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種糧是否是在為國家作貢獻?是分工不同嗎?你怎麼看?

不吃草的兔73285837


農民種糧肯定是在為國家做貢獻,這一點毋庸置疑!而且在我國69年的歷史歲月中,都是如此。

不管是50,60年代的大集體時代,還是30年前逐漸開始實施的分田到戶,亦或是現在還堅守在農村進行農業種植活動的農民,毫無疑問都是每一個時代的楷模,在自己各自的時代為祖國建設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主要有兩個原因,

首先,當年的農民為國家建設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證。

而反觀現在,如今的農民則為國家提供了充足的糧食供應。

農民,支援國家建設的功臣

鍾情三農也是農村出身,如今又是從事媒體職業,對於我國三農相關事件以及歷史有深刻的記憶,因此,我深知我國數以億計的農民在當年為國家建設和社會進步做出過那些奉獻,其中,最為突出的莫過於農業稅的繳納了,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交公糧。

在以前,特別是我國還在實施農業稅的2006年以前,農民為國家工業化建設提供了莫大的幫助,很多農民甚至不惜餓著肚子也要把公糧繳納到位。

農民——中國糧食生產主力軍

如今,交公糧已經成為了過去,可是農民在我國糧食安全已經社會穩定方面的作用還是那麼的無可替代,其中,發揮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為我國提供大量且穩定的糧食供給。

自2014年以來,我國糧食總產量常年保持在6億噸以上,不僅實現了全面消除飢餓人口的壯舉,還讓國人吃的越來越好。

這背後,是我國依舊還在從事著農業種植生產活動的3億農民的辛勤付出和努力。

如果沒有他們,如今的中國人不會既能夠吃的飽,又可以吃的好。


鍾情三農


首先明確一點,不管什麼工作都是在為社會作貢獻,只是分工不同而已,農民也不例外!中國古代把平民職業分為士、農、工、商,士即知識分子;農即農民;工即手藝人;商即做生意的。可見,在古代就把農民當做一種職業來看待,屬社會分工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現在,白行百業興旺,而農民卻一直都沒有消失,仍然承擔著社會最重要的糧食生產任務。和工人、教師、公務人員、自由職業者等平起平坐,仍舊是社會分工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農民種糧是否是在為國家做貢獻?答案是肯定的!

第一,中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們的文化就是農耕文化,可以說在我們國家,農業當屬百業的根基,沒有農業就沒有華夏文明。單從這一點上來說,農民、農業所做的貢獻就已經相當大了。

第二,新中國建立後,農民交公糧、交農業稅、開荒種地,想盡一切辦法保證糧食生產,就是為了讓工人吃飽了,支持工業、支持城市發展。這貢獻不大嗎?第三,改革開放後農民大軍進入城市,又成為了城市建設工人,髒活累活都不怕,城市裡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樓,哪一幢少得了農民的辛苦勞動?沒有農民的辛苦勞動,城市人能享受乾淨、整潔的服務嗎?這貢獻還不大?

第四,每個人都要吃飯,吃的糧食就是農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沒有農民吃什麼?能用種出來的糧食餵飽你的肚子,這就是農民最大的貢獻!

個人認為提出這個問題的人肯定沒用腦子想!這是想都不用想的問題。

好了,今天就回答到這裡,歡迎關注【村官小焦】!!!


村官小焦


農民種糧是不是在為國家作貢獻?是分工不同嗎?你怎麼看?

回答這兩個問題首先來說是肯定的!稍微上點年紀或者對中國現代有所瞭解的人都知道,在新中國剛剛成立初期,由於連年戰爭,加上國民黨臨走時大肆搜刮,中國大地道處是一片狼藉,一窮二白,百廢待興。那叫一個窮啊!四萬萬同袍嗷嗷待哺,西方帝國主義國家又圍困封鎖,致使中國的糧食棉花油料副食等生活必須品萬分緊張。在這困難的情況下,是農民發揚了愛國主義精神,不分白天黑夜地開墾土地生產出糧食等農產品支援國家建設。他們寧可勒緊褲帶少吃一點也要為國家作貢獻。當時中國的工業更是不堪回首,硬是在農業農民的支持下一步一步地發展起來。

當然,中國今天的工農業等各方面都象滾雪球似的飛速發展,一切都得益於農民最原始的貢獻。如果沒有當初農民的貢獻,其他行業的這這那那一切都是狗屁。

那麼,現如今工農業產品都有了極大的富餘,就可以說農民不再為國家作貢獻了麼?答案是否定的。試想,如果不是農民進城務工,那麼城市的工廠將會多半倒閉,城市的衛生將一塌糊塗。再假設,如果留守的農民不再種糧,中國的糧食將全部依賴進口,要是西方列強再加封鎖,那麼即使中國的工業品再富足,鈔票再多也免不了要走伊拉克的老路

所以,農民朋友自始至終都在為國家作貢獻!


碧雲天244021590


農民種糧食是否是為國家做貢獻?是分工不同嗎?

這個問題問得好!我瞭解你的潛臺詞。

農民種田,工人做工,商人做生意都是為國家做貢獻,當然是分工不同。

你的潛臺詞是:為什麼同樣是做貢獻,卻享受著不同的待遇?

很多人都有這種疑惑。這是因為我們的思想還是停留在計劃經濟層面,沒有轉到市場經濟的軌道上來。 市場經濟原則上也是獎勤罰懶,多勞多得。但僅僅是勤快還不夠,還要創造價值。一個工人白天工作8小時做環衛,晚上再去超市加班3小時做收銀員,每天合計收入200元;一個橋樑設計師,每天工作7小時,每天800元。這看起來不公平,但實際上橋樑設計師創造的價值比工人創造的價值多,所以回報也多,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就是合理。



還有一個很多人想不通的地方,就是對價值的衡量標準。總有人爭辯說農民生產一斤玉米為什麼價格比一瓶礦泉水還便宜?這看起來很荒謬,但實際上很正常。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的價值是通過在市場上交換時的價格體現的。如果有人願意出兩元錢買一瓶是礦泉水,而只願意花一元錢買一斤玉米,那就說明礦泉水的價值高於玉米。這和生產礦泉水和玉米其中涉及的勞動強度沒有關係,和商品是不是生活必需品也沒有關係。 空氣是生命必需品,但一分錢也不值。我國農業勞動力佔全國勞動力總數20%,而創造的GDP佔全國8%。設想一下,如果農民的收入和其他行業的收入相等,還怎麼鼓勵資金、人才向更高效的領域流動?全國GDP怎麼能以6%的速度持續增長?

問題的實質是,社會需要糧食,但不需要這麼多的人種地。所以一方面推行城鎮化,鼓勵農業勞動力向城鎮轉移,一方面加大農業補貼力度,保障種田人能維持生計。


種田博士後


農民種糧是否是在為國家作貢獻?是分工不同嗎?你怎麼看?

農民種糧是否是在為國家作貢獻?是分工不同嗎?你怎麼看?

農民種糧是在為國家作貢獻!

農民種糧一直在為國家做貢獻!改革開放前、初期,農民積極交納公糧、愛國糧那就是為國家做貢獻的最顯著的時期。在那個時期,生產力低下,農民就是吃不飽也要繳納公糧和愛國糧,而且是短時間很快繳完,不僅做了貢獻還表現出了極大地熱情!


在新時代的今天,農民雖然不再為吃不飽發愁!但是,農民在農資價格上漲,社會各種商品價格都在攀緣上升的背景下,依然在無奈的感受著平穩的糧食價格給他們帶來的低收入的經濟窘境。有相當部分農民不得不進城幹著難以忍受的苦力活!還過著“不幹活,晚上吃不吃也沒啥”的生活!但是,他們依然堅持種糧,為社會、為城市提供著最基本的剛需!為社會、城市、工廠等提供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分工不同職業並不固定!

曾幾何時,用分工不同來批駁對底層人或者從事所謂不文明工作人的歧視者。如今,這種現象雖然有所減少,但是,也不能以分工不同,來抹殺農民種糧做貢獻的事實。更不能認為農民種糧就是應該的。戶籍制度改革,把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定為農民。鄉村振興戰略把農民的身份稱謂迴歸職業稱謂,既是一種職業,那麼城裡的人也可以從事農業生產。也可以體驗種糧的艱辛!也可以種糧作貢獻!

以上就是凡塵觀生活的看法!親親網友,你的看法呢?

我是凡塵觀生活!

謝謝!

再見!


凡塵觀生活


農民種糧是否是在為國家作貢獻?是分工不同嗎?你怎麼看?

農民種糧是在為國家做貢獻!

首先我覺得農民種糧是在為國家做貢獻,很顯然的,我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糧食,但是糧食是怎麼來的呢?只能依靠咱們農民的種植。

在以前,國家還有交公糧這一說法,咱們農民種出來的糧食要拿出一部分上交給國家,就像現在的納稅一樣,但是現在隨著經濟的發展,已經不需要咱們農民再來交公糧了,但是咱們農民對國家的貢獻還是不可小覷的,全中國的人民都要依靠咱們農民種的糧食來養活。

但是現在有一個困擾這大家的問題,就是種地的成本一直在翻倍的上漲,但是糧食的價格卻一直沒什麼變化,搞的現在好多農民都苦不堪言,種地根本養活不了自己!

很多農民都在想糧食的價格為什麼提不上去,咱們農民要怎麼活?國家是不是不關心咱們農民了?

其實不是的,大家不妨回憶一下,從前大家種地還需要給國家交錢,種出來的糧食還要交給國家一部分,而現在不光種地不用花錢了,國家還給一定的補助金,相比城市來說,咱們農民有自己的地,而且種地國家還給補助,是不是感覺國家還是想著咱們農民的了呢?

可是雖然有國家的幫扶,但是咱們農民還是很難靠種地來養活自己啊,為什麼不把糧食的價格提一提呢?

其實呀,這個問題就要從咱們國家的基本國情說起了,咱們國家有7億的農民,耕地的總面積雖然不小,但是分到每個人手裡的卻很少了,可能大家不知道,每年除了咱們國家自己產出的糧食外,還需要從外國進口好多的糧食,但是由於國外農業發達的國家大部分都是規模化經營,所以種地的成本要比我國低太多,從外國進口的糧食扣掉關稅、運費等還要比咱們國家的糧食便宜,這也是糧食價格一直漲不上去的一大原因。

每年國家都會拿出大筆的自己來幫扶咱們農民,扶持農業,盡心盡力的在幫助咱們農民,但是咱們的農業水平終究是落後,老一輩的人可能就算了,讓新一輩的儘量走出農村吧,將來農村的地由一小部分人來種就好了。


科技農場


五六七十年代的農民全心的為國家做貢獻,首先了解國家對農民的吃糧標準和分配製度,吃糧標準全年每人只准吃70至130斤,無論你生產隊對農業投入多大所產出的糧食全部繳給國家,當時叫愛國糧,餘糧,提留,提成糧和農業稅,我們生產隊最多有一年吃90斤,當時有一個社員站出來說讓我當隊長能吃130斤結果乾了好幾年也沒吃上130斤,二,分配,當時的分配政策是二八,三七,四六,到後來的人五勞五積倒四六,從這二個方面看農民確是全心的為國家做貢獻,還有每年幾個月的義務工挖河修石子路等等,二﹥那時候農民撐農民伯伯上級說只是分工不同,農民也認了,那麼為什麼待遇也不同呢?那時候吃國家皇糧的人每月除了有工資以外每月按時供應細糧二十幾斤到四十多斤,是農民細糧的幾倍這合理嗎?,再看同是一代人同時有老的那一天他們的老是怎麼生活的?農民的老又是怎麼過的這也叫公平合理嗎?,中國這麼大啥工作都要人去幹,分工不同合情合理,中國有句古話有志吃志無志吃力都負合規律,那麼那個年代從哪方面講分工不同待遇也是應該相同的了。


開心就好232936374


問這個問題的是不是腦子裡裝的漿糊啊?農民種地不是為國家作貢獻嗎?請問中國沒有幾億農民的耕種這十幾億人口怎麼養活的?

建國初期中國一窮二白,主要收入來源於農民,農民種地要繳公糧,還要義務派工修水利,當年的淮河治理全靠農民肩挑人扛,沒有幾億農民的無私奉獻哪裡來的今天中國?

是的現在農民條件比以前好了,但是比起城裡人農民辛苦種地一輩子,到死都沒有退休一說。中國最對不起的就是農民。天天喊口號減輕農民負擔,真正落到實處的沒有幾件,農民種的糧食是最便宜的商品,一斤大米還不如一瓶礦泉水,一斤大米2.5元,一瓶礦泉水15元。你說農民是不是為國家作貢獻?







Kevin中國


農民種糧當然是在為國作貢獻。毛澤東時期為了國家的工業化,國防和科技,教育和醫療衛生的發展將農民以人民公社的方式組織起來。抽取農業利潤以支持工業,國防,科學技術,文教衛生等。國家對農業的投入為零。而超低價的糧,油,棉,麻,漁等,以及大量農業稅和各種雜費極大的支持了國家。農田基本建設,水利,公路等都是公社農民一力承擔。另外國家大型建設的土石方工程也是農民的任務。這一切都是農民在無償奉獻。沒有農民的奉獻就沒有抗美援朝的勝利,沒有工業,沒有兩彈一星,沒有核潛艇,沒有工業,科技文衛等一切。他們一輩又一輩的奉獻才有了今天的局面。據中央黨校教授估算,49年至2006年農民對中國經濟的貢獻至少超30萬億元。從某種意義來說他們是國家的柱石,他們的貢獻一點都不亞於其他任何國家工作人員。


杏雲16


這個問題就不該問,至少不該用這樣的口氣問。農民種糧不是為國家做貢獻,難道他們只是為養活自己嗎?

實際上,農民要養活自己,不需要多少糧食就行。但是,卻都種植了很多糧食,除留給自己吃的外,都賣給了國家或城市人,用他們種的糧食,養活更多不種糧的人。不然,城市人吃什麼?

不僅糧食,還包括蔬菜,包括雞鴨魚肉,包括食用油等其他農副產品。正是有農民的辛勤付出,才有城市人的正常生活。即便如此,我國還要從國外進口糧食,以彌補糧食不足。農民有沒有貢獻,貢獻多大,應當不難判別。

相反,農民的生活,卻整體不如城市。尤其是欠發達地區,農民的生活水平還比較低,有的甚至還處於溫飽水平。所以,必須下大力氣解決他們的生活問題,讓他們與城市居民一起,和發達地區居民一起,共同步入小康大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