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執行力?

人生智慧學A


什麼是執行力?

“執行力”是個老話題,但究竟什麼是執行力,如何理解執行力?在實際工作中,不少人往往把“執行”當成了“執行力”,兩者混為一談,有失偏頗。從接受任務、執行任務、執行結果三個階段來解讀“執行”和“執行力”,兩者決不能等同。

一、執行

“執行”從字面上看僅僅是個動詞,但在工作實踐中,“執行”往往指的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1、接受任務——搞明白,弄清楚

要執行一項工作任務,第一步就是接受任務。接受任務就是對任務的知曉、瞭解、領會和把握,明白要做什麼。接受任務的方式和途徑通常有會議、文件、電子郵件、面對面逐級交代等幾種形式。

接受任務是完成任務的前提,如果不能準確領會任務的內容和要求,後面的任務執行就會產生偏差,直接影響工作效果。經常有人說“執行力層層衰減”,這首先和層層領會把握任務不準有著直接的關係。

接受任務主要靠“聽”和“看”,無論聽從指示,還是閱讀文件,都需要集中思想,認真領會,不能一知半解,盲目執行。上級開過會後,往往要求下級認真貫徹會議精神、“吃透精神”;上級下達工作文件,也要求下級要認真學習,組織“解碼”,都是同樣道理。

那麼,如何“貫徹”、“解碼”和“吃透精神”呢?這一方面與個人能力有關,另一方面也與主觀態度有關。就能力而言,會學習、領悟能力強、思路敏捷,就能準確把握,順利地接受任務;在態度方面,如果對某項工作本身就有看法,思想比較牴觸,或者情緒較為低落,此時接受任務,就不可能靜下心來認真領會任務要求,自然就會影響接受任務的準確度,進而影響後面的任務執行。

2、執行過程——按要求,有步驟

一般來說,執行過程主要體現方法和手段、程序和流程。大多數人在執行任務時都是按照統一要求、步驟和方法實施,表現得按部就班,中規中矩,讓怎麼做就怎麼做,以完成任務為目標,這只是執行,談不上什麼執行力。也有的人自我要求較高,在執行任務過程中,肯動腦筋,方法靈活,措施得力,追求質量,講求效率,往往體現出較強的工作執行力。

程序和流程是執行任務過程的另一個重要方面。目前各項管理活動都強調程序化,要求走流程。因此,執行工作任務要按流程走,按規定做,不能為了完成任務而圖省事,擅自省略或跳過一些必要環節,否則即使表面完成了任務,實際上是大打折扣的。

3、執行結果——按時完成,減少差錯

執行結果最原始、最直接的標誌就是“完成任務”或“按時完成任務”,這裡並沒有強調好壞和優劣。事實上,執行結果往往通過質量、效率和完整度來體現好與差、優與劣。結果的好壞和優劣,也能反映出執行者的工作態度、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如一份報表,在規定時間內上報了,表面上“完成了任務”,但其中的數據很可能就反映出工作執行的結果。數據差錯率高說明不認真,工作態度有問題,或者數據來源本身有問題,要求和審核不嚴,或者數據計算有問題,工作能力不足。

工作標準決定結果。一個執行者,本身高標準、嚴要求,工作細緻、嚴密,工作結果自然質量高、效果好;反之,自我要求不高,滿足於完成任務、有所交代,工作質量可想而知。

二、執行力

執行力是建立在執行的基礎上的,是執行的深化。執行力體現的是一種“度”,它往往能反映執行者的工作績效、優劣程度。執行力同樣也分接受任務、執行任務、執行結果三個階段,但由於有“度”的要求,所以與“執行”相比,其工作質量和效果就會大為不同。執行力的強弱同時也反映出一個管理者的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水平,這一點是勿庸置疑的。

1、接受任務——快速、準確、組織

較之執行,在接受任務階段執行力體現的是“更快、更準確”,體現出管理者接受任務後駕馭工作的能力和良好的習慣。具體表現:

一是管理者接受任務後,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不是簡單地隨即佈置工作,而是組織團隊學習,討論交流,統一認識,把個人的領會變為集體的消化。

二是任務分解,明確職責。根據任務要求,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明確責任人,把任務分解到班組、個人,確定時間進度計劃安排等,體現較強的組織能力。

三是指揮藝術, “會安排”。誰幹什麼,誰適合幹什麼,一清二楚;什麼時間幹什麼,用什麼方法幹,井井有條。

有一種現象比較普遍,一項任務佈置後,一些單位或部門總是領先一步,總是很順利地接受任務,快速準確地作出反應。而有些單位或部門,總是“慢半拍”,這就反映出在接受任務階段執行力的強弱。

2、執行過程——調配、控制、創新

較之執行,在執行過程階段執行力應體現在團隊執行、檢查督促、創新實踐等方面。一個管理者如何發揮自己的組織才能,善於把下屬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形成合力,班組之間、崗位之間主動配合協作,這對高質量地完成任務至關重要。

檢查督促是任務執行過程中的必備環節,體現的是管理者的控制能力和調整藝術,會檢查、何時督促、方法得當、效果明顯等是管理層次較高的標誌。一項工作佈置以後,不能放任自流,只等結果,只有隨時瞭解檢查,及時糾偏、調整,才能確保任務按照計劃目標,高質量的完成。

執行過程體現較強執行力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科學安排和有效措施。接受任務後首先要有系統思考的意識和習慣,在執行前要思考“如何做”,採取什麼方式,如何提高完成任務的質量等。人們常說的“巧幹”、“會幹”,指的就是方法得當和高效率。某人“不會幹”不僅僅指“不知如何做”,更多的含義是指“不知如何做得更好”。另外,工作創新大部分都體現在這一階段,圍繞目標和要求,在執行過程中勤于思考,勇於開拓創新,形成自身特色,對出色完成任務有很大幫助。

3、執行效果——效率、典型、先進

較之執行,在執行效果階段執行力主要體現在工作效率、工作拓展、經驗總結、榮譽表彰等方面。“執行力”要的是“效果”,而不僅僅是“結果”。一項工作任務順利完成、沒有差錯或很少差錯只能算執行,不能叫執行力,“幹得漂亮”、“有意”、“效果明顯”等則是執行力的寫照。有些工作,在執行中摸索出屬於自己的東西,那叫特色,被總結推廣,就可用“完成任務出色”來形容了。還有一個典型的標誌,就是榮譽的獲得,榮譽本身是一級組織對某項工作結果的評定,是通過比較或競爭獲得,表明該項工作開展的先進性和取得的突出成果。

三、執行不力原因何在?

現實工作中,一些在執行任務過程中執行不力、執行力低下的典型現象比較普遍,原因無外乎兩個方面,態度和能力,一個屬主觀因素,一個是客觀因素。

在接受任務階段,因態度問題而消極牴觸、不認真“聽”和“看”、自認為懂而不屑一顧、不願深入學習和領悟等;因能力問題而造成的理解錯誤、一知半解等。

在執行任務階段,因態度問題會造成做表面文章、不願動腦筋、想辦法,無具體措施、應付、走形式,有制度不執行,“差不多”、低標準等;因能力問題而造成方法不當、蠻幹等。

在執行結果階段,因態度問題會造成完不成任務、問題沒解決,“還是老樣子”、差錯率高等;因能力問題會造成效果差或較差、事倍功半、存在一定的差錯率等。

執行和執行力,雖然過程相似,但其要求、程度完全不同。一般員工往往和執行相對應,而一個團隊或管理者則必須用執行力去衡量。


歡迎親愛的朋友們留言、互動、點贊、關注、收藏、轉發。謝謝......


思維技術


不花錢把事兒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