僧人无一免者……献忠又谓蜀人为叛逆,为不信真主之人,顾彼既为天子,义应屠之。是以命所部将卒尽杀成都城内居民,不分男女老幼贵贱,四万余人尽死……血流成河,江水为赤,江中积尸万千,舟船为之不通……献忠见其军大减,愤甚,又打杀官吏,即位时左右官吏千余,至是仅存二十五人,余官或死于刀杖,或从首至足生剥全皮。或被剐死。每次死者数百人,盛怒时即为之,几日日如是也……

另外,意大利耶稣会教士利类思与葡萄牙教士安文思写有一部《圣教入川记》,其中也详细纪录了“张献忠屠蜀事件”,所记大同小异。

至此,我们确定张献忠屠川实有其事。

3,太平天国运动评价。

太平天国灭亡后,曾国藩屠城,连慈禧都没有获得南京城内真相。幸好,有一些“天国洋弟兄”作为亲历者,写下了这些史实。

据当时(1854年)在华的英国军官伶俐(F·A·Lindley),他在加入天国,作战有3年,63年离开。

在其《革命亲历记》一书中,对此评价说:'剃头和顶领衣冠,是占据封建王朝统治地位的满洲人,强加于和其他各族人民的奴隶标记。'【读儒家书,读的忘记自己是怪异的挂着的奴隶,古人说儒家是“塞民之教”,没有错。】

伶俐是李秀成的部下,带领数百近千人的外国人参加了太平天国战争,失败后流亡。

另外一个在太平天国的洋人是罗孝全。

罗孝全是美国人,在广州传教时,洪秀全是他的学生。洪秀全在南京做大后请罗孝全来辅佐,当了大官。罗孝全本以为可以借助太平天国促使中国全盘西化,没想到上海之战后,太平天国和西方关系恶化,罗孝全只好逃亡。


历史知事


有些从别国史料中意外发现的中国历史其实有着很大的实际用处

比如,中国有一块三千公里之外的“土地”,任何中国人都可以任意出入,是不是很意外。这块地就是北极圈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

1596年的时候,荷兰探险家发现了斯瓦尔巴群岛,之后各国的探险家也陆续来到这里,成为了人类探险北极的起点。不过问题来了,这块地归谁?1920年的时候,挪威、美国、英国等国在巴黎签署了《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决定了该岛主权归属于挪威,但是各缔约国的公民可以自由出入,并且还能从事生产和商业活动。话说也巧,北洋政府的段祺瑞签署了这个条约,本来就是走个过场意思一下。毕竟当时中国人怎么可能跑到哪里去呢。

1991年的时候,中国北极没有自己的自足点,没法从事长期的科研探索,但是高登义教授去挪威了时候,从国外的《北极指南》中看到英文版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然后中国就通过这个条约,在那里建立了黄河站,到现在,一共开展了14年的考察,中国成了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毕竟我们早在1925年就加入了《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开始参与北极事务。


历史是什么


答:有的。

今天特地向大家介绍一本由日本人编辑整理成册的奇书——《华夷变态》。

书名不伦不类,但认真考究一下,就不难发现它所想表达的意思:中华变态成了夷狄。

结合编辑此书的时间背景:日本江户时代前期。

那么,显而易见,该书所说“中华变态成了夷狄”的过程,就是大明王朝覆亡、满清王朝建立的过程。

也就是说,在日本人的眼里,大明王朝是天朝上国,代表的是堂堂皇皇的中华文化;满清王朝却是尚未开化的夷狄之国!

“中华变态成了夷狄”的过程,真是一个无比悽怆的过程!

