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实验:世界首例免艾基因编辑婴儿

26日上午,一则“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深圳诞生”的消息,引爆网络。此项目的领军人物是原南方科技大学的贺建奎副教授,项目伦理审查是“莆田系”的“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伦理委员会”。

疯狂实验:世界首例免艾基因编辑婴儿

据人民网报道,11月26日,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 。对于这对双胞胎的父母的信息,贺建奎早前接受美媒采访时表示,这对父母“拒绝接受采访,也拒绝被人‘认出来(identify)’”。他还拒绝透露“这对父母住在哪儿”、以及“试验是在哪里进行的”。

26日,有媒体就“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采访了南方科技大学,该校回应 :贺建奎副教授已于2018年2月1日停薪留职,离职期为2018年2月—2021年1月。贺对人体胚胎进行基因编辑研究,我校深表震惊。 形成如下意见:

一、此项研究工作在校外开展,未向学校和所在生物系报告,学校和生物系对此不知情。

二、对于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人体胚胎研究, 认为其严重违背了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

三、 将立即聘请权威专家成立独立委员会,进行深入调查,待调查之后公布相关信息。

疯狂实验:世界首例免艾基因编辑婴儿

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26日晚间发表声明称,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这一机构未按要求进行备案,已启动对该事件涉及伦理问题的调查,有关调查结果将及时公布。

对于此事,有业内专家质疑,CCR5不缺失就不能生出健康的孩子吗?上述试验又是否符合伦理?“对健康胚胎进行CCR5编辑是不理智、不伦理的。我们还没有发现任何中国人的CCR5是可以完全缺失的。CCR5对人体免疫细胞的功能是重要的,CCR5编辑不能保证100%不出错之前,是不可以用于人的。艾滋病感染的父亲和健康的母亲,可以生个健康的孩子,根本无需进行CCR5编辑。” 每一次基因编辑,都不一定能够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脱离了靶点,也就可以切除了其他的关键基因,这有可能引发其他的基因突变。对CCR5的编辑,虽然可以免疫HIV,但有可能引发其他缺陷和疾病,这个修改出来的CCR5Δ32,就和多发性硬化,子宫颈癌,精神分裂症有着相关性。在免疫部分艾滋病(HIV也分两种亚型——R5和XR4,基因编辑CCR5,只能免疫R5型,对XRS没有抵抗力)。却有很大的可能,让孩子患上其他疾病的概率增加了,这可谓是得不偿失。

事实上,这次基因手术的重点就是修改CCR5 基因,而修改CCR5 基因绝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新科研成果和技术手段。早在2015年4月,中山大学的实验团队就已经在人类胚胎身上进行了CRISPR/Cas9的基因操作,但是中山大学的实验体胚胎到了14天就主动销毁了。因为2003年的《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中明确规定:利用体外受精、体细胞核移植、单性复制技术或遗传修饰获得的囊胚,其体外培养期限自受精或核移植开始不得超过 14 天。贺建奎不但把基因修改过的胚胎保留超过了14天,并且还让孩子生下来了。两个孩子作为试验品,那些未知风险将会伴随他们的成长。也就是说这两个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得像实验室的小白鼠一样,接受不断地观察和检测,这可以说——是毁了两个孩子的人生。

另一方面,引发轩然大波的还有审批同意展开这一科研项目、批准试验必需伦理相关文件的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以及这家试验医院的“莆田系”背景。根据天眼查APP,该院法人为林玉明,正是声名在外的“莆田系二代”。据天眼查显示,林玉明和贺建奎两人的公司有关联关系。

贺建奎的这个科研成果,借助莆田系医疗机构之手, 避开了学术机构和审查程序,不但做了人类基因编辑,还打破了14天原则,让孩子生了出来,还是一对双胞胎。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此事成为常态,是不是以后任何一家民营医院,任何一家莆田系医院,都可以无视监管,无视审查,自己成立一个”医学伦理委员会“,自己批准自己,然后堂而皇之搞人类基因试验?

总的来看,这项实验从科学层面具有巨大的潜在风险,从伦理层面违背现代人类社会的道德常识。这项实验的行为,是典型的“冒天下之大不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