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薛兆丰:你不愿意996,会有很多人抢着代替你996

关于“996”的话题终于出现在了《奇葩说》的舞台上,最新一期辩题:感兴趣的工作总是996,我要不要886(说再见)

正方观点:要886。

反方观点:不要886.。

最终,反方泥石流式崩塌,作为反方队长的许吉如被淘汰,罗振宇的复活牌也没有把她救回来,蔡康永带领的正方完胜。


正方每个观点都很具有煽动性,始终站在员工的角度阐述,比如:李思恒靠下面几个观点拿到97票(一共100票)

《奇葩说》薛兆丰:你不愿意996,会有很多人抢着代替你996

论点1:之所以996,是因为毫无意义的开会;

论点2:之所以886,是因为不敢请假,没有时间享受真正的旅游;

论点3:为什么必须886?拿着体检报告以为占了大便宜,花了两百块检查出十几种病。

看一看,是不是每一个点都扎到了你的心坎里。

一个有趣的现象,这次辩论的反方代表是3位老板:逻辑思维的老板——罗振宇、米未传媒老板——马东、笑果传媒老板——李诞。老板赞同“996”本身说服力就不高,这个辩题太具有代入性,毕竟现场投票的人大部分应该是员工,而不是老板。

赛后,薛兆丰作为反方导师,表达了遗憾并补充了自己的观点,短短几分钟的阐述,令人深思,我不鼓吹996,但是我很想把这几个观点分享给大家。

1

我们是为自己的简历打工,而不是某一家公司。


薛兆丰补充的第一个观点是:工作可以换,但是简历是跟着自己的,我们其实是在为我们自己的简历打工。

这个观点其实展开说可以有两个角度。

一个角度是:你在工作中投入的时间一定程度上和你的收益是成正比的,所以一周工作12*6=72个小时和一周工作8*5=40个小时的人,在同一个维度上看,工作时长更多收获的经验肯定是更多的。


另一个角度是:如果你所在的公司总是996,那么是不是你总是886,那么你的简历将会呈现出你频繁跳槽的经历,这只能说明你不是一个长期主义者,没有耐心以及积累到有价值的经验,这样的简历其实是弊大于利的。

《奇葩说》薛兆丰:你不愿意996,会有很多人抢着代替你996

讲一个真实的例子,同一个公司两个相同岗位,都是新媒体运营,小李每天写篇文章,选题都是提前规划好,按部就班,到点推送、下班;小刘则每天下班之后,第一时间监测阅读数据,同时找出当天同类文章进行分析对比,他会对文章字数、段落排版、发布时间、阅读曲线等进行分析,有时候还会直接找用户进行沟通寻求反馈,遇到热点主动加班,甚至周末在家写好文章推送。

一年后,小李和小刘同时跳槽,小刘找到了一份心仪已久的大公司的工作,薪资翻倍,职级提升1个level,而小李去的公司和以前比差别不大,工资上涨10%。这个例子可能比较直观的说明996和965的区别。

如果身体允许,年轻人最好还是不要拒绝996,你要清楚你是在为自己的简历打工,当然,前提是,你是在用这些时间提升自己而不是毫无意义的开会。

不一定在公司996,而是工作状态996。

2

你的竞争对手不是老板,而是和你一样的员工。


薛兆丰的第二个观点:很多人可能没有发现,竞争从来不是在买家和卖家之间展开的,而是在买家和买家之间展开的,或是在卖家和卖家之间展开的。

这个观点也可以拆解为两个角度。

角度一:员工和员工之间的竞争关系决定你是否要996;

角度二:公司和公司之间的对比决定你是否要886,前提是你具有议价权(后面会讲到) 。

说到员工之间的竞争,我想讲一个故事: 国外一家森林公园曾养殖几百只梅花鹿,尽管环境幽静,水草丰美,又没有天敌,而几年以后,鹿群非但没有发展,反而病的病,死的死,竟然出现了负增长。

后来他们买回几只狼放置在公园里,在狼的追赶捕食下,鹿群只得紧张地奔跑以逃命。这样一来,除了那些老弱病残者被狼捕食外,其它鹿的体质日益增强,数量也迅速地增长着。

这个故事揭示一个道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意思就是,水是因为流动而不腐,木是因为转动而不朽,所以,人也一样,生命在于折腾,996就是最好的折腾方式。

《奇葩说》薛兆丰:你不愿意996,会有很多人抢着代替你996

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你就会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我们常常说有些工作“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就是因为这种工作没有活力,如同一潭死水,你想要更强就会希望和更强的人站在一起,或者说,你身边的人的格局决定了你的格局。那么什么样的工作有活力?你去一家996的公司体验体验就知道了。

活力不是年轻人的专属能力,但是敢于996的心态一定是活力的体现。

3

竞争的真相:劝别人不要996,但我们自己要996!


