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你的生活,就是一堂经济学课

《奇葩说》进行到第五季,看惯了高晓松的引经据典、蔡康永的温暖人心,一个“没有感情,严肃认真”的经济学家成为了本季最大的惊喜。

薛兆丰

薛兆丰:你的生活,就是一堂经济学课

经济学家薛兆丰教授,仿佛是这个节目中的宝藏男孩,从导师到观众圈粉无数,万事从实际出发,从社会宏观角度发表看法,有时候甚至理性到有点冷酷。

在第四季《奇葩说》中,担任导师的马东和罗振宇给予薛兆丰教授很高的评价,

马东说:“在我心里,薛教授是这个时代应该有的知识分子的样子。

罗振宇认为,他是为数不多,真的能把话说明白的经济学家。

对许多人来说,经济学仿佛是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生活中总会涉及到“钱”,可一说“经济学”就让人联想到许多难懂的名词和公式,令人望而生畏。但如果细想,我们的柴米油盐、日常决策的背后,都隐藏着经济学原理。

比如,要不要小孩,取决于小孩带给你的收益之和(给你带来快乐,满足你三口之家的愿望,堵住你爸妈的唠叨,小孩成年后对你的回馈)与成本(养育投资本身,这笔资金和精力的机会成本)等等。

比如,家庭成员的分工,谁多工作,谁多做家务。但是,这里一定要注意的是,所有这些计算中所使用的衡量单位都不是钱,而是效用(utility),也就是“幸福值”。

经济学

ROUND.1 婚姻就像办企业

辩题:婚前让伴侣在房本上加名字有错吗?

薛教授观点:结婚办的是家庭企业,签的是期货合同,对于早一点付出的女方,要求在男方房本上加个名字“做抵押”,并没有错。

经济学论点:婚姻经济学-缔约自由比自由更重要

婚前应不应该在房本上加上TA的名字?

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觉得是一场现实和浪漫的争论,是粉红泡泡和金钱的博弈,如果这个时候女生站在同意的一方,很容易被人误解成“物质”,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读这个问题,独特的角度和思考方式,会让很多人都豁然开朗。

薛兆丰教授的一番金句让马东都佩服不已,薛老师说:

“结婚,就是办家族企业,签的,是一张终生批发的期货合同,双方一起拿起自己的资源办企业,这个时候男女双方给出来的资源包是不一样的,有身体、有生育能力、有容颜、有家庭关系、有自己未来的增长潜力。”

薛兆丰:你的生活,就是一堂经济学课

“每个人给出来的资源包不一样,发挥作用的时间的节奏也不一样。传统上,是女性早一点付出,生育、抚养家庭、照顾家庭,男性的作用比较晚,一方做播种,另一方是负责收割,这个时候就会发生一个问题,后面那个人比较容易敲前面那个人的竹杠,所以双方进入这个环节的时候,女方要求男方给一点抵押,为未来万一婚姻出现了问题做一点垫底,做一点垫底,做一点保护,这有错吗?这没错!”

薛兆丰:你的生活,就是一堂经济学课

金句一出,立马让这位奇葩说新导师变成了本期“宝藏男孩”。那么,究竟如何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婚姻?

薛兆丰:你的生活,就是一堂经济学课

(本图来自奇葩说微博)

婚姻并没有那么浪漫

早在1887年,就有一位美国法官说过:婚姻当然有它浪漫的一面,但是法官只看重它商业的一面。我们把婚姻看作一个商业合同,我们关心的是,双方怎样才能缔结一个比较公平的合同,这合同怎样才能更好地履行下去,从而促进婚姻双方的幸福。

这是法官的观点,实际上也是经济学家的观点。

日常生活中,如果双方要约定的事情比较简单,那合同就比较简单;如果事情比较复杂,合同也就复杂起来。但是婚姻很奇特,由于男女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太复杂,要写条款的话,写都写不完,于是他们干脆就签一份简单的婚约,只有一张纸,而且里面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条款。

但这并不意味着婚姻双方不在乎,他们只是采用了另外的办法—依照社会习俗、社会舆论、双方的生活习惯等等—来确定婚约的条款和履行。

ROUND. 2 婚姻就像办企业

辩题:爸爸/妈妈要跟一个我不喜欢的人再婚,我该不该阻挠?

