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國民黨將領中的王耀武?

筆下發白


作為敵軍的名將,粟裕將軍曾經如此評價王耀武:性格果斷大膽,是老蔣軍團之中“較有才幹者”。此話聽起來似乎對王耀武的軍事才能的評價是中規中矩的,但是在老蔣手下的將領之中,能被粟裕用這個詞評價的人也僅僅只有薛嶽和王耀武兩個人而已。除了粟裕將軍的評價,陳毅也曾說過,他是國軍少有的明白人之一。

王耀武畢業於黃埔三期,蔣介石對他的評價十分簡單:善於帶兵,有指揮的才能。在考入黃埔軍校之前,王耀武只是餅乾公司的一個店員,所以說時代和英雄本來就是相輔相成的,沒有亂世,王耀武可能一輩子只能賣餅乾。軍校畢業之後的王耀武從排長、連長、營長很快升職到了團長,他帶領的第32旅第一團曾經參加北伐。

1933年,王耀武升任少將旅長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去江西參與對中共的第五次圍剿。王耀武曾經圍剿過方誌敏的先遣隊,也曾經圍攻紅十軍團19師師長尋淮洲,尋淮洲也是在這場戰役之中犧牲。因為這些功績,他很快升任師長,手下部隊為新編第11師。

很快抗戰爆發,王耀武同許多黃埔系將領一樣趕赴上海,帶領這五十一師參加對日作戰。淞滬會戰,王耀武的帶領軍隊堅守陣地,他利用夜戰偷襲日軍。南京保衛戰之中也是在連連潰敗的情況之下堅持了六天才撤退。長沙會戰,因為前方作戰失利,日軍打到了面前。王耀武的軍隊一直堅守,等到薛嶽撤退的命令下來他才率軍後撤。從這兩場戰役可以看出,王耀武對命令的執行絕對是不折不扣,但是他即便是在最危險的時刻也能化解危機,能守住部隊,沒有讓日軍包圍過。

74軍建立之後,王耀武終於在戰場上大放奇彩。這支發家部隊在抗戰之中建功無數,讓王耀武從副軍長一路升職到了二十四集團總司令。國軍將領之中一直有三李不如一王的說法,其實就是這支軍隊傍身,才讓王耀武擁有了自己的核心戰鬥力。

王耀武治軍嚴格,甚至手下軍士偷老百姓一隻雞都要下令槍斃,在南京保衛戰之中,據說王耀武也曾槍斃過幾個怯戰的士兵。他的弟弟因為提議過撤退,所以被他撤下了兵權,改去做了參謀。王耀武的治軍風格深深影響了後來的張靈甫,這也是他不願意將74軍交給吊兒郎當的李天霞的原因。

王耀武在被俘之後曾經在廣播中勸告蔣介石投降。戰爭勝敗本是常理,良禽擇木也是正常。王耀武解釋讓蔣介石投降的原因,是想要“全國立即恢復和平,國家民族多保存一點元氣。”無論後來人怎麼評論他的投降,但是這句話的道理不得不服。


木劍溫不勝




王耀武,山東泰安人。

從小王耀武就父兄雙亡,他跟著母親過著清貧的生活。他的母親是一位非常明事理的人,從十歲起省吃儉用供他讀書。

輟學後,王耀武先後在天津和上海打工。1924年冬天,他考入黃埔三期。

為了能夠出人頭地,王耀武每天早上比規定時間早半個小時在操場跑步。因此引起了蔣介石和何應欽的注意,在回答蔣介石時響亮的說:黃埔三期王耀武。蔣介石對他評價道,孺子可教。

孫中山死後,在國民黨內部掌權的是胡漢民,軍權則在許崇智手中。廖仲愷被刺案調查發現這兩個國民黨大佬都有很大嫌疑,於是蔣介石和汪精衛就開始驅逐他們。王耀武率領十個人,三挺機槍,就把許崇智堵在了家中。此舉為蔣介石上臺提供了很大方便,蔣介石稱讚王耀武說:可堪大用。



黃埔軍校畢業後,王耀武就進入了國民革命軍第一軍,在東征和北伐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二次北伐中,王耀武率部打到了自己的老家山東濟南。日本人藉口保護僑民,血腥屠殺中國軍人和平民。王耀武曾親眼看到日本人把三歲小孩釘死在城牆上,那時他就發誓一定要為山東人報仇。

中原大戰時,王耀武力克強敵,被任命為團長。

1932年6月,王耀武所在的第32旅被林彪和聶榮臻領導的紅一軍團和五軍團包圍在宜黃縣。王耀武力排眾議,認為突圍反而會被圍殲,不如堅守城池。紅軍圍攻宜黃縣24天,傷亡慘重不得不退去。

此戰後,王耀武被蔣介石提拔為補一旅旅長。這支部隊在經過王耀武整訓後,戰鬥力大大提高。1934年底,在江西臨川,他率部重創紅軍,紅19師師長尋淮洲戰死,21師師長鬍天陶被俘。



抗戰爆發後,王耀武率領他早已被改編為51師的軍隊參加了淞滬會戰。在羅店,他與日軍展開血戰,擊斃了日軍兩個聯隊長竹田和英森,沉重打擊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1938年的萬家嶺之戰更是王耀武的成名之戰,當時中國軍隊成功的把日軍106師團引誘入了山區。日軍的機械化部隊沒有辦法展開,被74軍痛毆。106師團除了一千多人突圍外,其他全部被殲。

