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真正的绿皮火车?

吃货太梓爱旅行


我初中坐绿皮火车去深圳用了60个小时呢,我觉得他是一个时代的产物。现在高铁不断发展,普快也越来越注重服务。当初绿皮火车之所以成为绿皮,完全是因为其颜色。他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人多,服务差。由于那个时候交通单一,没办法提供很多其他的方式,火车是最便宜的一个。因此非常多的站票,脚都放不开,味道很难闻,因此服务差也理所应当。

2、聊天一霸,怎么这么说呢,当初坐过绿皮车的人都知道,上面太挤没办法活动,所以大家只有聊天。那个时候在车上你发现个个都是做百万生意,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谈起整治经济更是不在话下。现在大多数人的聊天能力还不如其中的人。那个时候因为时代如此,的确很多人喜欢吹牛,但是也有很多是当时时代的佼佼者没办法只能坐火车。


酱油君谈创业


绿皮火车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曾经的绿皮火车在每个人心中我想都会有深刻记忆和回忆。记得很小的时候,没有见过火车,当第一次见到时,那种兴奋和喜悦是今天很多孩子所体会不到的。那时远远的趴在小山坡看着绿皮火车缓缓驶过,望着车窗内的旅客,一个个火车窗户一闪一闪而过,那时就想自己何时能坐在车厢里,会是什么感觉!

慢慢自己长大了,当第一次和家人乘坐火车去省城时,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激动和自豪感,觉得自己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在绿皮火车上最幸福的事就是急切的盼望父母早点把在家带的好吃的拿出来。那时所谓的好吃的其实很简单,有老式蛋糕,爸爸带着下酒的职工肠和猪蹄子。那时美美的在火车上肯上几口酱猪蹄那才叫幸福。随着时光过往,当自己上了大学绿皮车成了假期往返家乡和学校的首选交通工具,那时凭学生证假期买票半价,虽然是夜间车也不舍得买卧铺,那时感觉卧铺车厢距离自己好远,没有任何的奢望想去买一张卧铺车票。夏天车厢弥漫着混杂的空气,冬天后半夜常常会被冻醒,那时最盼望的就是能买到一张靠近窗边小桌台的座位,后半夜还可以趴着睡一会。人生的那段记忆特别清晰,绿皮火车的后半夜是最难熬得时光,恨不得钻到座位下面趟一会。就这样伴着咣当咣当的火车行驶声中步入了社会。今天在高铁上常能想起那时的回忆,很深刻,很难忘,也很珍惜那段的艰苦生活。

在中国有一个叫王福春的东北摄影家,他用半生的时间记录了《火车上的中国人》,让我们通过他的作品带我们一起回到那个绿皮火车的时代看看。


今天还有一个摄影师叫钱海峰,他是江苏无锡人,曾经做过电工,背包客。

2006年至今,他的足迹遍布中国偏远山区高寒地带,投宿过牧民的毡房,住过大山里的竹木土屋,拍摄了大量地理地貌风光照片和老百姓的生活。2015他所拍摄的《绿皮火车》获的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刺点”摄影大奖。

让我们随着他的《绿皮火车》作品带我们一起回忆那个年代。

钱海峰:“曾几何时,绿皮火车曾是最具代表性的火车形象,也曾是中国铁路客运的代名词。绿皮火车那缓慢和拥挤的场景,曾是国人长途出行中最鲜明的特色,由于车体外表是绿色的配以黄色的条带大家俗称“绿皮车”, 绿皮火车设施简陋没有空调,夏天靠车顶的电扇和可以打开的车窗降温,冬天靠用煤烧的锅炉供暖,旅客喝的水也是靠锅炉所烧,但便宜的价格成为许多人出行的首选。”

在今天我们高铁时代,绿皮火车也成为那个时代人的深刻记忆,伴随着几代人的成长,充满着人生的回忆。



每图


如今,在铁路上我们可以看到的客车车厢基本上是绿色的,只有极少数是红色、蓝色以及白色。因为这样,有不少网友误把刷绿的25G、25K、25T车厢当做绿皮车。其实不是这样的,25G车原色是红色的,25K型车厢原色是蓝色的,25T车厢原色是白色的。那么有哪些车厢原来就是绿色的呢?跟着答主一起来看一看。

一:22型客车。

22型客车是中国铁路第二代主型铁路客车,曾经在中国铁路客运中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中国铁路22型客车于1956年开始设计、试制,1959年生产,1994年停止生产。




二:22B型客车。

22B型客车是中国铁路使用的22型客车的改进型。22型客车是中国铁路第二代主型铁路客车,曾经在中国铁路客运中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

三:25B型客车。

25B型客车,是中国铁路的客车车型之一,分单层和双层两种,其中单层25B型客车以非空调客车为主,也是目前较为常见的非空调客车型号之一,双层25B型客车则全数为空调车。

绿皮车是我们一代人的记忆,承载着我们对小时候的记忆,它一直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未曾淡去。


南局南车段武夷山站


科普下,绿皮车草原绿色外表,无集中供电空调装置的车底的俗称 。客车车身通常为绿色底色和黄色色带的涂装。“绿皮车”在中国客车空调化和中国铁路大提速之前,是中国旅客列车的标准外形。典型的有22型客车、22B型客车、25B型客车等系列的旅客列车车厢。其中以22型系列客车生产量最大,最具代表性。新绿皮车:铁路部门称,从2014年年底开始,全路的客车(除动车组列车、高速列车、城际列车外)车体颜色将重新刷上绿色 。)简单来说,没有空调,没有自动门,能开窗的,绿皮车才是我们记忆中的绿皮车,现在的绿皮车多数为25G车型,25T车型,25Z车型。

下图为22B车型



吃货太梓爱旅行


真正的绿皮车是这样


这种没空调,只有顶上小风扇,还有栅格一样的货架,坐着极不舒服的座椅,冬天取暖还要烧锅炉……这是那个时代的回忆。

现在我们到春运是也会看到绿皮车,但现在的绿皮车已经不是那个年代的绿皮车。现在春运的绿皮车是有空调有暖气的“新绿皮”。加上高铁动车的开通,真正的绿皮车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那个年代的缩影。


lm小马


绿皮火车,七十年代至两千年最多,如今偏避的铁路支线应该还有,机车头动力系统为柴油内燃机,通常从北京跑到广州要烧掉柴油至少50吨左右,一般连车头有十四、五节车厢,最后一节为守车,也就是车上值班打旗、辽望沿途车站信号的值班员坐的,绿皮火车时速40~80公里左右,从一类站到四类站都停,碰上特别快车,得让路,那呆在小站也许就是半天,那些年,跑长途的,肩挑的、手提的小商、小贩,农产品,鸡、鸭鱼统统是人货混装在绿皮车厢中,每到一站,上货的、下货的争的不可开绞,甚至大打出手…听内部人讲,铁路是客运赔钱,货运赚钱,两扯平。以后随着形势的发展,通过几次大提速,但还是跟不上速度,再加上耗油太大(听司机讲内燃机突突两下,就够小四轮烧半月油),浪费能源,和高铁、电气化的大发展,绿皮火车也就慢慢退出全国的铁路干线、支线,收缩到地方小铁路那去了!


kk134867262


通常意义的绿皮火车是指以22型22B型和25B型车底的火车,因车厢涂为绿色,并有黄色装饰条纹所以称为绿皮车。而现在铁路总公司新规定要全路所有的普速列车全部刷绿所以现在看到的绿皮车并不是车迷口中的老绿皮。这部分有25G(原为红皮)25K(原为蓝色)和25T(原为白色)。构造速度依次为120/140/160km,内部设备也好很多。

不过现在仍然有一部分老绿皮活跃在祖国的铁路线上,只是基本都在支线或者山区偏僻的地方担任并不十分重的任务,我知道的有辛泰线济南铁路局的7053/4次列车,秦岭宝成线上的6063次,东三省内蒙古一大堆。


浅蓝色的呼吸95544312


坐火车最早的记忆是在一九七〇年,那年我刚好六岁,随母亲回她的故乡辽阳为姥姥奔丧。那年冬天的雪特别大,西北风刮得也正猛,皑皑白雪笼盖着山区、平原和远近的城村。火车已经误点,我们在滴水成冰的车厢里,还要忍受着严寒的煎熬。也不知火车停过多少次,越过几座桥,转过几道弯,我靠在窗口,刮掉挂满车窗的冰霜,看了几千里的冰封和雪飘,真把我看得眼花缭乱。到站了,我还要帮母亲背起大包小裹,奋力夺门而出,否则就有被上车的旅客挤回车里的危险。

坐火车最生动的回忆也是在这条铁路线上,那是四年后的一个春天。风火千轮经过一昼夜的滚滚滑行,载我进入了辽北。我依在窗边,看缓坡上远连天涯的芳草青青和各色牛群。村屯更是一现即逝,总有杨柳或松柏排列于村路两边,掩映着灰墙红瓦或土墙黄顶的村舍。恍惚中,火车已经驶进铁岭站。还没等我醒过神来,就听到对面的站台传来“铿铿”的声响,一列由大连开往长春的列车相向驶进站来。那黑色的蒸汽机车重重地喘着粗气,它那雄伟而慓悍的气派,尤其是在天高云远的东北,更令人怦然心动,荡气回肠。这一情形,历时虽短,而印象很深。

铁路经过几次提速后,与火车又开始有了缘分,什么高铁、动车、直达、特快、快速、普客,都有缘在铁轨上领略。


文如人境界



小华147107513


说起绿皮火车我深有体会,从中原座到云,贵,从云,贵座到东北,从东北座到西北,从西北座到沿海江,浙,沪。从60年代座到2000年。到底有感觉如何?冬天冷死,夏天热死,口干渴死,特别是80年代中,后期阜阳到上海的往返绿皮车哪真叫个脏,乱,差。现在可好了有动车与高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