薛教授观点:你要一个你看得顺眼的世界,这可能吗?

你要学会把世界看得顺眼,这真的很难吗?所以父母要再婚,随着你的年纪增长,越来越不该阻挠。

经济学论点:汉德公式-谁更容易适应这个社会,谁就有责任去适应这个社会

薛兆丰以“汉德公式”(谁更容易适应这个社会,谁就有责任去适应这个社会)来解读这个辩题,他反问:“

你要一个你看得顺眼的世界,这可能吗?你要学会把世界看得顺眼,这真的很难吗?所以父母要再婚,随着你的年纪增长,越来越不该阻挠。

薛兆丰:你的生活,就是一堂经济学课

图:薛兆丰教授逐渐开始适应和享受奇葩说舞台,还在后台和马东换了一条花领带

ROUND. 3知识共享还是专利垄断?

辩题:奇葩星球新技术可以让全人类大脑一秒知识共享,你支持吗?

薛教授观点:反对,知识只有融会贯通才能成为智慧。

经济学论点:专利垄断+亚当斯密的人性观(人性自私推动社会进步)

最新一期的《奇葩说》可谓是这一季目前为止最精彩的一期了,薛兆丰和蔡康永这对“雪菜”CP终于有机会正面开杠了。

薛兆丰:你的生活,就是一堂经济学课

图:圈粉无数,被广大粉友精准锁定的“雪菜CP”

一个是极端理性的经济学教授,一个是极端感性的高情商主持人。

感性的能欣赏理性,理性的能尊重感性,交锋起来就容易产生火花。

他们之间的化学反应,简直惊艳。

薛兆丰:你的生活,就是一堂经济学课

通过筛选、判断、实践、融会贯通的知识才能变成智慧

知识究竟是否应该一键共享?薛兆丰教授不仅轻易化解,而且润物细无声。

一个人的性格是受他所选择的知识影响的,那假如全人类脑海的知识都是一样的,那人们和克隆人有什么区别?一秒全人类共享知识,显然是先囫囵吞枣式的将所有知识存入大脑,没有了自己不断地琢磨思考,没有实践的参与,这样的知识能用到多少?

薛兆丰:你的生活,就是一堂经济学课

真正有意义的知识,是我们通过学习吸纳了信息然后经过个人的筛选、判断、实践、然后融会贯通,它才能从知识变成智慧。

获取知识的过程不能省略,否则一键获得的知识就不是知识了,能被技术改进的只是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效率。

如果把人生的过程比做一段路,抵达目的地的路程也不能省略,瞬间穿越到的终点没有意义,能选择的是走这段路的方式。

为什么要保护知识产权?

知识的垄断在现实中是以专利垄断的形式存在,而这种垄断让很多人失去了机会,失去了可能性,这是一种不平等。如果有一种药片可以救治患者病症,但知识产权被垄断,究竟是为了少数资本家的利益,还是为了全人类的利益?

薛兆丰教授不仅轻易化解,而且润物细无声。

摘苹果

如果苹果树大家都去摘因为平等,这样的结果是红苹果变青苹果变小苹果变没苹果,鱼塘大家都去捞最后没有鱼,一块地大家抢到就盖房子盖不好。同样的逻辑发明创造也有最佳时刻,就是专利就是垄断。自家的苹果当然要保护,同时限制别家的苹果也只能自己摘还是有点不妥。

专利制度不是在保护知识垄断,是在更大尺度上保障的全社会的效率和成本。

薛教授开场的那一句,寓意深刻。“通往地狱的道路,是用善良的意愿铺成的。”仅仅是出于善良,是没法改变世界的。真正改变世界的,其实是那些直面社会问题的企业家。是爱迪生,福特,是乔布斯,是每一个敢于付出一切去创新的人们。改变世界的力量,来自创新的效率。