自此王耀武被蔣介石提拔為74軍軍長,在上高會戰中,他與日軍血戰25天,消滅一千多日軍,俘虜上百人。戰後74軍被授予飛虎旗,從此74軍被稱為虎部隊,王耀武也得到了一枚青天白日勳章。





1943年11月,王耀武率領74軍在常德阻擊日軍。在常德城下與日軍血戰16天,守城的57師8000多人僅有一百多人生還。在隨後的反擊中,74軍一舉收復常德,被蔣介石稱為:善於帶兵,指揮有方。

從此日本人對王耀武就害怕的要死,日本人說南有王耀武,北有湯恩伯,都是難纏的對手。在日軍中更是流傳一句話:寧碰閻王,不碰老王。


1944年,王耀武被蔣介石提升為第24集團軍總司令,下轄四個軍10萬人。王耀武晉升的職務超過了很多黃埔軍校的老大哥,因此當時流傳一句口頭禪:三李不如一王。李仙洲、李延年、李玉堂三個人也是山東老鄉,畢業於黃埔一期,但成就遠不如王耀武。

1945年,日軍發起最後一擊,王耀武率領30萬人在湖南雪峰山與日軍展開激戰,消滅日軍28000多人。

日本投降時,王耀武在長衡地區接受日軍投降。對於一個軍人來說,這是莫大的榮耀。



內戰爆發後,王耀武被蔣介石派回山東,擔任第二綏靖區司令官。

從這時起,王耀武的人生就走向了下坡路。首先山東是八路軍多年經營的根據地,其次自己的74軍也不歸他指揮,再加上國民黨內部黨派林立,相互傾軋,他自己也感覺很難有所作為。

1948年9月,華東野戰軍在粟裕的領導下,發起了濟南戰役。王耀武根據濟南城的特點,制定了嚴密的防守體系。但是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吳化文的起義把他的防線撕開了一條大口子。


王耀武不得不率領一個團突圍,在逃跑的過程中,他穿上了老百姓的衣服。在荒郊野外,他在拉大便時用了手紙。結果這張手指出賣了他,被當地的老百姓報告給瞭解放軍,就這樣王耀武被活捉了。

毛澤東派人給王耀武捎信:抗戰有功,要好好接受改造。因此王耀武也成為了第一批被特赦的戰犯。

王耀武在廣播中經常國民黨軍隊進行宣傳,有人建議蔣介石處罰他的家屬。蔣介石嘆了一口氣:他對黨國、對民族都建有奇功,我不忍如此。

1968年,王耀武受到了批鬥,心情鬱悶之下心臟病發而死。


新知傳習閣


有種說法,叫“三李不如一王”,哪三李呢?李仙洲,第二綏靖區副司令長官;李延年,1945年李延年為山東地區受降長官,負責受理該區日本侵略軍的投降事宜;李玉堂,抗日中將;他們3個都是黃埔一期的。王指的誰呢?正是王耀武!三李都是黃埔一期的,都不如三期畢業的王耀武,可見其厲害!時人也有“寧碰閻王,莫碰老王”之謂。可見王精明強幹、頭腦清晰,被我軍將領稱為國軍裡少有的幾個明白人之一。


李仙洲在萊蕪戰役失敗,王耀武做了經典點評——五萬頭豬讓共軍抓三天,都捉不完。三李黃埔一期,王是黃埔三期。這句話也作為臺詞在亮劍裡被楚雲飛所用,因為這話實在太經典,也可以看到王耀武的傲氣,但他確實有這個資本。


王耀武在當團長的時候就教旅長柏天民改變作戰決心,根據戰略要地發揮部隊死守的部署,一戰成名。而在當補充一旅旅長的時候,野外行軍作戰,能守能攻,遇到戰略要地絕不放棄,派出2個團防守,一個團搜索進攻。戰績:一下子幹掉紅軍2個師長,這個戰績在國軍戰史上獨一無二,除了二馬對陣西路軍。紅十九師師長尋淮洲犧牲,紅二十一師師長鬍天陶被俘。(尋很可惜,如果不犧牲,以後大將沒有問題)


王耀武在51師長任上,創造萬家嶺大捷。在軍長任上,使得74軍成為抗日勁旅,其部下57師餘程萬守常德,創造了抗日戰爭史上的神話。王耀武在集團軍司令任上,親自指揮作戰部署,面對10萬日軍,從戰略防禦到戰略進攻,消滅了日軍四分之一的兵力。



後來在解放戰爭時期,陳誠亂指揮,說不過王耀武,去忽悠老蔣介,用校長的命令壓住王耀武,使其改變部署。粟裕在魯南,萊蕪戰役期間的一系列欺騙手段都沒有能騙過王耀武,包括粟裕用一個縱隊偽裝華野主力,減兵增灶,在運河上架浮橋,團級電臺偽裝縱隊使用,這些都沒有騙過王,想不到騙了陳誠,造成失利。還有些傳聞,比如據說在濟南戰役前,王下令釋放在押我軍人士。濟南戰敗了,王找了幾個人冒充自己,分頭走,結果解放軍四處傳來“捉了王耀武”的捷報。(只是最後因為一張衛生紙暴露了自己,那個年代能用衛生紙擦屁股的都不是一般人)


最後總結評價:王耀武從點心店的學徒到普通士兵到方面軍司令,從國內戰爭到抗日都能打,是國軍在八年抗戰中最能打的虎將之一。當時各戰區司令長官都搶著向蔣介石要王耀武的74軍,他的74軍幾乎參加了所有的大會戰,被日軍視為最大的麻煩之一。 他在生活作風上也很有軍人本色,與髮妻相敬如賓,其被俘後解放軍查抄其家發現並沒多少錢,只有兩臺美國製造拖拉機(不過那年代拖拉機也不比坦克便宜多少),問他為什麼家裡要留兩部農產拖拉機?答:退役後準備回泰安老家可以開幾畝地種田。陳毅聽了後感嘆不已!


