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农村的人可以不用外出打工,远离父母子女?

沿江人


我家这边也是农村,不少新婚夫妇甚至读初中的孩子都选择了出去打工这一条路,有孩子的夫妻也不得不把年幼的孩子扔给家里的老人照顾,自己外出务工,说起来原因,无非也都是为了生活。

其实农村也有不少地方招人,比如说超市啦饭店啦小工厂啦,但是工资真的很低很低,超市底薪1000元,下晚班的时候快九点才到家,一个月加上提成也就一千四五,还没有休息日。工厂没有底薪,完全计件,一件两分钱,一个月累死累活两千多,饭店一天要干12个小时甚至更多,一个月1500块钱,而且不管是工厂还是饭店,干的活都很累很累,报酬低的你怀疑人生。而在外地打工,一样的活一样的时间一个月能多拿两三千块钱,你说人家能不出去打工吗?

种地就更别说了,每年耕地钱花费钱农药钱地膜钱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我家这边以种花生和红薯为主,结果去年环境整改,造粉条的工厂被迫停工,红薯的价格低到两毛多一斤也卖不出去,收红薯的人也不敢收了,收了没处卖呀!

所以如果你要问什么时候咱农村人不用背井离乡外出务工,那么首先地方的经济一定要提升起来,鼓励企业进驻,留住劳动力,根据地方特色发展工业,人留住了,地方才能繁荣,经济水平才能提高,遍地是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空城”,是无论如何都发展不起来的。


沐依萝


看到这个题目心情甚感沉重,作为一个农村出来的乡下姑娘,各种滋味百感交集。父母是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男孩偏好观念下家里兄弟姊妹四小。像这种农村家庭,子女尤其是女孩是很难有就学机会的。姐姐和妹妹初中毕业后就奔赴外地打工,我在姐姐的支持和坚持下顺利上了大学、念完研究生。所以无论是我,还是姊妹他们,几乎都是远离父母,常年在外。曾经在外求学时,印象中的父母还年轻,繁重的农活让他们没有时间去思考孤独感的问题。每次通话父母的话都很少,他们不像很多稳定职业的人有时间、有兴趣去关注子女在外面的生活,每天晨曦微露出发、傍晚回家吃饭很快入睡。

时间一年年过去,父母慢慢老了,从事农活的状态越来越差。我强烈感受到了父母的变化,他们会时不时给你打电话,电话的主题就是聊其他孩子;在和姐姐妹妹聊天的时候关心父母的电话话题,也是在聊其他孩子。而这些信息都是来自于电话,他们又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其他子女。父母老了,觉得孤独了。甚至在我几天没有打电话的某个早晨,我还在睡梦中,突然一通电话,质问我为何不给他们打电话。质问完之后,说不上两句,就挂断了。他们不善表达情感,对于我在城市的生活也说不出太多,但还是会无厌其烦的拨通电话。

我知道,父母真的是孤独了。他们越老越老,身体越来越差,用来感觉孤独的时间越来越长。虽然家里条件慢慢好转,父母吃穿都不缺,子女也慢慢独立,但是父母的孤独越来越强烈。

母亲是位完全不识字的传统女性,去年回家时,她说了翻话,当时还被父亲责备了。母亲说,“现在我经常感觉很纠结,希望你们都没本事,在家陪着我,出嫁的姑娘也不远,半个小时就回家了,干嘛要出去打工上班;但是又怕你们发展不好,没饭吃没钱花,被别人比下去。”母亲的矛盾说出了很多父母的纠结,农村地区的几亩薄田,没有好的机遇。可是,子女常年在外,生育子女的意义在哪呢?我们家兄弟姊妹四,平时几乎很难回家,年底不到十天的日子,短暂的欢声笑语后,又是父母长时期的失落与孤独。姐姐妹妹已结婚生子,在外打工的状态使他们也是和子女分离,他们不仅承担了照料家庭的经济压力,还承受着和父母、子女分离的情感煎熬。

什么时候农村的人可以不用外出打工,远离父母子女?这个问题在短时期似乎有效解决。农村发展的滞后,回乡发展的机遇总是少的;留在城市,却总是比理想更骨干的现实。无论如何,希望在国家的支持和投入下,能够位农村人发展提供更多照顾与支持。


美吴老师


天伦之乐,孩子膝下承欢,这是我们大家都向往的生活场景。那么农村人不外出打工,能过上幸福生活吗?