日本学者浦廉一在《华夷变态解题——唐船风说书の研究》中提出:“视满洲为夷狄,并称之为鞑靼、奴儿部、鞑虏、奴酋,蔑视嫌忌之情十分强烈,对于不断蒙受其侵扰的朝鲜半岛和明朝寄予深厚的同情,这是明清鼎革之际,弥漫于日本朝野的一种风潮”。

话说,万历朝鲜战争以后,日本就和中国断绝了官方往来,厉行锁国政策。

后来建立了政权的德川家康多次尝试恢复对华朝贡关系,却都没能成功。

但日本一直密切关注着中国的形势发展。

在锁国体制下的日本,实施“远国奉行”制,在京都、大阪、伏见、骏府等地有町奉行,在奈良、山田、日光、佐渡等要地有要地奉行,在长崎、浦贺、神奈川、箱馆、堺、新泻、下田、兵库等重要港口也设有奉行。

其中的长崎是幕府认可的、唯一可以与外国合法来往的地点,即长崎奉行的第一要务,就是负责对外贸易兼观察别国发展形态。

《华夷变态》一书,其实就是长崎奉行上报给德川幕府的中国形势报告书的文件汇编,所包括的报告书达两千多件,绝大部分为日文,另有从中国、朝鲜、琉球等地搜集而来的敕谕、咨文、檄文、实务策论等等,涉及明末农民起义、清军入关、日本乞师、长崎存银等事件,其中有许多是中国史书所未载有的,涵盖时间起迄为1644年到1724年。

浦廉一教授称,《华夷变态》一书“大部分也绝非街谈巷议之集成,而且除了一般的口述之外,甚或有时一并提呈诏敕、檄文、公函等的原文,因之绝不可轻视其史料价值。而且即便是街谈巷议之类,也具有其相应的史料价值。”(此图为日本浮世绘《国姓爷合战》)

中国历史学家谢国桢更指出:“清乾隆间严文网之禁,藏吴三桂檄文者罪且至族,今此本俨然具在,不可不谓珍本;且其他海外诸风说,亦皆研究中日及南洋交通之重要资料也。”

《华夷变态》所收录之内容在当时是机密文件,秘藏于内阁文库中,但仍“间亦有传抄本流传于外”,两百年后,即1958年,《华夷变态》才由日本东洋文库以上中下三大册附补遗一册的形式首次刊行于世。

不过,浦廉一教授提到,1906年,“辛亥革命前留学东京的中国留学生中,颇多与以灭清兴汉为目标的孙中山一派共鸣者”,他们有幸阅读到民间抄本,“有所感触,故进行历史性的回顾,以为汉族奋起之资”。


覃仕勇说史


一般来说是没有的,因为在世界范围内,只有中国将史书当成了图腾,中国的史书才是完全没有中断的,很多地区的历史其实需要中国的史书来验证,像著名的吴哥窟的发现就源于中国的史书,准确的说是一本游记,元朝人周达观曾经到达这里,写了一本《真腊风土记》,然后这本书被翻译成法文,引起了法国探险家的兴趣,最终通过这本书找到了森林深处的废弃皇宫。

还有印度,印度的历史是一团糟,近代很多人去印度考察,必备参考书是《大唐西域记》,西方人根据这个东西,才找到了印度很多的佛教遗址,才知道这个遗址叫什么。

中亚地区的史料更依赖中国史书,据说中国访问中亚,一个重要的礼物就是把中国的史料汇编一下,然后添补友国的历史空白。

那是不是外国的记录就一点也没有帮助呢?

当然也不是,比如马可波罗的游记,虽然不能说他写的都是我们不知道的,但他有独特的视角,能够帮助我们更加详细的了解过去。

还有最著名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南京大屠杀虽然也是世人皆知的,但里面日军的暴行细节,现在引用最多的,却是三位外国人的记录。

一本当然是拉贝日记。

拉贝是德国人,当时他是德国西门子公司的经理,日军攻进南京时,他被外国人推举为南京安全区主席,他利用自己的身份,光是自己的住宅就保护了六百多的南京难民,然后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跟外国友人一起保护了上万人。

而且他还把所见所闻写了下来,还给希特勒写了报告,详细描述了日军的暴行,他写的日记长达二千多页,是有关南京大屠杀最为重要最为详实的史料。

比如有一段是这样的:

1937年 12月16日——我开车到下关去勘查电厂,中山北路上都是尸首……城门前面,尸首堆得像小山一样……到处都在杀人,有些就在国防部面前的军营里进行。机枪声响个不停。

另一段:

1938年1月1日——一个漂亮女子的母亲向我奔过来,双膝跪下,不断哭泣着,哀求我帮她一个忙。当我走进一所房内,我看见一个日军全身赤裸裸地趴在一个哭得声嘶力竭的少女身上。我立即喝住那个下流无耻的日军,并用任何能够让人明白的语言向他呼喝。他丢下一句“新年快乐”就逃走了。他逃走时,仍然是全身赤裸,手中只拿着一条裤子。

除了拉贝的日记 ,还有日本人自己的记录,比如有一位叫东史郎,他是日本的上等兵,参与了南京大屠杀。后来,他也写了一本日记,总计有37万字,里面详细记录了日军的行径。

比如有一段是这样的:

这时,西本提出了一个残忍的提议,就是把这个支那人装入袋中,浇上那辆汽车中的汽油,然后点火。于是,大声哭喊着的支那人被装进了邮袋,袋口被扎紧,那个支那人在袋中拼命地挣扎着、哭喊着。西本像玩足球一样把袋子踢来踢去,像给蔬菜施肥一样向袋子撒尿……

后面,东史郎四次到中国来道歉,并出版了他的日记,也是南京大屠杀很重要的日记。

还有一个日记来自一个美国人,她叫明妮·魏特琳,是当时金陵大学的教育学院主任。


她帮助了上千的中国女性免遭日军的兽行侵害,她同样也写了一本日记。

日记中有这样的记录:又有许多疲惫不堪、神情惊恐的妇女来了,说她们过了一个恐怖之夜。日本兵不断地光顾她们的家。从12岁的少女到60岁的老妇都被强奸。丈夫们被迫离开卧室,怀孕的妻子被刺刀剖腹。

这些东西,都是非常重要的史料,没有这些,控诉日军暴行,就会缺少相互可以印证的史料。


脑洞历史观


有强烈安利一本神书《中华大帝国史》

(就是这本神书)

OK,看起来还是挺高大上的

长图预警,且辣眼睛


开篇就懵逼!

广西是今天的广西吗?

黄帝是我国第一位国王?

我们国家从来不称呼统治者为国王,而称之为皇帝,嗯嗯,是这个皇帝不是那个黄帝!

算了,说不懂~~~

恩恩,你说的都对(无奈脸)

你把死后的谥号当成名字,真的好吗?

????

我要再去读一遍三国演义,看看到底谁是孙子,谁是爷爷~~~

朱元璋一直想认朱熹为祖宗,可惜,人家正儿八经的传人在那摆着呢

这倒好,直接出现了bug---古帝王世系!

社会,社会,社会!!!


总体来说,这本书在中国古代帝王的传承,逻辑顺序上出现了很大的失误,书中其他的地方还是值得一看的,答题不能传链接,有需要的私信(PDF格式)



写的不好,拍砖来砸


历史探循


著名的朝鲜史书《李朝实录》记载了1392-1863,472年的历史画卷,几乎横跨了中国明清两个时代,是中国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中国的抗倭战争,万历年间的抗日援朝战争,以致日后的清军入关,清朝至鸦片战争前的各项统治内容,都做了详细的记载。

记载了明末清初的一段风云变幻的历史,中国史书中讳莫如深的很短片段和记忆,都在这部史书中的得以知道。

包括崇祯皇帝和袁崇焕的很多恩怨的细节,包括辽东萨尔浒之战失败的关键,包括多尔衮与孝庄皇后之间的暧昧关系,包括雍正皇帝暴亡的前后细节,这些在正史中不曾体现的内容都在这本史书中得以体现。

而后世很多清朝的历史也在这部《李朝实录》中予以最大程度的展现,而且李朝实录虽然多次经过战乱,也出现过被焚毁等事件,但是经过多次整理和修补,算是保存比较完整,现在仍在金日成综合大学,可以作为中国明清史学研究的重要佐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