李三萬的三萬裡


在淞滬會戰中表現出眾的中級指揮員有兩位,一個是隸屬第8軍黃傑指揮的稅警第4團團長孫立人,作戰特點是非常善於使用預備隊,戰鬥中不幸重傷,9塊彈片崩入體內,缺席後半程;另外一個就是第51師師長王耀武,這是個非常有頭腦的黃埔三期生,到達前線僅兩天就琢磨出味道來了,在彈丸之地的上海擁擠著幾十萬國軍,既無縱深又無陸空火力優勢,不吃虧的唯一辦法就是:夜戰。



1937年8月29日,第51師306團邱維達(黃埔四期)部夜襲當面日軍第11師團和知聯隊得手,一傢伙幹掉500多日軍後隨即跑路,日酋和知鷹二率部追擊報復,又被事先埋伏的第51師主力打個措手不及,和知的第44聯隊不到15天被74軍打殘。王耀武部在堅守羅店的戰役中,擊斃日軍步兵聯隊長和炮兵聯隊長各一名,受到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顧祝同全軍通報表揚,第51師與第58師火線合併為第74軍,王耀武抗日名將風範初露。

其實王耀武的抗日生涯要追溯到1928年的濟南慘案,由於蔣介石的軟弱和退縮,北伐軍在日軍的壓力下撤出濟南繞道德州北上,而負責斷後掩護的部隊正是黃埔一期的第1師李延年團,時任憲兵營長的王耀武主動留下來配合李團死守城垣阻擊日軍,與敵血戰三晝夜,打得日軍不敢再輕舉妄動,一直到5月10日接到蔣介石密電才率部撤出濟南,十年後的淞滬會戰,王耀武已經是第二次對日作戰。





王耀武發跡於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1932年宜黃之戰,上校團長王耀武力主第32旅死守不逃,凡24天城池不破,獲蔣介石親自接見並提升為補充第1旅少將旅長,這個番號看起來不是什麼主力,其實是以保定編練處訓練出來的精兵組成的中央軍嫡系部隊。1934年奉命調往前線時,精明過人的王耀武為防止部隊被陳誠吞併,利用部下李天霞的關係搭上了蔣介石“八大金剛”中的兩位:錢大均和顧祝同,第一階段被編入顧祝同縱隊,第二階段被撥給浙江保安處長俞濟時指揮,從此站好了隊,有了背景和靠山,譚家橋一戰後因功晉升第51師師長。

“寧碰閻王,莫碰老王”。

這是指從抗日軍興開始,王耀武在華中抗日戰場幾乎無役不從,且戰功彪榜,很少有國民黨軍師級將領能拿得出王耀武這樣的抗戰成績單,在正面抗日戰場的22次大型會戰中,王耀武領軍參加了至少11場: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蘭封會戰、第一和第二次長沙會戰、上高戰役、浙贛會戰、鄂西戰役、常德會戰、長衡會戰和湘西會戰,其中可稱大捷的萬家嶺戰役、上高戰役和湘西戰役,王耀武麾下全部是戰場主力(第51師、第74軍、第四方面軍)。



“三李不如一王”。

這是指出身黃埔三期的王耀武在抗日戰爭中直升機般的晉升,遠遠甩開了山東同鄉的三位黃埔一期將領李玉堂、李延年和李仙洲。1937年7月率領第51師由陝赴滬時,王耀武是少將師長;1938年7月晉第74軍副軍長;1939年6月實領第74軍軍長;1943年4月擢升第29集團軍副總司令;1944年2月新建第24集團軍總司令(第73、第74、第79和第100軍);1945年3月升任陸軍總司令部第四方面軍司令官,與老資格的盧漢、湯恩伯和張發奎並駕齊驅,領兵數量和軍職重量僅次於黃埔一期的胡宗南。

王耀武治軍賞罰分明、恩威並施,對上級公關手段更是出類拔萃,能打仗會賺錢。以戰功論,若選國軍抗日名將足可排進前三,蔣介石稱其:“善於帶兵,有指揮才能”,並給與了極大的信任和提拔,特許第24集團軍的人事全權,那可是四個嫡系中央軍。按照蔣介石的一貫手法,對親信大員往往賞以地方實權,所以在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特別任命為第二綏靖區司令官兼“山東省主席”,這反而並非王耀武所長,也最終斷送了王耀武的軍事生涯,把整74師、整83師等王耀武的親信部隊交給湯恩伯指揮,實在是個昏招。



1948年9月,坐困濟南孤城的王耀武手中只掌握三個整編師9個正規軍旅,餘皆保安部隊,其中的整編第2師和整編第84師又隸屬於整編第96軍建制,只有整編第73師由司令部直轄,所以當整編96軍軍長吳化文戰場起義後,王耀武已經是大勢已去。十四年後,當年譚家橋失利僅率2個連自懷玉山區突圍的粟裕將軍終於來報仇了,華野上下喊出的口號是:“攻進濟南府,活捉王耀武!”