薛兆丰老师谈到:一个经济学上的竞争的方式叫:抬高竞争对手的成本或限制别人竞争。举个例子,我是一个懒惰的学生,所以我希望学校早一点宣布9点钟8点钟关灯,这样我的处境会好一点,因为我不愿意努力,别人也不能努力,这是一种竞争策略。


在职场中,我们没有办法阻止别人努力,所以就假装自己不努力。

《奇葩说》薛兆丰:你不愿意996,会有很多人抢着代替你996

大家努力回想一下自己的学生时代,是否班上都有一个偷偷努力的学霸,这个学霸很喜欢跟别人说自己没复习,实际上晚上熬夜复习到2点钟,每次摸底考试都拿第一。

心理学上管这种心理叫:防御心理。在学生时代,喜欢通过给自己设置一些障碍,来将自己失败的原因客观化,以此来减少自尊受挫。一个自尊心强的人往往求胜心也强, 在职场环境中,很多人习惯通过”不够努力“的来隐藏自己的”求胜欲“,通过降低别人对自己的预期来提升成功之后的满足感。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种心理,但是,不可否认,你身边也总有这样的同事,平时表现的很倦怠,甚至跟你吐槽996,其实平时比谁都积极,一逮到机会就拼了命的努力表现,所以,你是愿意做“偷偷努力”的人,还是被同事劝着886?

薛兆丰:你以为一个老板想让你996,你就可以996吗?不是的,因为还有其他的员工愿意996.

4

在一个企业的议价权决定了你是否有能力886


薛兆丰:有一个博弈论的角度,每次我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总是喜欢把“别人是怎么考虑问题”的这一点考虑在内。为什么我们喜欢的那个女孩特别难追?特别挑剔,不是因为她挑剔,而是因为我喜欢的,很可能也是其他男孩也喜欢的。不是她挑剔,而是其他男孩使他变得挑剔。

《奇葩说》薛兆丰:你不愿意996,会有很多人抢着代替你996

这个例子里提到的“挑剔”其实就是议价权,一个人的议价权往往是由别人对你的评价决定的,不是每个人都有权力挑三拣四的,这才是职场的真相。

议价权也就是你在其他公司的价值,如果其他公司给你更高的价格,那么你在当前公司就会拥有更高的议价权,反之,没有议价权。没有议价权还选择886的,只能说你们太任性。

李诞说他曾经在公司说过: 我鼓励所有员工辞职,因为你可以辞职说明你还挺厉害的。这句话有一个隐藏的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你有更好的选择。也就是薛兆丰第四个观点说到的议价权。

所以,在你选择886之前,其实本质上是需要提升自己的议价权。至于如何提升自己议价权相信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答案,其实真正有能力886的人就是李诞口中的厉害的人,不是吗?

5

生命的意义在于面对苦难时的态度,工作的意义在于面对996的态度。


除了薛兆丰从经济学角度提出的几个观点,同样持反方观点的李诞也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提到一本书《活出生命的意义》,他说:不负责任的快乐是非常短暂的,休息不可能给你提供生命的意义,只有工作有可能给你提供生命的意义。人生中有一些苦是不得不吃的,吃了这些苦你就快乐了。

《活出生命的意义》是由著名心理学家维克多 弗兰克所著,弗兰克是一个犹太人,全家被关进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亲人死于毒气室中,经历炼狱般的痛苦,并最终从存活率只有1/28的集中营逃了出来,并将自己的经验结合学术,开创了意义疗法,帮助了千千万万迷失的人找到生命的意义。

书中提到,人们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来发现生命的意义:

1、通过创造或从事体现人生价值的工作

2、通过体验爱与被爱

3、通过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积极态度

寻找到真正热爱的事业是一生的课题,可能很多人一辈子也找不到答案,然而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之下,我们其实没有太多的选择,如果不工作也可以活的很快乐,并感受到意义,那么你可以不工作,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不工作就等同于静止,等同于消亡。

《奇葩说》薛兆丰:你不愿意996,会有很多人抢着代替你996

所以,当前提条件是:你必须工作。

那么“找到一份感兴趣的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福报,虽然“996”对于你来说可能是一种苦,然而忍受苦痛并积极面对工作,这才是工作真正的意义。快乐是短暂的,如果不能够一直一直的笑,就一定要学会“吃苦”的能力。

6

结尾


经济学确实是个好东西,它可以帮助你看清市场的本质,但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不仅仅是真相本身,还有我们自己人生的意义。

最后,我想用其他几位导师的观点结束,这篇文章可能依然不能让你决定是996还是886,但还是希望对你有用。

蔡康永:用时间学习新的技能,而不是把时间都投资到一家没有未来的公司。

马东:

我们有正反方,就是为了让大家看到辩题的背面是什么?人生的本质就是矛盾的,我们就是一边往东走,一边想着西边的事。


彭磊:所谓的梦想就是一闪而过的念头,很容易被资本家所淹没。

《奇葩说》薛兆丰:你不愿意996,会有很多人抢着代替你996


分享到:


相關文章: