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宁教授:肺癌早期难觉察,查体方法需得当|肿瘤防控60年60人


吴宁教授:肺癌早期难觉察,查体方法需得当|肿瘤防控60年60人


文 / 干玎竹 图 / 白鸽

【搜狐健康】“肺癌是我国第一大癌种,5年生存率仅15%—18%。但如果肺癌能早期发现并治疗,5年生存率可以超过80%。”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PET-CT中心主任吴宁教授告诉搜狐健康记者,我国大多数肺癌患者一发现就是中晚期,其实跟我们体检的方式不当有很大的关联。

胸片会漏掉80%以上的早期肺癌

吴宁表示,早期肺癌绝大多数没有症状,出现症状而就诊的肺癌患者多属晚期。而表现为磨玻璃样结节的早期肺癌用胸片筛查会全部漏诊;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结节的早期肺癌由于太小,用胸片检查也有相当部分漏诊。低剂量螺旋CT可以发现直径小于1厘米的小肿瘤,在早期肺癌筛查中作用大得多。对于接受常规体检的人来说,40岁以下,没有肺癌的家族史,一般我们不是很建议他去做低剂量螺旋CT。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如果体检中包括胸片,与其做胸片,还不如做低剂量螺旋CT,因为胸片会漏掉80%以上的早期肺癌。

低剂量螺旋CT扫描对人的伤害有多大?

吴宁介绍,由于设备的日益先进,检查所用时间更短,所受的辐射也就越来越小,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辐射量近似于乘飞机飞行20小时的辐射量,对人体健康不会产生明显影响。但是,吴宁同时也提醒民众,要注意避免短时间内不必要的多次检查。临床可以见到,有的人在体检发现肺结节后非常担忧,跑了多家医院,多次进行CT检查,这是不可取的。CT检查毕竟还有一定的辐射量,能减少暴露的时候要尽量减少。民众接受CT筛查时,需要严格按照医嘱指导进行。

低剂量螺旋CT筛查会不会导致过度医疗?

吴宁指出,应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后,的确会筛查出来更多的肺部结节样病变,可能是陈旧性病变、炎性病变或肿瘤性病变。在大多数情况下,专业的医生是可以鉴别出来的;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当下鉴别可能会有困难,医生会选择随访,1个月、3个月、6个月,通过动态观察病变的变化,来判断良恶性。医生可以通过结节的大小、密度、形态学等表现,来决定筛查后的诊疗。大多数肺结节都不是肺癌,所以发现结节以后,需要到专科医院找专业医生做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我们鼓励符合筛查标准的人来接受筛查,研究已经证实,收益大于风险,但同时也应该强调避免过度诊疗。

关于肺癌筛查,国际上有哪些最新进展?

吴宁说,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对肺癌高危人群可取得显著生存获益,是目前国际唯一认可有效的肺癌筛查手段,得到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和多个权威学术组织推荐,肺癌高危人群筛查已纳入美国联邦医保。2018年9月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的“国际肺癌研究学会世界肺癌大会”报道了欧洲NELSON研究的结果。这是一个对肺癌高风险人群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的临床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对于高风险男性,CT筛查在10年内可以把肺癌的死亡风险减少26%,对于女性,死亡风险减少更多。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是,使用低剂量CT筛查的人群,肺癌大都在早期发现;而不做CT筛查,一旦有症状就医,肺癌往往就是中晚期了。NELSON研究的结果亦支持低剂量CT筛查推广到高风险人群。

但是,我国肺癌的发病规律、高危人群、病理亚型、疾病负担、诊疗资源等均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有明显差异,低剂量螺旋CT在我国还缺乏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证据,我国科学家也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吴宁教授:肺癌早期难觉察,查体方法需得当|肿瘤防控60年60人


肺癌筛查应该怎么做?

吴宁介绍,根据美国疾病预防工作组(USPSTF)的推荐,符合以下条件者,建议进行低剂量螺旋CT的肺癌筛查:年龄在55至80岁之间,并且吸烟指数30包年及以上(每天吸烟的包数乘以吸烟的时间:30包年可以是每天一包,吸烟30年,或者也可以是每天两包,吸烟15年),仍在吸烟或者戒烟不到15年。

在我们国家,低剂量螺旋CT筛查的数量也在呈现较快速增加,但作为筛查方法,使用量仍低于胸片。中国的肺癌筛查建议稍有不同,依照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心胸学组2015年《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专家共识》,建议将高危人群定义为:(1)年龄50岁-75岁;(2)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①吸烟≥20包/年,包括仍在吸烟,或者曾经吸烟但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②被动吸烟者;③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④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⑤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

符合上述条件的人群,建议常规进行一年一次的筛查。当然,如果有某些相关症状,或者有其它可能的高危因素,建议向相关专科医生咨询,根据具体情况,在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筛查。


吴宁教授:肺癌早期难觉察,查体方法需得当|肿瘤防控60年60人

吴宁教授:肺癌早期难觉察,查体方法需得当|肿瘤防控60年60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