一語成讖。


度度狼gg


王耀武(1904年-1968年),字佐民,山東泰安人,是抗日革命家、抗日名將,中國國民黨高級將領。

王耀武的父兄早年去世,留下了母子二人相依為命。由於家境貧困,王耀武早年輟學,但幸虧有遠見的母親始終秉承“讀書才是最好”的理念,堅持供王耀武在本村私塾讀書。但之後實在是家徒四壁,使王耀武無法繼續學業,所以在19歲時輟學,先後去了天津、上海打工賺錢。

之後王耀武聽聞黃埔軍校在廣州招生,所以千里迢迢地趕到了廣東報名入學。幼年時代的經歷幫王耀武培養出了刻苦的精神,他在學習的過程中,受到了很多教師與同學的稱讚。只因為他勤奮好學,並不是個懶散之人。而且他自身在軍事上也非常有天分,所以沒多久他就成為了黃埔第三期學生中的佼佼者。

1925年國民革命軍開始第二次東征,還未畢業的王耀武參加了此次作戰。他作戰勇敢果斷有勇有謀,因此次年王耀武被分配到國民革命軍第一師三團四連任少尉排長,隨後晉升為上尉連長。還有之後的中原大戰,王耀武屢建戰功,由此晉升為團長。國共內戰時期,作為國民黨將領的王耀武成功圍剿了紅軍,打敗了方誌敏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戰後被升任為第51師師長。

然而1937年七七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此時國共合作,齊心協力抗日。作為戰功顯赫的將領王耀武在此期間參加了多次會戰,取得多次勝利。成功將51師帶領成為一支,被當時所有人都讚譽的擁有強大兵力的軍隊。

隨後第51師與其他的兩個師合併成為了74軍,王耀武繼續擔任第51師師長。而王耀武帶領的軍隊在蘭封會戰、萬家嶺戰役、鄂西戰役等會戰中有驚人的抗擊能力。以及王耀武得當的指揮作戰,立下了不可比擬的大功,正因為如此,王耀武被先後任為74軍副軍長、74軍軍長。

抗戰時期名將輩出,但王耀武在抗戰史上絕對算得上是最耀眼的星芒之一。他為抗日戰爭做出了無法想象的貢獻,帶領當時最為日本人恐懼的74軍轉戰大江南北,為抗戰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左一

但在抗戰結束後,國共再次打響內戰。而作為國民黨得力將領的王耀武,當然要替蔣介石效力,帶領軍隊攻打我軍。然而就在1948年的濟南戰役中,王耀武喬裝出城行至壽光境內被我軍俘虜,從而被押送至北京功德林監獄改造。

王耀武是國共兩黨公認的足智多謀、才略過人,蔣介石就曾稱讚王耀武“善於帶兵,有指揮才能”。王耀武頭腦清醒精明能幹,解放軍高級將領將他視為“國民黨少有的幾個明白人”之一。

然而我認為在國民黨將領之中,有部分人還是能夠看清時局,支持共產黨的事業的,只不過是他們站錯了邊、上錯了船。假如是在毛澤東主席手下的話,說不定這些英雄們能夠有更多的用武之地呢!

雖然王耀武當年是我軍的俘虜,要進行牢中改造。但是由於他在抗日戰爭中作出的貢獻實在是太大了,所以這是王耀武能備受尊敬的根本原因,而人們也因為他的功勳早已在潛意識裡原諒這個抗戰英雄了。

當年毛澤東主席功過分明,承諾只要安心改造,就會讓王耀武回到人民中間,因此王耀武成為了當年第一批被特赦的戰犯之一。

縱觀歷史我認為王耀武將軍功大於過,他的一生奉獻給了革命,他的一生立下赫赫戰功。這樣的偉績應該被載入史冊,我們也應當將這個愛國英雄將領王耀武銘記於心,我在這裡向為中國奉獻不少的王耀武將軍致以最高的敬意。

文(:姜樂樂


史之策


1904年王耀武出生于山東泰安一普通農戶之家,祖上世代皆以務農為生。

王耀武自幼聰明,天賦異稟,且胸懷大志。雖出身清貧之家,但其父母仍省吃儉用送王耀武入讀私塾。

1915年,時年11歲的王耀武結束完私塾啟蒙教育,後考入當地高等小學。後因家庭無力繼續支付其學費故而輟學。

輟學後的王耀武先後在天津、上海等地從事餅乾公司店員。

1923年,年僅19歲的王耀武聽從其族兄的建議南下廣東報考黃埔軍校。由於其中途退學故而沒有小學畢業證,王在他人幫助下偽造了張假畢業證,靠著這張假文憑,王耀武順利考入黃埔三期。從此王耀武的人生迎來了巨大轉折,開始逐步成為一名職業軍人。

(王耀武)

王耀武黃埔畢業後即入國民革命軍第一師。但此時的王耀武在軍中並沒有特殊優勢,也毫無任何建樹。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王耀武的機會終於來了……

1931年,劉夷在南昌新編獨立14旅,劉夷的叔叔劉峙向自己推薦了王耀武。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王實現了他在軍中的第一次飛躍。

1933年,工農紅軍圍攻宜黃,王耀武領軍守城達22日之久,最終紅軍潰敗棄城。

此番戰役令王在軍中名聲大噪。是年,王耀武獲得了自己校長蔣介石的召見。這次召見亦是王耀武從此進入了蔣介石的視線。

1936年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爆發,王急率軍“救駕”,這令深陷囹圄的蔣介石大為感動,王的忠勇之舉再次給蔣介石留下了深刻影響。