1、在附近的工厂上班。现在农村的工厂也越来越多了,如果劳动富余的话,可以到工厂去上班,我们这儿工厂的工资每个月也有三、四千元。所以如果在工厂上班的话,我想生活也过得去。



2、发展养殖业。如果水源充足的话,可以改农田为鱼池,养殖草鱼、鳝鱼、龙虾等。不过养殖业需要技术,学好技术后进行养殖业的发展,收入也不菲,年成好的时候可以收入十几万。




3、做小生意。如果你有足够的资金,可以买个门面做生意,虽然现在生意不好做了,可是过生活是没问题的。


飘逸风采


如果政府大力支持农村青年创业,并给予资金方面的帮助,在联合当地的政府一起配合,相信绝大部分外出的青年都会返乡的,走一条农创业路出来,但是还需要当地的群青的配合。对于已经厌倦外出务工的我来说,是有这个强烈的愿望的,背井离乡,和亲人挥手道别踏上在次外出的路,这个场面是最心酸,最无奈的,心里的滋味无法用言语体会。

倘若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来支撑这个家,更是心酸。不能两全,终究还是会选择外出的,如果家乡的经济足够好,留在家乡发展,假以时日,并不会比几线城市差。

我建议如果有想法的年轻人,可以团结在一起,走农村发展这块,发展农业特色。现在政府已经开始支持了,惠民的政府也开放了很多,对于返乡的青年有很大帮助,可以好好把握下这个时机!


社会知青年


1、未来10年可能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我以前也是过完年就出去打工,以前没有孩子,只是父母,感觉 还好,也是想家,但和现在想孩子是有区别的,呵呵,就是人家说的,父母心在儿女身上,儿女心在石头身上,这句话是真的。

2、自从有了孩子后,就感觉 不想出去打工了,怕孩子得不到好的照顾,学习辅导不上,可在家里,工厂太少,没有多少工作的机会,做生意吧,现在做什么的都多,也不知道该做什么,但一家子上有老,下有小,要生活,要吃饭呀,没有收入怎么行,所以,还是得出去工作。

3、社会不停的在变,看家乡有多一点工厂,国家有什么政策多一点就业机会,那就有很多人就不出去打工了,可以陪父母,孩子。


雨夜是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大发展时期,农村人外出务工也是国家改革开放的产物。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各行各业资源短缺,农村人大多数以务农种地为第一职业。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我国随着一部分有想法能做事的人率先富了起来,那时候出去打工的仍然称之为搞副业。主要还是以农业种植为主,农忙之时还回家收割庄稼,那时候每年还要缴纳农业税农村称之为交公粮。


九十年代乃至之后的很长时间农民工出去打工都是以基建为主,进城修路搭桥建房子等等工作。到了2008年之后随着城市的大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多样化我国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作性质也出现了多样化工种,基建工人、服务员、电子厂工人、物流快递员工等等工种。


以上的发展历程会很清晰的告诉我们随着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大发展,中小型城市农村甚至县城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近几年的县城条件远比十年前的中大型城市设施和工资水平。有相当比例的农村人已经不再出去背井离乡去外地大城市打工,而更愿意在农村自己创业或者县城地方城市找个稳定的工作。


当前各级政府都在积极的促进就业,招商引资到县里,很多农村的中青年在家门口就能够工作赚钱,白天工作晚上老婆孩子热炕头,和谐社会的景象其乐融融……


农业始终是国家之根基产业,农村农民更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土地确权土地集约流转这就是农村的大方向,劳动力会在农村有一种重新分配这样以来国家的初步设想是在县城周边甚至农村建设各色工厂让不种地的大部分农村人去工厂里工作……


在不久的将来农村人不用再外出打工远离妻儿老小这不再是梦。


三农先生


农村人不去外面打工?除非自己在当地谋生路,否则想都别想。

1:农村无发展

在当今社会做什么都要靠关系的时代,你没有足够强大的社交能力和资金完全无法在当地混的风生水起,最多也就是给别人做工,而现在攀比风气盛行,导致很多地方的消费比沿海一线城市的消费还要高(当然除了房地产和医疗教育),曾经看过一个新闻段子,是一个外国人评价中国人很了不起,房子买不起,读书读不起,看病看不起,说的就是我们普通老百姓!