薛兆丰:你的生活,就是一堂经济学课

这道辩题不禁让人想起今年大热的电影《我不是药神》,揭露了天价药对绝症病人的可望不可即与垄断者的冷漠嘴脸,引发了全社会的讨论,最后大家一股脑地去讨伐医药专利垄断。

但是也有不少保持清醒的人提出,药厂一研发出来新药就把配方给全人类共享,短期看来固然好,但是长期看来,这种无差别会让所有人丧失去探索未知的动力。

薛兆丰:你的生活,就是一堂经济学课

图:薛兆丰教授分享的捞沉船故事

知识的垄断在现实中是以专利垄断的形式存在,而这种垄断让和多人失去了机会,失去了可能性,这是一种不平等。如果有一种药片可以救治患者病症,但知识产权被垄断,究竟是为了少数资本家的利益,还是为了全人类的利益?

人天然是自私的,而不是利他的。

薛兆丰:你的生活,就是一堂经济学课

专利等知识的创造确实是需要原创保护的。专利制度不是在保护知识垄断,是在更大尺度上保障的全社会的效率和成本。薛兆丰教授的观点总是发人深省,给我们以新的思考视角。在我们寻求新的知识的时候,要想凸显自己,就必须彰显个人的特异性。

薛兆丰:你的生活,就是一堂经济学课

专利权确实是在一定时期内赋予专利权人垄断权的权利,但这种垄断,并不是无限制的垄断。因为我国还有另一部法律叫《反垄断法》。专利制度的巧妙之处在于:在赋予垄断权的同时,设置一定的期限,到期后所有的这些发明创造都不会再受保护,为全社会所用,成为“知识共享”的一部分。

薛兆丰:你的生活,就是一堂经济学课

允许有价值的发明创造在一定期限内垄断,其实是为将来对该技术的共享做准备,同时也是为未来我们能够共享到更多先进的知识创造条件,它们只是在一段有限的时期内互为冲突。

薛教授的论述总会让人受益匪浅,当他把一个专业知识抽丝剥茧地拆分在你面前。在知识积累沉淀到一定厚度之后,自拥有一套训练有素的思维体系,又兼备通情达理,不局限于固定的思维逻辑来探究问题的本质。呈现出一种温润可爱的状态。

从不打比喻的薛兆丰教授曾这样形容本季奇葩说的导师组合阵容:“马东是一家之长,蔡康永是懂事的兄长,李诞是调皮捣蛋的小老弟,高晓松是带着大家猎奇的孩子王,而我是被请来的家庭教师。

我们也期待,各位导师给我们带来更多不同看待问题的思路。

你不知道的薛兆丰教授

  • 自带流量的经济学家

在纷繁复杂让人有点眼花缭乱的互联网中,标签化虽然显得简单粗暴却也是最容易在其中吸引流量的。而薛兆丰身上的标签则恰好都是互联网中极具吸引力的那些:北大、经济学家、教授…

一位扎根于正统学术界的经济学者,在2017年初大胆迈出了拥抱新兴互联网知识服务产业的第一步。他的线上经济学课堂已有20多万人加入,堪称经济学界的现象级事件。

拥抱新兴知识服务,造就“全球最大的经济学课堂”。通过互联网知识服务的方式,以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普通人构建地道的经济学思维方式。

薛兆丰:你的生活,就是一堂经济学课

图: 得到APP001号知识发布会,薛兆丰教授作主题演讲

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评价称:“我是上过北大的经济学课的,但是当我听薛老师的课时,的确受到了震撼,原来经济学还可以那么有趣,我在薛老师那里感受到了经济学传递出来的快感。”

  • 研究经济学三十载,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作为一位来自经济学界的学者,薛兆丰何以在这档大众娱乐综艺节目中,仅凭寥寥数语就展示出经济学的强大魅力,收获普通观众的强烈共鸣?这或许应归功于他扎实的学术功底,以及为大众提供知识服务的经验。

1991年,薛兆丰毕业于深圳大学。2003年至2010年薛兆丰赴美求学,曾为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NorthwesternUniversity School of Law)博士后研究员,美国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University)经济学博士,并曾在梅森大学讲授“法律经济学”课程。研究经济学三十载,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布坎南等老师,构建起系统、扎实的经济学理论体系。2010至2017年,薛兆丰加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任研究员、教授,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