1937年7月,淞滬會戰爆發。王率國民革命軍第51師投入戰鬥,與日軍先後激戰長達三月之久。

1938年,時年34歲的王耀武被急調蘭封參加蘭封會戰。此次戰役戰況極為慘烈,王領導該師與日軍血戰七日,此次戰役亦奠定了王軍中一代雄獅的威名。

由於王的英勇善戰,1934年國民政府授予其第74軍軍長。1941年上高會戰打響,由於王的作戰勇猛,其被國民政府頒發青天白日勳章。

時年,王又領導了74軍參與了兩次長沙會戰。長沙會戰結束後,王又被調往浙江參與浙贛會戰。

1943年,王又被調防湖南湘西一帶。是年常德會戰爆發。王領導第74軍重挫日軍。次年,王被授予國民革命軍第24集團軍總司令。此時的王耀武可謂是威震整個國軍,為此蔣介石甚至讓其擁有自主決斷24集團軍團級以上的幹部任免。
(蔣介石與王耀武)


同其他國民黨高級將領不同,王耀武目光更長遠,格局更廣闊。在其升任集團軍總司令之後,王在自己軍中組建成立將校班,開始大規模有計劃的培養有功軍官,並選派多名優秀學員到國外進行戰術受訓。在這一點上王耀武不愧為有遠見之人。

24集團軍在王耀武的帶領之下普通士兵訓練刻苦,軍官有勇有謀,且軍風正派優良,故很快就成為國軍中一支強有力的武裝。

1945年,王領導24集團軍參加湘西會戰,完勝日本侵略者。為此王進入了國民政府第6屆後補中央執行委員,並獲得了美方頒發的自由勳章。

抗戰勝利後,國共內戰再次爆發。1946年,王耀武又被調任第2綏靖區司令官。來到了被稱為“四面八路三面匪,一城司令半城兵”的濟南。

王耀武一入濟南便採取了一系列特殊管制,如嚴控物價飛漲。種種措施皆以為穩控濟南局面進而為接下來的剿共做準備。

自1946年開始,王在魯中開始剿共。初期進展還比較順利。然而隨著次年萊蕪戰役的失利,

整個山東軍事轉入不利局面,特別是以張靈甫為領導的臨沂孟良崮戰役的失敗給了王耀武以沉重打擊。如此以來國民革命軍在山東的主力部隊被徹底擊垮,國軍亦從原先的主動進攻不得不變為被動守勢。

1947年冬季來臨,國軍為節約兵力,開始在以濟南、青島、兗州、濰縣等四大支點維持基本防務。

1948年,山東全局覆敗,王兵敗被俘,一代軍中戰神傳奇至此結束。

王兵敗被俘後,迅速變節。

建國後,王被安排為全國政協文史專員。1968年病逝於北京,一代名將走完了他坎坷而又傳奇的一生。

處在二十世紀上半葉這一大時代背景之下,王耀武能從一個普通鄉野之人靠著自己的辛勤努力成為國軍重要將領,實屬不易。

無論是對於自己還是治軍,王耀武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嚴格要求。

於自己,王耀武本人私生活嚴格要求自己,不同於其他國民黨高級將領的三妻四妾,王私生活極其嚴肅,與髮妻相敬如賓。王為人比較謙虛隨和,日常生活也是簡簡單單,不打牌,不抽菸。這些作風及人品在當時的國民政府高級官員中無疑是少之又少。

於治軍,王耀武能以身作則,無論是平日治軍還是處於炮火前線,他總能身先士卒,不落人後。為將者能做到如此,其手下的士兵自然也不敢太過張揚與跋扈。由於其以身作則,故其曾帶領的74軍軍風一貫以優良著稱。在這一點上連蔣介石也對其深為欽佩。

蔣介石曾誇讚其“善於帶兵,有指揮才能。”,甚至彼時社會流傳有“寧碰閻王,莫碰老王。”之說。

那一年,日軍用毒氣攻下高安城,師長王耀武望著滿地國軍屍體嚎啕大哭,俞濟時命58師接替51師,王耀武吼道:我51師就算死的剩1個,也是主力,誰也不讓替。夕陽下,600名死士面前每人一碗酒,50大洋。酒喝掉,他們走了,沒拿一分錢。一夜激戰,當攻下高安城時僅剩28人,卻留下572個英魂。

無論從那個角度看待王耀武,有一點是不能否認的,那就是對於抗戰。王是有巨大貢獻的!這一點不能被抹殺。


小司馬說


黃埔三期畢業,老蔣的嫡系將領,做為黃埔生,他同樣從底層軍官幹起,在北伐和中原大戰中表現突出,慢慢得到了蔣介石的重用,而在對紅軍的圍剿中,這位天子門生可謂是鉚足了勁,在被圍宜黃之後堅守24天而城池不破,戰後成為了不到三十歲的少將。



在抗日戰爭期間,國民黨有一直王牌勁旅,便是七十四軍,也就是內戰中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七十四師。而當時的王耀武便是其中五十一師的師長,張靈甫的老上司,在這之後他又升任了七十四軍軍長。



在抗日戰爭中,他參加過多次重大戰役,並且功勳卓著,從淞滬會戰、到南京保衛戰、蘭封會戰、萬家嶺大捷等等戰役中,王耀武也從師長升到了方面軍司令,也因為老蔣的青睞,他成為了國民黨執行委員會委員,而這時候的王耀武才四十歲。



在解放戰爭中,他的愛將張靈甫先是被陳粟大軍殲滅於孟良崮,後又發動濟南戰役,華東解放軍在經過激烈激戰後,最後攻破了城防堅固的濟南城,活捉了王耀武。之後被改造,開始了他的戰俘生涯,直到1959年被特赦。

對於王耀武來說,他的功過都有,尤其是他對抗日的貢獻人們是不會忘記的。


歷史之絕唱


王耀武是山東人,貧寒子弟,民國小學堂沒讀幾年,因為繳不起學費早早地就去城裡打工了。

有個說法第74軍的前兩位主官俞濟時、王耀武都會撈錢,這大概跟他們早年的經歷有關。早年俞濟時是米店夥計,王耀武是天津一家餅乾公司小職員。

幹小職員時,王耀武就好搞副業,東扣西拿的小錢沒少算計。

但好財這事一點沒影響他日後成為一名抗日悍將。

用一張高小假文憑考入黃埔三期後,王耀武好些年頭表現很一般,在第1師基本屬於趴窩狀態,沒什麼升遷的機會。

轉機出現在1931年,老師長劉峙將他調到南昌親侄子劉夷的部隊當團長。1932年,王耀武所在的第32旅被圍在宜黃,全旅正準備撤退時,王耀武卻提出了反對意見,他說,敵人善野戰,善打援,與其棄城野戰,不如死守。

結果,王耀武領兵守城24天,重傷,城沒丟。

戰後,蔣介石召見王耀武,問:“你為何死守而不撤退?”

王耀武說:“此城為要地,關係戰局,深陷重圍,與其突圍敗死,不如與城共存亡。”

聽到這一“不成功,便成仁”的回答,蔣介石甚為滿意,隨即升王耀武為補1旅少將旅長。

隨後,王耀武補1旅受俞時濟節制,受命追擊方誌敏部,譚家橋一戰,方誌敏部損失三千人,懷玉山一戰,除參謀長粟裕帶領少數殘部突出重圍,方誌敏部幾乎全軍覆沒。

此戰之後,王耀武名聲鵲起。

1936年夏,王耀武旅從西安移防漢中,並由重慶行營舉薦,升格為新11師。不久,新11師又改編為第51師,正是在王耀武手裡,這第51師成了後來名氣很大的彪悍之師。

1937年8·13淞滬會戰,王耀武的第51師始一登場即在羅店打了一個漂亮的夜襲,傷亡百餘,殲敵五百多,傷亡比一比五。

次日,師長王耀武的戎裝巨照登上了《申報》頭版,報道稱:“此次第51師夜襲大捷,其勇敢機智,實令國人內心振奮。此非僅前方軍人之光榮,亦是全體國民之光榮,其赫赫戰績必將鼓盪起我九州同胞更高的抗敵鬥志。”

羅店夜襲大捷後,第51師隨左翼軍退守閘北一線時,王耀武指揮全師在雙草墩又打出了威震敵膽的一仗,日軍第3師團一個騎兵聯隊被殲200多人,損失戰馬300多匹。

因為王耀武第51師和俞濟時第58師在淞滬戰場表現出色,陳誠為此評價說:“這兩個師打得很硬朗,拼勁很足,個人技術也得到了充分發揮,初顯強軍樣子。”

戰後,為簡化指揮系統,軍委會決定增設軍級建制,王耀武第51師和俞濟時第58師隨即被合編為第74軍,俞濟時為首任軍長,王耀武雖還是第51師師長,其實是和俞濟時共挑重擔。

俞濟時、王耀武再度聯手被很多人看好,軍中有人預言:此兩人聯手,必有好戲。

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一來兩人相互欣賞,關係融洽;二來俞濟時後臺硬,王耀武軍事強,內外有保障,這兩點決定了第74軍必將成為王牌雄獅。

但74軍的雄起之路還是有些曲折的。

南京保衛戰,王耀武的第51師損失過半,若不是俞濟時及時派出小火輪相救,王耀武很有可能陷死南京城。

撤出南京後,第74軍被蔣介石急調參加蘭登會戰,誰知國軍10多個師吞不下一個土肥原師團,反而差點讓日軍合圍。這一敗績氣得蔣介石怒斥:指揮乏術,技不如人;智慧遜色,沒有策略;後背不足,衙門昏庸。

總之,徐州會戰前後,第74軍沒有值得一提的戰績。

會戰結束後,第74軍開往江西,參加南潯路戰役。因指揮協調有誤,老黃門一戰,第74軍又吃了敗仗,可就在眾人困惑74軍怎麼了的時候?俞濟時、王耀武二人很快用彪悍戰功證明了什麼是知恥後勇。

張古山與日軍血戰7日,與友軍配合,一舉殲敵一萬餘人,取得萬家嶺大捷。

這是第74軍捍衛榮譽之戰,也是雄獅奠基之戰。戰後,著名音樂家任光為第74軍譜寫了軍歌,王耀武升任第74軍副軍長,兼51師師長。

此戰之後,第74軍奔赴長沙,參加長沙保衛戰,俞濟時升調第10集團軍副司令兼第86軍軍長,王耀武正式升任第74軍軍長。

第一次長沙保衛戰,王耀武率第74軍取得高安大捷,但“以一打二,力戰日軍兩師團”的說法多少有些浮誇。但第二次長沙保衛戰,上高大捷,王耀武拿出的可就是動真格的真本事了。


此次關鍵大勝被何應欽稱為“開展以來最精彩之作戰”,第74軍因顯赫戰功榮獲國民政府第一號武功狀和最高榮譽“飛虎旗”,軍長王耀武獲青天白日勳章一枚。

一戰改變命運,上高大捷就此成為第74軍轉折點。在此之前,軍委會決定調整4個軍為攻擊軍,第1、2、5三軍已佔三個名額,剩下的一個名額懸在第18、74兩軍間未決。但有此戰,王耀武的第74軍隨即勝出。

此後,第74軍作為首批攻擊軍之一,在江西整訓,換裝蘇式裝備,直屬部隊擴為炮兵團、工兵團、輜重團等,由此第74軍一躍成為華中4大戰區戰力最強大之總預備軍。

整訓換裝後,王耀武率第74軍開赴浙江參加浙贛會戰。浙贛會戰結束後,又調往第四戰區,本來第74軍是準備入越作戰的,後因局勢有變,入越作戰沒能成行,1943年春調防湖南湘西。

4月,第74軍進駐常德,慘烈的常德會戰就此拉開序幕。

死守常德的是王耀武部下,第57師餘程萬,一戰下來整師八千多人,僅生還83人,可見王耀武的部隊是何等的鐵血悍勇。

戰後,王耀武升任第24集團軍司令,駐節湖南桃源,督訓第73、74、100三軍。

對於老底子部隊第74軍,王耀武在選將上頗為成功,也頗有心計,讓能力尚可的施中誠做過渡軍長,讓自己的親信悍將張靈甫做他日接棒的副軍長。

如此安排下,雪峰山一戰,第74軍果然不負眾望,痛殲日軍,再獲飛虎旗,雪峰山成為抗戰雪恥山——

八年抗戰,王耀武率第74軍幾乎參加了正面戰場的所有重大戰役,因其能征善戰,敵軍甚至編出了這樣的順口溜——寧碰閻王,莫碰老王。在國軍內部,對王耀武的評價也頗高,有三李不如一王的說法,這三李指的是王耀武山東同鄉,三位黃埔一期將領李玉堂、李延年和李仙洲。

一直不怎麼看得起國軍的美軍顧問團也說,中國只有第74軍能打!

遺憾地是,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對嫡系論功行賞,王耀武走出戰壕,變身成了封疆大吏,山東省主席。從事後看,這一榮光其實是斷送了王耀武的軍事生涯。

面對粟裕對濟南的圍攻,王耀武兵少將降,無計可施,但與其他頑固的國民黨將領又不同,也許是經歷了抗戰的洗禮,在這位悍將眼中,同為中國人,同室操戈,對方再難是死敵。

所以,他投降了。

客觀地說,王耀武是有大戰功的抗日英雄,但他的名氣似乎並不大。歷史有時候就是這樣,有些英雄要麼會被立場粉飾掉,要麼會被虛華稀釋掉。

就沉澱在歷史中的含金量言,比他名氣大的張靈甫遠不能和他比。


黑句本


王耀武山東泰安人,出生於1903年,黃埔軍校第三期畢業,國民黨高級將領,抗日名將,曾任山東省政府主席,兼省保安司令、山東軍管區司令,蔣介石評價王耀武說:“善於帶兵,有指揮才能。”曾獲得青天白日勳章,授中正劍。

(圖為王耀武)

年輕時,王耀武曾在上海某餅乾公司做店員,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三期,入步兵科,1926年畢業。軍校畢業後,王耀武被分配在第一軍第一師第三團任排長,後升連長、營長,不久升第一軍第二團副團長,獨立第三十二旅第一團團長,參加過北伐。

1933年底,王耀武升任保定陸軍補充第一旅少將旅長,率軍開赴江西,對共產黨中央蘇區進行第五次“圍剿”。1934年,又出兵圍剿方誌敏率領北上抗日的中國工農紅軍先遣隊,在譚家橋戰役中,以優勢兵力圍攻紅十軍團十九師師長尋淮洲率領的部隊,致使尋淮洲壯烈犧牲。1935年初,王耀武率軍開赴川陝邊境,加入阻截長征工農紅軍戰役,受胡宗南節制,後來,他的部隊改編為新編第十一師,升為師長,繼續圍剿紅軍。

王耀武最大的戰績是抗日戰爭中的英勇殺敵。1937年,淞滬抗戰暴發,王耀武率軍開赴上海,參加對日作戰。在南京保衛戰中,他指揮軍隊抗擊日軍的瘋狂進攻,部下三0一團自團長、副團長以下,官兵拼死衝殺,陣亡達700多人,戰鬥打得十分悲壯。

(左一為蔣介石,右一為王耀武)

1938年,王耀武受命支援河南,在碭山、回龍集、蘭封等地抗擊日軍。後馳援江西,在江西德安戰鬥中,傷亡官兵2000多人,同時也給日軍以重創。1939年4月,王耀武參加南昌會戰,兩次攻下高安,重創日軍。同年9月,參加第一次長沙會戰。因抗日戰功卓著,王耀武於1940年被重用為七十四軍中將軍長,轄三個師。

1941年以後,王耀武指揮七十四軍,先後參加了上高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浙贛會戰、鄂西會戰、常德會戰,在抗日的戰場上,毫無畏懼,英勇殺敵,是日本侵略軍眼裡的煞星,尤其在常德會戰中,他的五十七師,固守常德18天,日軍攻入常德後,全師將士與日軍展開巷戰,誓死捍衛,寸土不讓,全師最後僅剩幾百人。王耀武因此升任第二十四集團軍中將總司令。

1944年,抗日戰爭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部成立,何應欽任總司令,下轄四個方面軍,王耀武任第四方面軍中將司令官,下轄四個軍、十一個師,共計12萬兵力。1945年,王耀武指揮第四方面軍打擊武岡、洞口、新化一線負隅頑抗的日軍,後又參加雪峰山戰役,殺敵6000多人。