记得我在深圳的时候炒个青菜也就8元左右,青椒肉丝15元,一个木桶饭平均也就10来块钱,当然是在工业区的茶餐厅(不是高档酒店等地方),买肉10块不到,在我们农村基本每一种都要高1到5元,那衣服更是贵的吓人,300以上的质量跟沿海城市100左右的衣服质量和做工差不多


2:城里机会多

只要你够勤快,一般老板和领导都很喜欢你的,额外给你发点奖金,请你单独吃饭啥的,且不说这个,城里工业区多,不愁会失业,而且现在劳动法也是很保护农民工的,不怕拿不到钱。

城里发展机会多,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有一个捡破烂的,很多年了都是捡破烂的,突然有一天他发现易拉罐是一种金属材料,融化了会不会比卖单个的更值钱(当时市场价也就1毛钱一个,一斤大概在30个),于是他经过多方打听找到了易拉罐加工中心,找到了负责人,问了一下价格说了一下自己的想法,最后负责人说你可以这样做,但是要先看样品,这个捡破烂的打听到了这个一斤可以卖十几块,于是花600元请专家给他检测带融化了100多个,最后可想而知他成功了,从一个捡破烂的变成了一个企业家!


当然说到最后,城里工资高消费低,农村工资低,消费高(我们当地拿2000块钱的人还占50%),抽烟最低18元一包的,其实都是面子在作祟,迟早给面子撑死


美逛邀请码A1788


农村现在有个情况就是平常村里面很少年轻人,只有过年村里才有些生气,过了年村里马上就只剩下老人和儿童了,青年男女都背井离乡出外打工了。


年轻人都出去了,村子里留下的是他们的父母儿女。当然大家都希望能在家照顾父母,教育儿女,那么这个愿望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

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农村的就业机会少,工资低。解决的办法当然就是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工资待遇。

参考近两年的国家政策,田园综合体应该是有可能解决这种问题的。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 “田园综合体”是指综合化发展产业和跨越化利用农村资产,是当前乡村发展代表创新突破的思维模式。

农村发展现在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肯定就需要大量的工作者,原本需要出去打工的就可以在自己老家附近找到工作,并且因为建设田园综合体一般会承包农民土地统一管理,农民相当于拿土地入股,又多了一项收入,相比单纯种地要好得多。如果综合收入能够和打工持平,或者稍少一点但是也够养活父母儿女,相信好多人都会选择在老家发展。

但是,这肯定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的试错,在找到合适的经营方式之前,出外打工还是现在最好的选择。


老郜同学


要看农村的发展的程度以及各项人才福利政策的实施了

可以说没有哪一个人愿意背井离乡,独自在外;每天工作劳累不说,遇到不好的领导还要经常遭到训斥和白眼;而且近几年拖欠农民工的工资问题甚嚣尘上,另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谁人不想活的尽如人意?谁人不想老婆孩子热炕头?谁人不想在家开发一片天?若不是生活所迫,谁又愿意迈他乡挣那份辛苦钱。

要说什么时候农村的人才不用外出打工,这个还要看当地的经济发展了,我的老家便是大山深处,从小我的父母就教育我要走出大山,当时家里是真的穷呀,交通闭塞,信息不发达,经济发展缓慢,促使大部分人都外出打工。这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上升,很多人都选择在家务农或是帮助别人打短工。

当农村的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了,那么人才自然就不会走了。说白了就是在农村也能挣到与城市打工相匹配的工资了,那谁还会出去呢?近几年,相关的政策也鼓励在农村创办企业,我们老家有好多人开始办厂,促进就业;很多从前外出打工的人都去应聘成为其中的一名员工。虽然暂时挣到的没有外出多,但是也足可以养家了。如果按照这个情形来说,十年左右的时间,农村就会成为大学生,人才的关注区了,如果再加上各种福利政策,那么农村的人才不用外出打工的时间也会逐渐缩短

期待着那个时代的到来!


两个正能量


如果真的出不去,就在就近找点活吧,尽管没有外面挣的多,但可以天天看到老小,家里干活来回方便,有什么事情可以随时请假。

1,当地都有各种各样的工厂,男工一般在3000上下,虽然上班和城市时间差不多,但下班后就能回家。

2,农村有专门包地的,有的时候需要人除草、打药、收种等各种活,每个地方的工资都不一样,一般一天100元还是能拿到的。但这种活多是短期,人家忙的时候才找人,最好找个长期的活做。

3,有很多乡村扒屋盖房子的活,扒屋的活有点危险,不分大小工,和主家商量好价格,然后几个人平分,盖房子如果会垒砖摸灰的话,一天能赚到200左右。

4,妇女的话可以在集市接点手工活做,我们那里有做灯饰的活,但一天不停干,才赚到五六十块钱,十块八块二三十块钱的多。

5,如果有生意路最好,没有的情况下,可以赶集做点本小的买卖,一边摸索一边干,只要勤奋,也会比跟人干活挣的多。

在没法出去的情况下,只能在当地想办法挣钱,利用自身的技术和手艺,先解决一家的花销才是根本,而不是整天想不切实际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