(左一為王耀武)

抗戰勝利後,王耀武調任第二綏靖區山東司令長官,後又兼山東省政府主席,指揮5個軍10多萬兵力同人民解放軍作戰。1948年,華東野戰軍發動濟南戰役,激戰八晝夜,將王耀武11萬守軍全部殲滅,佔領濟南,王耀武化裝逃跑,逃至壽光時被捕,從此被作為戰犯關押改造,關押11年,1959年被特赦。1968年,王耀武在北京去世,享年65歲。


帝國的臉譜




王耀武忠於蔣介石,又不忠於蔣介石。

既然是評價王耀武,我覺得應該要說說王耀武部的老蔣的心腹愛將張靈甫。

張靈甫在孟良崮戰役中陣亡,老蔣聽到消息後驚愕、痛心、發怒,我的心腹愛將陣亡了?!湯恩伯你給我滾過來!據說老蔣當時讓湯恩伯跪著,然後用手杖劈頭便打湯恩伯,將湯恩伯打得血流滿面。這是蔣介石對待湯恩伯的態度。老蔣在張靈甫的追念會上說張靈甫是兵敗自盡,但是陳毅明確表示,張靈甫系被我軍擊斃。老蔣的用意既是在維護和惋惜張靈甫的陣亡,更是在藉機加強國民黨將領對他的忠誠培養。

我們看王耀武,他在抗戰時期從北到南、從南到北打得日本人咬牙切齒,老蔣雖然曾經稱讚王耀武“善於帶兵,有指揮才能”,但是實際上王耀武在老蔣心裡的位置卻不如張靈甫。老蔣在用人方面有自己的原則,但是偶有怪癖,王耀武這麼厲害也成不了心腹,終生忠於老蔣的邱清泉也成不了心腹。但是要說老蔣不信任王耀武吧,在抗戰勝利後他又將山東交給王耀武。

1948年9月,王耀武在濟南戰役中被我軍活捉,然後變節投誠,甚至為我軍勸降國軍,遭到老蔣的痛罵。

王耀武忠於蔣介石,又不忠於蔣介石;為人民而戰,也為自己而戰!



王耀武聰明反被聰明誤的“長袖善舞”,善於指揮作戰。

王耀武很會做人,在國民黨中有很好的人際關係,但是很遺憾,老蔣始終沒有將他當成心腹。也許正是因為王耀武太會做人了,讓老蔣心有疑慮吧。同時,王耀武很會做生意,這讓他對老蔣的依賴感低於其他國民黨將領,這恐怕也不是老蔣想看到的。你想控制軍隊,首先便要控制軍隊的經濟來源,軍人拿了工資才會給你打戰,否則吃不飽的話誰搭理你?更何況當時王耀武手裡拿著的是國民黨的王牌軍74軍,老蔣還真有點忌憚或者說防備他,因此後來乾脆將74軍交給施中誠了。

王耀武參與的最精彩的戰役當屬1941年3月發生的上高戰役,這場戰役也被稱為“抗戰以來最精彩之戰”。在上高戰役中,74軍戰績最為卓著,在官橋街擊斃日軍第34師團少將指揮官巖永,後又克復高安截斷日軍退路,因此被譽為“抗日鐵軍”。

王耀武將軍創造了國民革命軍第74軍的神話,74軍也成了王耀武的輝煌。

王耀武與諸國民黨將領相同,亦是成名與崛起於“圍剿”,最有名的莫過於譚家橋戰役。1934年,在國民黨反動派的壓迫下,我黨方誌敏率領所部紅軍向皖南轉移。方誌敏部在向安徽譚家橋移動時,王耀武率補1旅尾追而來,方誌敏遂決定伏擊王耀武部。經譚家橋戰役後,紅軍19師師長尋淮洲英勇犧牲,紅7軍團更有8名師以上幹部負傷,87團團長壯烈陣亡。1935年1月,方誌敏返師贛東北,在懷玉山地區遭陷入10萬國軍包圍圈。1935年1月29日,我紅軍將領方誌敏因叛徒出賣被俘,方誌敏將軍堅持理想,誓死不降,最終被國民黨殘忍殺害。

經此役後,王耀武因功升任51師師長,開啟崛起模式。



王耀武是國民黨中少有的明白人。

1947年5月,張靈甫所部74師於孟良崮戰役中全軍覆沒,張靈甫更是直接歇菜陣亡。74師戰歿,則王耀武之臂膀失矣,則國民黨之勢去矣。

1948年9月16日,濟南戰役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經過八個晝夜的攻堅作戰,於24日順利解放濟南。在此役中,我軍殲敵104000萬人,時任第二綏靖區司令官的王耀武被我軍活捉。當時的王耀武不知有沒有想過在10餘年前,這幕場景也曾發生過,只是這時候的劇情已經反轉。真是山水輪流轉呀!王耀武在被俘後,迅速向我軍投誠,然後積極為我軍勸降國軍,確實很識時務,順應歷史的選擇。

主席曾派人轉告王耀武:“你功是功,過是過,你的抗日功勞我們共產黨人是會永遠記住的,只要你安心改造,很快就會回到人民中間的。”王耀武在得到保證後,積極接受改造。

1959年2月,王耀武獲特赦,終於回到人民中間。1968年7月,王耀武病逝於北京,享年64歲。

王耀武曾被我黨高級將領稱作是國民黨中少有的明白人,他確實活得很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